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鏡》一書由趙省偉所著,這是一本講述了關(guān)于搜集我國遺失在他國的瑰寶文物,同時也是一個全新角度看李鴻章的著作,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讀過這本書?下面給大家?guī)淼氖俏餮箸R讀后感1000字,大家一起來看看。
總督總是有神邏輯。比如,今天就讀到他關(guān)于清朝人優(yōu)越于其他民族的論述(P.413)。
“就文化而言,英國人比一些歐洲人要優(yōu)越,比一些要低劣,但是他們無法與清朝相媲美。很多事情上都顯示了這一點。在清朝,幾乎每個高級學生都被教導要讀英文原著,了解英國歷史以及偉大的英國人物。英文書籍在清朝也有出版。但除非是為了商業(yè)或者外表用途,根本沒有英國人學習漢語,英國學生甚至沒有想過清朝的經(jīng)典值得學習……”
老頭覺得西方人對清朝的了解非常有限,而西方人又自負,不屑于了解世界文明之首的清國。仿佛清國的青年卻都是有著世界眼光的,自然是比西方人要高明。而西方人不屑于了解清國,就是喪失了了解天朝上國的機會。對于西方人來說,這仿佛是乞丐錯過了一個億的節(jié)奏!
老頭“自信”得有些可愛。如孩童一般,從結(jié)論出發(fā),完全忽視了過程中嚴密的論證。值得一笑。而且,這是在甲午中日戰(zhàn)爭中國戰(zhàn)敗之后。也有可能沒有人跟他糾正的緣故,他就一直這么自信于我中華的地大物博、天朝上國。
對了,老頭以北洋大臣的身份與外國打交道,實際上是清朝的外交部長。沒看這本書的時候,我一直以為北洋大臣、南洋大臣就是外交部長,或者說,是部級干部。看了《西洋鏡》才知道,原來,北洋大臣是地方官職。因為清朝認為自己是天朝上國,中央政府自然不能跟地位第一級的“蠻夷之國”建立外交關(guān)系或者直接進行溝通。于是,北洋大臣之職,便以地方官員的身份,行使中央的外交之權(quán)力。
所以,你看,習慣了天朝上國的思維,即便是掩耳盜鈴,也要有一套自己的行為體系,以維持沒落帝國最后的尊嚴。
有時思維定式就是這么可笑!卻同時又是可怕、可悲。
我又想起了庚子年間,梁啟超曾經(jīng)去廣州找李鴻章,與他探討可行的三策。梁啟超說上策就是李鴻章在廣州做總統(tǒng),這是改良派、;逝伞⒏锩梢恢峦獾囊庖。如此,中國便進入一個開天辟地的新紀元。而李鴻章卻說:一代人就應該干一代人該干的事情。是的,他老了,沒有開天辟地的氣魄!或許,更應該說他無法放棄“忠臣”的桎梏。或許是習慣了吧!習慣了皇帝的存在,習慣了忠孝節(jié)義,習慣了顫顫巍巍地跪在地上高呼萬歲。然而,老頭終究有過人的學識與才干,即便這些學識與才干用來與洋人談判辛丑條約。
與其說只是代表這些腐朽的思想,老頭與守舊勢力完全不同。他如一個初生的嬰兒,眨巴著眼睛,對這新世界充滿好奇。他好奇于西洋女人的大腳。他會一遍遍地詢問女記者的婚姻家庭問題。他無法理解洋人見面時的脫帽,而不是鞠躬。他好奇于大英帝國女王的統(tǒng)治。作為晚清最出色的政治家、外交家,他的疑問總是伴著他的足跡。西洋鏡下,一條條地被記錄。
然而老頭畢竟很老了。他很快就死去了。幾年之后,他曾經(jīng)“以一人之力救一國”的大清也滅亡了。
是誰,
翻手為云覆手為雨,千年帝制彈指間灰飛煙滅?!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