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一書由米蘭·昆德拉所著,通過講述一個男人和兩個女人之間的故事,引發(fā)大家的思考,從永恒輪回開始,到是輕與重、靈與肉,這都是我們一直在思考的。下面給大家?guī)淼氖遣荒艹惺艿纳p讀后感1500字。
米蘭昆德拉的這本《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一直在我的閱讀清單里,單從書名來看,就感覺比較哲學并帶有一種深層次感,這該是一本讓人很難去深刻理解的書。出于對這本書的敬畏,一直不敢去翻閱這本書,因為從學生時代到如今工作中不乏讀書人多次提到這本書,他們會講到這本書如何高端,如何哲學、如何高境界。但看完后覺得讀一遍確實是境界有點高,讀一遍絕對不夠,好多細節(jié)無法解釋清楚,對些許情節(jié)應該能達到更深的理解。
歷來我個人閱讀長篇小說是比較缺乏耐心的,但是長篇小說永遠比理論書籍、詩歌散文等能夠讓人記憶深刻,我們讀者能夠更好地通過故事情節(jié)、人物刻畫等去更全面去分析、思考我們自身,長篇小說當我們認真讀下去時,過后你總會有所收獲,甚至意想不到的收獲。
本書充滿了哲學的味道,首章就講到了尼采的永恒輪回論,我不太能理解并去達到作者的思想境界,我只能勉強理解,這所謂的永恒輪回應該是講:“當我們生命消逝后,生命再次得到重生并無限重復”,那時人們便各自讓生命去承受更多的事情和責任,去重復循環(huán)。那該是多么可怕,我們?nèi)藗兠刻熘貜椭约旱纳,再去承受不能承受的責任重負,我想在這樣的一個永恒輪回的世界里,這該是痛苦不堪的。
本書是在美法俄等國家間的戰(zhàn)爭背景下,開始這段長篇故事的敘述,并通過托馬斯與特蕾莎、弗蘭克與薩比娜之間的故事,讓我們更深刻地去了解了人物特點及作者想表達的思想。作者通過這幾個人物的愛恨糾葛,來反思和認清人們在靈魂與肉體之間,最本真的行為對待。所謂的重與輕、靈與肉,其實用一個詞來概括最合適不過,就是通過深刻的對比和刻奇的諷刺手法來反映和突出現(xiàn)實。這幾段故事中,托馬斯對于薩比娜更多的是肉體上的愛,托馬斯與妻子離婚后,他害怕后來那種家庭之中的陰影和靜止,所以他的靈魂盡情地控制著自己,但是身體是最誠實的,在薩比那眼里,她明白與托馬斯之間,只可能是肉體間的相愛,他們兩都享受著這份愛,薩比娜一直是可以讓托馬斯感覺安心和踏實的人。而從特蕾莎的角度來看,因為她的成長背景,愛情成為了她生命中必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它對于托馬斯是真切的愛,深邃到骨子里的愛,特蕾莎是付出真心的人,因為恰巧的相遇,托馬斯表現(xiàn)的大多是出于同情,到最后辭去醫(yī)生的工作,跟隨特雷薩去開始他們自己的田園牧歌的生活,都是在深深地諷刺。
全書使用了一個常用的寫作手段,就是通過文中的主人公,來徹底揭露這個世界的無足輕重和絕對可笑。在俄入侵捷克戰(zhàn)爭期間,弗蘭克去柬埔寨尋找薩比娜的過程中,她又遇到一名女大學生,他發(fā)現(xiàn)自己與女大學生在一起是多么的幸福,柬埔寨之行突然對他來說既可笑又毫無意義。作者寫道:“他究竟為何而來”是為了抗戰(zhàn)列隊游行,是為了薩比娜?他是為了這個女大學生,他的這次出行,是為了是自己確信,現(xiàn)實大于夢想,遠甚于夢想。”看完這段實在是想夸贊作者,寫法之高深,也讓我們看見一個如此讓人驚嘆、感到惡心的人物形象,用過這種諷刺,從而讓我們明白,在現(xiàn)實生活中,及時認清現(xiàn)實,頭腦清醒是多么重要,活在當下,認真對待現(xiàn)實下所發(fā)生的事情,比什么都強。
最后一段狗狗卡列寧的描寫,到托馬斯與特雷薩的兩人的所謂的田園牧歌生活,都是最高級的諷刺。托馬斯問特雷薩:“你難道沒發(fā)現(xiàn)我在這里很幸福嗎?”,特雷薩說道:“可你的使命是做手術啊”,托馬斯說:“使命?那是無關緊要的事,我沒有使命,任何人都就沒有實使命。當你發(fā)現(xiàn)自己是自由的,沒有任何使命時,便是一種極大的解脫”。我們可以看到,這所謂的“田園牧歌生活在現(xiàn)實面前是多么的空曠,她的托馬斯是多么的不真誠,他兩的這種生活看起來多美好,但一切都不是建立在真愛的基礎上,所以作者通過這種現(xiàn)實狀態(tài)去諷刺所謂的“真愛”,讓我們看清人們對于自己的內(nèi)心是多么的糾結(jié)和違心。我想我們大多數(shù)人都不喜歡這樣的生活狀態(tài),我們喜歡做真實的自己,不會為了同情或是某種將就,去遷就、束縛自己,這樣反而會傷害了自己,也傷害了最愛你的那個人。
生活終究是現(xiàn)實的,最終都會以真實的面目和結(jié)局告知你,你勇敢做真實的自己,要做學會坦然、真誠地面對一切,你定會從中有所收獲,不要欺騙自己和別人,學會在現(xiàn)實中成長,不要走進自我假象中的那座海市蜃樓。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