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血榮光》讀后感心得體會:
“金戈鐵馬,已被高速公路上如過江之鯽的車流所取代;戰(zhàn)火硝煙,也早被城市森林中五光十色的霓虹燈消融;滄海桑田。戰(zhàn)爭與革命已經過渡到和平與發(fā)展……”這是金一南教授《浴血榮光》序言里的一段話,樸實的話引發(fā)的是深刻的思考。
最近拜讀了國防大學金一南教授編寫的《浴血榮光》,感受頗多。該書把目光集中于歷史中的風云人物,以人物的經歷、話語、性格凸顯人格的魅力和歷史的殘酷,深度解讀了中共第一代領袖人物的命運浮沉。這是一部關于信仰的書,在那個熱血澎湃、激情燃燒的時代,在積貧積弱的舊中國活躍著以李大釗、毛澤東、朱德等為代表的、一批又一批為信仰奮斗的仁人志士。在那個年代,他們不為升官發(fā)財,只為一片執(zhí)著的信念;他們不畏生死,只為追求共產主義的勝利;他們不圖回報,只為救亡圖存和偉大復興。正是因為心中有了信仰,腳下才有力量。歷史最終選擇了中國共產黨,偉大的中國共產黨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歷史與命運,完成了中華民族的精神洗禮。
信仰是對歷史的銘記。只有深切體會黨的建設和發(fā)展過程中的艱辛,才能打牢信仰之基。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初沒有鮮花和掌聲,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只有13名黨員,全國只有50多名黨員。在歷史沉浮中,這十三名代表有的成為俘虜,有的成為背離人民的叛徒,有的脫離了黨組織,走到最后的只有毛澤東和董必武。面對大革命的失敗和挫折,面對反圍剿的失敗,面對左傾投降主義和右傾激進主義的錯誤,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沒有放棄信仰。歷經土地革命,十四年抗戰(zhàn)和三年決戰(zhàn),毛澤東等最終帶領人民建立了新中國。盡管命運有浮沉,但是歷史終究還是讓一個偉大的政黨成功地領導著中國向世界強國進軍。這是大勢所趨,這是人民的選擇,這是浴血榮光的成果,這是信仰的力量。
中華民族經歷了太多的苦難,太多的失敗,是中國共產黨給中華民族帶來的勝利,帶來了尊嚴。為了民族的存亡和民族復興,他們傾注滿腔熱血,改變了中華民族的歷史和命運,信仰的力量使被苦難夾裹著的共產黨人歷經了苦難并最終走向了輝煌。來之不易的今天,安逸的生活是浴血奮戰(zhàn)的領袖們打拼來的,他們前仆后繼、不怕犧牲的精神讓中國獨立和富強。身為新時代的革命軍人,更應該銘記歷史、堅定信仰,堅定對共產主義的信仰,堅定對習主席的信仰,堅定對強軍興軍的信仰。
信仰不移,永葆共產黨人本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就不會堅定,精神信念就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奔t軍時期與朱、毛并列的中央軍區(qū)參謀長龔楚叛變;農家出身、黃埔一期的高材生共產黨員李靜庵在升官發(fā)財與革命流血之間,選擇了退黨;公文素材庫(m.bsmz.net)五四運動領袖、中共早期締造者之一,受到毛澤東等中央領導同志雨中迎接的張國燾公開退黨,加入中統(tǒng)稱為蔣介石的一枚棋子。反觀“黃埔三杰”之一的陳賡1925年救過蔣介石的命,為了信仰堅決不投降蔣介石,毅然決然同黨走在了一起。那些政治立場動搖、信仰不堅定、令人鄙夷的背叛者靜靜的躺在歷史中,永遠的消失了;然而那些浴血榮光的領袖們在我們心中長存。任何時期。我們都應該堅守自己的信仰,這是我們戰(zhàn)勝一切艱難困苦的力量源泉,F(xiàn)在中國已經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過程,相比革命時期的艱苦條件,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但是無論是過去還是將來,紅色基因不能丟,革命精神牢記于心,這是我們強大的精神動力,是我們民族非常寶貴的精神財富。社會發(fā)展,人類進步,時代對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戰(zhàn),歷史已經過去,但是我們必須銘記歷史,繼續(xù)將革命精神發(fā)揚光大。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這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這是實現(xiàn)強軍夢,建設世界一流軍隊的時代。我們當代青年一定要牢記總書記的重托:“堅定理想信念,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勇做時代的弄潮兒,在實現(xiàn)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在為人民利益的不懈奮斗中書寫人生華章。”我們新時代軍人一定要立足職崗位,苦練打贏本領,為實現(xiàn)我們的強軍夢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作者:魯超、吳份山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