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發(fā)展史讀書筆記(一)
在看芒福德的《城市發(fā)展史》,他應該說是個城市分散主義者。反對將人類的所有的希望都寄托于小汽車里,反對大概在西方非常風行的對于技術的過分的盲目的崇拜。他認為的合理的交通網(wǎng)絡應該是對應于人類本身的行為的多樣性的。人類本身的行為速度總是逃脫不出肉體本身的限制,以步行為最基礎。
霍華德:霍華德所追求的城市圖景,說到底,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1.多中心的城市
2.更多的、更嚴密的層級結構的城市
3.功能進行了混合的城市,城市和鄉(xiāng)村更好的組成統(tǒng)一體
4.互補的小城市形成的城市群來具有大城市功能,一種聯(lián)盟城市
而我對于霍華德的理論最為反感的地方就是:他有著太多的嚴密的預設,他的思想方法仍然是一種舊時代的專制思想去告訴別人你應該怎么做那樣才是幸福。它的城市--其實幾乎所有的芒福德所提倡的城市理論中的城市--都會有一個外層的綠化圈層,將一個城市的發(fā)展范圍做出了預設,而且倡導了一種普適性的模式。
而任何一個城市都其實是不同的,情況可以非常的復雜。
我想象的城市是一種更加自由發(fā)展的城市,你是去制定一個兩性的規(guī)則而不是去制定一種終極的形態(tài),你會給出一個原點,給出一個規(guī)則體系,然后這個城市就能夠自己進行良性的運作,自己能夠在運作中糾正運作中產生的錯誤甚至必要時候能夠修訂規(guī)則,就像任何的民主國家那樣。
我不喜歡有著一種過份具體的完美的預設。告訴你說:到此為止吧。
城市發(fā)展史讀書筆記(二)
“專門化、勞動分工、強制措施,以及喪失人性,在城市范圍內產生了一種內部緊張狀態(tài)。這種緊張狀態(tài)在歷史發(fā)展的整個進程中形成了一種隱蔽的仇恨和公開的反叛的潛流……”
“勞動分工具有限定人的終生活動的性質,那么,又是什么使得勞動分工在數(shù)百年甚至數(shù)千年的時間里竟被人接受了呢?對此有各種不同的解釋方法:首先是,勞動分工有助于創(chuàng)造第一次的經濟繁榮,而人們自然首先看到經濟繁榮的各種好處,最后才會看到它的各種不利之處……”
“幸而城市的社會結構有助于它克服自身對于人類的限制性和強制性。()如果說城市肢解了人的整體并強迫他在單一的工作中度過一生,那么城市則又從一個新的集團的實體上重新把人復原了;從而使得在單個的人生顯得狹窄枯燥的同時,由此編織而成的城市整體卻顯得豐富多彩,因為編成它用了各色各樣的線。各種專門團體不僅在城市中得以充分發(fā)展,它們在城市的有取有舍的日常交流中還發(fā)現(xiàn)了人類潛在能力的偉大財富,這是在先前簡陋水平上所發(fā)現(xiàn)不了的。”
“最后,如果這種分工很細的城市人,喪失了簡樸村莊環(huán)境中不自覺的整體觀念,他至少可以相應地獲得一種獨立人格的新觀念,這觀念是從部落、氏族、家庭以及村莊的觀念中蛻變而來的。……在社會的底層,這里可能有奴役與壓迫,但在頂端,而且長久以來僅僅是在頂端,這里卻有自由、自治、選擇的機會等等,都是新型的人格屬性;這是家族共居或部落一致的基礎上很難實現(xiàn)的。”
“因此,城市變成了一個特殊的環(huán)境,它不僅支持著王權制,而且創(chuàng)造著不同類型的人:這種新型的人,與其處于較狹窄環(huán)境中的同類相比較,更容易接受宇宙的現(xiàn)實,更容易超脫部落社會習俗的羈絆,更能以同化舊的價值觀而創(chuàng)造新的價值觀,更能以作出新的決定,選擇新的方向。”
“終于,城市本身變成了改造人類的主要場所,人格在這里得以充分的發(fā)揮。進入城市的,是一連串的神靈;經過一段段長期間隔后,從城市走出來的,是面目一新的男男女女。他們能以超越其神靈的禁限。但是,人類起初形成城市時是不曾料想到會有這種后果的。權力和財富毫無意識地為人格誕生準備了一個巢穴。而最終,人格又將會破壞人們種種過分的虛妄與要求。”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