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中的心理效應》一書是由劉儒德老師所著,讓我們找的教育中新的方法。這里小編帶來的是讀《教育中的心理效應》讀后感:長善救失,有興趣的小伙伴可以進來看看!
教育是一項良心事業(yè),而教師正是這項良心事業(yè)的主導者。"教者也,長善救失者也。"讀完劉儒德老師的《教育中的心理效應》一書,使我對這句至理名言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初次捧起這本書看到封面醒目的題目時,我的內(nèi)心十分糾結:一方面深知在現(xiàn)行教育教學中,急需心理學的科學引領,想走近它,另一方面又怕書中的大道理、嚴肅的學術面孔讓我望而生畏,又不敢接近它。但當我看完前三頁后,卻不由自主地喜歡上它了,一頁一頁、一小時一小時的過去了…
劉儒德老師把抽象、枯燥無味的大道理,用小故事導入心理學現(xiàn)象,并把教育案例、教育現(xiàn)象與知識結合在一起,讓人通俗易懂。并會讓讀者既驚嘆于作者淵博的學識,又感動于自己有幸能拜讀此書,更會本能地聯(lián)想到從教以來自身的不足與差距。當然身邊也不乏出現(xiàn)模范與榜樣,細想也恰好與本書中所述的種種效應緊密鏈接起來,只是缺少了高大上的學術名詞罷了。在我們的教學中,當孩子們學習不好,紀律渙散的時候,我們除了橫眉冷對,又何曾反思過自己的言行與方法,檢討自己"長善救失"的角色盡心了幾分呢?
此書涉及到的心理學規(guī)律和效應多達66條,作者將這66條分為教學、教育和管理三大部分展開敘述,真正為廣大教師準備了一場豐盛的文化大餐,66條中的每一條都可圈可點可借鑒,我僅就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四條談談感想:
一、超限效應
孩子犯錯誤是正常的,知錯能改,善莫大焉。但我們經(jīng)常是咬定青山不放松,一而再、再而三、不辭勞苦地糾正批評!甚至成為典型案例,不厭其煩地數(shù)落林林總總的不是,更有甚者,過了一段時間,會把這個小錯誤定期重播一次,惡語相向……這樣只能讓孩子認為你根本不信任他、不尊重他。這樣的教育下,時間久了,舊疾未除,又添新傷,孩子的身心能得到健康發(fā)展嗎?我們,何苦而為?此外,下課了,我們是否會經(jīng)常站在講臺前絲毫沒有離開的意思?一遍又一遍,一道又一道,苦口婆心地還在繼續(xù)講解?并"無私奉獻"地多次占有孩子們的非工具學科課程?……其實這些現(xiàn)象在我們教學中屢見不鮮,我們是否注意到了孩子們面部沮喪的表情、洞察到他們心中的無奈呢?這樣的認知超載,真的就達到了我們預期的教育效果嗎?
二、歸因偏差現(xiàn)象
在生活中,我們都會有自我防御成敗歸因的傾向,尤其在失敗時,主觀不努力,客觀找原因。在教育教學中,教師也會存在兩種歸因偏差,一種是老師們很容易把學生出現(xiàn)的問題歸結于學生的能力、性格、家庭等因素,而避開自身的教學方法和教育態(tài)度因素。第二種歸因偏差是教師對優(yōu)等生和差生的歸因明顯差異,對兩類學生戴上有色眼鏡,優(yōu)等生說他行他就行不行也行……即使差生出現(xiàn)好的行為,有時也很難得到教師們正確的激勵性評價,說他不行就是不行行也不行,而優(yōu)與差的標準基本就是以分數(shù)高低來評判。本書在80—15—5法則中提到,在典型的課堂中一般有三類學生:80%的學生在課堂上很少違反規(guī)則,教師的課堂結構和秩序只需要保護支持這些學生的求知欲,15%的學生會周期性違反規(guī)定,他們并不無條件地接受課堂規(guī)則,5%的學生是長期的違反規(guī)則者,讓我聯(lián)想到,當歸因偏差出現(xiàn)嚴重失衡時,這80—15—5法則還會是這個數(shù)據(jù)嗎?假若出現(xiàn)50—30—20這樣的數(shù)據(jù)時,我們教者何從?學者又該何從?當部分學生形成書中提到的"習得性無助"時,他們會"破罐子破摔""聽天由命"……他們將否定自己的能力,看不到自己的未來,這樣的教育結果是我們?yōu)閹熣咴敢饪吹胶徒邮艿膯幔?/p>
三、羅森塔爾效應
通過老師的情感、語言和行為傳遞給學生,讓學生也感受到了這種期望,認為自己是聰明的、優(yōu)秀的,從而提高了自信心,提高了對自己的要求標準,最終成為優(yōu)秀的學生,這種現(xiàn)象被稱為羅森塔爾效應。發(fā)明大王愛迪生因為"智力低下",僅僅上了三個月學就被學校開除了,但愛迪生的媽媽經(jīng)常對他說:"你肯定比別人聰明,這一點我是堅信不疑的,所以你要堅持自己讀書。"愛迪生經(jīng)過不懈地努力,最終成為聞名遐邇的發(fā)明家。我們今天享受到的電燈、電影、錄音機等,不僅受惠于愛迪生的偉大發(fā)明,更受惠于愛迪生母親運用羅森塔爾效應所產(chǎn)生的神奇力量。謊言何以成真?是"期望"這一魔棒在發(fā)揮作用!我們在教學中是否運用過羅森塔爾效應?這不由地讓我的思緒拉回到小學生活:某某老師所任班級的學生是一群聰明伶俐活潑可愛的孩子們,其中不乏有幾個智力超群的小男生,但這群孩子并沒有得到良好的教育,甚至每天都身處于水深火熱之中。孩子們犯錯誤了,習題答案不是她要的結果…等待的不是和風細雨的安慰與解惑,而是劈頭蓋臉的棍棒相加……每天教室里傳來的不是優(yōu)美的歌聲、朗朗的讀書聲,而是不堪入耳的打罵聲、哭叫聲……撒謊的、逃學的、打仗斗毆的、想方設法報復老師搞惡作劇的……這樣的惡性循環(huán)教育下,教師的教育沒有問題嗎?在這樣的學習生涯中,挫傷了多少孩子幼小的心靈?扼殺了多少好孩子美好的未來?又怎知這些被摧殘的孩子中沒有第二個愛迪生?
四、互悅機制
"人際吸引律"之中的"對等性吸引律",主旨就是要我們喜歡那些喜歡自己的人。對于學生們來說,喜歡某個老師,她們就會全身心地敬畏那個老師,也會喜歡那個老師所教的學科和知識。作為老師,我們要真正的把學生當成自己人,做學生的知心朋友?吹酱藯l效應時,我腦海中第一閃過的就是女兒初中班主任王玉鳳老師和藹可親的面容,王老師就是能和孩子們建立起良好的互悅機制。她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孩子,設身處地為每個孩子著想,使孩子們樂于接受她、親近她、喜歡她。今年中考全班40個學生高達26人考上海灣高中,這數(shù)字的背后僅僅是學科專業(yè)過硬的結果?她改變了多少家庭和孩子的命運!王老師無形之中采用了書中提到的"南風效應",對孩子們飽含著滿滿的真誠和關愛,走溫和、柔性的路線,讓孩子的內(nèi)心無時不受到感觸、感動終至感化!倘若我們都擁有王老師這樣的教育情懷,我們的教育事業(yè)又會是怎樣一番新天地?愛!愛!愛!愛是賦予孩子們最偉大無私的語言!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也許就在平時一點一滴的潛移默化中,猶如王老師一樣一次次創(chuàng)造出教育的奇跡!
習主席說,一個人遇到好老師是人生的幸運,一個學校擁有好老師是學校的光榮,一個民族源源不斷地涌現(xiàn)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師則是民族的希望。要成為好老師多讀書是不可或缺的條件,"讀一本好書,就如同和一個高尚的人在交談"、"讀一切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讓我也更明白了讀書的重要性。
此書讓我感動之處不勝枚舉,也讓我更加明確了教師這份職業(yè)的光榮與責任。"人之初,性本善",孩子們的先天遺傳和后天改變孰輕孰重?也不難發(fā)現(xiàn)書中那么多的案例就是自己經(jīng)歷過的,蘊含的心理學知識對今后的工作及至生活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無論在何種教育理念支撐下,"長善救失"都應是教者一生最偉大的修行!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