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寫好一件事(下)——怎樣寫好故事的結局
事件再長,最終也有結束的時候。我們可以采用什么形式,書寫那些內容,寫好故事的結局呢?這一講,我們專門研究這個問題。
一、形式限制
(一)文字詳略
事件的結局,不能詳寫,只能略寫。如果把一篇文章比作一句話,那么這個結局就像最后的句號,告訴讀者故事是這樣結束的,從其主要功能上看,也沒有詳寫的必要。
(二)書寫位置
交代故事的結局的位置,有兩種:一種是采用倒敘的方法,在敘事之前,先交代事件的結局;另一種是運用順序,在事件結尾自然交代事件的結局。
(三)明了程度
一般事件結尾,都明確交代事件的結局具體是什么,但有的文章,為了引發(fā)讀者的思考,采用猜測、或設問的形式書寫故事的結局,欲露還藏,以含蓄的形式書寫結局,目的是引導讀者進行更深入地思考,揭示本質問題,同時帶來余音裊裊回味無窮的藝術效果。例如《孔乙己》的故事結局:我到現(xiàn)在終于沒有見——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
二、內容書寫
有人說,書寫事件的結局,就是交代事件的結果,這有何難?但一動起筆來,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結局”也好,“結果”也罷,從字面看這兩個詞似乎都不難理解,可真的要落筆了,突然就生成了“老虎吃天,無從下口”的感覺。究其原因——這兩個詞都是抽象名詞,我們無法準確把握這兩個詞包含的具體內容都有哪些。
因此,要寫好故事的結局,首先要將故事的結局內涵具體化。所謂的“結局”或者“結果”,包括六個方面內容:(1)主要人物行為目的達成情況(行為目的的成敗、行為變化、心理變化);(2)事件發(fā)生的環(huán)境或背景條件的最終變化;(3)周圍景物的變化;(4)側面人物的變化;(5)線索人物的行為、狀態(tài)、感受;(6)事件帶來的影響。
(一)必須書寫的內容
1、交代主要人物的行為目的達成情況
做任何一件事,都有其行為目的。我們選取的典型事件,其中的主要人物的主要行為,也必然有其行為目的。我們書寫事件的結局,必須寫清這個主要人物的行為目的是否達成,具體達成了什么。 假如中心事件是一個人刻苦努力學習,目的是考上大學,那么結局必須交代他是否考上了大學。 這個內容不交代,故事就沒有結束。行為目的包括以下幾種類型:
(1)交代主要人物行為目的的成、敗
例如:經過三年的努力,最終,他以678分的優(yōu)異成績,考上了北京大學(成)。又如:結果,這堵偷工減料的墻砌著砌著就倒了,他扎傷了一條腿,折了兩根肋骨,花掉了一萬多元,才保住了自己的命。(。
(2)交代主要人物行為的變化
例如:他擦干了眼淚,轉身毅然向家走去——在這條錯誤的路上,他再也不想多走一分鐘。
(3)交代主要人物的心理變化
例如:這一刻,他忽然認識到,自己當初是何等的愚蠢,悔恨的淚水潸然而下。
2、輔助交代的內容
有人說,寫故事的結局,就是交代事件的結果——這話絲毫沒錯,問題是大家常常把這個結果單一地理解為事件中主要人物行為目的達成情況。其實事件的結果遠不止這些,要寫好事件的結局,還有交代其他方面的結果:
(1)環(huán)境、背景的變化
例如:天晴了,這一家人的日子,也徹底地走出了一窮二白,舉步維艱的困境。
(2)側面景、物的變化
例如:雨后,那一棵棵剛栽種的小樹,舒展著青枝綠葉,沐浴著春風,向著陽光盡情地生長。
(3)側面人的變化、感受
例如:在場的人都感動得留下了激動的淚水,每個人都不再像當初一樣冷漠,大家默默的祝福著這個年輕人,看著他堅定的走向遠方。
(4)線索人物的行為、狀態(tài)、感受
例如:望著這樣一位老人,我的內心百感交集,我真想沖上前去,跪在老人面前,向他們謝罪,可是我無權再去刺激那顆善良的心,只能把這份愧疚保留在心底,讓我的錯誤折磨自己的一生。
(5)事件帶來的影響
從那以后,班里再也沒有人去傳播那些無法確定真?zhèn)蔚男〉老,班風也在悄然發(fā)生變化,似乎一夜之間,大家都知道了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
三、注意事項
書寫事件的結局,有必須交代的內容,也有輔助交代的內容,雖然我們在研究探討時將它們分成不同的種類,每個種類內部又劃分成不同的類型,但在寫作中,這些類型并不要求必須獨立使用——作者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需要,要么單獨使用,要么兩種或三種類型結合在一起,可以采用靈活多變的組合形式。值得一提的是,輔助交代的內容可寫可不寫,但必須交代的內容絕不能少。
輔助材料寫不寫,取決于這些內容是否能夠為我們的表達目的服務,如果能更好的為實現(xiàn)表達目的服務,我們就要寫,否則,就選擇不寫。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