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體育:所謂教學隨筆,也可以說“教學一得”、“教學隨感”,主要是寫教學過程中體會最深的某一點心得、感想、感悟,教學隨筆的寫法。它的主要特點是題目小、篇幅短;層次和結構比較簡單;內容單純,涉及面比較小,寫作材料便于收集、整理和使用。以下是小編整理五年級上冊教學隨筆的寫法的資料,歡迎閱讀參考。
一、捕捉題材
對于一線教師來說,不敢說每一節(jié)課都有體會最深的心得,但每天都要教學不同的內容,面對不同的學生,只要我們善于發(fā)現,做個有心人,隨感的素材就有很多。
1、成功的喜悅。在教學中,每一位教師都會有令人欣喜的、成功的實踐。成功了,靜下心來想一想:為什么會取得成功?主要收獲在哪里?抓住自己的成功之點,深入地想,好題材就這樣誕生了。
2、失敗的教訓。教學中的失誤是不可避免的。面對失誤我們應該冷靜地想一想:為什么會失誤?主要癥結在哪里?用什么方法彌補?應該吸取什么教訓?……好題材又產生了,教育論文《教學隨筆的寫法》。
3、教材的分析。教材是我們的教學依據,但它不一定是完美的,只要我們深入而冷靜地研究思考,你也許會有新的認識或新的疑點,那么請及時把它寫下來。
4、講課的心得。在講課過程中,感覺上得心應手,學生思維火花不斷迸發(fā)……你也許會突然得到某種悟性與啟示,產生平時沒有想到的觀點,發(fā)現平時沒有注意到的東西。對此,我們要及時記錄下來。
5、聽課的感悟。作為教師,聽課的機會是很多的,而且大多數情況下,聽到的多數是優(yōu)質課。在聽課過程中,通過比較,找出差異。差異就是思維之源,就是產生新觀念和新思想的導火線。
我們還可以從課后師生交談中、學生學習的成功或失敗中捕捉教學隨感的題材;也可以通過閱讀別人的教育教學論文或從瀏覽教育教學報刊雜志中捕捉。
二、錘煉題材
有了題材,如何得到一篇高質量的隨感?你可能通常會覺得有話說不出、說不好,這是因為尚缺乏理論積累,還不能從理論高度對手中的素材進行加工、整合,形成并表達出自己獨到的視角。而這個至關重要的錘煉過程要求我們注重積累相關理論。理論積累并無任何捷徑,只有平常扎扎實實地研讀并作好摘抄,久而久之,再處理起素材來自然會得心應手。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