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千年讀史,不外功名利祿;九萬里悟道,終歸詩酒田園。
2、提得起,放得下,才有資格學佛;提得起,放得下,自然就可以成佛。說般若境界,一切萬緣放下,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修一切善法。做到了一切提得起,修一切福德,福德不是世間上的福報喔!一個人要悟道成佛是要大福報的!真正的智慧也是需要大福報的,不是世間的福報所能成的。
3、人常常自命不凡,但是那是自命啊!自己認為自己不凡而已。要真正到達最平凡處,你才會體會到最高的。我常常說笑話,世界上有兩個蘋果成了人類的文化;拿西方的文化來講,一個蘋果被亞當和夏娃吃掉了,所以造出人類的歷史來,另有一個蘋果被牛頓看見了,于是把世界的文明變了一下。
4、佛學為什么講無常?因為世界上的事沒有永恒的。人的欲望,永遠貪求永恒,想永遠保持存在,那是永遠不可能的,那是笨蛋,是看不清楚的人搞的。所以佛告訴你,積聚必有消散,崇高必有墮落,合會終須別離,……那是必然的道理,這是大原則。
5、人是莫名其妙的生下來,無可奈何的活著,最后是不知所以然的死掉。
6、實際上,好事跟痛苦是一體的兩面而已,一個是手背,一個是手心。假使說,好事他能夠真丟掉開的話,痛苦來一樣可以丟開,所以痛苦也是一個很好的測驗。如果一個人碰到煩惱,痛苦,逆境的時侯丟不開,說他碰到好事能丟得開,那是不可能的。
7、假使一個人,心里的觀念著相來學佛;譬如今天非來燒香,非來拜拜不可,就是著相。我說拜佛為什么要放炮?好像菩薩耳朵聾要把他吵醒才知道有人拜他。這個就是說著相,一切眾生心理上的信佛都是大著相,就是著于人相、我相、眾生相、壽者相。著相就不是佛法。有些宗教罵其它的宗教拜偶像,迷信,那么他的正信又是什么?他說不拜偶像,事實上還是要拜的,這就是著相了,就是取法相,還是一樣落在一個不是正信的觀念上。
8、世界上最值錢的東西也最不值錢,最值錢的東西沒有價錢,智慧是絕對無價;但是智慧也一毛錢都不值,這就是佛常說的眾生顛倒。爭入空王眼睫毛,大家爭先恐后的想成佛。
9、我們經(jīng)常說,不要以有所得之心,求無所得之果;大家來學佛,都抱一個有所得的心,求得一個無所得之果,那是基本錯誤。佛就說:當時我得一個無所得的境界,了不可得,所以然燈佛給我授記。
10、《黃帝內(nèi)經(jīng)》幾乎同中國三玄之學關(guān)連在一起,所謂的三玄之學,在中國文化思想上非常重要。什么叫三玄之學?就是《易經(jīng)》、《老子》、《莊子》。這幾本書與后來的印度文化佛教經(jīng)典也有密切的關(guān)聯(lián)。比如我們翻譯佛經(jīng),很多名詞都是借用這些書上的,這個要特別注意。除了《易經(jīng)》、《老子》、《莊子》外,最重要的還有陰陽五行之學,就是諸子百家之中的一家所謂陰陽家。
11、有很多人學佛卻還抱怨沒有好的報應,你花這些精神去做世界上任何事都有利益的,只有學佛不同。學佛法是學空法,一切放下,連放下的觀念也放下。大家如果用有所得之心去求無所得之法,那是完全背道而馳了。
12、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佛為心,道為骨,儒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腦,從容過生活。
13、當將軍的五個條件:像牛一樣的健壯;像狗一樣的下賤;像狐貍一樣的狡猾;像猴子一樣的精明;像魔鬼一樣的魅力。
14、做學問要不怕寂寞、不怕凄涼。要有這個精神,這個態(tài)度,才可以談做學問。
15、為什么學佛先要學作人?人道沒有修好就想證果是沒有可能的。人道怎么修呢?就是修十善業(yè)道,修好了就是人道的成就。
16、智慧不是財產(chǎn)或世間福德所能換來的,是要多生累積福德來的。
17、當年我讀四書五經(jīng),都是要背的。小朋友們要放學了,心里高興,一邊嘴里唱著一邊你推我一下,我推你一把的。這樣讀書,心里會記住,一輩子忘不了。想起來的時候心里默念一下,其中的道理就又琢磨了一回。
18、在艱苦中成長成功之人,往往由于心理的陰影,會導致變態(tài)的偏差。這種偏差,便是對社會對人們始終有一種仇視的敵意,不相信任何一個人,更不同情任何一個人。愛錢如命的慳吝,還是心理變態(tài)上的次要現(xiàn)象。相反的,有器度有見識的人,他雖然從艱苦困難中成長,反而更具有同情心和慷慨好義的胸襟懷抱。因為他懂得人生,知道世情的甘苦。
19、全世界都是錢做主,以錢來決定貴賤,沒錢就沒自由。沒有真正獨立不倚、卓爾不群的人格修養(yǎng)、學問修養(yǎng),有的只是亂七八糟的所謂個性張揚和向錢看。連科學研究、教育、學術(shù)都在聽錢指揮,沒有精神支柱,一旦失業(yè),就像天塌下來一樣。
20、其實我們北方的蘋果,我覺得比美國、日本的蘋果都好吃,我們世世代代吃蘋果,也沒有發(fā)現(xiàn)地心有吸力,忽然被牛頓看到了蘋果落地,而發(fā)現(xiàn)了地心引力。蘋果很平凡,年年落地,有一個人卻在平常的道理里頭,找出了一個不平常。譬如水蒸氣很平常,燒開水,煮飯,都有蒸氣,但是瓦特卻發(fā)明了蒸氣機。一切的事物,同一理由,在最平凡之中,就有不平凡了。
21、天下的事,沒有突變的,只有我們智慧不及的時候,才會看到某件事是突變的,其實早有一個前因潛伏在那里。
22、浮生自苦不從容,睡起依然日又紅。貧富不知閑是福,幾人肯唱大江東。
23、人生該這樣過活:佛為心、道為骨、儒為表大度看世界;能在身、技在手、思在腦從容過生活。
24、以亦仙亦佛之才,處半人半鬼之世。治不古不今之學,當談玄實用之間。具俠義宿儒之行,入無賴學者之林。挾王霸縱橫之術(shù),居乞士隱淪之位。譽之則尊如菩薩,毀之則貶為蟊賊。書空咄咄悲人我,弭劫無方喚奈何。
25、情到深處反成空。
26、立身不求無患,身無患則貪欲必生;處世不求無難,世無難則驕奢必起;謀事不求易成,事易成則志存輕慢;施德不求望報,德望報則意有所圖。
27、今日的世界,物質(zhì)文明發(fā)達,在表面上來看,是歷史上最幸福的時代;但是人們?yōu)榱松娴母偁幎β担瑸榱藨?zhàn)爭的毀滅而惶恐,為了欲海的難填而煩惱。在精神上,也可以說是歷史上最痛苦的時代。人是莫名其妙的生下來,無可奈何的活著,最后是不知所以然的死掉。
28、老實說吧,沒有什么腦袋好不好的,是肯用心與不肯用心之故。你把我這句話仔細研究,聰明的人一聽就會,就記住了,我笨,我多念一百遍,也成功了。所以“勤能補拙”這四個字要記住。
29、今日的世界,物質(zhì)文明發(fā)達,在表面上來看,是歷史上最幸福的時代;但是人們?yōu)榱松娴母偁幎β担瑸榱藨?zhàn)爭的毀滅而惶恐,為了欲海的難填而煩惱。在精神上,也可以說是歷史上最痛苦的時代。人是莫名其妙的生下來,無可奈何的活著,最后是不知所以然的死掉。
30、所以佛說世界上一切都是有為法,有為法都不實在。但是有為法,體是無為,用是有為。所以我們想在有為法中,求無為之道,是背道而馳;因此一切修持都是無用。并不是把有為法切斷了以后,才能證道;有為法,本來都在無為中,所以無為之道,就在有為現(xiàn)象中觀察,觀察清楚才能見道。
31、一個人修道,或者讀書,一步有一步的不同境界。像一個學藝術(shù)的人,今天有了一個新的靈感,或者畫一張畫,特別有一種心得,就是有它的境界。一個做水泥工的,今天突然一磚頭下去,用水泥一抹,特別平,心里頭很舒服,原來這樣砌才好,這是他做水泥工時侯的境界。所以,境界包含一切境界,修道人有一分的成就,境界就有一分的不同,有兩分的成就,就有兩分的不同。換句話說,人修到了某一種境界,人生的境界就開朗到某一種程度。
32、這個道理與心的道理是同樣的,你們學佛法就不要沈迷在宗教中鉆牛角尖,要了解科學才可以更透徹地了解佛學,佛學是大科學。
33、首先世界上什么都容易學,唯有學佛是最難最難的事;第二重意義啊,人生畫虎不成反類犬,老虎沒有畫成反畫成了狗,學佛學不成,我不曉得你變成什么!所以啊,希望先把做人的道理完成,再來搞這個學佛的事。但是既然要學佛了,千萬要注意不住于相四個字;一住相,什么都學不成了。
34、耶穌的道,佛的道,穆罕默德的道,孔子的道,老子的道,哪個才是道?哪個道大一點,哪個道小一點呀?真理只有一個,不過呢,佛經(jīng)有個比方,如眾盲摸象,各執(zhí)一端。瞎子來摸象,摸到了那個象耳朵,認為象就是圓圓的;摸到尾巴的時候,象就是長長的。所以一般講眾盲摸象,各執(zhí)一端,都是個人主觀的認識,以為這個是道,那個不是道。
35、禪宗不但不立文字,而且以無相、無門為門,換言之,禪宗也是以無境界為境界,擺脫宗教形式主義,而著重禪法修證的真正精神,升華人生的意境,而進入純清絕點、空靈無相而無不是相的境界。
36、學問不是文學,文章好是這個人的文學好,知識淵博是這個人的知識淵博。至于學問,哪怕不認識一個字,也可能有學問——做人好,做事對,這就是學問。
37、所以我常告訴青年同學們,一個人先要養(yǎng)成會享受寂寞,那你就差不多了,可以了解人生了,才體會到人生更高遠的一層境界。這才會看到鴻福是厭煩的。佛經(jīng)上說,一個學佛的人,你首先觀察他有沒有發(fā)起厭離心,也就是說厭煩世間的鴻福,對鴻福有厭離心,才是走向?qū)W佛之路。
38、學醫(yī)的人真要有一種菩薩心腸,一種濟世救人的精神,而且不怕貧窮,不怕艱苦,那才是真正研究生命科學,真正的學醫(yī)。
39、常有人問我,為什么能有這么好的學問,我都實實在在告訴人家,這都是我十三歲以前熟背這些古書的效果。
40、你能不取于相,魔也是佛;著相了,佛也是魔。
41、我認為今天的文化,主要在四個東西上面轉(zhuǎn)。一個是達爾文的進化論,一個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學,一個凱恩斯的消費刺激生產(chǎn),第四個是馬克思的資本論思想。這四樣轉(zhuǎn)了一百多年了,空前未有。現(xiàn)在的整個人類世界,思想文化困惑很多,這一點你們要注意。其實,消費刺激生產(chǎn),是最壞的經(jīng)濟思想觀點。
42、這是醫(yī)學了,尤其是老年人、小孩子,跌倒了,他沒有哭出來不要去抱他,也不要扶他,跌倒馬上去扶起來就受傷了。
43、宇宙間萬事萬物,有許多是我們的智慧知識沒有辦法了解的。在這里產(chǎn)生了一個問題,我常常跟朋友們講,也可以說是哲學上的一個對比,天地間“有其理無其事”的現(xiàn)象,那是我們的經(jīng)驗還不夠,科學的實驗還沒有出現(xiàn),“有其事不知其理”的,那是我們的智慧不夠。換句話說,宇宙間的任何事物,有其事必有其理,有這樣一件事,就一定有它的原理,只是我們的智慧不夠、經(jīng)驗不足,找不出它的原理而已。而《易經(jīng)》的簡易也是最高的原則,宇宙間無論如何奧妙的事物,當我們的智慧夠了,了解它以后,就變成為平凡,最平凡而且非常簡單。
44、所以,開始我們已說過,真正的佛法是超越一切宗教、哲學、一切形式之上的。也就是佛說,真正的智慧成就,即非般若波羅密;智慧到了極點啊,沒有智慧的境界,那才是真智慧。這也等于老子說的,大智若愚;智慧真到了極點,就是最平淡的人。世界上最高明的人,往往就是最平凡,相反的,平凡就是偉大。
45、事實上,平安無事,清清凈凈,就是究竟的福報。
46、不錯呀,人生如夢,他講這一句話的時候,又在說夢話了。因為人在夢醒的時候,感覺自己很傻,嗯,剛才做了一場夢,但是他清醒了嗎?張開眼睛照樣在做夢。更有趣的是,有些人昨天夜里做的好夢,今天他還坐在那里想,還舍不得離開夢境,所以人生就很妙,覺時戀夢,醒了以后還貪戀那個夢。做夢的時候呢,又想自己快一點醒才好,你說究竟那一樣好?自己都搞不清楚。
47、什么叫做事業(yè)呢?孔子《易經(jīng)系傳》叫做;舉而措之天下之民,謂之事業(yè)。一個人,一輩子,做一件事情,對社會大眾有貢獻,對國家民族,對整個的社會,都是一種貢獻,這才算是事業(yè)。
48、世界上最會講比喻講得最好的是宗教家!缎屡f約》圣經(jīng)基督教十分之六七都是比喻,最多的比喻是佛經(jīng)。每一句話都是比喻,如夢是比喻,如幻是比喻,水月比喻,空花比喻,東一個故事西一個故事都是比喻,因為世界上有許多真理沒有辦法講,只有比喻才懂。
49、佛經(jīng)處處教我們自謙,不要傲慢,貪嗔癡慢疑,這個慢字會擋住我們一切成就,非常重要。眾生本來就有我慢,不要學了佛法,加了佛法的觀念,變得我慢更重,成了增上慢,那就太可怕了,永遠上不了這個座。這是要點,千萬不要有增上慢心。
50、學佛的人不應該犯這個錯誤,因為是無有定法可說,所以真正的佛法能包涵一切,一切賢圣,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真理只有一個,沒有兩個,不過他認識真理的一點,認為這一點才是對的,其它錯的,其實是他錯了。真正到達了佛境界是包容萬象,也否定了萬象,也建立了萬象,這是佛境界。
51、頭等人,有本事,沒脾氣;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氣;末等人,沒本事,大脾氣。
52、一切事情,物來則應,過去不留。
53、長城萬里今猶在,誰見當年秦始皇。
54、人能夠真正做到了為學問而學問,就不怨天、不尤人,就反問自己,為什么我站不起來?為什么我沒有達到這個目的?是自己的學問、修養(yǎng)、做法種種的問題。自己痛切反省,自己內(nèi)心里并不蘊藏怨天尤人的念頭。拿現(xiàn)在的觀念說,這種心理是絕對健康的心理,這樣才是君子。
55、學道要營養(yǎng)好,休息得夠,才能用功,人家問我閉關(guān)做啥!睡覺。一進關(guān)房先睡七八天,以后不要睡了,一坐就用功了。尤其是夜里十一點以后一定要睡覺,爛睡一臥,那才會有精神。
56、我們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最怕一輩子太享福,太順利,太平安了。沒有憂患意識,象吃了毒藥一樣,把自己毒死了。
57、真要學佛就要放下一切,至少有個短時期要放下。有的人不肯放下,還以功利心來求佛法,希望對他的事業(yè)有幫助。這我就不懂了,我學佛一輩子了,對我的事業(yè)沒有幫助,我也不求幫助,要這樣的心情才可以學佛。沒有這個認識,不但學佛,學任何宗教我都反對。
58、我們的思想我們的學問都是后天的污染,污染越多,我們生命的天性越少。
59、如何是獨樂樂——無事此靜坐,一日是兩日。如何是與人樂樂——與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如何是眾樂樂——此中空洞原無物,何止容卿數(shù)百人。
60、我們?nèi)松挥惺䝼字:“看得破,忍不過;想得到,做不來!
61、百年奇特幾張紙,千古英雄一窖塵。唯有炳然周孔教,至今仁義洽生民。
62、有器度、有見識的人,他雖然從艱苦困難中成長,反而更具有同情心和慷慨好義的胸襟懷抱。因為他懂得人生,知道世情的甘苦。
63、真正的修行是紅塵煉心。
64、人號稱萬物之靈,是人自己在吹,也許在豬、牛、狗、馬看起來,人是萬物中最壞的了,“專吃我們豬、牛、狗、馬”。
65、羚羊掛角無蹤跡,一任東風滿太虛。
66、但愿此情長久,哪里分地北天南。
67、我常跟年輕同學講,佛教的這個教,不跟著時代變是絕對維持不住的,世界的趨勢太厲害。像我每天不斷地接觸到國內(nèi)外新的消息數(shù)據(jù),所以天天有新的觀念和想法,看見人類社會的轉(zhuǎn)變太快了。所以我說,宗教的形式不變的話,是沒有辦法的。
68、這個世界政治學的大目標,十二個字就講完了:風調(diào)雨順、國泰民安、安居樂業(yè)。但如果要問,世界啥時才能實現(xiàn)天下太平世界大同呢?我說,人類也許永遠不會實現(xiàn)。假使人類真有這么個社會出來,就是宇宙毀滅的時候。
69、如果學佛為了求福報而學,求來生怎么樣而學,不錯,是有這個事,但不是徹底的,所以說人天福德枉成癡。
70、佛法在那里?不一定在佛經(jīng)上啊!世間法皆是佛法,金剛經(jīng)下面會告訴你。所以大家不要把學佛的精神和生活與現(xiàn)實人生分開。本來無所謂出世,也無所謂入世。記得當年有老前輩問我:依你這個程度,為什么不出家呢?我說,你要搞清楚,我從來也沒有入過家。世界上那有個出?那有個入。坎怀鲆膊蝗肼!那些都是外形,都是相。
71、我們用各種方法修持,都是拚命要弄平自己心中那個波浪,想盡辦法要讓那個波浪變平,變平了又怎么樣?變平了還是水!不平呢?不平也是水。所以說,拚命去弄平,這不是自找麻煩嗎?對不對?是不是這個道理?我想是這個道理!你仔細想想看。你的想也是無所從來亦無所去,它本身就在如來清凈的境界。
72、英雄能夠征服天下,不能克服自己;圣賢不想征服天下,只想征服自己。
73、一個人內(nèi)心沒有涵養(yǎng),就會變成色厲內(nèi)荏,表面滿不在乎,而內(nèi)心非?仗。其實,大可不必。一個人好就是好,窮就是窮,痛苦就是痛苦。
74、良醫(yī)終不救無病之人;導師亦不引識路之者。佳肴美膳,豈可勸飽人之餐;異寶奇珍,未必動廉士之念。今天的世界惟科技馬首是瞻,人格養(yǎng)成沒有了,都是亂的不成器的,教育只是販賣知識,這是根本亂源,是苦惱之源。只有科學、科技、哲學、宗教、文藝、人格養(yǎng)成教育回歸一體,回歸本位,均衡發(fā)展,才有希望。
75、布施善行的福德,叫做人天福德,是小果報,并不是學佛的大福報。福德跟功德大有差別,金剛經(jīng)專講福德,重點在福德,不在功德。什么是人生最大的福德?悟道,成道。智慧是人生最大的福報,所謂智慧的成就,指的并不是普通的知識。
76、我除了依照佛經(jīng)以外,拿我?guī)资昝鞯慕?jīng)驗,誠懇地告訴各位,你真達到正身、正意,沒有一個身體不能轉(zhuǎn)化;沒有病去不掉的;沒有身心不會健康的。正身、正意做到了,身心兩方面絕對地健康,可以返老還童。因為一切唯心所造,這是真的,就是“正身”、“正意”四個字。
77、秋風落葉亂為堆,掃去還來千百回。一笑罷休閑處坐,任他著地自成灰。
78、以現(xiàn)在的話來說,一切政治問題、社會問題只是思想問題。只要使得思想純正,什么問題都解決了。我們知道,現(xiàn)在整個世界的動亂,是思想問題。所以我在講哲學的時候,就說今天世界上沒有哲學家。學校里所謂的哲學,充其量不過是研究別人的哲學思想而已。尤其是作論文的時候,蘇格拉底怎么說,抄一節(jié);孔子怎么說,抄一節(jié)。結(jié)果抄完了他們的哲學,自己什么都沒有,這種哲學只是文憑!世界上今天須要真正的思想,要融匯古今中外,真正產(chǎn)生一個思想?墒牵F(xiàn)在不止中國,這是個思想貧乏的時代,所以我們必須發(fā)揮自己的文化。
79、一切現(xiàn)象本來隨時在變,你還抓個什么!
80、佛為心,道為骨,儒為表,大度看世界。
81、平常就是道。
82、畏就是敬,人生無所畏,實在很危險。
83、孔子說我整理詩三百篇的宗旨在什么地方?“一言以蔽之”——一句話,“思無邪”。
84、夫婦本是前緣,善緣、惡緣,無緣不合。兒女原是宿債,欠債、還債,有債方來。
85、窮歸窮,絕不愁,如果又窮又愁,這就劃不來,變成窮愁潦倒就冤得很。
86、世界上任何人,一輩子只做三件事,不是自欺,就是欺人,再不然就是被人欺。你看世界上的人,能不能逃出這三樣事?能逃出了這三樣的話,就跳出三界外了。
87、大家學佛那么久,我慢的心理可能還檢查不出來。連一個白癡都有我慢,但是知識低的人,我慢心還差一點,學識越高的人,我慢就越大,因為又加上了增上慢,自以為了不起,自己就算錯了,也還是對的。所以學菩薩道的人要先去慢心。慢不是驕傲,慢在內(nèi)心你看不出來,人的慢心擋住了自己不能成道。
88、今天的世界惟科技馬首是瞻,人格養(yǎng)成沒有了,都是亂的不成器的,教育只是販賣知識,這是根本亂源,是苦惱之源。只有科學、科技、哲學、宗教、文藝、人格養(yǎng)成教育回歸一體,回歸本位,均衡發(fā)展,才有希望。
89、所有的佛法不論凈土、密宗、禪宗、天臺宗,乃至五月端午的粽也好,都是要你解脫的。你被自己的感情觀念困住了,所以不得解脫。我告訴過你們,學佛要學解脫,學道就要學逍遙。結(jié)果你們學得苦死了,既不解脫又不逍遙,何苦呢?
90、真正佛法是不能用見聞覺知去求的。大家反省一下,不論你學哪一宗,都是在用見聞覺知求佛法。常有人告訴我他做了個什么夢,我一開口就罵他,又來癡人說夢,本來是夢幻空花,還沒有睡醒。見聞覺知就是在夢中,你求個境界,看見什么了,聽見菩薩給你說法,都是在做夢。
91、在艱苦中成長成功之人,往往由于心理的陰影,會導致變態(tài)的偏差。這種偏差,便是對社會、對人們始終有一種仇視的敵意,不相信任何一個人,更不同情任何一個人。愛錢如命的慳吝,還是心理變態(tài)上的次要現(xiàn)象。相反的,有器度、有見識的人,他雖然從艱苦困難中成長,反而更具有同情心和慷慨好義的胸襟懷抱。因為他懂得人生,知道世情的甘苦。
92、佛學像百貨店,里面百貨雜陳,樣樣俱全,有錢有時間,就可去逛逛。逛了買東西也可,不買東西也可,根本不去逛也可以,但是社會需要它。
93、莫名其妙的生來,無可奈何地活著,不知所以然的死掉。
94、“理”是哲學的,完全哲學的,這一部分很重要,《易經(jīng)》講宇宙天人之間的原理,是哲學的科學。第二個是“象”,一切的現(xiàn)象,宇宙萬物的現(xiàn)象。“數(shù)”,這個里頭包含最高的數(shù)理學,還不是一般的數(shù)學。譬如醫(yī)學,現(xiàn)在研究的是醫(yī)理學;所謂數(shù)理學是數(shù)學哲學的科學。
95、光讀正面的歷史是不夠的,還要看小說。所謂歷史,常常人名、地名、時間都是真的,內(nèi)容不太靠得住;而小說,是人名、地點、時間都是假的,但那個故事卻往往是真的。
96、什么叫作魔境界?就是求快樂、求享受、求快感。
97、學佛不是要度一切眾生嗎?善人固然要使,惡人更要度了。好人要愛護,不好的人更值得憐憫。
98、政治、軍事、外交都是沒有善惡是非的,只有利害關(guān)系。怎么臨時處理,要懂得應變。但是要注意,雖然沒有善惡是非,都還是有因果的。
99、佛學叫這個世界“娑婆世界”,譯為“堪忍”,說我們這個世界是缺陷的世界。《易經(jīng)》也說這個世界是缺陷的,讓你有錢就不給你學問,有學問就沒有錢;給你子孫滿堂,就不給你別樣了,所以總是有缺陷不圓滿的。
100、所以得意忘形與失意忘形,同樣都是沒有修養(yǎng),都是不夠的;換句話說,是心有所住。有所住,就被一個東西困住了,你就不能學佛了。真正學佛法,并不是叫你崇拜偶像,并不是叫你迷信,應無所住而行布施,是解脫,是大解脫,一切事情,物來則應,過去不留。等于現(xiàn)在引磬一敲,下樓就是下樓,金剛經(jīng)還是歸金剛經(jīng),你還是你,如此應無所住。
101、所以,真正的佛學講應該報應并不是迷信的話,而是一句很科學的話。你昨天罵了人家,當時人家對你笑笑,心里已經(jīng)有仇恨,有機會他一定會報答你的,不會客氣。這就是因果,這就叫做業(yè)。所以魔由心造,妖由人興。因果報應,生命來源就是這樣的。
102、道為古,儒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腦,從容過生活。
103、英雄與圣賢的分別:“英雄能夠征服天下,不能征服自己,圣賢不想去征服天下,而征服了自己;英雄是將自己的煩惱交給別人去挑起來,圣人自己挑盡了天下人的煩惱!边@是我們中國文化的傳統(tǒng)精神,希望每個人能完成圣賢的責任,才能成為偉大的政治家。
104、真正學佛的人先要發(fā)出離心。出離什么地方?出離三界,是跳出塵網(wǎng)之心,如果連出離心都沒有發(fā)起,還自稱在學佛,那就是自欺欺人。
105、紀曉嵐在一個學生的文章上批上“放狗屁”三個字,這個學生覺得挺委屈,老師怎么能說我放狗屁,就去找紀曉嵐。紀曉嵐回答:說你的文章是“放狗屁”還算是好的,次一等的叫“狗放屁”,再次一等的叫“放屁狗”。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