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新世界》是一部由英國作家阿道司·赫胥黎著作的長篇小說,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呢?該書被譽為反烏托邦三部曲之一,講述了烏托邦集權主義者的統(tǒng)治下,人性的蕩然無存。小編這里給大家?guī)砹艘黄W(wǎng)友對這本書的讀后感,一起欣賞吧!
這本書寫于20世紀初,是反烏托邦三部曲之一,描寫了人類為了穩(wěn)定和秩序犧牲了真正的科學、藝術,放棄了愛恨情仇之類的感情,放棄了人類的社會發(fā)展,組建了一個精密、冷酷,被全面計劃和控制的社會。追求“標準的幸福”成了終極目的,人無法再成為有個性的自己,嗑藥成了個人問題的終極解決方案。
這些被流水線(福帝)制造出來的新人類,變得跟機器人一樣和平幸福,他們有從兒童時期就開始的隨便來一發(fā)的義務,有遇到難題就嗑藥的“幸福”,物資極大豐富,等級分明,情緒穩(wěn)定,各享其樂。他們從嬰兒起就被進行各種思想設置,只有那些智商超群或因意外而被拋擲出正常群體的個體才會逐漸覺醒個體意識。
文中有好幾個角色,各有各的境遇和特點,他們的集合,構成了真正人類的各個側面。他們有虛榮,有追求,有疑惑,更多的是有痛苦。他們的名字一度讓我很困惑。但是越到后來,也就越無所謂了。作者對約翰冠之于野蠻人這個稱呼,我也可以把其他人稱為作者的影子,反叛者,曾經(jīng)的反叛者等等。作者借助它們來推動情節(jié),解釋世界觀,以及表達更多的困惑。
有人說這是作者對科學,科技的目的的一種反思,我覺得這并不太妥當。在文中的社會里,除了一些推動情節(jié)的必要的黑科技,整體的技術并不是十分發(fā)達,作者提到這個社會保留了很多效率低下的技術,就是為了讓低等級新人類有事情可做,消耗他們的精力和時間。如果將科技替換成魔法,這篇小說也依然不會顯得奇怪,這里用科技來描寫,只是為了增強我們僅有的一些代入感。
作者所憂慮的可能是人的可塑性太強,想要生存和安穩(wěn)的普通人隨時準備接受任何統(tǒng)治。商品,權力,或是一些重復了千百遍的謊言,都能讓人進入奇怪的狀態(tài)。他嘗試借總管之口解釋,他所展示的蒼白的宛若墳頭蹦迪的世界,也不是一開始就是這個樣子的。殘酷的塞浦路斯實驗,把聰明的阿爾法加人給嚇壞了。他們讓出了自由與權力:反正也沒有后代,現(xiàn)世生存和美滿才是第一,死后哪怕洪水滔天。當然,這個實驗是新人類取得統(tǒng)治地位后進行的,誰知道他們是真的失敗還是“被失敗”?傊,早些年間的人們,或早些的總管們,把將來的無數(shù)年安排得明明白白,畢竟,誰會真正關心造物們可能出現(xiàn)的感受呢?蓱z的大眾,可悲的大眾,他們的境遇全憑人憐憫,全憑人設計。一切都被納入軌道。這是個力圖精確的絕望世界,這是些全無靈魂的人類。
可是,即使是一個精確的社會,飛機也會晚點,造人的流水線也會出現(xiàn)紕漏。那些被制造出來的人類,在適當條件下,也會萌生自己的思想,更何況,還有原始生命的沖擊,那是燃燒的激情,一個虔誠的基督徒奉上的他的全部生命,去尋找意義。作者似乎尋到了一些希望,人類終于還是能覺醒。但最后,覺醒的人類們被流放,失去了神靈的野蠻人自殺,世界重歸原樣,作者也重歸絕望。這種絕望,又讓此前野蠻人用自己的方式去愛去表白卻遇上了“文明社會”的愛的回應這個情節(jié)再次浮現(xiàn)出來,這又是被注定好的呢,他的抗爭,成了別人筆下的悲劇。
本書的最后一部分,總管和野蠻人進行了相當篇幅的對話,涉及神靈,真理,以及“更好的世界”。前面,還有一大段細致的宗教活動體驗的描寫 。這應該是很重要的內容,但大概只是一些零碎的線索,作者的路已經(jīng)斷了,讀者們不知道是否有更好的出路。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