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風箏的人》是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賽尼(Khaled Hosseini)的第一部長篇小說,譯者李繼宏,上海人民出版社于2003年出版,是美國2005年的排名第三的暢銷書。以下是小編帶來長篇小說《追風箏的人》讀后感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長篇小說《追風箏的人》讀后感【1】我一直相信,不管漢人、蒙古人,還是普什圖人、哈扎拉人,盡管他們的外貌有差別,膚色有不同,鼻梁有高低,眼窩有深淺,但作為人類,作為不同的人種,有些東西是相通的、共有的、符合人性的。比如都愛親情,孩童都渴望得到父親的贊美認可,兄弟都對自己的兄長忠勇友愛、都對家園有深深的眷戀以及做了錯事之后都有愧疚之感,都有未泯滅的良知和情誼。
《追風箏的人》是本膾炙人口的小說,它的語言明白曉暢,感情真摯樸實,它敘述了兩代人的感情,同時它又寫到了阿富汗人民正在面臨的戰(zhàn)爭、種族沖突和宗教沖突。所以,它叫人一捧起來,就難以釋手。
在閱讀的過程中,我首先想到了陳忠實先生寫的《白鹿原》。文中“爸爸”和阿里的感情以及“我”阿米爾和哈桑的感情簡直就像是白嘉軒與鹿三以及白孝文與黑娃的感情的翻版。哦,這么說也不完全準確。黑娃確實是鹿三的孩子,而哈桑,名義上是阿里的孩子,事實上是“我”的弟弟,“爸爸”的私生子。
所以,當“我”嫁禍于哈桑,當哈桑勇敢地承認所謂的“偷盜”行為而為“我”遮羞,當阿里和哈桑不得已離去,我終于理解了“爸爸”的失聲痛哭,我也明白了《白鹿原》中一向忠厚能干與人為善的鹿三,為什么會毫不猶豫地手刃田小娥。
上一輩的主仆肝膽相照,下一輩的主仆卻出現(xiàn)了彎路。
兩本小說兩相對照,使我深刻地理解了他們之間的恩怨與情仇。
哈桑死于塔利X之手,這不同于《白鹿原》中黑娃死于白孝文之手。這說明,陳忠實先生對人性的揭露,其程度遠比卡勒德·胡塞尼更為深刻。所以,《追風箏的人》小說的出現(xiàn),使我更加深刻地懂得陳忠實的偉大,感慨《白鹿原》小說的厚重深廣。
再返回頭來說《追風箏的人》這本小說。人,終究是環(huán)境的產物,“我”阿米爾盡管與哈桑從小一起長大,一起玩耍,情同手足,但畢竟身份不同,這身份的鴻溝使得“我”在關鍵的時刻退縮了,沒有勇敢地沖上去,維護一直維護著自己的哈桑,從而使親情產生了裂痕。
好在,父親的友人,拉辛汗,洞察一切的拉辛汗,如先知一般的拉辛汗,給了“我”彌補一切的機會。成年的“我”從塔利XC的手中救出了哈桑的兒子,“我”的侄子,也完成了“我”的自我救贖之路。
借給姐書的小美女說,這本書她讀了兩遍。我在讀的時候,主人公的際遇,也觸動了我的心扉。我初中時代的鄰居,我的小杰姐姐,她和我無話不談,因為我們有相同的生活背景。我們都是從小就被送到奶奶家長大,之后再被領回到了自己的生身父母家。我是家里的老大,我背負做個好榜樣的重任。而她,由于是第三個女孩,下面是唯一的弟弟,格外不受父母的待見。這不受待見的最終結果是,她私奔了!
盡管這私奔不是由我導致的,但私奔前,她曾經(jīng)和我說了。
我卻沒有制止她。
原諒我吧,我那時也是個孩子,根本不懂得人心險惡,也不知道男女是怎么回事,我只想讓小杰姐姐快樂地生活。如果時光倒流,我會阻止她,會叫她先忍受幾年家里淡漠的親情,而后和她一起努力,自己拼出自己的好前程。
盡管在內心里我指責了自己無數(shù)次,可是,時光畢竟回不去了。
阿米爾終于追到了自己的風箏,我和小杰姐姐的風箏,卻再也追不回來了!
你能原諒我嗎?
為你,千千萬萬遍!
長篇小說《追風箏的人》讀后感【2】在舊書攤上淘到的這本書,斷斷續(xù)續(xù)的讀了大半個寒假,說來也是奇怪,一本兩三天就能看完的并不乏味的小說看了那么久。買它的原因僅僅是因為朋友分享的書中的一段表達世界上唯一的犯罪就是盜竊的一段話。但是讀完之后我想到的更多是救贖和原諒。 《追風箏的人》講述了兩個阿富汗少年阿米爾和哈桑關于友誼、親情、背叛、救贖的故事。行文并不是華麗的文筆,作者只是用那淡柔的文字細膩的勾勒了家庭與友誼、背叛與救贖,卻給了我們心里以強烈的震撼。阿米爾最后回到故鄉(xiāng),完成了自我的救贖,用比較接地氣的話來說就是償還了良心債,我覺得這是整本小說最概括的情節(jié)描述。
阿米爾出生在阿富汗一個富裕的家庭,哈桑是阿米爾仆人的兒子,兩人從小一起玩耍,哈桑比阿米爾小,哈桑付出了他所有的忠誠,書中一開始便說“哈桑從未拒絕我任何事”。兩人在一起回家的路上,遇到了一個壞小子阿塞夫少爺和他的小跟班們,哈桑為了阿米爾挺身而出,用手里的彈弓嚇走了阿塞夫。在阿米爾12歲哈桑11歲時,他們參加喀布爾的風箏大賽,這個大賽比的是誰的風箏能割斷別人的風箏線,最后的唯一幸存者便是勝利者,但這不是最大的榮耀,最大的榮耀是還能追撿到最后一個被割斷的風箏。這一次,阿米爾的風箏堅持到了最后,哈桑則去追那只被最后一個割斷的藍色風箏。阿米爾非?释玫竭@個風箏,哈桑知道阿米爾的愿望,他同時也非常擅長追風箏,哈桑去撿到了風箏,卻又遇到那幫壞小子,阿賽夫讓阿桑把風箏交給他,哈桑拒絕,于是遭到了他們的凌X辱,而阿米爾目睹整個過程,卻一直躲在周圍沒有出現(xiàn),懦弱的沒膽量阻止阿塞夫的暴行,也不情愿跳出來讓哈桑把那只藍色風箏讓給阿塞夫。阿米爾對自己的懦弱坦誠而無奈,覺得自己不像勇敢,堅強而正直的爸爸。 哈桑默默地拿回了風箏,沒有說出任何事情。阿米爾心靈受到折磨,他不能繼續(xù)面對哈桑,于是栽贓哈桑偷了他的手表,雖然父親不情愿,但是哈桑的父親自愿帶哈桑離開,哈桑雖然深知自己被栽贓,仍然什么都沒說,被趕出阿米爾家。哈桑依舊選擇了原諒,我不明白為什么一個十一歲的孩子甘愿承受這么大的委屈。 阿富汗突然爆發(fā)戰(zhàn)亂,阿米爾和父親逃到美國。很多年后為了救贖自己的靈魂,阿米爾回到了戰(zhàn)亂的阿富汗,才得知哈桑是自己同父異母的弟弟,父親已經(jīng)癌癥去世,哈桑也已經(jīng)遭塔利X毒手,而他的兒子,也就是阿米爾的侄子還活著。于是阿米爾輾轉冒死救出侄子,把他帶過美國自己家里,撫養(yǎng)他。 每個人都有需要救贖的靈魂。當阿米爾成年,他回想起當時的做法,內心就會受到折磨,于是無論如何,即使阿富汗仍處于戰(zhàn)亂,他還是選擇回到阿富汗,他需要自我救贖,不管別人是否在意,他需要給自己一生一個交代。 阿米爾的侄子在不幸中長大,幾乎沒有表情、不跟別人交流、幾近完全沉默,而阿米爾在好不容易取得侄子的信任后出于無奈,沒能過遵守自己的承諾,使得侄子更加絕望和孤僻。阿米爾帶侄子去海邊放風箏。當他們合作用風箏戰(zhàn)勝對手,小孩終于好像有了笑容。阿米爾看到了希望,他決定用余生來溫暖這顆受傷的心靈,同時救贖自己的心靈,原諒過去的自己。
原諒了,過去不再黑暗;
放下了,過往不再沉重。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