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是一部由劉汀著作的散文集,不知道各位小伙伴們有沒有看過呢?作者而通過描寫日常生活中發(fā)生的給作者帶來思考的事情,表現(xiàn)了作者對生活的懷疑以及熱愛。網(wǎng)友們讀完這本書都有怎樣的感受呢?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看了青年作家劉汀的散文《浮生》,第一感覺是跟以前讀過的散文完全不一樣,我印象中的散文是像魯迅文章那樣犀利深刻,像朱自清語言那么清新,是散文形散神不散,或者不是散文,是作者借散文的表達方式對生活不斷思考和追問,文章質(zhì)樸、細膩,都說文學來源于生活,這本書跟作者的生活成長經(jīng)歷息息相關(guān),可以說生活造就了現(xiàn)在的作者,不管是出生在內(nèi)蒙古的村莊還是后來求學在北京,都在他的生活留下了深刻的烙印,整本書打動我的是作者有雙善于觀察事物的眼睛和洞察世間百態(tài)的心。
書中一篇《別人的生活》印象很深刻也很有感觸,“所謂別人的生活就是我們自己的是生活”,其中寫了他童年時期的生活,作者寫的是他的童年也是一部分人的童年,作者是80年代出生的,他的童年時所有生長在農(nóng)村80、90后的一個縮影,看到了他的童年我想到了我的童年生活,我是生于長于安徽的一個偏僻的農(nóng)村,我最早的記憶是小時候我家住的瓦房,周圍人的生活差不多,大家在吃飯的時候總喜歡串門,看看別人家吃什么然后一起聊天,年齡差不多大的小孩子總在一起打鬧,長大點有的生活水平好的開始買電視了,很多次跟哥哥背著爸媽跑到別人家看電視劇耽誤了做事情沒少挨罵,我羨慕別人的生活,羨慕別家小孩子有零食吃,有新衣服穿,有玩具玩,沒有零食吃總是嘴饞地看著別人吃,我穿的衣服都是比我大點姐姐穿過的衣服,爸爸也只有在過年的時候會給我們買玩具,爸媽花錢都是要精打細算的,一家人生活很節(jié)儉,甚至我媽炒菜都舍不得放油,為此還被小伙伴們嘲笑,想吃好吃的只有到過年才有,這是我童年的生活,過得很窘迫,但那時候?qū)ι钍菦]有概念的,只是單純地想能過上別人那樣的生活,很多年過去了很多事情都遺忘了,看了這本書很多記憶碎片又慢慢地拼接起來了,這些是屬于我們這個年代的童年記憶,我們不應該忘卻。
上初中我也是住校的,一個星期回去一次,爸媽總是把最好吃的留給我們吃,那時候漸漸明白爸媽生活為什么那么節(jié)約,為了供我跟哥哥讀書,跟我一起上學的小伙伴很多人到初中就不讀書了,他們出去打工賺錢,我媽說女孩子不用讀那么多書,可是我爸不同意,爸爸說男孩女孩都一樣,他們省吃儉用給我們交學費,他們跟文中作者母親是一樣的,都覺得讀書才是農(nóng)村孩子走出去的唯一出路,不想讓我們跟他們一樣一輩子干農(nóng)活,文中關(guān)于母親為了學費去借錢有這這樣描述“她去村里有錢的人家借錢,被冷言冷語頂了回來,就一個人躲在灶火炕前哭,哭完了想想不行,孩子得上學呀,就抹一把淚,繼續(xù)去求人、去借”,看完這段已經(jīng)潸然淚下,我的父親跟文中得母親一樣偉大。高考那年成績不理想上了一所?茖W校,第一年學費是六千多,很多人刷卡,我爸帶的是現(xiàn)金,當他拿出厚厚一沓六千塊錢時候,那是我長那么大見過最多的錢,突然舍不得那么多錢就這么給學校了,那些錢是爸媽頂著烈日一趟趟賣西瓜的錢,我跟哥哥也去田里摘西瓜,一個月下來曬得跟非洲人一樣,可是西瓜價格低得可憐,商販還挑三揀四的,那時候才覺得生活是真的不容易,最后也不知道爸爸從哪弄的那么多錢,覺得很對不起他們,以至于高考失敗成為我多年來未能解開的一個心結(jié),后來哥哥在省城買房子,爸爸笑著說“你們從小學到大學的學費都夠買好幾套了”,爸爸說的是玩笑話,可是我聽著卻覺得很心酸,現(xiàn)在回想起來這些事情還是有愧于父母,有愧于他們這么多年默默辛苦地付出,如果沒有看到這本書很多事情都忘了,忘了這一路走來為什么要出發(fā)。
每個人對生活理解不同,是因為生活環(huán)境和經(jīng)歷不同,從小生活艱辛卻不知愁滋味,長大方理解父母的不容易,看完《浮生》這本書,發(fā)現(xiàn)作者一部分的生活經(jīng)歷跟我差不多,這本書就像是一位鄰家哥哥在向我傾訴著他的童年生活,他的成長經(jīng)歷,還有他對生活地思考對生命地探究,富有哲理的文章無不透露出作者對生活的熱愛和追求,在這個浮躁的時代我們需要一種精神一種力量安撫我們這顆躁動的心,讓我們在平靜中尋求一種正確的生活姿態(tài)!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