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方達這樣的一位女性,在我們看來,她的一生是不幸的,但是她確實勇敢的。有些安全感是自己給自己的,奮斗的目標也是要靠著自己一步步來實現(xiàn)的,我們在今天,再來看她的一生,或許對于我們的人生也是有著極大的啟示作用的。
看了HBO紀錄片《簡方達的五幕戲》,想到了這個題目。
這是我們?nèi)松钪饕牡讓哟a。
安全需要與自我需要最好的狀態(tài)是兩者和諧發(fā)展。
但現(xiàn)實往往不盡如人意。往往是一種需要壓制另外一種需要。
簡方達在50歲之前,安全需要壓倒一切。
這跟她的原生家庭有很大關系。
她12歲的時候,母親和父親離婚。離婚原因是母親有精神疾病。母親受不了打擊在精神病院自殺。簡方達被送到寄宿學校。她沒有母愛,也沒有父愛。此時她最大的需要就是安全。
為了這份安全,她盡力去取悅別人。因為父親說形象重于一切,她節(jié)食到患了厭食癥,后來又像母親一樣,不斷去整容。
她的幾次婚姻,也都壓抑自我而不斷迎合。第一段婚姻,丈夫是混蛋,自己在外面亂搞,還跟她講,嫉妒不是美德。甚至慫恿她去拍低級的情色片。離婚后她發(fā)誓要做自己,但第二次婚姻卻依然故我,她追隨反越戰(zhàn)的丈夫投身于反戰(zhàn)運動。這個丈夫醉心政治而淡泊物質。開始簡方達也這樣要求自己,后來她發(fā)現(xiàn)自己本性中還是需要物質。于是去搞了健身節(jié)目,獲得了大量財富。他們之間也因此疏遠。這個丈夫后來另外找了別人,他們分手。
馬上迎來第三次婚姻,這個丈夫是媒體大亨,數(shù)十億的財富。對她的要求是放棄演藝事業(yè),多陪他。簡方達與他相處的十年間,自我越來越覺醒,那個安全感的需要也越來越淡。最終她選擇了分手。
如果從十歲算起,她整整用了四十年擺脫了安全感的束縛,最終讓自我需要壓倒了安全需要。
安全需要保障我們基本的生存,是我們的本能。
自我需要則是作為有靈性人類的基本需要,
我們需要意義感。為意義感而活才容易接近幸福。
許多人對現(xiàn)狀不滿,但往往只停留在抱怨和后悔上。尤其喜歡跟孩子講。
跟孩子講這些又有多大意義呢?只是強加孩子一些負面情緒而已。
應該有所行動,不是說馬上就擺脫現(xiàn)狀。
而是首先積累能力——經(jīng)濟能力以及心理能力。
有一定物質基礎,有見識、有智慧、有健康的心態(tài),安全感會更強。
安全感越強,追求自我的底氣也就越足。
能力的獲得,需要學習,需要行動。
所以哈佛幸福課通篇都在講一個道理:只有行動才能切實提升幸福水平。
簡方達現(xiàn)在八十多歲了,還在積極從事社會活動,身材與心理狀態(tài)保持的都非常好。節(jié)目中她娓娓道來,對生活,對原生家庭沒有抱怨,只有反思和分析。她經(jīng)常講,其實年老與否,不能光看年紀,還得看心理。她自己20歲的時候,其實是老年的心態(tài),消沉沮喪看不到希望。而現(xiàn)在她八十多了,心態(tài)卻像年輕人那樣朝氣蓬勃。
這是典型的活出了自我。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