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弱點全集》是一部由美國作家戴爾·卡耐基著作的書籍,相信已經有很多的網友看過這本書了,網友們對這本書的評價是怎樣的呢?一起來看看吧!
01
最近讀了卡耐基的《人性的弱點》和日本一位作家的《所謂高情商,就是會說話》,思想泉涌,忍不住掩卷之后深夜爬起來敲下這些文字。沒錯,現(xiàn)在是凌晨兩點鐘,而我無比確信,這次熬夜絕對值得!
看到這些文字,請讓我大言不殘地講,也是你的幸運。
這兩本書,我是同期讀的,意外的是,里面很多東西都是相通的?突岬竭^“激發(fā)對方的需求”,《所謂》提到讓對方說yes的技巧是,不直接說出自己的想法,而是揣摩對方的心理,考慮符合對方利益的措辭,簡單說投其所好、儆其所惡。這兩者本質上相通,就是要站在對方角度,話出口前用腦子。
除了實現(xiàn)say yes的目的,其他的內容讀完,我靈機一動發(fā)現(xiàn),所有的人際處理,提高人際交往情商,都圍繞著這三個字——被認可。
一個人能吃飽,穿暖,大概接下來最重要的,就是被認可!端^》里面提到過一個例子,你逼著一個小孩子好好過馬路很難,但是如果你說“我害怕,你可不可以牽著我的手過馬路?”,小孩子會很乖地承擔起這個角色,因為他體會到了被認可的感覺。
讓我們接下來先看看,不被認可的后果。
你對伴侶的否定,招來不和諧的感情和爭吵;你對同事的否定,招來不合作的職場和禍害。
事實上,你對任何人表示不認可的時候,沒有一個人會說“是的,你說的對”,正如你也不會對別人對你的指責點頭同意。
人需要被認可,就像每天需要吃飯一樣。
那么,我們該怎么利用這一點呢?
最簡單的,不要否定對方。生活中,要對方做什么,好好商量尚且不一定能實現(xiàn),否定又怎么可能?卡耐基說了,“不要試圖改變對方。”尤其在婚姻關系中,這幾乎是致命的。學會欣賞對方,從不同角度。
其次也很簡單的,表揚(用美言激勵他人,夸獎別人的每一點進步)、微笑和感謝,這些自然怎么做都不會錯的。
不要使用命令,而需要引導。“下班前處理完這個!”就不如說“明天你是不是還需要.....,那么有沒有任務需要今天完成?”引導對方做出決定,而不是聽從你的命令,后者會讓他自我感覺被動和無能。
不要直接批名,先揚后抑。這個理論很多人都知道,聽起來很假是吧,然而就是有用。你可以回想下自己的經歷,別人在批評你之前說的好話,一定也讓你感覺舒服過。你可以認為這是人類的bug吧,沒什么,大家都喜歡聽好話。
自己要勇于承認錯誤。退一步,對方反倒不好意思了,接下來,一切問題海闊天空。卡耐基還提到“批評對方前,先談談自己的過錯。“其實這個問題我也有過”一句話,就能讓對方心里平衡許多。
激發(fā)對方高尚的出發(fā)點。“你是個守信的人,所以我相信你一定會還我錢的。”這樣說好過罵對方是個騙子,那樣錢也許永遠也要不回來了。高尚的表揚能讓對方快速體會到道德優(yōu)越感和滿足感。
非你莫屬。
請求對方幫忙時的秘訣。“你一定要去參加宴會啊,沒有你不熱鬧。”面對這樣的邀請,你忍心拒絕嗎?
讓對方主導談話,以及誘導對方自己得出結論。等對方“顯擺”完畢,自我感覺良好,你的目的就更容易自然而然達成了。
我們從出生就開始上學,學習各種解題、閱讀、考試技巧,然而卻沒有一門課教說話的技巧。人們對兩嘴一碰、自然發(fā)聲的事情習以為常。想說什么便說什么,完全不考慮效果或后果。
記得媽媽曾跟我說過“如果一個人想說什么就說什么,那么要心做什么?心不就是用來裝事情,考慮事情的嗎?”
學習說話,從現(xiàn)在做起,趕緊補上你缺了好多年的課吧。
02
原以為讀了之后,必然會對此嗤之以鼻,接著抬起自己高貴的頭顱不屑的說一句:“不過如此”。然而出乎我意料的是在讀此書的過程中,腦海里就不斷浮現(xiàn)往圣先賢的教誨。大概出現(xiàn)最多的就是來自周易的那句: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和老子的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一直以來,中國的誨人雋語太過于隱晦深奧,只有那些擁有慧根的人才會悟到并勤能行之。像我等凡夫俗子對此猶如下士聞道,大笑了之。卡耐基的書非常完美的契合了儒家的君子之道,更加通俗的講述如何能夠踐行。
通常情況下所有的應激反應都是錯誤的,自我保護的本能就是自身的弱點所在,當然這也無可厚非。但若能戰(zhàn)勝這個弱點則近乎于圣。蘇軾《留侯論》中有這么一段“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其中匹夫見辱的表現(xiàn)是人的本能,但絕不可取。眾所周知,張良拾履,韓信胯下受辱以及楊志賣刀的故事,在這并不想講一個人的度量決定一個人格局,也不是想說忍常人所不能忍,必能成常人所不能成。只想找出一個結局最好的解決方法。你會發(fā)現(xiàn),只要你不由本能對待問題,不圖一時痛快,稍微忍讓迂回一下對待問題,結局往往就會出人意料的好。
人并非是理智動物,他們由情感驅使,受偏見支配,傲慢和虛榮是他們的動力之源。他們與生俱來就會批評,指責和抱怨。他們渴望被重視、被贊美。我們可以做的是理解和寬容,不做任何有負面內容的回應,推動一切向好的方向發(fā)展。
《論語》有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常以同理心對待他人,與人為善。佛家有言“行善事結善緣,種善因得善果。”天下大道,莫過于善。雖然書中的做法帶有很強的目的性,但毋庸置疑的是所行之事皆為善舉,而目的恰好是善果,何樂而不為。《大學之道》中有一言: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孟子也有言道: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無不是告訴我們待人以善、以愛、以敬。然而并沒有告訴我們應該如何去做,卡耐基的書則很是直白的引用具體事例讓我們有跡可循,有法可行。感覺就像是現(xiàn)代人對古人智慧的注解一樣,不僅詳細的指導我們如何去做,而且還給出了做之后的結果。
不過,也許有些人會自持過高,別有用心地使用這些方法,以為能夠玩弄別人于股掌之中,那就是誤入歧途了。從古至今,沒有人能夠機關算盡的,反而是誤了自己?偠灾,放低姿態(tài),與人為善。曾經讀《莊子》時,我以為的‘無為’是指人對世間最大的溫柔就是不打擾。而今的我更確信的是善有善報,所以及時行善尤為重要。此生之路,我將走過;走過這一次,便再也無法再重來,所有力所能及的善行,所有充盈于內心的善意,我將毫不吝惜,即刻傾予。我將再不拖延,再不淡漠,只因此生之路也再無法重來。人都是有光明和陰暗的兩面,與人為善將生活在他人的光明面中,與人交惡則會生活在他人的陰暗面中。世間之事錯綜紛雜,唯有以真善待之。
老子的道德經中有這么一句話“非以其無私耶,故能成其私。”也傳達著處下而不爭,載天地以仁德,人生則無虞的道理。然而生活在世俗之中,全身避害才是立身之本,然后踐行真知,做一個知行合一的大人。
01
為什么道理都懂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愚見,“懂”是知識儲備,“過”是實踐實施。懂了不用,或用也用不好,只是因為懂和行用的心力不一樣,也可能是沒有足夠的經歷讓你足夠重視,或者只是似是而非的懂。
相當比例的人回憶過往總會感嘆,如果當時……可能就……。即使真放到過去來看也鮮有人不知道“如果這樣去做”好于“實際沒這么做”?梢,懂只是去認識問題,離解決問題還是差了最關鍵的一步。
荀子勸學中說,“君子之學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體,形乎動靜。端而言,蝡而動,一可以為法則。小人之學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間,則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軀哉?”大概意思是,君子學東西的目的是為了學以致用,而不是在那瞎學,炫耀自己懂得很多;小人學東西,耳進嘴出,裝作很牛逼的樣子,然后就沒了,很久之后還是那個德行。
如果說勸學講的是大道理,刺激你為何這么做。人性的弱點則主要在講小道理,把人生都會經歷的所思所想,盡可能分割成很多一小塊,從你累了就休息到醒了就趕緊充實自己,從你一門心思搞調查做準備到不要胡思亂想只想著擔心結果,等,結合作者自己的人生經驗告訴你碰見每一小塊應該怎么去做。很多都是經驗之談,再放個案例讓你確信這么干沒錯,所以總體上看似在全程說教。而教的目的就是,聽哥的咱就這么干,干完之后你再說好不好。
從上述角度看,這還真不是讓你看了感動,放下被動,通過附和你的膚淺和任性,或者鼓勵你趕緊焦慮趕緊抑郁,來獲得流量的朋友圈雞湯理論。作者顯然無意于取悅你,也不想跟你尋找共鳴,書本只是在教想變得更好但不知道怎么辦經常陷入焦慮的人怎樣通過一個人生活中的外在和內在的方方面面的細節(jié)去改變去實踐。學海無涯,思無止盡,學習和思考的目的都是為了致用,道理懂得再多咱也得拉出來溜溜不是。碰見事也不要先定個結論有用沒用,先分析分析怎樣做更好。
02
很多人似乎把智慧和糾結、痛苦等同,因此淺顯輕松的東西總是不能在他們心里顯得莊重了。但把佛經這種彎彎繞繞,打破了一個又一個二元對立觀的文獻拿給其看,又不一定看得懂了?床欢种荒芟萑胱约旱乃季S迷宮里,在曲曲折折里獲得某種滿足感。
并不是每個學科和每種知識,都必須用“證偽”的方式來闡述的。那些嫌棄其淺顯的人,往往沉醉于自己糾結式的思辨和看似復雜的內心。這恰恰說明了其不復雜的世界觀,才看不到硬幣的另外一面。
這本書里其實充斥著新教倫理,正是這種倫理觀推動了19、20世紀的美國。我常年混跡于基督教會,的確有時感嘆保守信徒簡單的世界觀。但每個人的世界觀都是自己的真相、實相。你想要保持糾結的世界觀,那么你可以選擇這樣的生活,而另一群忍創(chuàng)造的自我生活也的確自足,單純。你不能因為對方說了你不信的,對方就是騙子。
有人說這對于中國來說是落后的,但我看來當今的中國和當年的美國是有異曲同工之感的;對舊世界的質疑,高度的創(chuàng)造力,較為統(tǒng)一的社會價值觀。這本雞湯說不定還能被喝很久。
03
初讀此書的時候,我很震驚人際交往的秘籍竟然是如此樸素簡單。讀完之后便擱置一旁。
上周工作的時候,沒忍在全組人面前抱怨了幾句,懟了幾個人。然而事情并未解決,該有的麻煩一樣不少。我卻終日生悶氣,精神狀態(tài)糟糕透了。
周末無事想起這本書,考慮著要不要再讀一遍。此時內心的想法居然是:讀過的書,不會增加閱讀量。那一瞬間,我被自己的想法嚇到了。閱讀50本書和500本書有多大區(qū)別,數(shù)字不能說明什么。讀書是為了滋養(yǎng)心靈,不是kpi考核指標。
也許是人到中年居然發(fā)現(xiàn)一事無成,以至于急于作出改變。然而事實卻如此殘酷,多年懶散的日子欠下的債怎么能突然還完!焦慮既然無法避免,那就盡力克服。從重讀開始!
抱怨、指責、批評于事無補,還可能招致怨恨和抵觸。真心實意的贊美他人,而不是曲意逢迎。不要只顧著自己的立場,而是要同時兼顧自己和他人的立場……
書中說的這些方法看著如此簡單,實際要做到卻著實不易。以前所受的教育總覺得應該要轟轟烈烈才算人生,F(xiàn)在想想真是可笑,生活應該是各種繁瑣細節(jié)的組合。克服自身弱點也應該從小事做起。不斷反省、進步。
從控制情緒開始加油吧,愿自己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