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個學期結束,對我,這是極其特殊又極具挑戰(zhàn)性的一個學期。于工作,一個新的開始,疏離兩年的初三教學在慢慢找感覺、找方向;于生活,角色的即時轉變,生活的忙亂,在慢慢地調整適應;幸運的是,在領導的關心,教研組同伴的幫助下,我沒有掉鏈子,有條不紊地按質按量完成了本學期的教育教學任務和黨務工作,在悉心學習中享受成長的喜悅,現將本學期的工作情況匯報如下。
在教育教學工作方面,本學期九年級的主要工作是世界近現代史的講授。與其他年級不同,中考迫在眉睫,九年級歷史課在兼顧興趣的同時,必須緊扣中考范圍,更多地關注學生基礎知識點的落實,歷史規(guī)律的梳理,答題技巧的訓練,更加高效地完成每一節(jié)課程教學。于是,本學期我特別注意課前的回顧與課后習題的訓練,在每一節(jié)課的開始都將知識結構圖呈現給孩子們,引導孩子們進行知識復述,力求達到對九年級歷史課程內容的“熟悉”,每一節(jié)課的結束穿插習題,著重傳授答題技巧。另一方面,鑒于下學期復習時間非常緊張,本學期我完成了明年專題復習的全部準備工作。1、做201*-201*年中考題,總結大連歷史中考特點及出題方向,并反復閱讀《歷史課程標準》和《考試說明》,與宋姐、思佳進行交流,以求對教材的重難點及考點有一個整體的把握;2.結合中考范圍,整理編寫了“中外歷史上的資產階級革命或改革”“中國近代以來遭受的侵略戰(zhàn)爭”“三次工業(yè)革命”“兩次世界大戰(zhàn)”等十二個綜合性專題,還把各地中考題集結成冊,編寫了六套專項選擇題;3.總結選擇題和非選擇題答題技巧。
在教學研究方面,本學期著重就歷史核心素養(yǎng)中的三點作為學生的關鍵培養(yǎng)點,一是史料實證,歷史學習特有的思維品質。“論從史出”“史論結合”乃史學之本,歷史教學之基本原則。如何做到理解懂得繼而運用?那就是在教學過程中向學生多角度呈現包羅萬象的精選史料,精讀精析,不怕浪費時間,讀文字,讀圖片,讀出土文物,從中發(fā)現蛛絲馬跡,抽絲剝繭般將歷史問題逐一偵破。以往我總怕教學任務完不成,總吝嗇時間帶孩子們讀,或者一時考試沒有直觀成績的呈現就著急,否定自己的教學思路,其實教育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作為教師,得舍得給予孩子奠基的時間,才能等來他們的破繭成蝶。二是時空觀念,認識歷史的必備觀念。所謂“史地不分家”,地圖不只是地理學科的第二語言,地圖對歷史學科同樣重要。如果前者強調空間位置,那后者則對時空都提出了更深層的要求,尤其是中國古代史,國土疆域的更替變化,國與國之間的戰(zhàn)略位置,如何在不同時空架構下理解歷史上的變化與延續(xù),是歷史學習的精要所在。因此,本學期的歷史教學中突出了歷史地圖的應用與解讀。三是家國情懷,歷史育人功能的標志。明年的歷史教學將采用統一的國家部編教材,培訓中教育部長這么說道,教育體現國家意志,歷史教育是國家的教育,是維持支撐政治執(zhí)政的思想體系,強調歷史教學中意識形態(tài)的培養(yǎng)。如何在歷史課程中培養(yǎng)青年學生形成對祖國的認同感,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感,認同社會核心主義價值觀,我想應該是潛移默化的,以情動情,更多地用語言,用情感將學生帶入歷史情境,感悟所得,這也正是我所欠缺的,也是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在黨務工作方面,鑒于從中央到地方對黨務工作的高度重視與狠抓,本學期對我校黨務工作進行了全方位梳理,利用教學之余,整理基層黨建考核十大項幾十小項內容,重新核查基層黨建數據庫信息,重新錄入全國數據庫,認真完成半年報和年報統計工作,組織召開黨員大會五次,預備黨員轉正兩名,發(fā)展黨員一名,搜集材料創(chuàng)建紅星海學校黨建活動文化區(qū),上傳下達的報告多次,撰寫兩學一做活動方案、黨建活動總結等,工作繁雜,頭緒眾多,非常多謝各位黨員教師的全力配合與幫助,才使黨務工作順利進行,與教育教學相得益彰。
(二)下學期工作思考
首先,在教學方面。一是制定詳細計劃,抓好初三復習工作,以期在中考中取得優(yōu)異成績,一起為孩子們的初中生活劃上一個圓滿的句號;二是繼續(xù)開展對歷史核心素養(yǎng)的研究,尤其是如何在教學中貫徹落實;三是注重開發(fā)和利用動態(tài)的生成性資源,重建本真靈動的歷史新課堂。其次,在關注學生成長方面,由于學科性質,所教班級眾多,每班每周課時較分散,與學生接觸的機會也相對匱乏,常常無意識地忽略教育之“育”,有些功利性傾向,這些在下學期的工作中需特別用心去對待。第三,個人成長方面,讓閱讀成為習慣,完善專業(yè)知識,增長教育智慧,實現自我提升和生命的升華。
以上即本人本學期的主要工作報告。本學期的我獲得了突破性進展,從關注教學向著關注學生成長,從關注教學內容到關注學生的感受、教學方式的多樣在逐步轉變。在未來的職業(yè)道路上,我將繼續(xù)用心去教誨我的學生,用情感去培育學生,將自己最珍貴的愛奉獻給孩子們,期待他們的盛開,也祝福自己的成長。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