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是一部由葉廣芩著作的小說,相信很多朋友都已經(jīng)看過了,小編這里整理了一些網(wǎng)友對這本書的讀后感,一起欣賞吧!
我讀過的家族小說很少,勉強數(shù)數(shù),也只《紅樓夢》、《塵埃落定》、《四世同堂》、《京華煙云》等寥寥幾本。作者均為男性,即便是以情婉思神見長的曹公,筆力也少不免遒勁雄健,加之男性構(gòu)建世界的視角與女性是迥然不同的,因而讀《采桑子》,于我而言是十分特殊的閱讀體驗。
葉先生行文個人風格十分明顯,語調(diào)從容和緩,措辭雅致雋永,情感哀而不傷。讀其文幾便可知大家品性,不可不說,家族環(huán)境,城市環(huán)境對人的涵哺之功太大了。
回歸文本,《采桑子》帶有半自傳性質(zhì),作者的智識世界與第一人稱敘述者的經(jīng)驗視界幾乎混融一體,讀者進入文本后不至于因兩者的出入而跳脫,這使文本具有極強的代入感與可信度。感覺如同那個耗子丫丫,牽著讀者的手,在時光里逆著走。在一切發(fā)生之前,驕矜地指出老照片里的家族成員,而后又在漫漫長河里,旁觀每個人的凋敝;厣駮r,已站到了故事的盡頭——風也蕭蕭,雨也蕭蕭,瘦盡燈花又一宵。
值得稱道的是,葉先生在使用第一人稱時那份難得的分寸感。一方面是抒情論道上的分寸,情感傾向揉進語句里,不作赤裸裸的道德評判,這在今天尤其可貴。另一方面,是對事件的解讀程度。曾有段時間,瘋狂讀網(wǎng)絡小說,慢慢知道大部分網(wǎng)文作者是十分可怕的,在事件定性上不吝筆墨,大書特書,仿佛生怕讀者看不出人物動因,讀來一股嚼過的渣滓味道。對于事件的定調(diào),尤見作者功力,這便顯出葉先生的高妙來。全文最打動我的兩個故事,都是似有若無,含而不露的。大格格之于董戈,四格格之于廖先生,是金風玉露,此生不渝的戀人深情,還是知音難覓,自有高格的交心之誼?作者大度極了,不多說一個字,全都交由讀者琢磨,讀出味道的人免不得在為故事感動之余,也有感于作者的信賴。
另一個值得稱道之處,是對于細節(jié)的選取和處理。讀至四格格歿了,我構(gòu)想過已經(jīng)神智不清的廖先生來吊唁的情景。是撫碑痛哭,還是當場隨之而去?都沒有。葉先生是這樣告訴我的——他沒來,身體狀況已不允許他出門。他派兒子去,手中帶著丁香,那曾經(jīng)為她所喜,而后他種了滿院的憂愁之花。它在一眾鮮花之間顯得那樣局促而寒酸,但在落棺前一刻,兒子小心翼翼地將花瓣灑在她棺槨的四周,想來是他的吩咐。萬籟俱寂。我好久沒有為書里的情節(jié)動過念了,讀至此處,熱淚難已。——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不過如此。
遺憾的話放在最后,細膩與厚重,深情與深刻,往往難以兼得。《采桑子》中雖可見人性流變,時代興衰,但涉及在具體歷史大事件下人物命運的波動,筆力還是稍浮了些,有失深痛,但總歸寫出了以時為觀,人事難久這樣哲理意義上的悲劇,不失獨特的閨秀之風。這位從沒有被認可過的七格格,在歲月衣角生風幾十年之后,想來已白雪滿頭。提筆望當年,不知她是怎樣的心緒。
夏時夢長,請格格安。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