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雷蒙德·卡佛短篇小說自選集》這本書呢?該書故事情節(jié)豐富,扣人心弦,網(wǎng)友對這本書的評價是怎樣的呢?一起來看看吧!
打老婆的男人,出軌的夫婦,窺探別人隱私的鄰居,酗酒的丈夫,外遇,離婚,失業(yè),破產(chǎn),受歧視的同性戀和黑人…他的故事里男孩和女孩總是在十八九歲的時候就結(jié)婚生子,日子過得緊緊巴巴,靠著推銷維他命或是酒吧招待度日,有時候會有個寫書的丈夫,身無分文,也許都有他自己的生活印記。
我覺得卡佛也一定經(jīng)歷過這些,還是孩子的時候就結(jié)婚,然后是不負(fù)責(zé)任的背叛,他大約也曾借著給鄰居看門的機會在別人的屋子里亂翻,想感受別人更幸運的日子是怎樣過的。他的前妻大約就是一個相信命運神神叨叨的女人,他的外遇大約也就如筆下的男人,是住在周圍的鄰居或是前妻的朋友。這些都是他的人生,就像卷首短短一段作者簡介,看起來像美劇Fargo或是True Detective里的畫面,寒冷,荒蕪。人們談?wù)撝ゲㄌ靥m,波特蘭這個波特蘭那個,好像去了那里一切都會變好。(p210)
但是要是你回過頭去仔細(xì)想想,那也不是件什么了不起的事情(p222),什么都不是。
看過庫布里克的《巴里林登》之后我常常想起最后一句話:那是喬治三世時候的事情,現(xiàn)在這些人都沒有什么不同了。
It was in the reign of George III that the aforesaid personages lived and quarreled - good or bad, handsome or ugly, rich or poor - they are all equal now.
這世間的寒冷和荒蕪依舊,跨越千百年,人類經(jīng)久不息的的痛苦,因為普遍而變得平凡,對于經(jīng)歷在其中的人,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其實都沒有什么不同,也沒有什么了不起的。
再灰暗也是真實的存在,今天仍日復(fù)一日的上演。因為平凡又變得有超越時間的普遍意義?傄獞(yīng)該有些記錄留下來,大多數(shù)人視而不見的歷史,在卡佛筆下卻是那么有深味的細(xì)節(jié)。透過他的文字仿佛看到下午的陽光慢慢落下去,客廳里漸漸暗下來,飄飛在空氣中的灰塵隱了蹤影(p150)。時間的流動被具象化,如此動人。
真的很佩服,如何能把并不驚心動魄的故事寫得如此讓人牽腸掛肚。也許是因為真實,而他又不告訴你結(jié)果,你會很有代入感,會覺得這可能也會是你周圍的生活,而你一樣不知道這生活將走向何處……
這種只言片語的描寫,或許唐詩宋詞什么的其實也有同樣的效果?或許只是今天我們不再觀察了?我努力地向四周看,回想我的生活…
我想到人類中弱勢的那一部分自始至終受到的苦難,《毀了我父親的第三件事》,窮人付出畢生的努力而一無所獲,厄運到底是誰的過錯?相比于《活著》,因為一場大雨沖了魚塘就一蹶不振,簡直就應(yīng)該被譴責(zé)為懦弱——而我們正以此為名譴責(zé)了很多人,不斷想要拉低隱忍的下限。而這種隱忍,厄運至此都能夠“情緒穩(wěn)定”的隱忍,簡直快到了麻木,寫出來其實也一樣是種控訴。
那就是卡佛經(jīng)歷的人生,這本集子說是按時間順序排的,你會看到寫到后面卡佛變得成熟,變得有責(zé)任感。他一個字一個字地記下前妻的控訴,跪在前妻的面前乞求原諒;他的兒子和女兒長大了,母親老去了,他一個人掙錢贍養(yǎng)前妻和母親,供兒子去歐洲讀書,幫襯遇人不淑的女兒,還要接濟破產(chǎn)的弟弟,而他還能自我解嘲地說要去澳大利亞。生活的重壓或許是對年少不靠譜的懲罰,他跪在前妻的面前,我的心突然一痛。而人們終歸是要想法原諒自己。
他開始思考關(guān)于死亡的事情,如果自己混身插滿了管子要不要讓妻子拔掉他們。而在這個周末的我看來,格外觸動。死亡,只是一瞬間的事情吧。
來源:網(wǎng)絡(luò)整理 免責(zé)聲明:本文僅限學(xué)習(xí)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