對一個人來說,禮儀是一個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養(yǎng)、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對一個社會來說,禮儀是一個國家社會文明程度、道德風尚和生活習慣的反映。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大學生關于禮儀的論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摘 要:古人說,“不學禮,無以立”。那么,什么是禮呢?簡單地說,禮儀就是律己、敬人,在生活工作表現對他人尊重和理解,在社會中立足的必備素養(yǎng)。文明禮儀,不僅是個人素質、教養(yǎng)的體現,也是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的體現。 所以,學習禮儀不僅可以內強個人素質、外塑單位更能夠潤滑和改善人際關系。 作為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禮儀之邦”,講文明、用禮儀,也是弘揚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禮儀;文明;大學生;素質
所謂社交禮儀是指在人際交往、社會交往和國際交往活動中,用于表示尊重、親善和友好的行為規(guī)范和慣用形式。具體表現為禮節(jié)、禮貌、儀式、儀表等。對于社會來說,禮儀維護社會正常的生活秩序,是一種道德行為規(guī)范,對人的行為進行約束,告訴你要怎么做,不要怎么做。對于個人來說,禮儀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意大利社會公關學家皮利亞諾曾說“社交禮儀關系到每個人的形象塑造和人格展示,視而不見、置之不理都是最為輕率的人際交往態(tài)度;反之,善于發(fā)現和運用社交禮儀的每個細節(jié),才能順應人與人交往的基本要求,才能給自己提供難能可貴的良機!
作為大學生,我們應注重禮儀的修養(yǎng),不僅是一種外在行為的表現形式,它與人的內在的道德、文化和藝術修養(yǎng)密切相關的,是其內在的道德、文化和藝術修養(yǎng)的反映和折射。而大學生禮儀的內在修養(yǎng)主要有倫理修養(yǎng)、文化修養(yǎng)、藝術修養(yǎng)。
倫理修養(yǎng)是指一個人的意識、信念、行為和習慣的磨練與提高的過程,同時也是指達到一定的境界。有德才會有禮,缺德必定無禮,倫理是禮儀的基礎、文化修養(yǎng)是指一個人文化底蘊的提升。風度是人格化的表征,是精神化的社會形象,它是人們長期而又自覺的文化思想修養(yǎng)的結果。藝術是通過具體、生動的感性形象來反映社會生活的審美活動。藝術作品蘊藏著豐厚的民族文化藝術素養(yǎng),更凝聚著藝術家的思想、人生態(tài)度和價值取向。
禮儀的“禮”字指的是尊重,即在人際交往中既要尊重自己,也要尊重別人。古人講“禮儀者敬人也”,實際上是一種待人接物的基本要求!岸Y多人不怪”。
一個優(yōu)秀人才,不僅應當有高水平的專業(yè)知識,還必須有良好的道德品質修養(yǎng)和禮儀修養(yǎng)。大學生是中國明日發(fā)展的引領者,在禮儀修養(yǎng)方面應當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大學校園里,有時可以看到衣冠不整、張口罵人、隨地吐痰等不講禮不懂儀的行為。大學生們應吸取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提高文化道德修養(yǎng),學習一些必要的禮儀常識,方可立足于社會、立足于風潮的前端,
在現代社會,不管是在公共場所,還是在私人聚會,只要你與人進行交往,你在裝著打扮、言談舉止等外在形象就會出現在他人的眼里,并留下深刻印象。禮儀教育的內容涵蓋著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從內容上看有儀容、舉止、表情、服飾、談吐、待人接物等;從對象上看有個人禮儀、公共場所禮儀、待客與作客禮儀、餐桌禮儀、饋贈禮儀、文明交往等。禮儀、禮節(jié)、禮貌內容豐富多樣,但它有自身的規(guī)律性,其基本的禮儀原則:一是敬人的原則;二是自律的原則,就是在交往過程中要克己、慎重、積極主動;三是適度的原則,適度得體,掌握分寸;四是真誠的原則,誠心誠意,以誠待人。
【參考文獻】
1.周思敏 《你的禮儀價值百萬》 中國紡織出版社 2009 1
2.關彤 《 現代社交禮儀 》中國社會出版社 2004.1
3.金正昆《商務禮儀教程》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5
4.成都市教育科學研究所主編《現代禮儀基礎》四川文藝出版社 2003
5.冰雪《展現你的禮儀》 地震出版社 2004
6.柯古、張林等編著 《禮儀大全》中國友誼出版社出版
7.國英《現代禮儀》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3.1
8.陳萍《最新禮儀規(guī)范》,線裝書局2004.1
9.劉逸新編譯《禮儀指南》.中國紡織出版社2004.7
10.王華《現代社交禮儀》 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