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咨詢師要給顧客合適的回答,讓他明白他自己在說什么,做這個職業(yè)不僅需要回去聽,還要能聽得懂,還要回應好。下面是小編帶來的后現(xiàn)代心理治療學習心得感悟,快來學習一點吧。
涉及到了外部對話和內部對話的內容。因此和一位長年講授《發(fā)展心理學》的老師就人類語言發(fā)展過程進行了對話。由此對話生成了一些內容,整理如下:
嬰兒出生后,通過成人與嬰兒對發(fā)聲,“邀請”了嬰兒逐漸通過發(fā)聲與成人的回應發(fā)生聯(lián)結。(由此可見,回應他人是先天就會的一種能力)。到了幼兒園階段,幼兒可以通過出聲的自言自語,把自己內部的想法外化出來。這個過程皮亞杰成為“自我中心的對話”。這是在學齡期,將外部對話內化的過渡階段,是語言發(fā)展的過程的階段。孩子通過自言自語發(fā)聲,把自己思維內容說出來,說給自己聽。到了小學這個過程逐漸消失,成為真正的內部言語。因此我們在小學階段看不到孩子自言自語的現(xiàn)象。除非有特別的要說出的內容,比如,大喊一聲:“我做到了!”
內部的語言常常是稍縱即逝的。
具有三個特征:
1、發(fā)聲,隱蔽;
2、壓縮簡略,片段的,無邏輯性;
3、具有自我調節(jié)機能,分析能力。
因為內部語言有這些特征,因此內部語言的“表達”很快,而且內容多而混沌。雖然內部語言沒有發(fā)出,但是在肌電圖中可以看出,發(fā)音器官的肌電是有電生理反應的。
外部語言具有邏輯性。只是內部語言的“冰山一角”。
在對話過程中,通過相互的呼應,可以讓一個人的內部語言慢慢表達,慢慢流淌出來。在說的過程中,梳理自己的思維或者帶來的問題,在不斷梳理、豐富、重新建構的過程中,讓問題生成新的意義,原來帶了的問題就不再是問題。也是這正是在咨詢過程中,為什么要把聆聽作為心理咨詢工作者基本功,做到好好聆聽,好好說的原因吧。
讓內部對話成為給自己說的過程是要和個案帶著問題來,要求有個辦法解決問題的工作狀態(tài)是不同的。這個過程很不容易。一般來咨詢的都是面對自己的問題,他的訴說是希望他說完了,你給個辦法解決問題,而沒有關注自己在說什么。說者的關注點是期待對方的回應和指導,或者等待著“靈丹妙藥”。所以,心理咨詢或治療的工作方式和意義在于:
1
關注對話當下雙方關系的建構,并在其中擔當自己讓關系成為對話性和生成性的關系負責。
2
雙方不是關注對方說什么,而是怎么說。關注在語言之外的空間:感覺,感受和領悟上,這些內容可能是在語言之前就有所表達。“治療系統(tǒng)是語言與意義生成的系統(tǒng)”賀林。安德森《合作取向治療》p743
咨詢師要給以恰當?shù)幕貞,不斷核查對方說的話,讓他知道他自己在說什么。所以需要咨詢師會聽,不僅聽到,更是聽懂,并回應。“以語言為中心點,結合思考以語言系統(tǒng)來理解人類系統(tǒng)”賀林。安德森《合作取向治療》p644
咨詢師的定位:對方是解決自己問題的專家。在咨詢中,雙方是平等的對話合作伙伴。因此,在咨詢過程中,咨詢師的任務就是創(chuàng)設對話的空間和舞臺。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