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手機APP的盛行,學校老師通過網絡布置家庭作業(yè)的現象越來越多,比如通過微信群、QQ群布置作業(yè),或者在客戶端上布置作業(yè),各種名頭的作業(yè)客戶端占據了家長的手機。通過手機客戶端布置的作業(yè),可以很快得出學生們在哪個環(huán)節(jié)容易出錯,哪些題目錯題率較高,再加上孩子們樂于接受這樣的作業(yè)形式,導致此類現象越來越多。雖然能在短期內提起學生興趣,減少學生的作業(yè)量。但從長遠來看,“家庭作業(yè)電子化”正侵蝕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不利于孩子們的成長。
一是許多電子產品易造成肌性視疲勞,不利于孩子的成長。目前,市場上許多電子產品易造成肌性視疲勞,會影響孩子視力,而長時間低頭不利于脊柱發(fā)育;易分散注意力,影響孩子心理健康。做作業(yè)如果過度依賴電子產品,進行人機對話,又會阻礙親子之間、同齡人之間的溝通交流,容易形成單向思維模式,不僅交際能力逐漸落后,性格的成熟也更加緩慢,不利于孩子的成長。如據南都教育公眾號9月8日網上的一份調查顯示,在2000份調查問卷中超過一半孩子通過電子產品完成作業(yè)。
二是許多手機APP客戶端安全性得不不到保障。目前,許多手機APP會加入一些涉及商業(yè)利益的廣告。而孩子們還沒有形成判斷是非價值的能力,會受到不良影響。侵害家長和孩子的利益。如據新華網10月12日報道,一位小學生家長“孩子一拿平板電腦,就要防著他玩游戲、看視頻、接受網上不良信息影響,”而因為作業(yè)這些都無法保證。
三是作業(yè)電子化加重家長負擔。今年8月,教育部等八部門聯合印發(fā)《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下文簡稱《實施方案》)明確,使用電子產品開展教學時長原則上不超過教學總時長的30%,原則上采用紙質作業(yè)。然而據半月談記者調查發(fā)現,一些學校布置作業(yè)過度依賴電子產品,使之成為“題海戰(zhàn)術”的載體,家長如同“助教”一般與作業(yè)捆綁,甚至出現了“父母一加班,孩子做不了作業(yè)”的荒誕現象。據新華網10月12日報道,一小學家長劉女士說,學校校本課程里要求孩子把暑期去過的地方用小報的形式展示,開學后輪流上臺演講。但小報必須用PPT或PDF格式在電腦上做,然后打印下來,“這言下之意就是讓家長做!弊鳂I(yè)電子化不僅不利于孩子的成長,還影響和加重了家長們的負擔。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