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臘的瑰寶》是一部來自英國的紀錄片,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呢?網(wǎng)友們對這部影片也是給出了不錯的評價,一起來看看網(wǎng)友們是怎么說的吧!
01
這個三集片,分為英雄時代、古典革命、漫長陰影。
第一集
主要講了西方現(xiàn)實主義的起源,主持人認為,某種意義上,古希臘人教會了人們?nèi)绾斡^察。
追根溯源,講述了克利特的米諾斯文明(公牛形象)對于古希臘文化的影響。
邁錫尼地區(qū)曾經(jīng)是米諾斯的殖民地。
大約在公元前1100-800年,又被稱為黑暗時代。
埃維亞島,出現(xiàn)了人形態(tài)、幾何狀和展現(xiàn)神話的器物裝飾。
公元前750年,這種裝飾加寬、還有怪物形象。
黒形,民間-神話-常識-歸屬感。
薩默斯,收到東方(中東、古埃及)的影響和刺激。
公園前6世紀,人物形象變得寫實、柔化、裸體,又對稱。
主要城邦:雅典、科林斯、斯巴達。
德爾菲阿波羅神廟;高尚、競爭。
siphnian treasury(斯菲尼亞寶藏)——雕帶
雅典,公元前514年,Tyrant Slayers(僭主刺殺者)——動感
第二集
裸體、運動、感官(naked、athletic、sensuous)
公元前500年,青銅像
西西里島,在大同盟思想影響下,產(chǎn)生了比希臘人要更優(yōu)秀的競爭意識。包含了語言、宗教和風俗。
青銅技術(shù)
裝飾性陶罐:黑繪是指黑色的形象。
公元前530年,創(chuàng)新,黑色的人——紅色的人 轉(zhuǎn)變,手繪并非刮。內(nèi)容是神話+日常生活。
酒宴罐。
polykleitos(雕塑家),其作品特點:克制、比例、和諧。
雅典 帕特農(nóng)神廟。市;民、民;主;制。
pantheon
陶罐上的彩繪
馬其頓:風景畫和王冠。
hero:個體的勝利、非神、非裸體。
第三集
介紹了公元前5世紀以后,五件對后世很有影響力的雕塑作品。
公元前五世紀中葉后的100年,是古希臘雕塑的黃金時期。
第一件: 《尼多斯的阿芙洛蒂忒》(Aphrodite of Knidos) ,驚詫于她的性感和姿態(tài)。
第二件:拉奧孔(意大利)。仿佛凍結(jié)了一般。16世紀被發(fā)現(xiàn),當時的pope甚愛之,并且這件作品改變了“復古”。
影響了米開朗琪羅的裸體形象的塑造。古典風格。
第三件:漢密爾頓花瓶(英國)。SIR威廉漢密爾頓的收藏,1766年。
公元前5世紀,由meidias 制造的水罐。
于是josiah wedgwood 制作的茶器,仿古希臘的陶器、瓷器,還有浮貼片的人物形象。非常之精致,受到大家的喜歡,代表著一種典雅的品味。并在18世紀末得以普及。
第四件:威尼斯圣馬可銅馬(意大利)。代表著權(quán)力的象征。底線。
第五件:the naked discus thrower《擲鐵餅者》,作者myron,公元前5世紀作品。
慕尼黑,古希臘、古羅馬式建筑。。我們是誰,我們來自哪里?。
哈德良,羅馬,公元2世紀,Tivoli(羅馬附近,從公元前二世紀,就羅馬皇帝們的度假勝地) unspeakable night of bravado。
對卓越的狂熱崇拜。
當年觀影筆記,有的寫得非常之簡略,我自己現(xiàn)在也讀不懂了!要是有看這篇的小伙伴,大家。。。盡情吐槽吧!最重要的是看這部紀錄片!我個人覺得挺好的,梳理得很清楚,詳略得當,主次分明。此外,主持人小哥又高又有氣質(zhì),還蠻帥的。
02
深邃海洋的正中,有片陸地名為克里特島。這是一塊富饒之地,海水將它環(huán)抱著。諸城中有座偉大的克諾索斯城,由米諾斯掌管。
在荷馬史詩的帶領(lǐng)下,伊萬斯用小镵發(fā)現(xiàn)了沉睡千年的克諾索斯城。盛放的百合,雙飛的燕兒,還有滿壁跳蕩的藍色彌猴,這是和平與富足的伊甸園,充盈著對自然的熱愛,生機勃勃!
馬蒂斯晚年的剪紙雜技豈不就是那幅跳牛壁畫的翻版,有力的弧線,簡潔而狂放!
雄獅相向而立,宣揚著邁錫尼的武力與威嚴。好戰(zhàn)的他們摧毀了米諾斯的詳和。正如兩只金杯之上,公牛暴躁與馴順的對比,代表著一個文明對另一個文明的巔覆。
堆砌城墻的巨大石塊,據(jù)說只有奧德賽中的獨眼巨人才搬得動,這無疑是希臘諸神之偉力的前奏。阿伽門農(nóng)的黃金面具,神話,還是歷史?但看那對稱的造型,漩渦狀的耳朵,精心修飾的微翹胡須。無怪乎施里曼的興奮:我已親眼目睹阿伽門農(nóng)的真容!
為什么它們會在一瞬之間被遣棄,消失無蹤?
盡管處于黑暗時代,埃維厄島的萊夫坎蒂仍葆有文明的星星火光。滿布幾何圖案的人馬雕像,預示了希臘早期藝術(shù)對幾何形狀的癡迷,也蘊蓄著天真浪漫的神話激情。還有那些修長的人體,如線條般簡利。蛇發(fā)女怪,一點也不駭人,大大的眼睛,胖嘟嘟的身形,煞是可愛!
黑形陶罐興起了。橘紅圖案經(jīng)過火燒的氧化,變?yōu)楹谏,講述著民間流傳的神話故事,也建立著希臘人的自我身份認同。但這種認同其實也受著外國文化的影響。
位于愛琴海東部的薩摩斯島,因地外邊緣,較易受到東方文化的影響。赫拉神殿中的青年立像,有著埃及藝術(shù)的程式化造型。但看那柔滑的肌膚,感性的面龐,膝蓋上方的肌肉褶皺,還有背部與臀部的寫實曲線,全呈現(xiàn)著生動和諧的希臘精神。
阿波羅的聲音能透過巖石的裂縫傳向人間,德爾菲神殿,企圖用神的諭旨平息戰(zhàn)亂,凝聚人心。各大城邦也在神的注視下供奉雕像,用藝術(shù)彼此競爭,彰顯財力與權(quán)勢。
錫弗諾斯的浮雕飾帶之上,交錯重疊的人體,兇猛嘶咬的雄獅,真切地將我們帶入激烈的混戰(zhàn)之中,這如浪濤般的節(jié)奏,召喚著不遠處的希臘,沖突僵化,走向動感與激情!
僭主殺手,分立的雙腿和揮坎的手臂彰顯著前所未有的自信,他們要的是自由和人性的舒展,決非獨裁,僭主的兄弟必然殺之,雅典的民主政體宣告勝利,而希臘藝術(shù)也將邁入一個全新的時代!
藝術(shù)從來都不是如其呈現(xiàn)的那般純粹,藝術(shù)本身是權(quán)力的代名詞,它彰顯著財富與權(quán)勢,與政治企圖緊密相關(guān),無形巧妙地,用美凝聚或擄獲人心,進而壓迫,固化特權(quán)階級的利益。
來源:網(wǎng)絡(luò)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