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行中國》是一部來自新西蘭的紀錄片,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呢?小編整理了一些網友們對這部片的觀后感,一起來看看吧!
01
在微博上看到推薦從而去B站看的,講兩兄弟摩托騎行中國的事情。其實我一直分不太清楚摩托、機車、電瓶車的分類,作為一個妹紙,能體會到的就是摩托可能就是動力最大的那個吧。
路線是環(huán)中國外圍,內陸城市沒有去,大多是無人區(qū)或者很偏僻的地方(但《騎行印度》去的城市感覺比較有人,無人區(qū)較少,不知道為什么),時間是60天左右,所以考慮到中國那么長的國境線,只能走馬觀花了。
哥哥萊恩在中國上海生活了十年,娶了中國太太,職業(yè)是攝影師,感覺挺熱愛中國的,說了幾次中國是第二故鄉(xiāng)。而且從后來的《騎行印度》來看,也可以看出萊恩是一個不太會給出刻板評價(比如中國常被黑的幾點)的西方人,比較看重人文和自然風景(可能是因為本身是攝影師的原因),不談意識形態(tài)和政治。而且有幾個地方顯然哥哥以前是去過的,過程中也擔任了解說的角色。還感傷過每一次我來就會發(fā)現(xiàn)有一些老街道不見了,有一些老房子不見了,是一件挺遺憾的事情。但是他能夠理解有些人想要住在整潔明亮的公寓里的心情。
弟弟科林是金融企業(yè)家,賣掉了房子和公司什么的,決定和哥哥去騎行。我覺得他應該是陷入了人生的迷茫,想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吧~科科。對中國的印象不是很好,比如“制造業(yè)大國”,“人超多”,“臟亂差”,不理解哥哥對這個國家的感情,但沒有從言語攻擊過中國,偶爾有一些吐槽還可以接受啦~而且在旅行的后半段感覺人越來越放松,也很喜歡調戲哥哥。說實話,挺羨慕兄弟倆的感情的。
關于中國的吐槽:
我不懂為什么這里買不到***零件,他們不是生產所有東西嗎?!
這種程度,應該還好吧。(b站彈幕表示,誰讓你買寶馬摩托,不買國產摩托,那些小城市缺貨可以理解吧。
不過在b站看彈幕超多在討論,禁摩的事情。
比如“摩托車居然可以上高速!”
“我們這里是禁摩的啊,外國人特權么!”
“我們這里摩托可以上高速的,別地圖炮動不動就洋大人!”
我生活的地方是中國小城市,摩托的代名詞就是不遵守交通,常常載人也不戴頭盔,但是比打車方便很多,隨叫隨停。然后近幾年打擊力度加大,發(fā)現(xiàn)摩托載人就要罰款,導致摩托越來越少。讀書的城市是杭州,看見的比較多的是電瓶車,摩托車就見過一次,也只坐過一次,而且還是穿梭在各種小巷子里躲避交警開的。電瓶車倒是很多。
鑒于這個前提,我特意去百度了下,禁摩的問題。
我國交通法規(guī)和交通管理條例規(guī)定:
1.摩托車駕駛速度不得低于60公里/小時,并且最高速度不超過80公里/小時。由于最低時速的限定,所以排氣量50cc以下的摩托車被“拒之路外”。
2.駕駛摩托車在高速路行駛不得帶人、必須佩帶頭盔。
3.除了國務院規(guī)定的節(jié)假日免費外,其他時間按7座以下小客車計費標準繳費。
4.根據高速公路不同車道的規(guī)定速度限制,摩托車應當在高速路最外側車道行駛。
所以摩托是可以上高速的,但是兄弟倆有段時間一直都在路中央行駛這個就迷之尷尬了。
于是引發(fā)了b站另一個問題,加拿大是靠右還是靠左行駛?可能b站最近小學生太多吧,沒有權威回答,我也不知道加拿大什么情況。
百度之后,總結如下:
1.英國靠左行駛,法國靠右行駛,所以英聯(lián)邦國家大部分靠左行駛(日本、印度、泰國、澳大利亞等),而法國大革命之后被影響的大部分歐洲國家都靠右行駛,包括美國、德國。而之后被德國影響的很多國家也靠右行駛了。
2.加拿大除英語區(qū)外還有有魁北克省-法語區(qū),最后靠右行駛是由于何種歷史原因不追究。
兄弟倆從上海出發(fā),買了寶馬摩托,掛著滬a的牌子,后有補給車跟著,還有攝影師,不管是個人裝備還是周邊裝備都很完備。有些人評論“過于土豪”“并沒有很艱難”“辛苦了就可以上補給車不是嗎”等等,看個人想法吧。一個企業(yè)家,能有這身材和體力,我刮目相看。從后面可以看到,只有摩托壞在中途,或者路段無法通過,下大雨到無法安全騎行這些種情況時,才采取其他辦法度過。弟弟賣掉房子賣掉公司,去尋找自己什么的,又不是去丟掉命。另外知道了一個知識點:騎手的服裝,有那種特殊材料做的,在人摔倒的時候會變硬,抵抗沖擊,保護騎手的身體。
經過的路線比較粗糙,到達的城市也是很偏遠的,甚至有大部分地區(qū)都是沒有人的,特別荒涼。但是可以看出來,中國的基建做的真的不錯。尤其是對比后面的《騎行印度》,可以完全體會到中國政府把“要想富,先修路”貫徹到了什么地步。
不過想看人文記錄片什么的,可能會失望,因為這部片子就是講兩兄弟騎行,很多畫面就是兩個人飚著摩托,身邊的風景,不管是大漠還是青山就這樣咻咻的過去,兩個人通過對講機之類的交流,偶爾吐槽偶爾調戲什么的,不是喜歡騎行的人也許體會不到那種快感的。個人愛好自行車騎行,所以完全能體會那種感受,就是很想發(fā)出“哦hoho~”的聲音的那種心情。
如果路線到達了某些個計劃中要停留的城市,就會留下來住一晚或者逛一天,比如在桂林劃船,去看天池什么。但是我覺得這倆兄弟要么是出門沒看天氣,要么是出門沒看日期,各種大風大雨大雪極端天氣,還遇到了“中國政府限行”(b站說是西藏自治區(qū)建立50周年慶典導致的),最大的遺憾是沒去最漂亮的滇藏線川藏線什么的。
但是旅途嘛,一切都是未知,畢竟賣掉房子賣掉企業(yè)出來和哥哥騎行中國,上路了,最后完成了,那種感覺很棒。最后兄弟倆回到上海,覺得一切都好安靜。
就是那種,唔~結束了~
最后,他們也提到過,騎手的地位在中國似乎很低,比如摩托要裝在卡車上才能上渡輪什么的。作為一個騎行過的妹紙,知道的是剛開始杭州的火車,自行車是可以拆卸前輪后帶上去的,現(xiàn)在已經禁止了。真的造成了很多不方便。能不能想點什么辦法解決,不要覺得不方便就直接一刀切禁止啊....
關于吃東西方面,弟弟還吐槽過,為什么他們要吃雞爪,臉上表情是“咿~”和“不能理解”。在《騎行印度》中,弟弟說,吃香蕉最安全了,因為要剝皮,要吃下去的東西沒有被人碰過,臉上是幸福的表情。然后就食物中毒了(并不是香蕉的原因,科科)。
ps:關于《騎行印度》,印象最深刻的三點是:
1.基建真的不是很行~參見《騎行中國》原名是The middle kingdom ride,《騎行印度》原名是The tough rides:INDIA。(just joking,不黑真的。
2.在印巴邊境每天降旗儀式的時候,我真的不懂為什么要踢腿誒!還對踢!
3.有一個廟叫做鼠神廟,里面是供奉老鼠的。進去廟里全是老鼠!!有各種吃食供奉,地上各種惡心的東西屎啊毛啊什么的,最后我看到有一圈老鼠圍著一個盤子在喝牛奶,然后去廟里的印度人撈了一把牛奶喝掉了,還做了一個儀式。哥哥解釋了一遍“這是印度教的一個分支,他們相信過世的親人會轉世為老鼠,然后老鼠的轉世再為人”,但是弟弟仍然被惡心出去了,最后哥哥按照禮儀摸了一把老鼠出去了。最后兩個人都丟掉了襪子....
02
兩兄弟行程2萬公里環(huán)游中國,制作的視頻比較精良。讓我們從老外眼中看到中國各地風土人情,挺不錯。
但有點不喜歡的,他們總有意無意地把這個旅程說是史無前例,其實摩托、自行車、騎車乃至徒步環(huán)游中國的人不少吧?而且他們有后勤車跟著,有向導,吃住行都無憂,不能算是壯舉,也弱化了摩托車騎行的意義。
03
紀錄片以被迫用危險的水壺加油開始,以中國地方政府“扇給全世界騎手的耳光”結束。
這部紀錄片的騎手是兩兄弟,我由此想到過去聽過的一個精辟的說法。“與國際接軌”和“有中國特色”是一冷一熱兩兄弟,爹媽遇到狀況了愛上誰就上誰。我們不停地在這個國家看到中國特色與西方制度強硬結合后產下的怪胎,從基礎產業(yè)到大學教育,從行政制度到道路管理哪里不是?生在此國的大部分人在享受兩種制度和文化的負面。以最小的事例來說,在這個有幾千年歷史的古老國家,九百多萬平方公里的國土上有一半是容不下兩個輪子的。
從“禁摩”里我們看到的不是地方政府治理交通的決心,而是所有極權國家的共同特點。這個特點就是權力的漫無邊際,作為政府“我們才知道人民該做什么和不該做什么。”生在這樣一個幅員遼闊,國民生產總值馬上就世界第二的國家,公民連起碼自由選擇交通工具的基本權力都沒有。
巴黎、倫敦、紐約、東京哪個國際化城市的政府在做禁摩這種荒唐的事?特別是臺灣。短短六十多年后,兩地不僅道德民風各個方面出現(xiàn)巨大差異,就是馬路交通都已經到了截然不同的地步。到過臺北的人會被市內驚人的機車數(shù)量震撼,這里的交通有條不紊,摩托車和汽車并駕齊驅。臺北市政府制定了大量關于摩托車的法規(guī),路道做了相應規(guī)劃。于是我們看到這類輕便的交通工具緩解了城市擁堵,遠超汽車數(shù)量的機車自由行走在臺灣各個地方,人們帶著頭盔上班下班郊游,面色寧靜自然。
而在大陸不是這樣,大陸的首都會規(guī)定外地汽車輛進京馬上扣6分罰100,大陸最大的城市上海會規(guī)定發(fā)現(xiàn)外地摩托車進滬扣押車輛遣返回原住地。這樣戰(zhàn)時淪陷區(qū)都不會有的荒唐規(guī)定在新中國最大城市悄然執(zhí)行。最具諷刺意味的是,執(zhí)行這種荒唐規(guī)定的人民公仆竟然騎著摩托車,那是價值三十四萬的寶馬R1200RT警用摩托,而這三十萬的售價主要由稅構成。這種種荒唐至極揭示了這個國家繁華地標下的惡臭。
我們這一代人不僅是看不到選票的一代,而且還是連跨上兩個輪子兜風都吃力的一代。
紀錄片里有句話印象很深的話,這兩位高大的白人兄弟說“我們在這里被當成一等公民,騎上摩托車后確馬上淪為三等公民”。在回家最后的一百公里,摩托車因為禁止過橋被放上卡車,渡輪行駛在海面,弟弟面容無奈又略帶憤怒。
至于紀錄片本身,漫長的旅程被壓縮成了兩個多小時分成六集。每一集跨度在幾千公里,不太明白他們既然有后備suv還有專業(yè)攝影師,為什么最終剪這么短,短到了幻燈片地步。短也不一定代表精華,影片與long way down 和 long way round兩部紀錄片在各個方面水平差距都很大。
如果你是一名騎手,能敏銳發(fā)現(xiàn)兩兄弟總是透露出一種中產階級后代的循規(guī)蹈矩,對當?shù)匚幕孟裰挥幸环N表面的興趣。像觀光客更多,像摩托車騎手更少。印象很深的是他們在藏區(qū)買了藏民的毯子竟然說“我想幫助他們”,讓人大跌眼鏡。
從紀錄片制作方面講,除了部分延時攝影是亮點,很少有精美的畫面。從設備看他們使用的是5d2+rode話筒,這樣輕便的裝備應該能拍出很多精彩的畫面啊?晌覀儧]怎么見到。頭盔攝像機也沒用gopro,導致第一視角畫面畫質很差,而且少地可憐。
暫時只能認為現(xiàn)在這個版本是電視臺版本,勉強徘徊在及格線水平。這每集26分鐘有前后提示的段片子,可能只適合商業(yè)電視臺面向普通觀眾,如果大家希望看到真正探險摩托車騎手紀錄片,還是老老實實上advrider論壇吧。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