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當扶貧好干部
——學習《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三年行動的指導意見》心得體會
中共中央、國務院日前發(fā)布《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三年行動的指導意見》,從三年行動的總體要求、支持深度貧困地區(qū)脫貧攻堅等8個方面完善頂層設計,推動脫貧攻堅工作更加有效開展。然而,一些地方在開展脫貧攻堅工作中出現(xiàn)急功近利的現(xiàn)象,將預期收益當作扶貧成效,熱衷于搞面子工程和紙上扶貧,不僅打擊貧困群眾脫貧的積極性,也嚴重損害了政府的公信力。扶貧干部需多進行換位思考,時刻把貧困群眾的困難放在心上,積極轉變作風,才能使扶貧工作真正扶出成效、扶出口碑、扶出獲得感。
轉變“華而不實”作風,促進求真務實,彰顯扶貧“真成效”
當前,一些地方的干部為了扶貧工作面子上過得去,一門心思搞不切實際的大工程、大項目,一味追求上級檢查時有能“拿得出手”的光鮮工作,盲目“造盆景”、“壘大戶”,表面工作可謂花枝招展,而實際效果只是微乎其微,導致扶貧方向走偏,引發(fā)了群眾的不滿和詬病。精準扶貧要求在貧困戶識別和扶貧成效上都做到精準,能否做好精準扶貧工作直接關系到貧困戶利益和滿意度,要將有限的扶貧資金真正用在群眾需要的“刀刃”上,做到對癥下藥,拒絕華而不實。這就要求干部及時轉變“華而不實”的作風,深入考察貧困村和貧困戶的實際情況,制定切實有效的幫扶措施,充分尊重貧困戶意愿發(fā)展扶貧項目,將工作重點從重“面子”轉向重“里子”,多謀實情、干實事,才能彰顯扶貧“真成效”。
轉變“投機取巧”作風,促進真抓實干,贏得扶貧“好口碑”
何謂“投機取巧”,簡單點說就是不愿付出辛苦勞動,只想依靠小聰明或鉆空子的手段以期達到目的,扶貧工作中的投機取巧心態(tài)則表現(xiàn)為通過“收買”人心或“巧算賬”等形式以達到通過檢查的目的。為了能順利通過上級檢查,一些干部絞盡腦汁找捷徑,通過“收買”貧困戶人心,做好應對檢查預演,甚至利用“巧算”貧困戶收入賬的方式,實現(xiàn)“紙上脫貧”和“數(shù)字脫貧”。殊不知,對貧困戶進行“紙上扶貧”實則是投機取巧的形式主義,其背后反映的不僅是扭曲的政績觀,更體現(xiàn)出干部能力的不足。扶貧干部必須摒棄“投機取巧”式的自作聰明,端正思想,真抓實干,必須弄清楚扶貧是為了誰,而不是討好誰。要切實 找準貧困根源,針對不同貧困戶情況開展好政策、技術、資金等各方面的幫扶工作,幫助貧困戶真脫貧,才能贏得“好口碑”。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