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是一部由胡勁草導演的紀錄片,記錄了中日甲午戰(zhàn)爭,網(wǎng)友們對這部紀錄片的評價也是相對不錯,一起來看看吧!
01
我中華稱霸世界千年,在幾次戰(zhàn)爭后沒落,所謂大清的天國已不復存在,慈禧太后的奢華生活,百姓的疾苦他們是不會領會的,李鴻章縱使使出渾身解數(shù)也擺脫不了滅亡的結局,北洋水師,是亞洲乃至世界級的超級海軍力量,但因為閉關鎖國,我們對外面一無所知,英國的工業(yè)革命早已完成,而我國甚至連最基本的工業(yè)品都沒有??,一批批學子外出尋找救國之路,萬苦千辛只為國,哪怕是用盡最后一顆子彈,揮出最后一拳也絕不投降,致遠艦沖向倭寇的時候,慈禧也許正在享受,而皇帝確被囚禁,清之恥辱乃中華之恥辱,為了尊嚴,只有變?yōu)閺娬?/p>
02
《甲午》真是一部極其用心的紀錄片,用最平實,客觀的語言從中日兩國軍事力量對比、武器裝備、戰(zhàn)士戰(zhàn)心、國際輿論、戰(zhàn)爭準備、國情等各個方面分析甲午之戰(zhàn)。讓我大受震撼,忽然感覺甲午之戰(zhàn)日本勝利是理所應當,水到渠成的事。
日本為此一戰(zhàn)準備了26年,26年的勵精圖治,26年的不懈奮斗,兩代日本精英為此嘔心瀝血,加上用國運去賭、去博,難道不應該勝利嗎?
反觀中國朝堂之上,除李鴻章等極少數(shù)“開眼看世界”的官員能夠察覺日本之威脅,其他統(tǒng)治者仍用“天朝上國”的美夢來麻醉自己。光緒甚至提到“日本蕞爾小國,外強中干”,要北洋艦隊給他們點厲害瞧瞧。朝中清流更是叫囂得厲害,不把日本這個小邦國看在眼里,滿朝絕大多數(shù)士大夫沒有誰相信中國會戰(zhàn)敗。何其愚蠢,何其無知,廟堂之上乃這些人,中國拿什么去和日本爭斗。就連戰(zhàn)敗之后的反思也從未想到自己,拿李鴻章、慈禧來“背鍋”。
中國之敗非一人、一艦、一軍之敗,非武器、彈藥、裝備之敗,實乃愚蠢、無知的統(tǒng)治者帶來的必然之敗,就像秦魏河西之戰(zhàn)。盲目自大,蔑視他人帶來的后果只能是慘痛的失敗。就算北洋海軍和日本聯(lián)合艦隊調(diào)換軍艦結果也許仍不會改變,一個遲暮的老人即使拿著再鋒利的寶劍也沒用。
說道這里,也許我們也要感謝甲午,感謝八國聯(lián)軍。這兩次戰(zhàn)爭刺痛了我們的靈魂,也使蘊藏在中華民族靈魂深處的偉大自尊心、上進心、包容心、凝聚力復蘇,讓我們明白了在現(xiàn)代世界我們是一無所知的。曾經(jīng)我們創(chuàng)造了偉大的輝煌和文明,四方來賀,八方臣服;近代我們也慘遭了前所未有的屈辱和挑戰(zhàn);如今我們會銘記歷史,為中華民族之崛起、輝煌不屑奮斗。借用《約翰克里斯多夫》里面的一句話:“英雄不是沒有失敗的時候,只不過不被失敗打敗罷了。”
03
1931年毛澤東同志提出了兩個口號,1、沒有調(diào)查就沒有發(fā)言權。 2、沒有正確的調(diào)查也沒有發(fā)言權。
1832年,英國艦隊叩關,爆發(fā)了大清與帝國列強的第一場武裝沖突,這也是大清王朝第一次認識到海軍的重要性。此時,把目光轉(zhuǎn)向我們的蕞爾臨邦日本,此時的日本在幕府的統(tǒng)治下正效仿大清王朝實行“閉關鎖國”政策,用苛嚴么律法禁止與西方國家發(fā)生交往。直至1853年美國黑船叩關,日本史稱“黑船來航事件”,此后日本被迫開國。
1840年鴉片戰(zhàn)爭,大清被迫開國。1854年“黑船來航”日本被迫開國。大清比鄰邦日本早了整整14年。
讓我們接著往下梳理,1860年日本“幕府”外交團
04
年甲午戰(zhàn)爭
開國
中日兩國被迫開國,兩個東方古國以不同的方式對待。日本迅速短時間爆發(fā)革命,中國仍然沉浸在天朝上國之中。隨后,兩國紛紛興辦洋務,學習洋人精華。兩國都培育出了第一代海軍指揮,引進了第一批軍艦。
龍騰
英國北部城市紐卡斯爾曾經(jīng)是世界上許多國家海軍的搖籃,從大名鼎鼎的阿姆斯特朗公司的船臺上滑入水中的蒸汽鐵甲戰(zhàn)艦駛向了拉丁美洲的智利、阿根廷和巴西,駛向了地中海沿岸的意大利、奧匈和土耳其,當然也駛向了遠在歐亞大陸另一端的古老東方國家——中國和日本。一百多年前,數(shù)百名大清國的水兵抵達這里接艦回國。到甲午戰(zhàn)前,大清國一共從海外訂購軍艦27艘,其中15艘來自紐卡斯爾。北洋海軍的軍艦超勇、揚威、致遠、靖遠等就是誕生在這里,同樣,日本海軍的吉野號戰(zhàn)艦在甲午開戰(zhàn)前一年從這里出發(fā)駛往日本。1874年,日本侵臺事件在中日兩國近代史上意義深遠。日本通過這次軍事冒險,試探道清政府顢頇可欺,也看到了建設海軍的重要性。在中國,恭親王奕?立刻奏請整頓海防,同治皇帝下令,對購艦籌款等事宜悉心籌議,由此引發(fā)對晚清影響深遠的海防大籌議。遂向紐卡斯爾阿姆斯特朗廠訂購超勇等戰(zhàn)艦。北洋海軍共擁有大小艦船26艘。當時人們將北洋主力戰(zhàn)船的船名編成兩句順口溜:“七鎮(zhèn)八遠一大康,超勇?lián)P威捎操江”。“七鎮(zhèn)”中的六鎮(zhèn)指的就是1875年到1881年間,陸續(xù)從紐卡斯爾訂購的六艘以“鎮(zhèn)”字開頭的蚊炮船。超勇和揚威是1881年下水于泰恩河畔的兩艘撞擊巡洋艦。而“八遠”中的致遠和靖遠則是1887年購買的新式穹甲巡洋艦,是北洋海軍中航速與射速最快的主力艦。1881年清廷向阿姆斯特朗廠訂購超勇等戰(zhàn)艦,面對這些當時的先進軍艦,日本大受刺激。1883年日本海軍將中國正式確立為假想敵,開始時不斷以清軍為目標實施擴張計劃。1884年日本從阿姆斯特朗公司訂購浪速級巡洋艦以增強同中國抗衡的實力。大量能干的日方人員、造船技師和工程師監(jiān)督了這艘船的建造進程。1885年3月18日浪速下水,《紐卡斯爾日報》記錄:阿姆斯特朗夫人在船首砸碎了一瓶香檳。泰恩河畔,中日兩支海軍的歷史也因此交織在一起,并始終處于一種微妙的動態(tài)博弈之中。紐卡斯爾的船臺上,中國的龍旗和日本的太陽旗幾乎是此升彼降。吉野交付之后,阿姆斯特朗公司曾向中國推銷待售的另一艘同型巡洋艦。該艦無論排水量還是武器裝備都優(yōu)于吉野。然而,此時戶部和海軍衙門忙著為慈禧太后60大壽籌集款項,已經(jīng)停止購艦。
競逐
開國后的日本,在遍訪歐美諸國后,選擇走軍事強國之路。在中國,年輕的北洋海軍,拖曳著垂老的滿清帝國向近代化方向緩緩行進。19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決定中日兩國命運的關鍵時刻,中國海軍由盛而衰,日本海軍迎頭趕上。
備戰(zhàn)
1894年7月9日,從大沽水雷營發(fā)往威海衛(wèi)角田海軍大佐的一份情報,匯報了當日運送的一批軍械物資名錄,包括:五百磅沉雷十個,一百五十磅木皮浮雷十個等等。1894年7月6日,威海水師學堂的學生寫了一篇作文,題目是——“中日朝鮮之爭”。“日本只有幾個小國,中國可是泱泱大國,我們的士兵訓練有素,打起仗來一個就能打翻五六個小日本。”1894,甲午年的夏天,歷時近三十年,以一代人的心血和巨資建立起的國家海軍,被送上了考場。
沉沒
2015年的夏天,兩個甲子前的戰(zhàn)爭煙消云散,幾萬人的生命消失,曾經(jīng)輝煌一時的大清鐵甲海軍化為碎片,散落四方……1887年,為北洋水師效力的英國軍官瑯威理率領鄧世昌等400余名官兵赴英國紐卡斯爾接收清政府向英、德訂造的“致遠”、“靖遠”、“經(jīng)遠”、“來遠”四艘巡洋艦。大清帝國的海軍官兵走上她的甲板,不遠萬里穿越重洋回到中國,最后走到她的宿命之地——大東溝。1888年12月17日,北洋水師正式宣告成立并于同日頒布施行《北洋水師章程》。從此,近代中國正式擁有了一支在當時堪稱世界第六、亞洲第一的海軍艦隊。1888年以后,艦隊經(jīng)費大幅減少。時而正為海軍技術突飛猛進之時,至1894年甲午戰(zhàn)爭爆發(fā)時北洋艦隊已多年未置新艦,部分應進行之更新工程如更換新式火炮亦未能進行。原有的戰(zhàn)艦已開始落伍,無論航速、射速皆落后于日本。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