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列夫游記讀后感(一)
《格列佛游記》是英國的斯威夫特于1721年開始創(chuàng)作的一本書,1725年完工。這本書在第一版出版時曾遭到過篡改,變得面目全非。斯威夫特在寄給篡改人的聲明信中說:“我差點認不出自己的作品了。”在當時,這本書由于寫得太不現(xiàn)實,沒有多少人認可;而在300多年后的今天,卻受到了人們的廣泛歡迎。
《格列佛游記》是一本很好的長篇小說,講述了主人公格列佛在第一次出海時,途中遇到了臺風,被卷到了利立蒲特國——也就是小人國。在小人國,他遇到了很多新奇的事。三年后,格列佛離開小人國,回到英國。兩個月后,他又想去異國他鄉(xiāng)看看。于是在接下來的十三年里,格列佛游覽了大人國、飛島、格勒大錐、日本和慧骃國。
這本書共有四卷組成,我最喜歡的是第三卷:飛島、巴爾尼巴比、拉格奈格、格勒大錐、日本游記。這卷描寫了格列佛在“冒險號”上被海盜圍攻,之后被流放到了一個小島上。在小島上,他發(fā)現(xiàn)了一個飄在天上的島,島上的人把他接了上去。這個島叫飛島,也叫浮島,飛島上的人樣子十分稀奇古怪,他們的頭一律都是歪的,眼睛是一只內(nèi)翻,另一只朝上直瞪天頂。這些人旁邊總會有一群穿著仆人服裝的人,手持一種帶氣囊的短棍,氣囊中都裝著少量的干豌豆或小石子兒。在他們那兒,這些人叫“拍手”、短棍叫做“拍子”。貴族家中總養(yǎng)著一名“拍手”,到處都得跟著主人,伺候主人。這個國家的數(shù)學好,但又十分瞧不起實用幾何學。由于這里的人們實用幾何學得不好,下的命令又太過精細,工匠的腦子根本無法理解,于是他們的房屋造得極差,墻壁傾斜,還不見一個直角。
因為格列佛的數(shù)學和音樂都沒有飛島上的人學得好,兩個月后,飛島國王把格列佛送到了巴爾尼巴比。在巴爾尼巴比的首都拉格多,格列佛參觀了大科學院,看見了這個國家荒謬的各種發(fā)明,比如從黃瓜中提取陽光,把糞便還原成食物等等。
在朋友的幫助下,格列佛來到了格勒大錐。格勒大錐,譯名“巫人島”,接待他的長官可以任意呼喚任何鬼魂。他便讓長官召來了很多鬼魂,比如亞里士多德、荷馬、亞歷山大和凱撒等大人物,并和他們談話。這花了格列佛十天的時間。最后,他又去了拉格奈格和日本,深得這兩個國家皇帝賞識,授予他很高的官職?墒,格列佛思念祖國和親人,坐船回到了英國,結(jié)束了他五年六個月的旅游生活。
讀完了這一卷,我想提醒一下飛島上的居民:數(shù)學無處不在,不要只限于紙上,一定要重視實用幾何學,不要再把房子建成歪歪斜斜的了。我還想對巴爾尼巴比的人們說:不要整天做那些不現(xiàn)實的事情,還是想想那些切合實際的事吧!其實,這些對于現(xiàn)在的我們也同樣需要警醒的問題。
三百年前,這本超現(xiàn)實的書受到人們的反對和嘲笑;三百年后,卻變成了一本倍受推崇的小說,尤其受到我們這些中小學生的歡迎。正是因為外面的世界充滿神奇,吸引著我們走出去看看的目光。我想把這本書推薦給三到六年級的朋友們,一起讀萬卷書,一起行萬里路。
格列夫游記讀后感(二)
當我剛開始讀《格列佛游記》,便被它精彩的內(nèi)容深深吸引,以為這是一部歷險童話,細細體味發(fā)現(xiàn)這是部諷刺小說,童話色彩只是表面的局部特征,尖銳深邃的諷刺才是其靈魂。
書中寫了格列佛心驚肉跳的冒險故事,他先后到了小人國、大人國、飛島國……歷經(jīng)社會和人生百態(tài),最終看破紅塵,終生與馬為友。
看完全書,我認識到當時社會的特點:貪婪、黨爭、偽善、無信、殘暴、憤怒、瘋狂、怨恨、嫉妒、陰險和野心。作者深深地諷刺了當時黑暗的社會。
如今我們國富民強,但還有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如亂扔垃圾、隨地吐痰、小偷小摸、破壞公物……為了讓人們更好地生存,我們應當積極改善這一切。雖然我們還是青少年,但也可以奉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如主動撿起垃圾,寫倡議書號召人們保持環(huán)境……
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不斷提高自己的修養(yǎng),我們生活一定會幸福美滿,我們的國家一定會昌盛富強!
格列夫游記讀后感(三)
《格列佛游記》是一部出色的諷刺小說,它以辛辣的諷刺與滑稽、離奇的想象與夸張,描述了酷愛航海冒險的格列佛四度環(huán)游世界,大大小小驚險而又有趣的奇遇。
游記中小人國、大人國里光怪離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然而給我印象最深的是,1710年格列佛泛舟北美,巧訪了荒島上的慧因國,結(jié)識了具備仁慈、誠實和友誼美德的慧因。在慧因國的語言中沒有“撒謊”和“欺騙”這樣的字眼,人們更不理解它的含義。他們不懂什么叫“懷疑”、什么是“不信任”,在他們的國度里一切都是真實的、透明的。
我很愛慕文中的主人公有幸能到慧因國,慧因國事我們所追乞降憧憬的幻想地步,在這里你不需顧慮別人談話的虛實,而在現(xiàn)實的世界,()有著太多我們不愿看到的事件經(jīng)常產(chǎn)生:有人用甜言蜜語騙取別人的心血錢、有人拐賣兒童謀取暴利、有人甚至為了金錢擯棄自己的親自父母。難怪我們的老師、長輩從小就教育我們要進步警戒,不要受騙上當。這與我們倡導的輔助別人、愛惜他人是很難統(tǒng)一的。當我碰到有艱苦的人,要伸出支援之手時,我猶豫;當有人替我解圍時,我不敢接收。這些都讓我心坎覺得苦楚、抵觸,莫衷一是。既妨害了我去“愛”別人,同時也錯過了別人的“愛”,在豈非不是一種悲痛嗎?
無奈想象:曾經(jīng)交往繁密,友愛的兩個國家,不來夫斯古帝國和利里浦特國,受貪婪野心的驅(qū)動,導致兵戈相向,發(fā)動戰(zhàn)役,主人公幫助利里浦特人戰(zhàn)勝了不來夫斯古帝國的入侵,受到厚賞。而之后主人公因心存正義而直接謝絕他國國君的無理請求,卻讓國君無法接受,從此在國君心中種下仇恨的幼苗,再加上官員暗中中傷主人公,他在國君心目中的形象一下子宛如天使變?yōu)槟Ч,以至與個別朝廷官員想把主人公置之逝世。
這本書給我留下最深入印象的是格列佛在慧?國的經(jīng)歷。這個國家的統(tǒng)治者是富有理性,公平而又誠實的馬,供馬驅(qū)使的耶胡卻是一群丑惡骯臟、貪婪淫蕩、殘暴好斗的畜類。耶胡好逸惡勞,貪得無厭,特殊愛好在田間尋找一種發(fā)亮的石頭,還為了爭取石頭,大打出手,甚至動員大范圍的戰(zhàn)斗。從耶胡的種種特征來看,當時的社會罪惡者諸如貪財好斗、酗酒荒淫。作者所發(fā)明的耶胡無非是對當時英國的社會政治生活和惡劣風氣的集中諷刺。
作者諷刺地道出了當時英國的特點:“貪婪、黨爭、偽善、無信、殘暴、憤怒、瘋狂、怨尤、嫉妒、淫欲、陰險和野心。他奚落地描述了人獸顛倒的怪誕現(xiàn)象:馬成了理性的載體,而人則化作臟臭、貪婪刁難的下等動物。他大談人的天性,不心甘甘心被金錢所奴役,就是奢侈糟蹋、貪得無厭?赐辍陡窳蟹鹩斡洝分螅覀儾荒懿粚徱曌约,我們身上有沒有這些頑疾劣根的影子。
有一句話,我以為評論得很:以夸大渲染時期的賭氣,藉荒謬怒斥時代的弊。辉趨捄薷_觀背地,應是一種苦澀的憂世情懷。我萬萬沒有想到在那些樸素得猶如流水賬的大口語游記中竟蘊含著這么深奧的內(nèi)涵。
一本書就像一個向?qū)В蚕褚槐K明燈,它會率領我們走向知識的源泉。我們應當把一本書多讀多少遍,只有這樣才干領悟到書中的意思,只有領悟到書中的意思,能力學到常識,提高寫作程度。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