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洛克是我的名字》是一部由英國作家霍華德·雅各布森著作的小說,該書劇情豐富,引人入勝,網(wǎng)友是如何評價這本書的呢?一起來看看吧!
也許可以把這本書稱作“為夏洛克洗白之作”?
耳熟能詳?shù)摹锻崴股倘恕分械闹鹘,如果?ldquo;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來打標簽,夏洛克無疑是后者,冷血無情,為一紙約定不惜挖人心臟,連形象都是丑陋的小老頭;安東尼奧自然是前者,樂于助人,為朋友不惜兩肋插刀,連形象都是高大英俊的帥大叔。
然而,莎翁的戲劇想表達得僅僅如此嗎?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霍華德·雅各布森顯然不這么認為。改寫名作,難度可想而知,更何況是莎翁的經(jīng)典喜劇。然而,對于一名斷斷續(xù)續(xù)讀了三個多月才看完的讀者而言,我愿意給霍華德的改編打8分。
在霍華德筆下,夏洛克還是那個夏洛克,甚至憶往昔,他還是會做出同樣的選擇。然而,他卻又不再是我們眼中的那個夏洛克;蛘哒f,我們眼中的夏洛克也許并不是真實的夏洛克,而只是我們眼中的夏洛克。
那么一臉嚴肅的夏洛克到底是怎樣的內在呢?又如何將他重新展現(xiàn)出來呢?直白的描述顯然沒有說服力。所以,作者用了一翻心思:
一是人物選擇上,讓夏洛克“穿越”作為現(xiàn)代版“威尼斯商人”故事的見證者、旁觀者,通過夏洛克在現(xiàn)代的獨白、旁白、對白,給了夏洛克重新被認識的機會。讀者在觀看現(xiàn)代版“威尼斯商人”故事之時,常常不由自主地把夏洛克和斯特魯洛維奇當做同一個,表面的與內在的,覺醒與未覺醒的,世人眼中的夏洛克與真正意義上的夏洛克……
二是情節(jié)構思上,現(xiàn)代版“威尼斯商人”保留了原版故事的框架:雙方從矛盾到?jīng)_突到企圖“見血”解決,再到最后虛驚一場圓滿結束。然而,既然是改編,總要有點新意,不是嗎?這個新意就是違約的代價、懲罰,是行割禮。真是讓人哭笑不得尷尬不已。然而,結合劇情卻又偏偏毫無違和感。(而這恰好也是下面要說的作者的文風。)
三是文風特點上,霍華德可謂“善變”。他時而冷酷尖銳,時而憂郁憂傷,一語雙關是他的最愛,黑色幽默是他的拿手戲。
四是主題表達上,透過人們對夏洛克的印象,上升到以夏洛克為代表的猶太人與非猶太人之間的矛盾的探討,最終表達了“成見的可怕與可笑”的觀點。
夏洛克的新形象正是在上述行文安排中躍然紙上。他不再只是冷漠冷血,而是一個會為過去悔恨、思親愛女的夏洛克。他不再只是冷言冷語,而是一個會深刻反思自我、嘗試替他人著想的夏洛克。他依然還是那個重視條約的夏洛克,但換個角度,他對正義公平的追求,對條約履行的堅守,何嘗不是一種客觀的美德?
與之對應的,正面人物安東尼奧(德·安東)也被“染黑”。與其說他熱心助人,不如說他的助人有著自己的私心雜念。(不展開寫了,寫不完了??)我想,霍華德并不是刻意要去打壓正面人物在我們心中的美好形象,他只是想表達,人都是多面的,人性都是復雜的,沒有誰是絕對的白也沒有誰是絕對的黑。也許,用寬容的視角看他人,才能更為客觀地看事件。也許,用更寬容的角度來自己,我們也可以發(fā)現(xiàn)更真實的自己。
最后,說說看這篇改編文的直觀感受吧。一開始,有很多不適應,總是忍不住去看哪個角色和原著角色有關,想這個角色對應的又是誰,哪句臺詞是原著哪里的……所以剛開始看的斷斷續(xù)續(xù),甚至有些步履維艱,因為改編的情節(jié)和原著還是有很多不同之處的,甚至帶有濃厚的現(xiàn)代繁華世界色彩,人名也是略有改變……中途,放棄了與原著強烈聯(lián)系的企圖,把它完全當一本新小說來看,看得反而更加流暢更加津津有味,反而能在無意間回想起原著的對應情節(jié)。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