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在起跑線的德國孩子
文/任天軍
前幾天,我去到德國做短期小學教育培訓,就住在一位留居德國的朋友家里。朋友有一個8歲叫思成的兒子,很是活潑可愛。
可幾天下來,我有些疑惑了,作為學生的思成每天好輕松,就沒有見過學習,而更奇特的是,作為家長,朋友沒有像我們中國父母的兵荒馬亂,沒有想我們一樣為孩子著急和不停地督促孩子學習。
看著孩子很多時候都在玩耍,我忍不住問朋友,你不擔心兒子的學習?朋友告訴我,在德國,是禁止過早和過度開發(fā)孩子的智力的。朋友接著講了他這幾年和兒子的經(jīng)歷。
來到德國,兒子四歲,朋友到處找幼兒園,可是所有幼兒園沒有年級,所有年齡的孩子都混在一起,每天也沒有像中國一樣的知識教育,這里只有基本的社會常識教育,比如不允許暴力、不大聲說話等,孩子經(jīng)常是在玩耍,是在各自感興趣的與手工制作活動中,主動做自己喜歡的具體的事情,以孩子的動手能力。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步線上,朋友在回家后,就自己教孩子一些基本的文化知識。
兒子6歲這年,朋友很心急,就向?qū)W校老師提出,能否額外教兒子一些東西,因為兒子在他的課外輔導下,早已經(jīng)學會了基本的閱讀、書寫和簡單的數(shù)學計算?勺屗麤]有想到的是,老師當場表示反對并說:您應該讓您的孩子與其他孩子保持同步,德國是禁止學前教育的。老師進而解釋說,孩子智力被過度開發(fā)并不是一件好事情,因為必須給孩子的大腦留下想象空間。過多的知識會使孩子的大腦變成了計算機的硬盤,常此下去,孩子的大腦就慢慢地變成了儲存器,不會主動思考了。
可朋友對德國禁止學前教育的做法還是不太理解。為了搞清楚這個問題,朋友專門請教了德國的教育人士,他們讓找《基本法》來看。是的,聯(lián)邦德國《基本法》(即憲法)第七條第六款明確規(guī)定,禁止設立先修學校?膳笥堰是不明白德國憲法為何這樣規(guī)定,只好再請教有關的教育專家。他們告訴我,孩子在小學前的“唯一的任務”就是快樂成長。因為孩子的天性是玩耍,所以要做符合孩子天性的事情,而不應該違背孩子的成長規(guī)律。
從此,朋友也便照著這樣教孩子,朋友說,這樣自己很輕松,孩子也快樂,成長也比較健康,也沒有以前想象中的會變笨,反而活潑可愛,動手能力強。
這天下午,朋友說自己今天有空,決定帶孩子去郊外野炊。面對我的驚奇目光,朋友告訴我,德國學校都是半日制的,下午沒有課,只有課外活動。
在欣賞了四周的美景,朋友和兒子就開始了野炊的準備。我和朋友聊著天,朋友并沒有忙著做這做那,而是指揮孩子做。()別看這孩子才8歲,可動手能力特別強。他先按照之前列下的清單,檢查物品,再擬定操作順序,一件一件地去做。撿柴,搭灶臺,找野菜,淘洗、清理菜品,一樣樣擺放整齊,最后在父親的幫助下炒制,加上帶好的熟品菜,這次的野炊真是豐富多彩。朋友告訴我,來到德國,孩子經(jīng)常做家務和實踐活動,動手能力漸漸提高了,不再是原來在國內(nèi)那樣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了。
朋友還告訴我,德國除了禁止學前教育,英語3年級才開始學習,小學4年級畢業(yè),根據(jù)老師推薦升學,學習技工,中;蛏弦院竽苌洗髮W的文理中學,重視實踐課程,抽象的數(shù)學學習進度至少比中國晚2年。如果說在上學前對孩子非要進行“教育”的話,那“教育”的重點只有三個方面:基本的社會常識,比如不允許暴力、不大聲說話等;孩子的動手能力;保護孩子情感胚胎,培養(yǎng)情商,培養(yǎng)領導力。
德國的孩子在起跑線上已經(jīng)輸給了中國孩子,但自諾貝爾獎設立以來,德國人(含移民美國、加拿大等國的德裔)獲得的諾貝爾獎人數(shù)將近總數(shù)的一半。換句話說,8200萬的德國人分享了一半的諾貝爾獎,而全球另外60多億人口只獲得了剩下的一半。這的確值得我們中國家長深思呀。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