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總書記的講話都蘊含大量智慧,其中更多政策更是值得我們?nèi)ジ形驁?zhí)行的,最近熱播節(jié)目《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大家看過了嗎?有什么體會?
篇一
《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第二集“治國有常民為本”中選取了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使用的“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見善則遷,有過則改”、“水則載舟,水則覆舟”等典故,從重民生、興民德、得民心三個角度闡釋總書記的思想,展現(xiàn)了總書記對古代仁政思想及馬克思主義群眾觀的創(chuàng)造性轉(zhuǎn)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如何更好地將總書記的思想付諸實踐,如何做好“重民生、興民德、得民心”,是各級黨委政府和黨員干部需要不斷摸索,不斷實踐的課題。
重民生,要讓老百姓的生活越來越好。老百姓最關心、最現(xiàn)實、最實際的民生問題要解決,黨員干部是離人民群眾最近的服務者,是老百姓民生問題的解決者,群眾有困難找到黨員干部,一不能推,二不能拖,要扎扎實實辦好事,辦實事。更要主動為群眾排憂解難,有些百姓有困難不知道找誰,黨員干部就要去找群眾,找到需要解決民生問題的群眾,主動作為。相關的制度、政策、法律、法規(guī)要落地,要落實。經(jīng)常有老百姓在講,黨和國家的政策是好的,可惜到下面沒有執(zhí)行好,百姓沒享受到。黨和國家制定的惠民政策,各級政府和黨員干部一定要不打折扣的去落地、落實,讓老百姓感受到黨和國家對民生的關注,讓群眾跟著黨和國家的好政策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讓老百姓能夠共享改革開放的成果,讓老百姓能夠得到更多更多的實惠,讓老百姓有更多的獲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只有讓老百姓得到更多的實惠,那么老百姓才能擁護你、支持你。
興民德,要讓老百姓的素質(zhì)越來越高。隨著我國經(jīng)濟發(fā)展越來越好,人們生活水平越來越高,物質(zhì)需求基本得到滿足,但全民素質(zhì)依舊有待提高,很多的負面新聞依然時有發(fā)生。因此,就要立足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民以德、教民以善、教民以廉恥、教民以誠信、教民以自律、教民以人倫。“見善則遷,有過則改”,興民德并非一件易事,百姓素質(zhì)參差不齊,對教化的接受程度也不一樣,要時時教、處處講,大力開展精神文明建設,文明創(chuàng)建,創(chuàng)建文明社區(qū)、文明街道、文明家庭。“禮義廉恥”要運用各村渠道大力宣傳教育,宣傳欄、新媒體、公益廣告、群眾會...總之,要打一場全民戰(zhàn)、持久戰(zhàn)。如此,全民立德的氛圍起來了,群眾的素質(zhì)慢慢高了,每個人“見賢思齊,見不賢自省”,養(yǎng)小德成大德,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銘刻在頭腦中,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種子在心中生根、開花、結(jié)果。
得民心,要讓老百姓越來越愛黨擁黨。“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為政之道以順民心為本。要牢記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一是不可脫離人民,脫離人民各級黨委政府和黨員干部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就會一事無成。黨員干部在工作中、生活中要時刻緊密聯(lián)系群眾,和人民群眾打成一片,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二是要勇于接受人民群眾批評和監(jiān)督,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是黨員干部的一面鏡子,做得好群眾愛戴,做得不好群眾自然不滿意,群眾不滿意就要努力改正,讓群眾滿意;三是要贏得人民群眾的信任和擁護,群眾都是善良的,知足的,只要黨員干部心中常思百姓疾苦,腦中常謀富民之策,群眾生活越來越好,群眾就會愛黨擁黨,黨的事業(yè),就擁有不竭的力量源泉。
天地之間有桿秤,那秤砣就是老百姓。黨員干部要始終把人民立場作為根本立場,把為人民謀幸福作為根本使命,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根本宗旨,讓人民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篇二
由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lián)合創(chuàng)作的《百家講壇》特別節(jié)目——《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第一集《一枝一葉總關情》10月8日在央視綜合頻道晚間播出。節(jié)目從習近平總書記一系列重要講話、文章、談話中所引用的古代典籍和經(jīng)典名句為切入點,旨在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生動闡釋與廣泛傳播。
每一期的節(jié)目,都會有一個主題,第一集《一枝一葉總關情》圍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這是習近平總書記情到深處,自然而然的一種思想流露,同時它也充分地體現(xiàn)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基石。十九大報告中,“人民”這個概念出現(xiàn)了203次。困難群眾是他始終的牽掛,讓人民過上好日子是他執(zhí)著的堅守。習近平總書記一系列關于“為民”的論述,集中起來就是今天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這個思想的內(nèi)容特別豐富,它的要點大概包括這么幾個方面,第一,什么是為民;第二,為什么要為民;第三,怎樣為民。以人民為中心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nèi)容、顯著特征。它的內(nèi)容豐富、思想深刻,其中還不乏很多金句。比如說“依靠人民創(chuàng)造歷史偉業(yè),帶領人民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以造福人民為最大政績”、“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
從“平‘語’近人”這一節(jié)目,我真切感受到了習近平總書記對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深沉情懷。眾所周知,總書記一向高度關注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并視其為治國理政的思想文化資源。比如他指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yǎng)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wěn)腳跟的堅實根基。”史為鑒,歷史是一面鏡子。所以我們廣大群眾,包括我們青年學生,尤其是黨員干部,應該學習歷史、了解歷史,了解我們幾千年的中華民族的文明史,了解我們的黨史、國史。從中汲取治國理政的智慧和經(jīng)驗,給社會、給國家做出更好的、更多的、更大的貢獻。
作為基層工作者,要做好民生工作,就必須有讓群眾滿意的服務,比如說,有的部門提出,馬上就辦。有的地方提出,最多跑一次,只進一扇門。讓老百姓少跑腿,干部多辦事,讓人民安心、放心、舒心。我們要牢記總書記的指示,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貫徹到我們改革開放、社會實踐的方方面面。要拜人民為師,向人民學習,歡樂著人民的歡樂,憂患著人民的憂患,永遠同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向人民交出滿意的答卷,譜寫新時代人民美好生活的新篇章!
篇三
近日,由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lián)合創(chuàng)作的《百家講壇》特別節(jié)目——《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在央視綜合頻道播出,引起熱烈反響。
習近平總書記善于用典,尤其喜歡引用為民愛民經(jīng)典用語,如“人視水見形,視民知治不”“但愿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無不表達著其深沉的為民情懷?倳浿赋觯“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欲使中華民族的巨輪安駛?cè)f年,歸根結(jié)底是要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以實際行動回答好什么是為民、為什么為民、怎么樣為民的問題,將民有所呼我有所應落到實處。
什么是為民?“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為民就是要把老百姓的冷暖時刻掛在心頭。群眾的事無小事,吃穿住行,大至民生維穩(wěn),小至柴米油鹽醬醋茶,事無巨細,都必須過問,既堅持“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做到“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又要有“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干”的政績覺悟,腳踏實地走好為民服務之路;另一方面,要不斷洗滌思想上的塵埃,列出負民累民擾民的“負面清單”,狠剎不思進取、敷衍塞責、紀律松弛的“庸懶散”,嚴懲“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不作為”,不做老百姓眼中厭惡的“太平官”“逍遙官”“糊涂官”“老爺官”,要做鄭板橋、焦裕祿等先進典型案無留牘、室無賄賂、清正廉明、勤政愛民的表率。
為什么為民?“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一個政黨、一個政權(quán),其前途命運最終取決于人心向背?倳泴Ω骷夵h委政府,都提出了要求,要把造福人民作為最大的政績,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歷史一次次證明,以權(quán)謀私、獨斷專行的行為,勞民傷財?shù)?ldquo;形象工程”和“政績工程”,“口號式”貫徹落實、“走秀式”調(diào)查研究、“忽悠式”服務群眾、“懷胎式”項目建設、“機械式”文風會風等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都是使民心之敵人,廢政之宗罪,危害尤甚。唯有牢固樹立新時代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政績觀、人民觀、價值觀,以百姓心為心,與人民心連心,做到“為官一任,造福一方”,“一夫得情,千室鳴弦”,才能在民心的洪流中駛好“萬年船”。
怎么樣為民?“利民之事,絲發(fā)必興;厲民之事,毫末必去。”即有利于人民的事情,再小也要做;不利于人民的事情,再小也要除。為民服務,要善于做利民的小事,從生活點滴入手,立足崗位腳踏實地,如郭明義所說:“同事有心事眉頭不展,你給他倒杯水,跟他聊聊天,地上有垃圾撿起來、老人跌倒扶起來。”“積小善為大善”,做到這些,就是人人愛戴的活雷鋒。另一方面,害民之心不可有,“不慮于微,始成大患;不防于小,終虧大德”,在品德上有微不足道的疏漏,終將釀成毀滅性的災難。黨員干部要做到“內(nèi)修于品”“外律于行”,自覺踐行“24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事求是、敏事慎言,以永葆“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浩然之氣,腳踏實地的為人民群眾做好事,為老百姓謀福利。
篇四
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北省阜平縣考察扶貧開發(fā)工作時的講話,引用了鄭板橋的詩句:“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當時山東受災,饑民無數(shù)。鄭板橋整日為災民奔波,白天勞頓,晚上思緒萬千,夜不能眠。寫下了這首題畫詩,由風吹竹搖之聲而聯(lián)想到百姓生活疾苦,寄托了他對老百姓命運的深切關注和同情。既是自身寫照,又是為民解憂“父母官”的總括。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引用鄭板橋的這首詩,既是他“一直一葉總關情”為民情懷的寫照,又是總書記作為一名黨員干部“俯身甘為孺子牛”的親身示范。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引用這句詩,寄托了對所有的黨員、干部的厚望。老百姓的點點滴滴都與“父母官”們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一名優(yōu)秀的共產(chǎn)黨員、一個合格的父母官,首先要把造福人民作為最大的政績,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在其位,謀其政,為官一任,造福一方。
空談誤國、實干興邦。每一位黨員干部都應該把習總書記的講話精神和鄭板橋的這首詩當作一面鏡子來照一照自己。如今,各地都實行“一站式”服務、“窗口”辦理、陽光政務等。這些為人民服務的美好意愿和措施,有沒有真正落到實處呢?每一名黨員干部,應該實事求是地對照標準和條例,自我反思和查擺糾正自身存在的問題,腳踏實地進學校、進村莊、進農(nóng)戶、進田頭、進企業(yè),深入群眾了解民生疾苦,扎扎實實地大興務實之風,做到權(quán)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才不辜負習總書記的殷切期望,才能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篇五
近日央視熱播的《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從習近平總書記一系列重要講話、文章、談話中,引用古代典籍和經(jīng)典名句為切入點進行闡釋,這些名句都是總書記情到深處、自然而然的一種思想流露,充分體現(xiàn)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什么是為民?總書記用鄭板橋這首詩“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回答了我們,黨員干部要在接觸人民、了解人民、融入人民中把好為人民服務的人生航向,培育真正的為民情懷,心向人民、身入人民,凡是能改善人民生產(chǎn)生活的實事,凡是能解決群眾切身問題的好事,都敢想敢干、能干會干,努力把想法變成現(xiàn)實。
為什么為民?總書記引用自《管子?牧民》的“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回答了我們,黨員干部要真正做到勤政為民,就要深懷愛民之情,做到愛民而不擾民。人民在我們心里的分量有多重,我們在人民心里的分量就有多重。只有時刻把人民的冷暖安危掛在心上,才能得到人民的衷心擁護。
怎么樣為民?總書記引用清代著名經(jīng)學家萬斯大的“利民之事,絲發(fā)必興;厲民之事,毫末必去。”回答了我們,只要我們黨員干部始終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就一定能夠不斷從勝利走向更大的勝利,就一定能夠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篇六
由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lián)合創(chuàng)作的《百家講壇》特別節(jié)目---《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第一集《一枝一葉總關情》10月8日晚19點在央視綜合頻道晚間播出。節(jié)目從習近平總書記一系列重要講話、文章、談話中所引用的古代典籍和經(jīng)典名句為切入點,旨在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生動闡釋與廣泛傳播。
節(jié)目播出第一集后,引發(fā)多方好評。究其因,該節(jié)目主旨精準,設計精妙,制作精致。從第一集所展現(xiàn)的內(nèi)容結(jié)構(gòu)看,既有“原聲微視頻”,又有“思想解讀”,既有“經(jīng)典釋義”,又有“現(xiàn)場訪談”,既有“互動問答”,也有“經(jīng)典誦讀”,六個環(huán)節(jié)絲絲入扣,不僅最大程度放大了電視平臺的鮮明特點,更能將總書記用典深入淺出地呈現(xiàn)出來,便于受眾入眼入耳,入腦入心。
接地氣,有底氣。習近平總書記善于用典,而如何讓經(jīng)典之談更大眾化,就需利用綜合手段,讓那些經(jīng)典之詞接一接地氣,在新樣態(tài)中詮釋傳統(tǒng)經(jīng)典,在娓娓道來中展現(xiàn)經(jīng)典魅力。有底氣,更有人氣。將高大上的主題“宣傳”嵌入充滿靈氣的節(jié)目中,就能吸引觀眾,“拽”住觀眾的眼睛。
更重要的是,從“平‘語’近人”這一節(jié)目,我們真切感受到了習近平總書記對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深沉情懷。眾所周知,總書記一向高度關注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并視其為治國理政的思想文化資源。比如他指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yǎng)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wěn)腳跟的堅實根基。”
無論發(fā)表重要演講還是在一些座談會中,乃至與老百姓交流中,習近平總書記總能嫻熟使用經(jīng)典用語,達到信手拈來的地步。不難看出,總書記具有深厚的文化功底,對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不是浮在表面上,而是融入血液中,這讓我們每個人都有啟發(fā),熱愛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就要向總書記學習,真正把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當成中華民族的“根”和“魂”,融入到我們的精神世界中。
篇七
《百家講壇》特別節(jié)目《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第二集節(jié)目講到習近平總書記用典“見善則遷,有過則改”。與這句話意思相近的還有“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大意為“看到賢人就要向其看齊、向其學習、努力趕上,看到不賢的人要從內(nèi)心反省自己,汲取教訓。”這是儒家修身養(yǎng)德的座右銘,經(jīng)過歲月洗禮仍歷久彌新。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出領導干部要“見賢思齊”。如何做到見賢思齊,筆者認為要保持“三心”。
見賢思齊,要保持容人之心。“海不辭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辭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厭人,故能成其眾;士不厭學,故能成其圣。”“妒人長、挑人短”是一種心理失衡狀態(tài),極不利于成長進步。黨員干部應當有“蕭何月下追韓信”的修養(yǎng),練就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別人所長的“慧眼”,以寬闊的胸襟、容才的雅量,發(fā)自內(nèi)心地為他人的成功點贊喝彩,對那些超越自己的人更應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把他人的卓越作為前行的動力,以他人為鏡,不斷鞭策激勵、充實完善自己,才能在成長的道路上勇攀高峰、再創(chuàng)輝煌。
見賢思齊,要保持自謙之心?裢源髲膩矶际浅晒Φ“敵人”,自以為是往往會讓人誤入歧途,甚至墮入深淵,以往查處曝光的落馬官員自以為是的不在少數(shù),不僅毀了自己的前程,更是敗壞了黨和人民的事業(yè)。一個人的思維和能力都是有限的,黨員干部應當有“一命而僂,再命而傴,三命而俯”的謙恭,越是位高權(quán)重,越要謙恭自省。人貴有自知之明,只有自省自知,擺正位置,虛心拜人民群眾為師,堅持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集群英之薈萃,博眾家之所長,才能把工作做好,最大限度地避免踏上彎路、墜下懸崖。
見賢思齊,要保持上進之心。歷史不會等待懈怠者,身處加速發(fā)展的新時代,干事創(chuàng)業(yè)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若持有“不關心他人所長,不在乎自身所短”的消極頹廢狀態(tài),很難適應新挑戰(zhàn)、新要求。黨員干部應當有“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危機意識,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積極進取的精神狀態(tài),養(yǎng)成學習的好習慣,把先進典型作為學習的榜樣、前進的標桿,向焦裕祿、廖俊波等先進典型看齊,向身邊的優(yōu)秀黨員干部學習,明確目標,找準差距,破除思維局限,彌補自身不足,奮起直追,迎頭趕上,爭創(chuàng)一流,勇立潮頭,不斷開創(chuàng)嶄新佳績。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