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教師這一職業(yè)是崇高的,但“崇高”一詞并非職業(yè)與生俱來的天性,而是奮斗在這一崗位上人們給它鍍上了一層神圣的色彩。我們現在的幼兒教師有很多的迷茫,不知道如何為自己正確定位,不知道成功是什么?《幼教名師成長案例解讀》這本書給了我們一個明確的答復,“成功”取決于愛。
在案例中,應彩云老師陪伴孩子一同感受做錯事的后果,讓孩子在合適的情景中通過強烈的情感沖擊,從而體會與別人相處的規(guī)則。孩子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并不是一味地強加給孩子,有時候痛心痛肺、臉紅脖子粗的教育并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反而會導致孩子們的逆反心理。愛使我們感同身受,陪伴孩子們感受情感的強烈變化,順勢引導,逐步規(guī)范孩子的行為習慣。我的孩子里有個胖乎乎的男孩,上課總是會不自覺的找人去講話,每次無論我怎么批評他,他總是不好意思的笑笑。一次,我又發(fā)現他犯了老毛病,就嚴厲的指了出來,這次他一反常態(tài),一臉憤怒的哭了起來,我認為他這是在耍耍小脾氣,并沒有理他,也沒有給他聲辯的機會,繼續(xù)上我的課。直到后來通過他的班主任我才知道,原來他痛哭的理由很簡單,不是他主動找人說話,而是別人先找他說話,我先批評他,他覺得很不公平,認為我偏心。雖然這個理由看起來好笑,但是也告訴我,時刻提醒自己在批評孩子之前要考慮這幾個問題,他為什么犯錯?我該對他說什么話?怎樣能教育他而又不傷害他?孩子在已經懂得自己所犯錯誤的同時,他們關注的是老師的心理天平有沒有偏頗,是否給予所以的人同等的待遇。我要了解他們心中這小小的自尊,以此為鏡,折射著自己,平等和公正的愛,是最能讓孩子接受的。
在讀《幼教名師成長案例解讀》一書時,文中有這樣一句話:“愛如果可以使我們放低自己與孩子之間,愛如果可以使我們敏感又寬容,愛如果可以使我們處于‘弱勢’,或許,教育會更簡單。”這一句話深深地印刻在我腦海里,在日常的教育活動中,教師時常是強勢,而孩子們則是弱勢。在這種情形下,幼兒很難感受到老師付諸的愛,而教師也同樣不能感受到孩子們的愛,如此以往,教育還會簡單么?
科學的愛每個孩子,均衡的把愛分給每個人。孩子是敏感的,他們心靈的天平能衡量出彼此得到的愛是否一致。如何來分配我們的愛?愛的表達需要我們從孩子的心理出發(fā),他們每一次的進步是否給予的表揚,我們應鼓勵孩子發(fā)現自己的優(yōu)點,是否最大程度的開發(fā)了他們的潛能。
愛是一個抽象的詞,如何讓愛更加具體,如何體驗愛的快樂和甜蜜,除了書中所描述的名老師的一些方法外,我們還要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不斷摸索,最終實現老師與孩子們一同倘佯在愛的海洋里。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