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森林夏秋篇》是一部來自日本的電影,影片首播于2014年,小白你整理了一些網(wǎng)友們對這部電影的觀后感,一起去看看吧!
01
閑暇的周末,一個人在寢室,拉上窗簾,打開電影《小森林》,撲面而來的自然氣息,突然就喚起了小時候在鄉(xiāng)下老家的記憶。
每天天還沒亮就起床,在晨光中吃完早飯,然后坐在爸爸的摩托車后座去學(xué)校,一路上的清風(fēng)和和那遠處的朝陽,便是我的伙伴,只是后來搬家轉(zhuǎn)學(xué)之后,它們就只存在我的記憶里了。
生在山城,長在山城,二十年了也沒學(xué)會騎自行車,看著市子騎著單車穿梭在鄉(xiāng)間小路上,好像沒法帶入那種感覺,但周遭的山林和霧氣,又確實是記憶里的鄉(xiāng)村。
自己種菜,自己打稻谷,自己腌臘肉制泡菜…我的家鄉(xiāng)是榨菜之鄉(xiāng),記憶中每家每戶都有一個大坑,專門用來腌制榨菜的,把菜頭倒進去,再倒進各種佐料,但好像也只有鹽而已,然后大人們便跳進坑里開始工作,用腳把鹽拌勻,小時候不懂事,后來懂了就常常疑惑,萬一有人有腳氣怎么辦?_(:?」∠)_
夏天最期待的那個人,一定是騎著三輪車載著滿滿一車西瓜來吆喝的小販,抱著西瓜和幾個小伙伴坐在電視機前看還珠格格,是記憶中最美好的事情。
農(nóng)忙時,大人們一整天都在地里奔波,中午我便在家門口扯著嗓子呼喚他們回家吃飯,然后看著綠油油的玉米地里陸陸續(xù)續(xù)鉆出幾個人,背著沉重的背簍,穿過田坎,穿過小溪,頂著烈日,帶著渾身的汗氣,推開院子的柵欄,將那一背簍的玉米傾倒在地上,再到院子邊上的梨樹摘幾個梨,試圖用那甘甜解一解渾身的熱氣。
午飯是一早就煮好的綠豆稀飯,炒絲瓜,咸菜炒臘肉,涼拌西紅柿,還有幾顆流油的咸鴨蛋。遠不如市子的便當(dāng)精致,但也在燥熱的夏天,帶來了一絲清涼。
小時候?qū)π强沼幸环N莫名的憧憬,常常搬個小板凳坐在院子里仰望星空,看著一閃一閃的星光,做著自己不切實際的小夢想,希望長大后能出人頭地,能像七仙女那樣拯救眾生,能和自己的白馬王子幸福生活。
長大后的我,看著早高峰晚高峰擠不上的公交車,挪不動步的輕軌站,卻只想再回到那個無憂無慮的小鄉(xiāng)村,想要每天在鳥兒的歌唱中醒來,想要伴著星光入睡。
然而現(xiàn)實就是這么殘酷,我永遠做不到市子那樣勇敢,想要在這個城市存活下去太難了,想要離開也太難。唯有努力做好當(dāng)下,才有底氣去爭取自己向往的生活。
幾時歸去,作個閑人。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云。蘇軾的《行香子》,便是我向往的生活。
02
近來酷暑難耐,熱到變形,熱到融化,熱到感謝空調(diào)的再生之恩。只想在空調(diào)房里躺著,哪還有精力看電影呀,小伙伴們是不是超有同感。
不過,雪映覺得下面這部影片卻是“解暑”神作,“制冷”大片,想要在這個夏天透心涼,心飛揚的影迷們,千萬不要錯過!
它就是:《小森林夏秋篇》
1.
小森是位于日本東北部的一個小村莊,是市子長大的地方。20多年后的某個夏天,市子告別首都東京,孤身一人回到了小森。
這里遠離都市,沒有熙攘的人群和林立的高樓、沒有工廠的轟鳴和汽車的尾氣。 它甚至連商鋪也沒有,去臨近的市集購物,來回要用上一整天,人們大多數(shù)時候過著近乎男耕女織,自給自足的生活。
小森靜靜地處于喧囂和浮躁之外,立于綠水和青山之間。
市子也曾在繁華的大都市闖蕩,但她終究適應(yīng)不了都市的節(jié)奏,而小森的一切都那么熟悉,那么安詳,山水還是原來的模樣,草木仿佛也能明白自己的心事。
原來,市子的父親去世已有些年頭了,母親也離家而去,杳無音訊。市子將空舊的老宅灑掃一新,在這里住了下來。
2.
市子放棄城市的工作,孤身一人在這個原始的村落里,要怎樣生活呢?
答案是做回一個農(nóng)民,除草種地,圍籠養(yǎng)雞。通過自己的雙手,汲取大地母親的乳汁。
農(nóng)耕生活被市子過成了另一種模樣。夏季給她帶去了通身的汗液,也給影片帶來了溢出水來的美麗。
白天的大多時候,市子在田間勞作,抱怨野草除不盡的同時,她會偶爾跓足,站在綠油油的秧田里,聽聽風(fēng)聲、蛙聲和鳥鳴聲。
在家準備一日三餐,嘗試各式各樣的美食,成為市子取悅自己的方式。即使是一個人生活,也不要單調(diào)乏味。
晚間,靠在書桌旁,看一會喜歡的書,享受勞作一天之后的輕松和愜意。要是累了,推開窗,能看見緩緩飛動的螢火蟲和它們點亮的夏夜獨有的光芒。再過上一會睡意也就來了,她歪在床邊,在溪聲蟲唱中睡去。
其他時候,她也和鄰居拉拉家常,聊聊小森的故事和她的童年,酸米酒煮得多了,也分享些給要好的朋友。就這樣,市子與自然,與世井的生活和光同塵,活成了一株遺世獨立、靜靜綻放的山中木棉。
3.
這部上映于2014年的日本電影,豆瓣評分8.9分,豆瓣TOP250榜單第114名。被影迷奉為日式文藝片的代表,日式美學(xué)的典范。
難怪有網(wǎng)友看完之后驚呼:鄰國的精神文明建設(shè)不得了!
《小森林》所呈現(xiàn)的日式美學(xué)用一個詞概括,大約是:沖和淡雅。
表面上,它是一場日本田園風(fēng)光的展覽。
《小森林》的鏡頭和配白處處透著禪意。
“禪”是日本文化的核心范疇之一,他們對自然的審美眼光和對生活的品質(zhì)追求無不體現(xiàn)著禪意。
小森的自然環(huán)境美麗清新,夏日的小森,任意一幀畫面都綠意盎然,像是被水洗過的干凈,沁人心脾。
小森的人口不多,茂密的樹木間零星地座落著幾戶人家,除去自然賦予的山水,就數(shù)人工耕種的稻田最多。因此,站在高處遠眺,所望之處,草木青青,山嵐彌漫。讓人不由得猜測,在這片充滿靈氣的山水中,肯定住著一位清麗出塵的仙子吧。事實上,片中的市子就如同這樣一位仙子。
市子的房子是田園特有的純木結(jié)構(gòu)的房屋,背靠著森林,令人想起杜牧的詩句——“白云生處有人家”。綠葉、白窗、灰墻、絳瓦,各著其色,搭配在一起簡單純粹卻給人充滿生機的美感。
在這樣的村莊生活,市子總能從平凡的物事中,看出不凡的生活哲理。影片的劇情十分簡單,卻有著耐人尋味的配白。這些配白都是市子與自我的對話和對生活的思考。
最富禪意的還是那些寂寞的花、紛亂的木葉、古老的田野和自由的生靈。
小森雖小,卻有著種類繁多的花。黃色的向日葵、紫色的土豆花和紫陽花、綠色的蜀葵、南瓜花和雨久花、還有水邊的艾蒿和不知名的白花。如果只是在遠處觀望,是不會知曉原來在綠色籠罩的小森深處,竟藏匿著如此繽紛絢麗的色彩。
影片時而又像《動物世界》一般將視角聚集在動物的生活上,但與《動物世界》不同的是,它不是科學(xué)探索,而是人文關(guān)懷,在《小森林》的鏡頭里,每一種生物都具有美感,都值得關(guān)注,都是自由的生靈。它們?nèi)鋭印⒑粑、和小森的人們一道,在這里繁衍、生息;綻放、凋落。
總之,小森清幽淡雅,寧靜怡然,它就像我們找尋已久的世外桃源。這無疑是影片攝影的成功之處。
因此,有影迷調(diào)侃說,這是日本農(nóng)家樂旅游宣傳片。
然而小森雖美,卻不獨特。這樣的鄉(xiāng)村田園,在我國可謂星羅棋布,只要有過農(nóng)村生活經(jīng)驗的人就會認同這一點,但《小森林》卻拍出了我們未曾拍出過的美,這又是為什么呢?
其實,小森之美的背后,傳達的更是一種禪意的自然觀。禪意的看自然,自然才富有禪意。
4.
它還是一本日式菜譜。
“吃”是影片著重反映的內(nèi)容。物侯更迭,菜蔬也就相應(yīng)的變化,夏秋兩季,影片共記錄了14道菜肴。
食在小森,即是食在自然。
前面提到過小森的地僻人稀,因而所有的菜肴都取材于自然,而非市集。
夏季,在繁重的勞作后,來上一杯自制的酸米酒(最好是冷藏過一段時間的冰酒,口感最佳)累積的悶熱和疲倦就被酒的酸甜冰涼噸噸噸地沖入胃中了。若是一時興起,做的多了的話,用來招待朋友,也是夏日的絕好飲品。
小森的后山,長著許多果樹,有的是人家種的,有的就是自然長出的,后者則是小森人的共同財產(chǎn),人們有了興致,都可以摘了來做食材。
市子的家旁邊就長著一顆胡頹子樹,夏季,胡頹子就已壓彎了樹枝,早熟的則落了滿地,爛在泥土里,市子不由得憐惜起它們無常的命運來,在生命最豐盈的時候,委落成泥,多么令人感傷。
于是,市子把它們摘下來,做成果醬,用罐子儲存起來,偶爾就著面包吃,即使沒有肯德基或麥當(dāng)勞,也能嘗到三明治的味道,而胡頹子也因為市子的采擷而增加了生命的厚度,實現(xiàn)了生命的價值。
秋天,則可以去山上撿熟落的核桃,把桃仁碾成糊,和在米里做成核桃飯。
還有栗子也在這個時節(jié)成熟,拋開糖煮栗子的美味不說,單單在漫山黃葉的森林中拾栗已是一種十分美好的體驗。
食在小森,主要是素味。
不過,除了漫山遍野的花果外,還有豐富的肉食食材。比如溪水中的魚,溝渠里的青蛙和泥鰍,盡管影片里沒有反映,我想,山間也一定還有野雉和野免吧。
市子自己也蓄有家禽,番鴨還小時,小巧可愛,頭頂上的黑點顯得它呆萌蠢笨,抱在手中,羽毛軟綿綿的,是一群乖巧的小精靈。
一粥一飯,當(dāng)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即便長大后,番鴨成了一道菜肴。因為有過蓄養(yǎng)和陪伴,市子也多了一份對食物的敬畏和對生命的理解。
5.
有人說《小森林》就是日本版的“舌尖上的中國”。雖然兩者都與美食的制作相關(guān),但實際上,兩者有著非常深刻的差別。
《舌尖上的中國》著重反映美食的烹制工藝和菜肴的歷史傳承,重在挖掘它們的文化價值;而《小森林》則沒有過多地關(guān)注菜肴的歷史,也不過分講求相關(guān)的文化,影片提及的都是一些家常小菜,是媽媽的味道,也是童年的回憶。
“飲食男女,人之所大欲存焉”,儒家文化特別講求飲食,認為吃是人生數(shù)一數(shù)二的大事。日本受它影響,因此和我們一樣,在我們的童年里,關(guān)于吃的記憶十分豐富且深刻。
市子的廚藝大都就來自對母親的回憶,當(dāng)她告別單位的食堂阿姨,告別城市的外賣和快餐,在廚房生起火來時,她首先想到的總是她的母親。
就像一句歌唱的,是誰來自山川湖海,卻囿于晝夜、廚房與愛。
廚房承載了許多關(guān)于母親的記憶,她披著圍裙的肩膀,她勾下腰洗菜的背影、她在飯菜快要出鍋時,喊我們洗手吃飯的聲音。
市子的很多快樂也來自這些記憶。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在年幼的市子肚子餓的咕咕叫時,滴溜著大大的眼睛站在母親的身邊,母親一邊做飯,一邊微笑著轉(zhuǎn)過頭來對她說,“這個聲音是肚子里的青蛙在叫”。
市子的眼睛增得更大了,顯得更加懵懂和好奇,她半信半疑又天真
無邪地問母親:“真的嗎?”母親強忍著把笑意鼓進腮幫里,然后嚴肅地對她說“是的”。
后來,一直到市子長大,她都以為青蛙長在肚子里。后來,她遇到過很多老師,讀過很多書,但是,這么特殊而又溫暖的“教育”卻再也不曾遇到了。
雖然再也無法遇到,卻永遠不會忘記。
同樣無法忘記的,還有那些寄寓在飲食中的人生道理。
比如市子在做完胡頹子醬后,對著盛滿醬的深紅色的瓶子發(fā)呆時,想起母親說過的,“做菜能看出人心,用用心,不然會切到自己哦”,她想,深紅色的胡頹子醬就是自己的心的顏色吧。
比如市子在摘果子的時候,想起小時候的自己,一下爬上去,站在樹彎上,一點也不怕,長大后,腳還沒有邁,卻已大喊大叫著危險。
這種感受具有普遍意義,它說出了潛藏在我們內(nèi)心深處某些共通的體會。
小時候,我們大大咧咧,勇敢無畏,趟過河,上過樹,長大后卻突然膽小,害怕起來。
小時候,從來不會好好走路,總要走路沿、山坡,和各種各樣的彎路,但總能比大人先到達目的地。長大后,我們學(xué)會了走直線、直捷徑,卻似乎走了更多的彎路,目的地也似乎永遠抵達不了。
6.
內(nèi)在地,《小森林》呈現(xiàn)的是一種簡樸自律的生活意志和返璞歸真的生活方式。
市子在一次和朋友的交流中認識到,朋友之所以留在小森,是為了直面自己的人生,而她卻是逃回來的。此時的市子仍然心存畏懼,初返小森,不過是因為畏懼都市的生存壓力。
但漸漸地,她越來越平靜、篤定。小森的一草一木,一人一物給她搭建了一個直面自己的生活空間。
市子一個人生活,如同隱居。她喂牛,劈柴,生火,煮飯。任春夏交替,歲月流轉(zhuǎn),日子只如門前的流水,單純透明,恬淡美好。
在田野與廚房之間活動,前者親近美麗的自然、后者感受自我的創(chuàng)造。
對母親的眷戀,對草木的愛,溫柔地融化進森林深處;蛘咴诖禾斓狞S昏,坐在門檻上,對著夕陽發(fā)呆;蛘咴谙娜盏奈绾,與鄰居一起分享幾片烤熟的地瓜片,或者在深秋的早上晨練,霧氣未散,楓葉正紅,小跑進滿地的落葉間。
保持簡單的飲食和單純的交際,但卻有著對日常食材的細心和考究,對鄰里的關(guān)心和照顧。
7.
影片的精神內(nèi)核,其實是一種人生境界,是回到純潔的故鄉(xiāng)、是面對孤獨的自己。
小森是市子的故鄉(xiāng),是生養(yǎng)她,哺育她的地方。而故鄉(xiāng)是我們每一個人心中的精神家園。當(dāng)市子在外奔波忙碌,嘗盡辛酸苦痛時,故鄉(xiāng)是一個可以停泊的港灣,是一個可以依靠的肩膀。
不必感到難堪,每個人都需要從故鄉(xiāng)汲取養(yǎng)分,獲得力量,故鄉(xiāng)總是純潔的,總是單純透明的,她的廣博和深沉可以融化世間一切的自卑和恐懼。
父親的早逝連同母親的不辭而別,使得市子驟然掉入徹底的孤獨,獨自坐對寂靜的山野,面對孤寂的心事,但她從不抱怨,從不苦惱,在寂靜和努力中,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樣,努力將記憶中的母愛復(fù)原成現(xiàn)世的美好生活,將繁重的耕作變成自食其力,親近自然的田園牧歌。
她從未流淚,從未向任何人表露生活的艱辛,從不將自己置于弱者的位置。不卑不亢,不爭不搶,從不依靠,也從不尋找。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她安靜地順應(yīng)自然的規(guī)律和物候的變遷,扎根在泥土里,生長在山野中,餐風(fēng)飲露,宿霧眠云,與清風(fēng)為侶,攬明月入懷,沉默而謙卑地面對天地和山水,驕傲而從容地體會創(chuàng)造與享受。
沒有親人、沒有伴侶、沒有現(xiàn)代化的工作,更沒有手機和網(wǎng)絡(luò),她只是與自然對話,與自我的心靈對話。無論天空是晴是雨,人間是冷是暖,無論前方是否有人陪伴、她都能寂然面對,從容生活。
而鄰里的照顧、朋友的關(guān)懷于她而言,都是生活額外的饋贈,有時歡喜、無時寂靜;即便是自然的山水,平凡的日子也是生命于她的贈予,無不歡喜,無不珍惜。
她真正做到了直面孤獨,像莊子發(fā)自內(nèi)心的快樂,無所憑恃的逍遙。
在市子的身上,體現(xiàn)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統(tǒng)一,閃耀著漢文化影響下的日本民族的古老智慧,傳遞出一種寂然歡喜的人生境界。
無論過去多久,身在何方;是從孩子的口中,還是作家的書中,當(dāng)我偶然遇見“井底之蛙”時,我想我都會記起市子和她母親的發(fā)明——“胃里之蛙”,然后會心一笑。
來源:網(wǎng)絡(luò)整理 免責(zé)聲明:本文僅限學(xué)習(xí)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