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語文教師網(wǎng)絡培訓心得體會
民勤縣紅沙梁中學馬水英
網(wǎng)絡培訓建立了一個平臺,同行與同行交流的平臺,群策群力,把以前的“單打獨斗”變成了齊心協(xié)力,把自己的閉門造車變成了資源共享,使教育資源得到優(yōu)化,對新教師是一個學習的機會,對老教師是一個新的教學理念的學習與舊的教學理念碰撞與融合的機會。
理論知識,為已充電,時代在進步,教育在發(fā)展,在新課程改革的當今,更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不斷進行自我充電。我的工作必將比原本得心應手些。 每一次的專題講座都是那么精彩!帶著教育教學實踐中的種種疑問,我走進了培訓課堂。課堂上,專家們的精彩講座一次次激起了我內心的感應,更激起了我的反思。在這種理論和實踐的對話中,我收獲著專家們思想的精髓、理論的精華。讓我進一步體會到了課堂教學藝術的重要性。其中,教師的語言藝術尤其重要,語言藝術中的趣味性不容忽視,帶有趣味性的語言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的注意力集中了,才能更好地進行教育教學。課堂教學過程中的課堂提問藝術也至關重要。教學中不僅教師要善于提問,還要善于啟發(fā)學生自己提出問。 每一次的講座都是那么可貴!讓人耳目一新。這耳目一新并非在現(xiàn)代教育手段下的繽紛世界,而是在倡導課堂教學有效性下的真實、扎實、樸實的課堂,時時處處滲透著教師的教育機智之強,教師的教學基本功之扎實。 “簡約語文”那豐厚的內涵,一堂語文課,名師的智慧語文,名師的簡約語文,引領著新課程改革不斷完善。語文課程標準,有意識地把“語文素養(yǎng)”凸現(xiàn)出來。語文素養(yǎng)內涵十分豐富,它以語文能力為核心,是語文能力和語文知識、語言積累、思想情感、思維品質、審美情趣、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的融合。因此課程改革不再將學生掌握系統(tǒng)知識放在首位,而是將學生價值觀和情感態(tài)度的培養(yǎng)、激發(fā)學生關注和參與社會生活的熱情、培養(yǎng)學生具有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形成樂觀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放在首位。同時,還要培養(yǎng)學生感受、觀察、體驗、參與社會生活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以上目標達到之后,知識的獲得將是很自然的事。這就要求教師在活動設計的時候,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愛上這門課,產(chǎn)生強烈的學習動力和參與欲。在活動中,讓學生自覺去獲取知識。在生活中,讓學生去鞏固知識。聆聽了專家的講座,反思自己平時的課堂教學, 1
需要學習與改進的地方實在是太多了。讓我從自身出發(fā),不斷地反思和總結。自我實踐,不斷提升。向書本請教,聽專家講座,聆聽名師的課堂,學習同伴的長處,這都是為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水平的提高作好準備。一切的學習都是為了自己的實踐,為了教育好我們新世紀的接班人,否則皆為空談。于是,在培訓期間,我會用學到的東西來改進我的教育教學。特別是一些教育教學的方法讓我在實踐中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
通過參加中學語文培訓會,我對中學語文的新教材有了新的認識。我認為這次的培訓開得非常的好,對我這個中學語文的老師有很好的指導作用。我在以后的教學有明確的目標,好的教學方法,更新穎的教學手段。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將不斷地學習理論知識,用理論指導教學實踐,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學規(guī)律,把科研和教學結合起來,做一個專家型、學者型的教師,使自己具有中學語文教學知識方面的前瞻性。
作為語文教師,自身的語文教學能力是事關教學成敗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們更應該加強自身學習和修煉,不斷增強自身的教學能力。首先,我們要豐厚自身的文化底蘊,讓自己不再淺薄,其次,要拓寬我們自身的知識視野,讓自己不再閉塞;最后,要陶冶我們自身的道德情感,讓我們不再簡單粗暴。由此,我想到了一位教育專家提出的“一個教師的十二項修煉”:修煉自己的聲音,讓他引人入勝;修煉自己的語言,讓他妙趣橫生;修煉自己的眼睛,讓他傳神豐富;修煉自己的表情,讓他神采飛揚;修煉自己的行為,讓他規(guī)范專業(yè);修煉自己的學識,讓他猶如泉涌;修煉自己的脾氣,讓他逗人喜愛;修煉自己的個性,讓他鮮明唯美;修煉自己的心靈,讓他平和美麗;修煉自己的氣質,讓他超凡脫俗;修煉自己的靈魂,讓他崇尚圣潔;修煉自己的人生,讓他陽光幸福。
漢語言所特有的表意特征,賦予了文字以繽紛的生命,對詞句的咀嚼品味則是鑒賞文本的一把鑰匙。如果沒有了對詞句的錘煉,沒有了“吟安一個字,捻斷數(shù)莖須”的執(zhí)著探究精神,就會使我們的語文教學失去本該有的“語文味”。文學作品也好,應用文字也好,詞句之于文本鑒賞,就如同咀嚼橄欖,越是咀嚼得細膩,回味也就越是香甜。而同樣的文本,對于不同人來說,也會有著完全不同的體悟。所以,一個成功的語文教師,應該有著自己鮮明的教學個性。所以,我們要更加珍惜玉田進校給我們創(chuàng)造的這個機會,與專家對話、與同行對話,在對
話中反思,在對話中不斷成長,努力尋找最利于自身發(fā)展的道路,形成自身鮮明的教學個性。
語文教育需要激情,需要全身心的投入;語文教育需要詩意,需要洋溢浪漫主義情懷,致力于語文教學的我們,要付出更多的思考和探索,讓我們在語文教學的道路上不斷自主發(fā)展;有學者說過:“語文是字詞句篇,是聽說讀寫;是生活中的藝術,是藝術中的生活;是“月上柳梢情”,是“清泉石上流”;是李清照的“人比黃花瘦”,是蘇東坡的“千里共嬋娟”;是余光中的鄉(xiāng)愁,是李太白的杯中酒;是珠落玉盤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琴瑟??”熱愛語文教學的我們,更應徜徉于教師培訓的河流中,汲取營養(yǎng),收獲快樂!
第二篇:中學語文教師專題發(fā)展培訓心得體會在完成緊張、忙碌的高三教學后,我就參加了溫州大學教師教育學院組織的“高中語文教材解讀與有效教學”的教師培訓班,在這6月11日——6月24日總共14天的培訓學習中,我受益匪淺。
在這將近半個月的培訓中,最讓我感動的就是班主 任陳慶芳老師,她不顧天氣的炎熱,天天到學校與我們一同學習,真是一位值得我們大家學習的盡職盡責的老師。在培訓期間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班主任陳老師總是在第一時間與我們交流,與領導溝通,努力使我們的學習環(huán)境更加舒適,盡量滿足我們的要求。
那些為我們授課、與我們一起探討文本的專家和一線優(yōu)秀教師,他們同樣不顧天氣炎熱為我們上課,他們遵守授課時間,用出色的授課方式為我們講解、示范、指導,表現(xiàn)出了極強的事業(yè)心和責任感。這些無不讓我感到欽佩,并將時刻鞭策著我不斷學習,不斷進步。
在6月14日到6月15日這兩天里,我們來到溫州二十一中、溫州中學這兩所學校實踐。我們觀摩了劉偉等5位老師出色的教學,在與同伴的研討交流中我提高了備課、教學的水平。
這14天,既忙碌又充實,既疲憊又緊張。但值得欣慰的是,我們的收獲是豐富的。我們進一步把握了新課標的精神,領會了教材特色,增強了解決題目的能力,強化了我們的專業(yè)意識。在這里(本站隆重推薦好范 文網(wǎng):WWm.7334dd.com),我聆聽了各類專題講座,這讓我們開辟了新視野,使我們改正了一些曾經(jīng)出現(xiàn)的錯誤觀念,使我們在教學理論和教育觀念上得到了大量的補充。
這次培訓即將結束,我看一看自己記錄的聽課筆記,翻一翻自己隨手記下的的批注,心中感到十分興奮和充實。本次培訓老師們的“點化”和“引領”,就像我們教師成長道路上的那一盞盞明燈,引領著我們向更明亮的方向前進。
第三篇:中學語文教師引領培訓心得體會中學語文教師引領培訓心得體會
時代在進步,教育在發(fā)展,在新課程改革的當今,更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不斷進行自我充電。這次培訓建立了一個平臺,同行與同行交流的平臺,群策群力,把以前的“單打獨斗”變成了齊心協(xié)力,把自己的閉門造車變成了資源共享,使教育資源得到優(yōu)化,對新教師是一個學習的機會,對老教師是一個新的教學理念的學習與舊的教學理念碰撞與融合的機會。
一、 課標解讀,指引方向。
語文課程標準,有意識地把“語文素養(yǎng)”凸現(xiàn)出來。語文素養(yǎng)內涵十分豐富,它以語文能力為核心,是語文能力和語文知識、語言積累、思想情感、思維品質、審美情趣、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的融合。因此本次課程改革不再將學生掌握系統(tǒng)知識放在首位,而是將學生價值觀和情感態(tài)度的培養(yǎng)、激發(fā)學生關注和參與社會生活的熱情、培養(yǎng)學生具有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形成樂觀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放在首位。同時,還要培養(yǎng)學生感受、觀察、體驗、參與社會生活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以上目標達到之后,知識的獲得將是很自然的事。這就要求教師在活動設計的時候,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愛上這門課,產(chǎn)生強烈的學習動力和參與欲。在活動中,讓學生自覺去獲取知識。在生活中,讓學生去鞏固知識。
語文教學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必不可少。 問題意識是思維的
動力,是創(chuàng)新精神的基石。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對學生的學習和人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新課改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目標,就是要“改變課程實施中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xiàn)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闭n堂提問是語文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是啟發(fā)學生思維、傳授基本知識,控制教學過程,進行課堂反饋的一個重要手段,但是課堂提問也不是教師的“獨角戲”。 語文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的模式要讓學生自己主動質疑、釋疑,教師的課堂提問不能取代學生
的自主質疑,老師的引領從“問題意識”的概念、培養(yǎng)等各個方面做了全面的分析,并以一節(jié)節(jié)生動的課例闡述語文問題意識培養(yǎng)的重要性,這次精彩的引領讓我認識到語文課堂教學的最高境界不是解決一切問題,而是“未完成”,教師要重點關注學生問題的自主生成。
二、 專家講座,引領前行。
語文教育需要激情,需要全身心的投入;語文教育需要詩意,需要洋溢浪漫主義情懷,致力于語文教學的我們,要付出更多的思考和探索,讓我們在語文教學的道路上不斷自主發(fā)展;有學者說過:“語文是字詞句篇,是聽說讀寫;是生活中的藝術,是藝術中的生活;是“月上柳梢情”,是“清泉石上流”;是李清照的“人比黃花瘦”,是蘇東坡的“千里共嬋娟”;是余光中的鄉(xiāng)愁,是李太白的杯中酒;是珠落玉盤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琴瑟……”熱愛語文教學的我們,更應徜徉于教師培訓的河流中,汲取營養(yǎng),收獲快樂!
每一次的專題講座都是那么精彩!帶著教育教學實踐中的種種疑問,我走進了培訓課堂。課堂上,專家們的精彩講座一次次激起了我內心的感應,更激起了我的反思。在這種理論和實踐的對話中,我收獲著專家們思想的精髓、理論的精華。其中,教師的語言藝術尤其重要,語言藝術中的趣味性不容忽視,因為學生天生活潑好動,需要有趣的東西來吸引他,帶有趣味性的語言更能吸引他的注意力,學生的注意力集中了,才能更好地進行教育教學。課堂教學過程中的課堂提問藝術也至關重要。教學中不僅教師要善于提問,還要善于啟發(fā)學生自己提出問題。
每一次的講座都是那么可貴!讓人耳目一新。這耳目一新并非在現(xiàn)代教育手段下的繽紛世界,而是在倡導課堂教學有效性下的真實、扎實、樸實的課堂,時時處處滲透著教師的教育機智之強,教師的教學基本功之扎實。 “簡約語文”那豐厚的內涵,一堂語文課,名師的智慧語文,名師的簡約語文,引領著新課程改革不斷完善。聆聽了專家的講座,反思自己平時的課堂教學,需
要學習與改進的地方實在是太多了。讓我從自身出發(fā),不斷地反思和總結。自我實踐,不斷提升。聆聽了特級教師的講座,反思自己平時的課堂教學,需要學習與改進的地方實在是太多了。讓我從自身出發(fā),不斷地反思和總結。
三、自我實踐,不斷提升。
作為語文教師,自身的語文教學能力是事關教學成敗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們更應該加強自身學習和修煉,不斷增強自身的教學能力。首先,我們要豐厚自身的文化底蘊,讓自己不再淺薄,其次,要拓寬我們自身的知識視野,讓自己不再閉塞;最后,要陶冶我們自身的道德情感,讓我們不再簡單粗暴。由此,我想到了一位教育專家提出的“一個教師的十二項修煉”:修煉自己的聲音,讓他引人入勝;修煉自己的語言,讓他妙趣橫生;修煉自己的眼睛,讓他傳神豐富;修煉自己的表情,讓他神采飛揚;修煉自己的行為,讓他規(guī)范專業(yè);修煉自己的學識,讓他猶如泉涌;修煉自己的脾氣,讓他逗人喜愛;修煉自己的個性,讓他鮮明唯美;修煉自己的心靈,讓他平和美麗;修煉自己的氣質,讓他超凡脫俗;修煉自己的靈魂,讓他崇尚圣潔;修煉自己的人生,讓他陽光幸福。
向書本請教,聽專家講座,聆聽名師的課堂,學習同伴的長處,這都是為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水平的提高作好準備。一切的學習都是為了自己的實踐,為了教育好我們新世紀的接班人,否則皆為空談。于是,在培訓期間,我會用學到的東西來改進我的教育教學。特別是一些教育教學的方法讓我在實踐中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
四、自我反思,精益求精。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們的講座中提出的很多理念
對我們課堂語文教學有很大的指導作用。現(xiàn)在,我將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行反思,談一下自己的心得體會:首先語文教學小組合作不能流于形式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教學策略,它是將班級學生按一定要求組合成學習小組,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
主參與任務的學習活動。小組合作學習可使每個學生平等地參與學習,并有充分的發(fā)言和表現(xiàn)自己的機會。合作學習鼓勵學生主動思考和主動探究,學生的進取意識、創(chuàng)造意識和競爭意識能較好地得到強化。合作學習可真正使每個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體人格受到尊重。在平時的語文教學活動中我也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讓學生自主進行合作交流,但效果不是很好,最后交流的成果不是全組的意見,而是組長或組內精英的意見。其次,語文教學要教、學相結合,注重課堂的高效性語文教學也要注意課堂的高效性,我們在平時的語文教學過程中要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教師少講,給學生自主思考、互助解疑的時間,注重當堂練習,提高課堂效率,語文學科雖然不像理科有太多的練習題,但要注重基礎知識的鞏固,反復檢測、提問,提高課堂的有效性。注重課堂評價、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課堂教學評價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的有效手段。教師多樣、靈活、生動、豐富的評價方法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短短兩天的培訓使我受益匪淺,使我對中學語文的新教材有了新的認識.我認為這次的培訓開得非常的好,對我這個中學語文的老師有很好的指導作用,使得我在以后的教學有明確的目標,好的教學方法,更新穎的教學手段。在以后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將進一步轉變教學觀念,使自己在培訓中逐步成長,不斷提高自己的業(yè)務水平。我將不斷地學習理論知識,用理論指導教學實踐,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學規(guī)律,把科研和教學結合起來,做一個專家型、學者型的教師,使自己具有中學語文教學知識方面的前瞻性。
第四篇:中學語文教師培訓心得閱讀教學體會禮嘉中學培訓學習心得
“田圓式” 課外聯(lián)讀(原創(chuàng))
——語文教學情境的“溫柔陷阱”
北部新區(qū)竹林實驗學校冉習呤
在禮嘉中學的培訓學習中,北京市101中學的田圓老師的課外聯(lián)讀教學法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私稱之為“田圓式課外聯(lián)讀法”。
“田圓式課外聯(lián)讀法”的關鍵創(chuàng)設情境,用文字的鋪排,形成學生通向感動的幽徑。在他的《背影》教學課例中,情境是撩撥學生心底最柔軟處的柳絲,是三月的春帷不揭響起的嗒嗒馬蹄聲響,是我們在文字面前心甘情愿墜入其中的溫柔“陷阱”。創(chuàng)設情境,是讓學生“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之前防不勝防地給他們心靈的“溫柔炮彈”,一炸開滿天煙花里,不自覺地被深深浸染。創(chuàng)設情境,未成曲調先有情,那似濃還淡的情愫,勾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幫助學生迅速而急切地貼近文本,消除陌生感,促使他們提升感受力,豐富情感表達,讓語文課堂在開始的最初就充滿生命的活力,讓學生親近文字的心一不小心就掉進美好的“陷阱”。
回到學校,我趁熱打鐵,把“田圓式課外聯(lián)讀法”在班上實踐一番,效果不錯。
回想當年自己學習《應有格物致知精神》一課,根本沒學懂。原因是一開始并不喜歡這文章。文章說的是要善于動手探究,從實踐中獲得知識的道理,但你瞧題目,說得文縐縐的不說,還是文言,搞不懂。文章題目都不懂,又怎么會更深入地去親近這篇文章呢?201*年秋風正緊時,輪到我來教學生學習他們生命中的《應有格物致知精神》了。我想,可不能給我的學生留下跟我當年一樣的遺憾。我突發(fā)靈感,想到最近在一本雜志上看到的文章《守候世界上最漫長的實驗》,講述著名的物理學家約翰·梅因斯通為了證明瀝青是液體還是固體而把實驗裝置堅守86年的事。據(jù)約翰·梅因斯通估計,要實現(xiàn)整個實驗完成,大約還需要100年。與此同時,我還想到了另一篇關于教學的文章《一堂美國生物課》,這篇文章大家比較熟悉了,講一位美國生物老師在生物課堂上,讓學生親手抓蚯蚓、觀察蚯蚓特點的事。班上有一個孩子用線系著蚯蚓,吞進喉嚨,再拉出來,證明了蚯蚓生命力很強。
“田圓式” 課外聯(lián)讀- 1 -
禮嘉中學培訓學習心得
我把上面的兩篇文章配上圖畫,復印給學生看,并說說你看到約翰·梅因斯通先生身上哪些精神。再結合《一堂美國生物課》,我邊給大家讀文章,邊用食指與拇指尖作捏著細線狀,表演文中寫到的從喉嚨里拉出蚯蚓的樣子,慢慢地拉,驚奇地看,再驚喜地告訴老師:“老師,您看,蚯蚓進入我喉嚨里,再出來,是活的,生命力真強啊!”我也說:“是啊,你們看,我們的喉嚨環(huán)境惡劣,還能存活,生命力確實強。”孩子們笑了,開心地笑。我知道,他們笑之余,更多地是感受到了約翰·梅因斯通先生堅持實驗的精神,是美國孩子的大膽嘗試的膽量。然后,我們翻開課本,對,你想對了,翻到《應有格物致知精神》。此時,學生終于明白了,看那兩篇文章的目的了。無疑,孩子們早已明白“格物致知”是什么意思了,而且是在文字的“溫柔陷阱”里知曉的。
我想,要是當年的老師能給我課外聯(lián)讀一下,我也是早讀了《應有格物致知精神》一文了。“田圓式課外聯(lián)讀法”真好,用了,才知道。
“田圓式” 課外聯(lián)讀- 2 -
第五篇:中學語文心得體會學習語文新課標 心得體會
通過學習語文《新課程標準》,我再一次認識到語文新課程標準改革的重要性及改革的實質性。在新教學理念的支配下,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怎樣才能創(chuàng)設輕松的學習環(huán)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以及尊重學生個人的感受,一改以往語文教學孤立、封閉、僵化的局面。下面,我就這幾方面淺談自己的體會。
一、改變教育教學理念,樹立全新的人才觀。
語文課堂教學需要師生雙方的共同活動,培養(yǎng)學生學會學習和創(chuàng)新精神是“新課標”賦予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教師就應該激活學生的情感,培養(yǎng)學生善良的德性,并用自己的航標之燈,去照亮學生的希望之路,使他們的心靈世界也通明透亮。孕育著這樣的心靈,一切美好的事物才能從外部走向內部、從客體走向主體,一句話,才能內化為學生的素質。
二、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輕松學習。
《新課標》更重視語文知識與能力的培養(yǎng)。強化語言實踐便是《新課程標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的能力,其主要途徑是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一個成功的教育教學工作者,他能夠和諧地把讀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始終,既能讓學生充分閱讀,又能有效發(fā)揮教師的指導閱讀的作用。我認為,教師的指導作用在乎如何拓展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在乎如何引導學生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感受課文描述的情景,并達到學以致用。
三、尊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培養(yǎng)探究性學習。
新課標指出: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逐步培養(yǎng)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能力。提供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huán)節(jié),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
新《語文課程標準》突出了四個理念,但貫穿整個語文課程的新理念卻是以學生為本、以促進學生的發(fā)展為本的理念。究竟是以傳授知識為本,或是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是以教師為中心,或是以學生為中心;是以被動接受性學習為主,或是以自主學習為主。這是新舊教學理念的分水嶺。
新《語文課程標準》第一次提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這是語文教育界思想解放的重要成果。關于語文的工具性,過去我們講得很多。語文是交流思想、溝通感情的工具,是人腦思維的工具,是學生學習其他學科的工具,是人類傳承文化、積累文化、傳達社會價值觀的工具。
如果認識到此為止,語文就可能陷入“純工具論”的誤區(qū)或“工具理性主義”的泥潭。只是工具,就可以因為某種需要而轉換職能、失去本我,嬗變?yōu)楹推渌ぞ叩韧墓ぞ,語文就異化了。
語文學科工具性,是和人、人的生命,具體的人、社會歷史的人緊緊地聯(lián)在一起的。從這個意義上說,離開了人,語文就不復存在,就沒有存在的價值。語文離不開人,它富于人性、包括人的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語文為個體的人所掌握,又顯示個性、具有靈性,是智慧之泉,是創(chuàng)造之源。語文反映社會歷史的變遷,積淀社會文明的精粹,散發(fā)民族文化思想的光輝。因此,語文又是民族之根、國家之魂。
綜上所述,語文課程的人文性、是以人為本、以促進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新理念在語文課程中的體現(xiàn),是依托“文”來體現(xiàn)人的人生觀、審美觀、價值觀的課程。因此,語文教學過程就是工具性、人文性統(tǒng)一的過程,是人實現(xiàn)自我成長的過程,是激發(fā)人的生命力、創(chuàng)造力的過程,是在特定的時空中教師與學生雙向生命運動的過程。
向您推薦更多文章:《中學語文教師》讀書心得
中學語文聽課心得體會
中學語文新課改心得體會
中學語文教學心得體會
中學教師心得體會發(fā)言稿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