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彼毂凰紊褡谫n名《資治通鑒》,這是中國第一部編年史巨著名字的由來,為北宋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司馬光所著。全書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后周顯德六年(959年),前后共1362年,內容包括政治、軍事、商業(yè)、農民起義等,以史為鏡,警示后人,而張國剛教授以更深層次的角度和論點剖析了領導者頭腦和決策、審時度勢對團隊發(fā)展的重要性等問題,以全新的視角來解讀《資治通鑒》。
商鞅的變法是多勢造就的,秦孝公廣發(fā)求賢令,招募天下能人志士,力求在秦國變法是一勢;商鞅以先進的思想和過人的智慧舌戰(zhàn)群臣,駁斥“法古”,“巡禮”之見,為變法贏得輿論準備為一勢;“南門立木”,一諾千金,將法治推到了一個新的高度為一勢,以法為綱常,取信于民,是以最后變法獲得空前的成功。雖然商鞅最后車裂而死,但其所立之法,所倡導的價值觀卻在中國長達兩千多年的封建時代中流傳。
項羽--天不亡我,是自取滅亡!坝鹬裼拢Ч艧o二”。一代天驕西楚霸王以自己的勇猛精進,號召天下能人志士破秦立楚,建立霸業(yè)。其有將能,而非帥才,以威服眾,以強服眾,沒有團隊意識的領導者只會眾叛親離,成為光桿司令,終將團隊連同自己推向滅亡的深淵。
民間常言劉邦是位“流氓皇帝”,不學無術,吊兒郎當,這樣的人是如何成為一位出色的領導者?他又是怎么在群雄并起的亂世中脫穎而出?他又有哪些異于常人的智慧呢?公文素材庫(m.bsmz.net)善納諫,有判斷,以禮待人,統(tǒng)籌帷幄,立制度明文法,能用人,用好人是一個出色的領導者帶領團隊走向成功的諸多要素。后人不懂劉邦而笑之,文不如張良,武不如韓信,不過流氓無賴之徒。然而聰明的領導者不必事事展露鋒芒,因勢利導,隨機應變,扎實沉穩(wěn)的不斷向著目標奮斗。
作者以領導者的對團隊的重要性作了現代化的解讀,讓我們用現代人的眼光讀懂這本書,觀古人治世,亦能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作者:王濤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