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的心影評(一):
《勇敢的心》影評:這是一部英雄是史詩.
看了勇敢的心,很有觸動,以前為之動容過的諸位,必須不會忘記,威廉華萊士在臨死前的那聲“Freedom”。這吶喊所引起的震撼,配合著背景音樂,經(jīng)久不息,直到影片的尾聲。
一、感情篇
當蘇格蘭風笛的聲音奏響,鏡頭像戴在鳥的翅膀上一樣,幽雅地掠過藏青色的山巒,白霧從小河上升騰起再散開,鏡頭不斷地拉近,樹林間出現(xiàn)了人馬的影子,電影就開始了。一個男人的聲音在此時響起:“我將為你們講述威廉姆華萊士的故事,英國的歷史學家們會說我在說謊,但歷史是由處死英雄的人寫的……”在父兄的葬禮上,小Wallace在眾人的憐憫中沒有說話,一個人默默的感傷。更加年幼的Murron一向在關注著他,當眾人都離開的時候,小女孩掙脫了母親的手,從平靜的土地上摘下了一朵紫色的薊花送給小Wallace。當他接過花的時候,那是我在電影中唯一一次看見他的眼淚大滴大滴地流淌在眼眶之外。他的眼淚能夠忍受看到被吊在房頂上扭轉(zhuǎn)著蒼白面容的尸體時恐懼,能夠忍受失去至親時的莫大悲痛,卻承受不住一朵野花的關懷。說是宿命也好,他們此后的人生便因為這次的邂逅誰也逃不了對方的宿命。長大成人的他們在以前的小村莊重逢,在教父的見證下秘密地完婚,在月色樹林中完成了人生中重要的成人禮,一切順理成章而無限平靜。正如Wallace所期望的那樣,他期望過著平靜的生活,成家、娶妻、生子。本來我以為他們的感情會更加長久和轟烈一些的,沒想到卻因為Murron被英國的軍官割喉而死而讓他們的“在一齊”戛然而
止。
失去了愛人的Wallace再也找不到平靜的可能,心中注定屬于英雄的抗爭和對自由深深的信仰讓他成為了神話般的領袖。我看到的蘇格蘭的男人們是穿著裙子上戰(zhàn)場,光著屁股挑釁,光明正大地侮辱敵人的。為了所有的人而拋棄了自己的人就是英雄。成了英雄以后的Wallace用腦子打仗,用身體屠戮,捍衛(wèi)自己除去愛人后最后的信仰。馬背上的人生蕩氣回腸,刀光劍影中的鐵血柔情熱烈。
在金屬的鏗鳴和濺血的戰(zhàn)歌中,因為錯信,因為背叛,因為脆弱,戰(zhàn)場成了墳場,還穿著蘇格蘭裙的尸體互相壓著,插滿的刀劍,被騎兵的馬蹄碾碎的臉。婦女們在悲傷地尋找無數(shù)相似的尸體中屬于她們的丈夫、兄長、兒子、父親,無限悲涼殘酷。有人說,無數(shù)的生命被層層疊疊的沙土埋葬,直到沉陷到大地是最深處,一切的感情和生命一同消失。歷史的代價是慘重的,人類用血鑄造輝煌,用血鋪墊和平。
二、英雄篇
當美妙的蘇格蘭風笛再度的吹起,那種略帶凄涼、略帶悲壯的樂聲在耳邊回響,仿佛就置身于那個時代,親身去感受一個平凡人不平凡的經(jīng)歷。
應對壓迫,多數(shù)人心甘情愿的選取了屈服;剩下的中的大部分人,雖然不甘心屈服,但是沒有人敢出來反抗;只有很少的一些人,會站出來帶領那些人一齊反抗;而那些真正能成功的人,更是微乎其微。這些人能帶領大家戰(zhàn)斗到最后的人,就是大多數(shù)人心目中的英雄。但歷史上的英雄少有好的結(jié)局,因為歷史就是經(jīng)由那些處死英雄的人所寫(引用電影中的話)。
英雄是時代造就的,但不是所有歷史上的英雄都能造就了一個新的時代。很多人揭竿而起,為自己的信念而戰(zhàn),然而很少有人能站著迎接勝利的到來。一批有一批的人倒下,緊之后是一批有一批的人站起來,其實他們早就把生死置之度外,或許,他們愿意用自己的生命去換取他們心中的信念的實現(xiàn)。在后繼者的眼里,那些為了信念而死去的人都就應算作英雄,只是很少有人明白他們的名字。
“威廉華萊士”是一個幸運的名字,因為有很多人記住了他,也記住了發(fā)生在他背后的那些故事。蘇格蘭人景仰他,因為他帶領蘇格蘭人反抗壓迫。英格蘭人痛恨他,因為他摧毀了英格蘭人平靜的生活。有時候英雄沒有善與惡之分,往往一部分人眼中的英雄,在另一部分人的眼里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惡魔。他們寫就的那一段又一段的歷史,只有經(jīng)由后人才能做出一個比較客觀的評價。
英雄之子,更多的也許是出于對他的父親的贊揚。其實華萊士并不是生來就是一個蘇格蘭人民的領導者,也不是天生就能把渴望自由作為自己一生的追求和信念。他也向往平靜的生活,就算有壓迫,就算沒有完全的自由,能和其他人一樣的活著,對他來說也足夠了。只是受盡了壓迫,也飽嘗了喪父、喪妻之痛之后,能失去的東西已經(jīng)所剩無幾了。如果一個人到了只剩下生命的時候,他便會變得不再害怕失去什么,會變得十分的慷慨。他愿意用他的生命去交換一樣東西,那就是做人的尊嚴。殘羹剩飯只能讓一個人活下去,饑餓卻能讓一個人站起來。
威廉華萊士最后站出來,他帶領的是身后一群不愿再收壓迫的人們。這些人是勇士,因為他們不再是茍活著,而是開始為自由而戰(zhàn)。相同的信念讓他們凝聚起來,信念讓他們變得強大。信念也讓越來越多的人站出來,加入到起義的隊伍中來。這些人越戰(zhàn)越勇,極大鼓舞了蘇格蘭人的士氣,也讓英格蘭的統(tǒng)治者們看到了危機。
然而,威廉華萊士終究沒能等到蘇格蘭人戰(zhàn)勝強大的英格蘭軍隊的那一天。他還是死了,卻是因為被出賣,而沒能像一個戰(zhàn)士那樣,最后戰(zhàn)死在沙場上。他為他的年輕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在臨死前,他用盡身上最后的力氣喊出“自由”一詞。雖然這也許是影片中導演為了突出人物的精神而創(chuàng)作的細節(jié),歷史中也沒有相關的記載,但是他也用他的死,證明了他對“自由”這一信念的追求。他是死而無憾的,因為他激起了蘇格蘭人對自由的渴望,并且,他也給蘇格蘭人帶來了勝利的曙光。
在華萊士死后,蘇格蘭人民沒有因為英雄的離去而倒下去,而是在威廉華萊士的這種精神的指引下,繼續(xù)不懈的抗爭。最終,他們贏得了自由,也捍衛(wèi)了一個民族應有的尊嚴。
每一個英雄都是平凡的,默默的來,也默默的離去。他們不可能永遠活在這個世上,但他們卻一向能活在人的心中。
三、終結(jié)篇
應對審判,華萊士表現(xiàn)得鎮(zhèn)定自若,堅決否認自己的行為是叛國。在他心目中,他是獨立的蘇格蘭人,當然不承認英格蘭王室擁有對蘇格蘭領土的主權。長腳已經(jīng)瀕臨死亡,可他仍在喘息著,不看到這個對手的悲慘下場,他就死不瞑目。
是夜,王子妃前去探望,開始期望他能夠認罪,以得到開恩砍頭了事。當她明白華萊士不可能理解這樣的勸告時,給了他一瓶麻藥。
一旦拒絕認罪伏法,華萊士將要應對的是刀鉤掏挖內(nèi)臟的酷刑,這和中國的凌遲沒有本質(zhì)區(qū)別,瀕臨死亡的時間相當長,痛苦非人想象。王子妃的意思很明白,如果他必須要堅持為自己的理想獻身,她期望至少能夠在最大程度上幫忙他,讓他死得不至于那么慘烈。
“喝了它,它能減輕你將遭受的痛苦。”王子妃哀求道。
“不,它同樣會令我神智不清,我不想在麻木中死去。……”
在王子妃淚流滿面的哀求下,作為安慰,華萊士最后當她面喝下了那液體,卻在她離開之后,吐掉了口中的麻藥。第一次看到那情節(jié)的時候,以為那是影片為了體現(xiàn)英雄主義而故意渲染的煽情拔高,若是英雄因為情人的懇求而放下一度堅強的外表,無疑就損害了英雄的形象。好比江姐的那句“你那個是竹子做的,俺的這個是鋼鐵……”異曲同工。
可當再往下看時,我心中的震驚,無法用語言描述。
華萊士在囚房中禱告:“我十分害怕,請賜給我力量,讓我就死從容。”原先他是這樣恐懼!原先他并不肯定,自己能否抵受那一慘痛!
這是為什么?萬一在刑臺上,最終背棄了自己的信念,這個以前振臂一呼,萬人響應的英雄豈不是在死亡之外,更添恥辱?
懷著對這類影片一貫的信任,英雄不會在最關鍵的末尾讓人失望,我看下去。……華萊士囚于馬車,從看熱鬧的人群中間經(jīng)過,浸沒在飛來的垃圾和惡毒的叫罵聲中,他坦然自若。被吊上絞架,又在咽氣前夕放下,應對主刑官袍上的皇家徽章,他爬起來還是沉默不語。直到在絞輪架上拉得關節(jié)脫臼,又到刑床上剖割,華萊士一向沒有屈服,哪怕是發(fā)出一下呻吟……
喧囂的人群在他的堅忍中,漸漸靜默。最后,一個女人禁不住替他叫出了求告:“Mercy!"一個聲音帶動了所有人的知覺,“開恩”呼聲在人群里擴散,越來越高……
連躲在人群中的戰(zhàn)友都不忍心看他繼續(xù)承受這樣的折磨,痛苦地低聲道:“求你叫出來吧,就說一聲也好,只要一個詞,開恩……”
主刑官不斷慫恿著,當他以為華萊士最后要開口,說出那個讓他保留一點征服者虛榮和尊嚴的詞時,示意執(zhí)刑者停止用刑。
在所有人窒息般的等待中,華萊士傾盡全力長呼:“自由!”暴君在這一瞬瞪目死去,戰(zhàn)友在這一刻垂瞼淚下,劊子手在這一剎莫名失望……我在這時候禁不住激動,哽咽中,看到了一個英雄的誕生。原先對英雄概念的認識是那樣淺薄!其實直到這時,華萊士才成為了真正的英雄,能夠看得見眉目的英雄,先前只是個英雄的剪影和輪廓。
四、音樂篇
前幾年外面大雪紛飛,屋中冰冷之極,唯一讓我情緒澎湃的就是這個電影,還有電影里面那悠悠揚揚的蘇格蘭風笛,伴隨著悠揚曲聲,不知多少次沉醉于那動人的樂曲當中,時而氣勢磅礴,時而婉轉(zhuǎn)動人,仿佛回到了那英雄倍出的亂世......。
《勇敢的心》的音樂是由美國王牌配樂大師詹姆斯.霍納(JamesHorner)精心制作完成的,專輯中,霍納一人擔當制作、編曲、指揮等多種主角。他與倫敦交響樂團數(shù)位演奏家全力完成的一首首磅礴雄偉、蕩氣回腸的華美樂曲時刻令人浮想聯(lián)翩。絲絲入扣的情節(jié),透過不斷變化的主旋律和快慢交錯的節(jié)奏大大豐富了影片直線進行的敘事構架,尤其是作曲家在民族樂器上的嫻熟運用,僅將非凡的單色帶入聽者的耳際,同時將英雄氣短、兒女情長的情節(jié)妝點得極為傳神;另外,從該專輯中,我們也能夠感受到霍納在其音樂視野上尋求的開拓。整個音樂當中,每個句段之間,都有節(jié)奏落差的緩疾,頗具張力的表現(xiàn)方法的確令人折服。
勇敢的心影評(二):
《勇敢的心》:大劍華萊士的自由
這是一部能夠比肩《斯巴達克斯》的電影。
華麗的大戰(zhàn)場面讓人想起《最后的武士》《投名狀》,但其個性之處在于用悠揚的蘇格蘭風笛配樂宏大戰(zhàn)爭場面中不乏幽默元素:陣前光屁股示-威,愛爾蘭人陣前倒戈與蘇格蘭人一見如故親切敘舊等。在暴力血腥的戰(zhàn)爭之間穿插出如此火花,詩意化的處理驅(qū)趕了戰(zhàn)爭的冰冷寒意,從而拉近了電影與觀眾的距離。那玩世不恭的嘲諷敵人發(fā)動戰(zhàn)爭荒謬性的做法不正是銀幕前的你最想作出的姿勢嗎!
影片以恢弘的手筆描繪了壓迫與自由之間那種劍拔弩張的對抗,這是一場為了“自由”的圣戰(zhàn),大劍華萊士陣前關于自由的誓師演說以及死前最后那一聲氣壯山河的“freedom”足夠讓人熱血沸騰熱淚盈眶。從這層好處上說,華萊士這一嗓子不僅僅僅是為了蘇格蘭人民的自由,而是喊出了全人類的吼聲。就在這千秋家國夢的彰顯偉岸背影的時刻,大劍華萊士不愛江山愛美人,初戀情人再次浮此刻眼前,這一刻的華萊士既屬于全世界,也屬于他個人。他有著他自己的兒女情長英雄氣短。這是更具人性化的一筆,英雄者便如華萊士般偉大也是凡人,有著我們普通人一樣的情感。
反觀大陸閹-割版《精武英雄陳真》,甄子丹飾演的陳真就不能為了日本特務舒淇而去虹口道場踢館。這踢館必須要是為了國家,為了民族踢的。所以才有突兀到不能自圓其說的結(jié)局。
蘇菲瑪索精致的面龐下反襯出老國王那張病態(tài)的臉,她告訴他:“你將斷子絕孫,我肚子里的孩子不是你家的骨肉,我發(fā)誓,你兒子在國王的寶座上坐不長的。”她懷的不是王子的血脈而是華萊士的,而這個孩子未來將成為新的英王。老國王那張病態(tài)的臉逐漸扭曲了。在蘇菲瑪索說出這句話的那一刻,老國王真的死了,很徹底。女人的復仇大抵如此,決絕并讓人痛不欲生。
梅爾吉布森是《勇敢的心》的導演,也是大劍華萊士的扮演者。本片在1996年第68屆奧斯卡金像獎角逐中獲得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5項大獎?芍^單槍匹馬,一劍封喉。
勇敢的心影評(三):
勇敢應對,感激生活!
談起我摯愛的電影,《勇敢的心》,記得最早是在初一看的,哭得一塌糊涂。一方面,我比較藏不住事兒,真善美的東西,總是能很輕易地打動我,到此刻看一些東西,還是哭得像個孩子。另一方面,《勇敢的心》本身擁有一部完美的電影所需要的一切因素——純潔的感情,無謂的勇氣,堅貞的英雄,偉大的人民,完美的音樂,壯闊的景色,優(yōu)秀的演員,尖銳的矛盾沖突,波瀾起伏的情節(jié)和最真實的夢想。之后漸漸成長,這部電影也不知重溫了多少遍,看到了電影的實質(zhì),其實是把好萊塢商業(yè)電影的各項元素運用到了極致,看到了蒙太奇的驚人作用,但感動依舊,依舊難以忘卻那份愛與自由。華萊士,一個真實而脆弱的英雄形象,他的奮斗,他的不屈,他的勇敢堅韌,事實上為的是一份證明,證明給她死去的女人看,他是一個英雄;證明給她看,擁有夢想中的自由生活是一件可能的事情。他騎著高大的黑色駿馬出此刻混亂的高地軍隊前,藍色的油彩涂在他堅毅的臉上,風吹起他金色的頭發(fā),飛揚的發(fā)絲印證著他的宣言“他們能夠奪取我的生命,但是永遠也不可能奪去我們的自由!”他揭開那個神秘人的頭盔發(fā)現(xiàn)他竟然就是自己惺惺相吸的貴族羅拔的時候,他的眼里充滿了絕望和不可置信的震驚。在他被處死的前夕,他也會恐懼,他也會顫抖,他
也會默默地呼喚愛人的名字,祈求她賜予他勇氣,讓他完成英雄的使命,這個男人是真實的,偉大的。他的勇敢和真誠,對于自由的渴望,是每一個孩子的愿望,我們需要這種感動,需要這種美化了的虛擬情愫,這就是電影的神奇力量,讓人置身其中,感受那些我們不曾有的生活,感受那些我們渴望已久的情感迸發(fā)。
華萊士騎馬在蘇格蘭軍隊前發(fā)表戰(zhàn)前宣言的那個片斷;兩軍廝殺,鮮血浸染的那些場景;在刑場上,華萊士以全身的力氣喊出““freedom”那一刻;在電影的結(jié)尾,華萊士的劍被戰(zhàn)友拋向天空,劃過蒼穹的那一瞬間,都是完美的煽情點。蘇格蘭風笛滄桑遙遠的意境里,那個英雄在山野間奔馳,永不停息。這些段落,一個孩子是沒辦法不被感動的。我想,為之感動是一件很慶幸的事情。眼前這個時代,價值觀完全崩潰,反諷黑色幽默大行其道,人們逐漸已經(jīng)淡漠了以前屬于我們的那些單純的感動,那些真善美的童話,轉(zhuǎn)而用蔑視一切的外表去掩蓋自己空虛的內(nèi)心和不自信,我也是其中的一員,但我仍然相信,相信我外殼憤世嫉俗的那層保護膜下面,仍然是一塊金子,相信在人生的某個時段,我也會掙脫出來,大膽的表達我對于生命的感激。
勇敢的心影評(四):
《勇敢的心》是俗雅間廣被推崇的經(jīng)典,這部電影我看了三次。第一次年少易感傷,恨恨地對枕頭實踐了德華兄的“男人哭吧不是罪”;第二次則是陪著一聽到戰(zhàn)爭片就兩眼發(fā)亮的老爸,他倒是沒有老淚縱橫,而是故作深沉地從牙縫里擠出兩個字“不錯”;第三次則是在中秋時和戰(zhàn)友們一齊用此片排遣寂寞,大家都被悠悠的風笛帶到了潮濕陰晦的蘇格蘭,竟忘了從窗戶外能夠窺見冷冷的滿月的光。
英雄總有自己追求,比起馬克西墨斯整天掛到嘴邊的“home”的真切,華萊士的“freedom”,更能撼天動地一些。影片末受刑時華萊士從嘶啞的喉嚨里呼喊的這個詞依舊時時在我的耳膜里撞擊回響著,為此我特意去拾綴這個詞的含義。在詞典里的解釋一個是做自己想做的事,另一個竟牽扯到了近代民主的發(fā)展,顯然這種快餐式的解釋不能把我喂飽,看來,“靠天靠地靠祖上”是行不通的,還是吃自己的吧。
1.自由渴望而生。
他們應對兵強馬壯的英格蘭軍隊毫無驚懼,他們甚至變得咄咄逼人,翻起蘇格蘭男人才穿的裙子用屁屁去羞辱那些為專制者賣命的狗娘養(yǎng)的,臉上抹著天空顏色的華萊士給了他們一次機會,為自由而戰(zhàn)的機會。
蘇格蘭人民驕傲地吶喊,他們在吶喊中渲泄,他們再也不用把自己最愛的人與別人度過新婚的第一夜,他們不用把浸透了汗水的谷物交給那些可惡的英格蘭貴族,他們厭惡了英格蘭騎兵的馬蹄聲。
而華萊士,曾深刻體驗到反抗帶來的后果,他父親的尸體在牛車上顛簸,那在夜里為緬懷父親而吹奏的裊裊風笛,無不讓他懷疑父親的選取,至少那樣的反抗帶給他的是一個沒有父愛的童年。然而,當他心愛的人被縛在十字狀的木架上,無助地遠眺著地平線閉上了自己的眼睛,他決定用劍去奪回蘇格蘭人民的渴望—自由。
那從他父親身上繼承的血液,重新蒸騰了。
2.自由在抗爭中涅槃。
影片中一個段落里,華萊士夢到和死去的愛人在樹林里。他告訴她自己很累,他想隨著她一齊去,然而愛人卻讓他留下。我不認為這是一種怯弱。有太多的負累讓他疲倦,而正是這上百次的戰(zhàn)斗中和心靈的磨難后萃取的信念,讓他強壯,讓他覺得還在呼吸就有力量。
長腿國王害怕的不是華萊士,而是他給予的重壓之下萬千蘇格蘭人民的自由理念,以及最直接地打碎拷在腳下枷鎖的方式—戰(zhàn)斗。
國王的夢魘伴著他將死的最后一刻,未來王后的臨終耳語給了他心靈最后一次煉獄。
3.自由的心,肉體永遠不敢把你捆縛
無法形容華萊士的死的悲壯。“人固有一死,或輕于鴻毛,或重于泰山。”受刑場上取悅于眾的剖腹演示看得人心驚肉跳,華萊士是在那些以前砸向惡人們的臟物中被架上了刑臺,人的大腦里有無計其數(shù)的感受痛苦的神經(jīng)元。我們能夠想象每一次切割在他體內(nèi)引起的劇烈地痙攣。
他將死之時,隱隱中看到自己的愛人,微笑著,羞澀、恬靜
為了一個愛的自由,他走了。
后語:我想沒有任何一個解構能夠完美地詮釋自由,但是,《勇敢的心》至少做到了一點,讓你能夠坐在藤椅上愜意地喝上一杯咖啡的時候,想想那些隨著戰(zhàn)爭歷史中熊熊的火焰里隱去的為自由而戰(zhàn)的人們,在你喝下一口時,能夠讓幸福溢滿你的臉龐。
勇敢的心影評(五):
周末連續(xù)看了兩遍《勇敢的心》,還是有很多沒看的懂的地方,可能就應是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吧。大腦里留有最多的就是“華萊士”和“自由”這兩個詞。躁動的人群歡呼雀躍,嘴里高喊“華萊士”的名字。華萊士是英雄的化身,是上帝派來拯救他們的神。華萊士林當就義,在法場上勇敢的高呼“自由”,這呼聲讓人覺得撕心裂肺,在空中久久回蕩。我是閉著眼睛看這一節(jié)的,實在不忍心看一個英雄忍受殘酷的折磨。我們是如此渺小,最多能做的就是期望他不要那么痛苦。那酷刑很像中國古代的五馬分尸和凌遲,都是一些兇殘沒有人性的統(tǒng)治者設想和頒布的,公然這樣慘無人道地對待同類,真讓人發(fā)寒。
電影的名字叫《勇敢的心》,也許就是要賜予我們一顆勇敢的心,勇敢的應對災難,勇敢地戰(zhàn)斗,勇敢地保護最愛的人,勇敢地捍衛(wèi)自由,勇敢地應對死亡。
沒有人想卷入戰(zhàn)爭的漩渦,沒有人不害怕死亡。華萊士原本也只但是是一個普通的男人,幼年痛失父親和兄弟,跟著叔父四處游歷。他回來,只是想娶心愛的女人為妻,安安分分地過一輩子。上天卻不給他這樣的機會,莫倫因反抗貴族的侮辱慘遭殺害。
痛失愛妻的華萊士變得異常勇猛。他單刀匹馬地闖入敵人布下的陷阱,為莫倫報仇雪恨,也從此踏上了一條不歸路。
大家都明白這是一部好萊塢巨片,氣勢宏偉壯闊,是關于一個英雄和蘇格蘭戰(zhàn)爭的故事。我要說的是關于一個男人和兩個女人的故事。華萊士的一生有兩個女人:莫倫和伊沙貝拉。前者是他最愛的女人,后者是他無法抗拒的女人。王子妃去牢里探望即將行刑的華萊士,她明白華萊士是不會低頭的。她說,不想看到他痛苦地忍受折磨,于是把麻醉劑倒入他口中。他還是在她離開后把藥吐了出來,他不愿做懦夫,他要時刻持續(xù)大腦清醒。在最后還有一點意識的時候,他看到幼年時的莫倫,在眾人離開后送他一朵花的小女孩,長發(fā)在微風中吹散,異常美麗。他還看到了長大后的莫倫,在人群中央對他笑,笑容是那樣嫵媚動人。這是一個英雄脆弱而又敏感的信,還記得他在牢里的祈禱:上帝,請賜我力量應對死亡吧。是啊,可怕的死亡,但我們終歸要死的,但不是每個人都能死的像他那般輝煌。想起《卡薩布蘭卡》里的男主角里克,最后還是把情人送上了飛機,只是有人比他更需要她。一曲《時光倒轉(zhuǎn)》的旋律響起讓人情不自禁落淚,也許恰好印證了那首小詩:生命誠可貴,感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
華萊士的時代已經(jīng)遠去,蘇格蘭的人們最終獲得了自由,只是這自由伴隨了太多的流血和犧牲。但自古以來哪場戰(zhàn)爭不是血流成河?兵戈鐵馬莫回頭,惟愿和平永相隨。
————星期天去了教堂,買了本《靈契詩韻》回來看。上帝會保佑那些在戰(zhàn)爭中死去的靈魂得到永生,阿門。
勇敢的心影評(六):
《勇敢的心》影評
記的看這部片子時還在上初中,當時就很喜歡這部片子,這些年看的好萊塢電影有幾百部,唯一只有這部片子讓我反復看了五十多遍,連臺詞都背下來了~~~~~~
這些年里還不斷煽動家人朋友去看這部片子,為的就是和大家分享真正的經(jīng)典(雖然這部片子也有bug)許多人和我一齊感動了N回......
此刻我已經(jīng)把此片的VCD,DVD(D5,D9都有),電影原聲CD,印有海報的衣服,原版電腦游戲,大幅海報,想關書籍等相關產(chǎn)品攢了不少,也算了卻一份心愿--
"歡迎各位來我的小組--(電影信息交流會)討論電影"
以下奉上:
電影背后的歷史——勇敢的心
“FREEDOM!”威廉.華萊士臨刑前的高呼自1995年電影上映后不知震撼了多少觀眾的心,此刻讓我們一齊比較一下電影中、以及歷史上的蘇格蘭獨立之戰(zhàn)。
歷史背景
那里有一段在電影中并未提及的史實。早在愛德華一世的父親亨利三世執(zhí)政時期,英格蘭與蘇格蘭之間由于王室之間的聯(lián)姻而有著相當親密的關系,在這一大段時期里,英格蘭與蘇格蘭基本上相處融洽。直到1286年發(fā)生蘇格蘭國王亞歷山大三世墜崖身亡的意外事件,蘇格蘭人方才發(fā)現(xiàn)他們此時合法的王室繼承人竟只剩下一個挪威血統(tǒng)的6歲少女——瑪格麗特公主的母親是亞歷山大三世的女兒,父親則是挪威國王埃里克二世。但在1290年,瑪格麗特公主這個王族唯一的后嗣也因病身故,至此蘇格蘭王室失傳,各路蘇格蘭領主、貴族立刻開始了互不相讓的王位爭奪。在蘇格蘭地頗有影響的主教威廉.弗拉塞爾想起了原與蘇格蘭王室有著姻親關系的英格蘭王,于是向時任英王愛德華一世去信請求代為裁定新的王位繼承人,于是野心勃勃的英王愛德華一世干涉蘇格蘭內(nèi)政便有了堂而皇之的理由。這個愛德華一世,就是電影中陰險狡詐的大反派“長腿愛德華”。
當時蘇格蘭國內(nèi)幫派林立,最有競爭力的新王候選人當然是羅伯特.布魯斯,這個蘇格蘭老牌世襲貴族勢力最為強大,并曾被前蘇格蘭王亞歷山大二世指定擁有皇位繼承權。長腿顯然不會讓這么一個理所當然的人選坐上王位,所以就選取了勢力遠不如羅伯特.布魯斯的約翰.巴里奧爾為王。想想吧,原先沒什么期望染指王位的巴里奧爾被送上王位,豈不是就應對長腿感恩戴德、俯首帖耳嗎?但這個算盤卻完全打錯:新王上任后不久,長腿與法國開戰(zhàn),但新任蘇格蘭王對于長腿要求兵員增援的“命令”卻十分不屑,反而與法王簽定和約!怒不可遏的長腿隨即與法國匆匆休戰(zhàn),轉(zhuǎn)而將大軍開進蘇格蘭。1296年3月底,愛德華一世率軍攻陷蘇格蘭的商業(yè)重鎮(zhèn)貝里克。4月底日,英軍主將約翰.德.沃勒內(nèi)率領的英格蘭軍隊在鄧巴全殲巴里奧爾的四萬大軍,巴里奧爾投降,他本人以及兩千多名蘇格蘭顯貴被囚。隨后長腿以蘇格蘭統(tǒng)治者自居,并令約翰.德.沃勒內(nèi)為總督率軍長駐蘇格蘭,同時把一大批英格蘭貴族派往蘇格蘭擔任大小地方官吏,蘇格蘭等同亡國。忍無可忍的蘇格蘭人奮起反抗,于是有了電影中的故事。
傳說中威廉.華萊士身高2米,體重近300磅,在戰(zhàn)場上一劍揮去,無不人仰馬翻!想來在當時蘇格蘭人普遍營養(yǎng)不良的狀況下,威廉.華萊士的這種體態(tài)應無異于天神下凡。又有說華萊士頭發(fā)長而白,大把濃密的絡腮胡……怎樣跟電影中梅爾.吉布森的扮相差別甚遠,倒和他身邊那兒時的玩伴比較接近?威廉的劍是他身后唯一的遺物,此刻還供奉在史特靈紀念館內(nèi)供人瞻仰,此劍超過1.5米長,重近40斤,非一般人所能使得,也從側(cè)面印證了上述傳說或許并非虛言。威廉.華萊士兒時成長的經(jīng)歷無據(jù)可考,連出生時間也無從得知,僅能從姓名推出其祖上或許由威爾士移民而來,因為Wallace(華萊士)與Walensis(說威爾士語的人)詞義相通。根據(jù)傳說,華萊士的父兄皆因反抗英人統(tǒng)治死于英國騎士費尼克之手,之后此君在羅頓山彎道被華萊士及其伙伴伏擊身亡。華萊士復仇后與叔、舅、堂兄弟等族人以及一些慕名來投的流浪者、山林匪盜等聚集成團,便成為了“起義軍”的原始陣容,規(guī)模僅在百人之內(nèi)。華萊士成為該小股游擊隊之首,原因嘛,或許跟其驚人的身板不無關系。長腿委任的拉那克郡長荷斯里格負責剿匪,為了引華萊士現(xiàn)身竟綁架了華萊士的未婚妻將其殘忍殺害、并公開褻瀆尸體,極盡暴戾之能事。未料該女乃當?shù)刈彘L之女,此舉激起公
憤,華萊士率部與女方親友聯(lián)手夜襲拉那克,斬殺英軍200多人,華萊士更親取郡長首級以祭女友在天之靈。拉那克之戰(zhàn)令華萊士聲名大振,起義隊伍迅猛擴張至3千余人。
史特靈戰(zhàn)役
電影中濃墨重彩描繪的史特靈戰(zhàn)役是威廉.華萊士首次參與的軍團級戰(zhàn)役。英軍指揮是鄧巴會戰(zhàn)中的“頭號功臣”沃勒內(nèi),由羅克斯堡出發(fā)并集結(jié)了鄧迪和史特靈兩地的英軍駐軍,以1千重騎、近兩萬重步為主力,另有作為輔助大隊的1千輕裝步騎及幾百個長弓手;蘇軍主力為蒙尼率領的6千步兵、200重裝騎兵,華萊士率領的1萬多步兵和少量輕騎兵,另有數(shù)目不詳趕來助陣的當?shù)卮迕。就兵力比較來說蘇軍雖無明顯劣勢,但就兵員素質(zhì)和裝備方面,除了蒙尼帶來的北軍多少有點正規(guī)軍的底子外,威廉等人的軍隊真能夠“烏合之眾”來形容:農(nóng)民、響馬、流浪者、地主的私人武裝……什么都有,武器大部分是簡陋的土制長矛和粗制爛劍,可能有很多人抄著鋤頭、釘耙、木棍、板磚就上了,所以至今仍有人懷疑這些臨時湊起來未經(jīng)嚴格訓練的兵,到底要如何統(tǒng)一指揮?但令人不解的是史特靈戰(zhàn)役恰恰就贏在指揮調(diào)度上!英、蘇兩軍于福斯河隔水對峙,英軍在南,蘇軍據(jù)北。英軍首先發(fā)動攻擊,但福斯河上只有小橋一座……其實該河有數(shù)個地點能夠騎兵涉渡,那些騎士老爺不肯下水一試,寧可擁擠過小橋。英軍過橋后陷在河岸松軟的低洼泥地中,陣形大亂,蘇格蘭軍乘機從高處向河岸沖殺。英軍渡河后的騎士團在遭到攻擊后采取了最冒險的策略:脫離步
兵的配合迎面反沖擊(想搶頭功?),結(jié)果無數(shù)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騎士白白撞進了蘇格蘭人的長矛海。英軍的臨場指揮也完全失控,在渡河軍隊受擠壓紛紛后撤時,南岸的其余英軍竟準備沖過河幫忙,加上少量從長矛海中奪命逃回來的騎兵不顧一切地試圖沖回南岸己方陣地……英軍就這樣互相踐踏、擠撞,被踩死的、落河的不計其數(shù)。結(jié)果在亂戰(zhàn)中木橋倒塌,困在北岸的英軍完全陷入絕望,跳河的跳河、抓狂的抓狂,最后數(shù)百名重裝騎兵和數(shù)千名步兵(包括三百名長弓手)捐尸河灘,另有水中或沉或浮的英軍士兵尸體多到無法計數(shù)。曾在鄧巴會戰(zhàn)中威風八面的沃勒內(nèi)大人呢?沒等困在福斯河北岸的同袍徹底死清,此君掉轉(zhuǎn)馬頭便兔子似的溜了!他連一分一秒也不敢在蘇格蘭地停留,快馬加鞭十余日,一向跑到英國的約克郡才有膽停下腳步。該戰(zhàn)役完全體現(xiàn)了華萊士、蒙尼等人卓絕的指揮才能:若過早對過河的英軍展開沖擊,敵人過河部隊不多,能夠很快縮回南岸,再發(fā)揮長弓手的射程優(yōu)勢對沖到河邊的蘇格蘭士兵展開密集射擊,后果不堪設想;若是進攻過晚,則過河后的英軍憑著老到的沙場經(jīng)驗很快將整好戰(zhàn)陣,那些未經(jīng)嚴格訓練且裝備簡陋的蘇格蘭軍也絕無便宜可占。
所以這真可算是戰(zhàn)爭史上典型的靠把握戰(zhàn)機取勝的“掐表計時”戰(zhàn)局!可惜這樣一場戲劇性十足,且完全體現(xiàn)戰(zhàn)場指揮藝術和戰(zhàn)機把握重要性的經(jīng)典戰(zhàn)役在電影中變成了井井有條平淡乏味的平原陣地戰(zhàn)。
史特靈戰(zhàn)役發(fā)生于1297年9月11日,在這一天,裝備爛、訓練差的布衣農(nóng)民兵打敗了不可一世的英國皇家軍團!9.11這個日子的獨特含義或許正是因此為某些自詡“反抗者”的恐怖份子所鐘情,這個日子也在前幾年被本.拉丹們再次證實為強者的災難日。
安德魯.蒙尼,蘇格蘭貴族,勢力和人脈僅次于羅伯特.布魯斯,在當時算是貴族中最堅決的起義力量。實際上史特靈戰(zhàn)役英軍的兵鋒所指本是華萊士的軍隊,蒙尼聞訊率部從北方趕來一齊迎敵,比起其他龜縮、投降、見風使舵的貴族,蒙尼算是相當夠義氣,而且該戰(zhàn)役蘇格蘭軍的第一指揮官其實是安德魯.蒙尼而不是華萊士!不幸的是蒙尼在該戰(zhàn)役中戰(zhàn)死,其部隊盡歸威廉.華萊士靡下,并成為之后華萊士部隊的中堅力量。在電影中,導演不知出于什么目的竟把蒙尼描繪成一個見利忘義的小人,并在之后的福爾柯克戰(zhàn)役中臨陣脫逃導致了華萊士軍隊的失。ㄔ┩!六月飛雪。。
史特靈戰(zhàn)役中英軍具體損失了多少并沒有詳細的記錄,但戰(zhàn)役過后英國人在鄧迪、史特靈等地完全陷入無兵可守的窘境,很快棄城投降,鄧巴、貝里克也重回蘇格蘭人手中。按照這樣的估計,沃勒內(nèi)這個家伙為了在史特靈“玩場大的”,可能把鄧迪、史特靈等地的駐扎軍隊全動員了起來,所以他“玩砸”之后才會一路跑回約克。華萊士則開始對蘇格蘭境內(nèi)的英軍據(jù)點逐個拔釘,駐守蘇格蘭地的英軍紛紛逃躥,親英派的蘇格蘭貴族無不膽裂。華萊士被擁戴為“護國主”,并借國王巴里奧爾為名大肆征兵(所有征兵文書和動員令均注著“以國王約翰.巴里奧爾之名”),這招對貴族很管用,所以蘇格蘭境內(nèi)也出現(xiàn)了暫時的統(tǒng)一。至1297年10月底至11月,意在報仇的蘇格蘭人以開始騷擾英國境內(nèi),英格蘭北部鄉(xiāng)村的居民大批逃離自己的家園,逃難的人們象潮水一樣涌入各地的城堡和有圍墻保護的市鎮(zhèn),諾森伯蘭、紐卡斯爾、坎布里亞、達勒姆等地紛紛告急,求兵援的文書堆滿國王的辦公桌,倫敦全城人心惶惶。
影片中另一“平原戰(zhàn)役”福爾柯克戰(zhàn)役,乃長腿的御駕親征之役。在1298年春天約翰.德.沃勒內(nèi)對蘇格蘭的反攻流于形式之后,忍無可忍的長腿集合了由2千騎兵、1萬步兵、數(shù)百長弓手組成的大軍,這幾乎已是當時英國能騰得出的全部家當了。為了解除后顧之憂,長腿在出征前先和了夙敵法國國王菲利浦四世簽訂了一項為期兩年的和約。
1298年6月,英軍開進蘇格蘭,7月22日,在福爾科克最后遇上蘇格蘭軍主力。威廉.華萊士聯(lián)合主戰(zhàn)派貴族康耶和斯圖亞特,引步兵1萬、騎兵1千迎敵。為避免遭到前后夾擊,蘇格蘭軍背對著茂密的樹林,陣地前方是華萊士等人布置的“減速帶”,即在原本的爛泥地上挖下許多大大小小的陷坑,并將久經(jīng)沙場的“華萊士嫡系老兵”置于最前方,配備了加長的長矛;左右兩側(cè)是騎兵和弓箭手,騎兵和弓箭手身后先是數(shù)排長矛兵,然后是配備盾牌和砍刀的裝甲步兵,這樣即便有人能沖破長矛陣也絕對是死于亂刀之下。很明顯華萊士擺的是防守陣形。從兵力比較上雙方似乎差距不大,且蘇格蘭軍的裝備、訓練和士氣都比史特靈之戰(zhàn)時有了更大的進步;再則蘇格蘭軍休整備戰(zhàn)多時,相對長途奔襲而來的英軍,似乎也有了“以逸待勞”的優(yōu)勢……總的說來就整體實力而言,贏面至少也比史特靈戰(zhàn)役來得大。但英軍此次指揮乃是長腿!
吸取了史特靈戰(zhàn)役中冒進致敗的教訓,沉穩(wěn)的愛德華王親自在陣前引軍,違令冒進者陣前立斬!英軍行至離蘇軍約200米便停下腳步,看著華萊士擺下的密集陣形,長腿臉上露出了不易察覺的微笑……英軍的騎兵僅一輪沖擊便輕而易舉地擊退了蘇軍左右兩翼的騎兵,這種結(jié)局也早在華萊士的意料之中,蘇格蘭軍的中央步兵方陣巍然不動準備迎戰(zhàn)。但英軍的騎兵突然全數(shù)撤退,之后,數(shù)百長弓手行進到了軍陣的前方,長腿一聲令下,蘇格蘭軍的陣地上頓時箭如雨下!200多米的射程正好覆蓋了蘇格蘭步兵方陣的前沿,落下的箭矢借著巨大勢能輕易穿透了蘇格蘭士兵的盾牌和護甲。因為英軍的長弓手不論在史特靈戰(zhàn)役還是之前的數(shù)次大小戰(zhàn)斗中都沒有象樣的表現(xiàn),此次猛然發(fā)威使得華萊士明顯沒有思想準備(起到了奇兵的作用)?粗约翰贾迷陉嚨厍芭艖(zhàn)斗力最強的老兵接二連三倒下,深覺不妙的華萊士開始下令方陣穩(wěn)步后退,但蘇軍每退一步,英軍便前進一步,令到蘇軍的陣地前沿始終處在長弓手的射程之內(nèi)。一些按捺不住的蘇格蘭士兵試圖脫離陣地沖向英軍,但200米的距離對他們實在太遠了,這些戰(zhàn)士幾乎沒有誰真正地死于“英勇的戰(zhàn)斗”。戰(zhàn)死不可怕,但被射死實在太悲哀了!僵持了一段時間后威廉.華萊士最后明白這樣的監(jiān)守、對峙無異慢
性自殺,而英軍的箭矢顯然是沒那么容易用盡的了。華萊士下達了全面接戰(zhàn)的命令,其實他如果在一開始就盡全力短兵相接或許狀況還會來得好些,但此時他麾下戰(zhàn)斗力最強的老兵已經(jīng)所剩不多了,而這令人心寒的煎熬也早將士兵們的士氣和信心壓到了最低點;更可怕的是隔在兩軍之間的“減速帶”,原本準備用來抵消英軍沖擊力的泥濘地和大小陷坑此刻成了進行沖鋒的蘇格蘭士兵的噩夢。在長腿的指揮下英軍的長弓手迅速退到了兵陣后排,長槍兵以密集槍陣迎敵(長腿擺下的槍陣和華萊士早先列的陣型并無二致,是個易守難攻的主),無數(shù)蘇格蘭士兵冒著箭雨,踏過泥濘地撞向英軍的長矛……這場戰(zhàn)斗的結(jié)局是:蘇格蘭貴族約翰.斯圖亞特戰(zhàn)死;康耶因其所帶領的騎兵一開始就被擊潰,早早敗走而逃過一劫;威廉.華萊士憑著驚人的武藝斬殺數(shù)十人最終突圍而成為傳奇……但能有這種功夫和運氣的著實不多,近九千名蘇格蘭士兵死在了這片土地上。戰(zhàn)斗過后威廉失去了貴族的支持,只得重新過回叢林游擊的生涯,直到他犧牲,也沒能再組織起這樣大規(guī)模的軍隊了。
長腿在隨后的年月里五伐蘇格蘭,最終使得公開反抗的行為幾乎從蘇格蘭貴族中絕跡,也為自己贏得了“蘇格蘭之錘”之名。
1305年8月,威廉.華萊士在格拉斯哥附近活動時被一個親英的蘇格蘭貴族約翰.門提斯逮捕,用他向英國人換取了頓巴登郡長職位。在電影中偉大的編導們再次扭轉(zhuǎn)了歷史,將威廉.華萊士的被捕歸罪到了羅伯特.布魯斯的老爸頭上,而實際上這老頭早在一年多前就命赴黃泉了。
8月23日,華萊士在倫敦城外的打鐵場被殘酷處決,頭被掛在了倫敦橋上,四肢分別被送到紐卡斯爾、貝里克、阿伯丁和珀斯,掛在城樓上示眾“以振朝綱”。
兩年后,長腿在第六次親征蘇格蘭途中駕崩。臨終遺言今后每次征伐蘇格蘭必須要帶自己的骨灰在陣前引軍,“為要親眼看見蘇格蘭全地的徹底臣服”。
1314年,長腿愛德華之子“愛德華二世”攜父親的骨灰引軍征伐蘇格蘭,卻在班諾克本被羅伯特.布魯斯擊敗。蘇格蘭贏得獨立,長腿的遺愿最終未了……
盤點:
愛德華一世:“蘇格蘭之錘”、“長腿”。之所以叫他“長腿”并沒有什么個性高深的理由,唯一的原因就是他的腿個性長,看起來有點不協(xié)調(diào)。英格蘭“金雀花王朝”中最強悍的君主之一,中年喪妻,兒子又不爭氣,家運不濟,卻武運頗佳。在福爾柯克行軍途中和士兵一齊露宿荒野,夜間不慎被馬踏斷肋骨。為了不影響軍心竟將傷情秘而不宣,在戰(zhàn)場上還強忍傷痛親自指揮,結(jié)果居然打出了一場堪稱冷兵器時代多兵種聯(lián)合作戰(zhàn)的“教科書”級戰(zhàn)例!其性格的堅忍可見一斑。但延誤治療,落下病根,為其之后病隕征途埋下伏筆。
愛德華二世:性格懦弱無能,而且是個無藥可救的同性戀者。長腿死后,愛德華二世登基,整日花天酒地不理政事,其怪異的性格和“特殊嗜好”更是令得宮廷內(nèi)外人皆不齒。打輸班諾克本戰(zhàn)役后聲望跌至谷底,不多久被自己老婆推翻,遭酷刑殺害,身邊竟連一個替他求情的人都沒有。
伊莎貝拉:“法國狼女”。法國國王菲利浦四世之女。長腿為了能暫時緩和與法國的沖突,為自己的兒子娶了這個法國公主為妻。因著這項政治聯(lián)姻,長腿最終換取了和法國的“和平協(xié)議”,使得長腿能夠后顧無憂地將傾國之兵壓向蘇格蘭。相傳伊莎貝拉容貌俊美,又頗有才華,極其心高氣傲,可愛德華二世卻是個同性戀,對女人毫無興趣,于是使得夫妻矛盾不斷激化。長腿在世時即因自己兒子的“特殊狀況”惱怒不已卻又無計可施。長腿死后,公主尋機逃回娘家,隔年領了一支法國軍隊一路殺回倫敦,竟無人能擋。因著多年積下的深怨,公主下令用燒紅的鐵條插入愛德華二世的肛門將其折磨致死,行刑時慘叫聲數(shù)里可聞,場面殘忍到連劊子手都扭頭不敢正視。——女人有多憤怒,行事便有多恐怖。
愛德華三世:法國公主伊莎貝拉之子,是不是愛德華二世之子便無從得知了,所以“愛德華三世”只是他登基時的稱謂,有些研究歷史的人認為他不可能是愛德華二世的親子,所以都把愛德華二世當作“金雀花王朝”的末代君主。“愛德華三世”到底算不算“金雀花王朝”的后裔?即使不是,只要“法國狼女”說他是,當時也沒人敢說個“不”字!愛德華二世被殺后少不更世的小愛德華被母親拱上王位,之后近十年實際政權一向握在母親手中。直到小愛德華長大成人,有一天最后想過過親政的癮,于是發(fā)動了一場軟性逼宮……但跟歷史上那些腥風血雨的政權爭奪戰(zhàn)不同,愛德華三世將母親逼下政壇后依然對母親十分關心,除了不許母親參與政事外也并沒有太過份的舉動。之后法國國王去世,愛德華三世“突然想起”自己的母親是法國公主,所以自己“理論上”也有法國王位的繼承權,而放下自己“應有的權利”是很不可原諒的,于是他就“理所當然”地提出了自己的這個想法,于是……于是他就成了“英法百年戰(zhàn)爭”的始作俑者。
羅伯特.布魯斯:不論在史特靈戰(zhàn)役還是之后的福爾柯克戰(zhàn)役都全無蹤影,長腿數(shù)次征伐蘇格蘭他也沒鬧出什么太大的動靜,還跟英國人簽了N多協(xié)約,整一個“老實巴交的順民”……但是等到長腿兩眼一閉,羅伯特.布魯斯隨即把手中成沓的“協(xié)約”一撕兩半,舉旗發(fā)兵,并在班諾克本一戰(zhàn)成功。比起威廉.華萊士那種死硬不屈的行事為人(當然,大部分人比較景仰這樣的性格,包括我),羅伯特.布魯斯不能不說更具有長遠的戰(zhàn)略眼光和更實用的政治頭腦(蘇格蘭版的臥薪嘗膽)。
關于片名:傳說羅伯特.布魯斯死后,他的一個隨從將他的心封裝在錫罐里想帶去埋葬在圣地耶路撒冷。途經(jīng)西班牙時正好碰到回教軍隊進犯,便義無返顧加入了抵抗戰(zhàn)爭,就在即將取得勝利之際最后還是倒在了戰(zhàn)場上,死時懷里依然揣著羅伯特.布魯斯之心。后世詩人對這個段子多有傳誦,并將羅伯特.布魯斯的心稱為勇敢的心,意指人們只要懷揣著勇敢的心(精神、信仰),也會讓人變成勇士。所以……電影片名《勇敢的心》其實是從這個典故來的,“勇敢的心”指的是羅伯特.布魯斯的心,而不是威廉.華萊士……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