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演講稿
高一13班羅希文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赤壁之戰(zhàn)打響之時,曹操基本統(tǒng)一了北部中國。因此他決定南下,一舉剿滅盤踞在江東的異己力量,不過曹操是北方人,是個地地道道的旱鴨子,他的士兵也是。結(jié)果半路上是上吐下瀉,曹操不得已,只好下令把船都連成一條?吹讲懿儆H率幾十萬大軍氣勢洶洶地來到江東,吳國的大臣無不膽戰(zhàn)心驚,連周瑜看到漫江都是曹軍時也是一口血噴了出來。這時,盟友諸葛亮暗中傳來一張紙條,上面寫著:欲破曹公,宜用火攻。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周瑜半信半疑:這大冬天的,哪兒來的東南風?沒想到,剛到三更,這軍旗竟真向西北飄了。
這個時候,黃蓋假意投降,開著火船沖進了曹操的大軍中,系在一起的戰(zhàn)船頓時變成了一片火海,曹軍慌成一片,潰不成軍;曹操也灰頭土臉,慌不擇路。曹操帶著殘余的兵馬直奔向烏林,被甘寧給擋住了,又奔向葫蘆口,曹操一看,放聲大笑:“我就知道周瑜和諸葛亮畢竟不聰明,如果是我,就在這里埋伏下人馬!痹掃沒說完,只聽一聲大吼:“曹賊哪里去?”為首的正是張飛。曹操連鐵甲都沒來得及穿就上馬飛奔。來到華容道,曹操又是一聲大笑:“如果是我,我就在這兒也埋伏下人馬,那樣就真的死無葬身之地了!敝宦牭靡宦暸陧懀P(guān)羽走了出來。曹操終于害怕了,對關(guān)羽大談舊情,懇求他放了自己,一向使命必達的關(guān)云長也糾結(jié)了,最終關(guān)羽嘆了口氣,放走了曹操。
赤壁之戰(zhàn)最終以孫劉聯(lián)盟的大獲全勝而告終。諸葛亮可以說是最大的功臣,面對來勢洶洶的敵人,他淡定如常,不慌不忙布置陷阱,甚至連關(guān)羽會放走曹操都猜出來了。相反,周瑜的小肚雞腸就反應出來了。諸葛亮預測的東南風來臨之際,周瑜還在因為諸葛亮是個威脅就想除掉他,可見他一點也沒為眼前的局勢而考慮。至于曹操,不僅南下計劃泡湯,自己損兵折將還得意洋洋以為自己聰明,結(jié)果兩聲大笑就讓他悲劇了?梢哉f,三國演義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在這里,有忠良賢臣的正直,有奸人梟雄的奸詐,有謀臣策士的智慧,有忠勇大將的威風。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千百年后,他們早已化作塵土,但在羅貫中筆下,他們依舊閃耀在文學星空中!
第二篇:三國演義的演講稿懷著激動的心情,我第三次翻開了古典文學名著《三國演義》,三國演義的演講稿。
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畫的淋漓盡致,細細品味,讓讀者仿佛進入了一種境界。
故事的主要內(nèi)容是以智和勇來依次展開的,但是我認為智永遠是勝過勇的。比如:在西城,孔明用空城計嚇退了司馬懿率領(lǐng)的十五萬大軍。此種例子舉不勝數(shù)。
可是在故事中也有“智不劃謀,勇不當敵,文不拿筆,武不動槍”的。像漢室劉禪,整日飲酒作樂,不理朝政,心甘情愿的把蜀國獻出,最后竟然上演了讓天下人恥笑的事情,樂不思蜀。誰會想到一個國家的統(tǒng)治者能做出這樣的時移俗易的事情來呢?
有勇無謀,大敵當前,只能拼死征戰(zhàn)。呂布,顏良都是典型的例子:如果呂布在白門樓聽從謀士的計策,何必被曹操吊死在城門上呢?如果顏良把劉備在河北的事情和關(guān)羽說清楚,哪兒至于被義氣的關(guān)羽所砍呢?古人云:大勇無謀,禍福占其,禍居上,福臨下,入陣必中計,死無不目。
再談?wù)剣,魏,曾?jīng)煊赫一時;蜀,曾經(jīng)功成不居;吳,曾經(jīng)名震江東。這么來看,從國家就可以反映出國君的性格。曹操,欺壓百姓;劉備,愛民如子;孫權(quán),稱霸江東。
如果說魏國在三國里智謀最強,一點也不為過。曹操的用兵堪稱舉世無雙,司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兩個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點:曹操多疑,司馬懿太過陰險。再說蜀國,首當其沖的必定是伏龍諸葛亮。他那過人的機智,嫻熟的兵陣,無不讓后人嘆為觀止。還有像鳳雛龐統(tǒng)、姜維、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認為都不如孔明。吳,一個占據(jù)三江六郡的國度,能算得上是有謀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時期的周瑜就熟讀兵書,精通布陣。經(jīng)過一番刻苦的努力,終于當上了水軍大都督,總統(tǒng)水兵。不過他太過于嫉妒,死正中年時。從這些人物和國家我們不難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關(guān)系著成功。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目標,只要踏踏實實,仔仔細細(的)地走好追求成功過程中的每一段路,相信成功一定會不遠的。
這個暑假,我讀了《三國演義》,它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學名著!度龂萘x》這 本書由羅貫中以陳壽的《三國志》,范曄的《后漢書》及元代的《三國志》為依據(jù),經(jīng)過熔裁在元末明初創(chuàng)作的。它描述了近90多年的重大歷史事件及歷史人物的活動,展示了三國興亡的歷史畫卷,形象地再現(xiàn)了這一風云變幻而又動蕩不安地歷史時代,生動地揭示了統(tǒng)治集團內(nèi)部鉤心斗角、爾虞我詐、互相勾結(jié)而又相互爭奪的關(guān)系,向讀者展現(xiàn)了一副精彩壯闊的歷史畫卷。
其中有庸主獻帝劉禪,氣量狹隘的周瑜,忠厚的魯肅,勇猛的張飛,重義的關(guān)羽,納賢的劉備等等,無不個極其態(tài)。這些人物給了我很深的教育。雖有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這本書當中所描述的幾個英雄人物。
先說關(guān)羽。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guān)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后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戰(zhàn)敗降敵,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為雖降了敵,但最后還是回來了,不但仍算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度龂萘x》表現(xiàn)關(guān)羽的方法也極簡單:“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青龍偃月刀”,后來加上“赤兔馬”,刮骨療毒不怕疼,斬顏良,誅文丑,幾乎變得天下無敵。
國家的統(tǒng)治需要忠臣,需要一個能夠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忠臣,這就是諸葛亮。他也是我最喜歡的人物。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火燒新野,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七擒七放孟獲,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為這種人應該相貌非凡,可書中描繪的卻十分簡單: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他有獨特的人格,擇梧而棲,擇主而事,他盡忠于劉備,盡忠于蜀漢,最后中獻身于統(tǒng)一的大業(yè)中."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隨著蜀漢的衰亡悲劇,他也成了悲劇人物!
再說曹操。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為奸雄。他說劉備與他是并世英雄,說得劉備都不敢聽,但是他沒有殺劉備,雖劉備正是他的甕中之鱉。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夢也夢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諸葛亮,與其誓不兩立,只要把諸葛亮殺了,東吳的天下就太平了。后來又發(fā)現(xiàn)劉備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殺劉備,至少把他留在東吳,東吳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淺,氣量狹小,非英雄也。這也與曹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還有趙子龍長坂坡單騎救主,巧用苦肉計黃蓋受罰等等
在《三國演義》里還可以看到,各政治集團為了自己的切身利益,今天勢不兩立,明天卻又杯酒言歡。而且這種斗爭滲透到生活的許多方面,連家庭、朋友、婚姻等,都毫無例外地被卷入了斗爭的漩渦,甚至成為斗爭的工具。他們?yōu)榱藵M足自己權(quán)利,財產(chǎn)的欲望,為了使自己在激烈的爭奪戰(zhàn)中不被消滅,總是玩弄各種手段,演出了一幕幕勾心斗角,爾虞我詐的活劇。
這樣的心機,在如今又和償沒有。商家絞盡心機,賺消費者的錢;騙子費盡心思,騙取他人財物。人們可以看見:貪欲和權(quán)勢欲如何主宰了社會中兄弟、夫婦、朋友等關(guān)系。人們甚至為了錢財,千方百計的想辦法偷取,殺害。所以奸詐狡猾的有心機的人,必將成為權(quán)勢的佼佼者。但是,心機是需要無心機來襯托的。如果每個人都那么奸詐狡猾,世界怎會太平呢?
總之,《三國演義》除了給人以閱讀的愉悅與歷史的啟迪以外,它更是給有志王天下者聽的英雄史詩。正因為如此,《三國演義》在雄渾悲壯的格調(diào)中彌漫與滲透著的是一種深沉的歷史感悟和富有力度的反思。
《三國演義》描述了三國時期的局面。自從董卓被殺后,整個朝廷就亂了套,大家都爭著當皇上,劉備、關(guān)羽、張飛為了恢復漢室,請來了諸葛亮,有了諸葛亮的幫助,他們一連攻下了荊州、南郡、襄陽等城池。孫權(quán)一心要得到荊州,就千方百計去搶,諸葛亮識破了一計又一計,使孫權(quán)賠了夫人和大將周瑜,又打了敗仗?珊镁安婚L,不久劉備、關(guān)羽、張飛三人都被曹操害死了,很快,諸葛亮也死了。這時,地盤已被晉軍占領(lǐng)。
我想:劉備的志向是遠大的,他的行動也是迅速的。他只要找到了目標,就全身心的投入了,不怕任何艱難險阻,都要達到目的。我聯(lián)想到了中國的“體操王子”李寧,說起李寧人們總說他是個不平凡的人,但李寧自己很清楚,自己只是一個認定方向后決不動搖的普通人。他相信,憑著頑強和汗水,心態(tài)和適應能力,無論做什么都能取得成功!退役后,李寧轉(zhuǎn)向了新得事業(yè):組建李寧體育用品有限公司。有人問李寧:“經(jīng)商和體育,哪個更輕松,更愉快?”李寧說:“要做好,哪個都不輕松,不過我總是很愉快。”不錯,無論在那里,李寧始終保持愉快的心情。
在《三國演義》中,關(guān)羽的英勇善戰(zhàn),我應該學習;諸葛亮的機智,我應該學習;劉備的定了目標不放棄,我更應該學習!
1.“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提起這首詞,人們都會想到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全名是《三國志通俗演義》,是明代文學家羅貫中編著而成的。由題目可知,這部小說是依據(jù)《三國志》寫的,但是不向正史那樣莊重,而是古代的白話文小說。與《三國志》相比,《三國演義》變得藝術(shù)性更強了。下面,我就從幾個方面來點評一下這部66萬字的名著。
一、真實與虛構(gòu)
演義與正史的最大區(qū)別就是,演義不是全部真實的,演義是小說。人人都說《三國演義》是七分史實,三分虛構(gòu),的確是這樣。但是虛構(gòu),使用藝術(shù)的手法進行虛構(gòu),而不是隨便那段史實就可以拿來虛構(gòu)的。比如,關(guān)公溫酒斬華雄,史書上并沒有寫這件事。又如,關(guān)于單刀赴會見魯肅,史書上寫的是魯肅單刀赴會見關(guān)羽。類似的例子當然是數(shù)不勝數(shù)。讀過之后,稍做分析,可知這些虛構(gòu)的情節(jié),大部分是為小說描述的一個個人物作鋪墊的。因為,如果僅僅是象正史中所說的塑造真實的人物,有些人物就和作者的政治思想觀相違背了。而且,作者在虛構(gòu)的同時,還注意到了情節(jié)的合理性、連貫性,而不是生硬的去虛構(gòu),這也就是為什么讀過之后,會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傊,作者在這方面的寫作是相當成功的,而且這些情節(jié)也表現(xiàn)了作者的一部分主觀愿望,演講稿《三國演義的演講稿》。
二、神化與丑化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并不完全是真實人物,而是正史經(jīng)過加工后的人物,這其中就有被神化的人物和被丑化的人物。
被神化的人物的典型代表就是諸葛亮和關(guān)羽了。諸葛亮被神化的地方是“未卜先知”,關(guān)羽被神化的地方則是“忠”“義”。下面,我想簡單比較一下作者為什么著重的神化這兩個人。
南宋著名的理學家朱熹,認為三國之中蜀漢是正統(tǒng)。而朱熹以前的觀點,從陳壽開始大部分都是以曹魏為正統(tǒng)。自朱熹之后,君王、大臣、百姓也開始接受朱熹的觀點,原因就是這種觀點是符合儒家思想,并能被統(tǒng)治階級所接受的。羅貫中也是同意朱熹的觀點的。所以他神化的人物大多是忠于“漢室”的。這其中,作者又把諸葛亮寫成了“智”的化身,把關(guān)羽寫成了“忠”“義”的化身。這也就是為什么受《三國演義》的影響,道光年間的統(tǒng)治者曾給關(guān)羽長達三十余字的謚號了。
至于丑化,基本是對神化而言的。比如周瑜,歷史上是英雄早逝,《三國演義》卻把他描述成了一個忌賢妒能的人。丑化大部分都是為神化作映襯的。
三、人物與線索
《三國演義》的一大成功便是成功地塑造了許多個性鮮明的人物,比如:足智多謀的諸葛亮、義膽忠肝的關(guān)羽、粗中有細的張飛、忠厚老實的劉備、勇謀兼?zhèn)涞内w云、狡詐多疑的曹操、忌賢妒能的周瑜、恃才狂傲的禰衡等等。而作者正是用對細節(jié)的刻畫,來體現(xiàn)人物鮮明的特點。如,寫張飛,第七十回中,作者對張飛使了一個小心眼智敗張郃的戰(zhàn)例進行了細致入微的刻畫與描寫,與此同時又加入了一段諸葛亮與劉備的對話,更顯出了諸葛亮的智謀高超。
《三國演義》能夠把繁多的人物以及之間錯綜復雜的關(guān)系處理的恰到好處,就是因為作者在用筆上不僅有實寫、虛寫、詳寫、略寫、插敘、倒敘,還有作者采用了沿線索來記敘的文學手法!度龂萘x》的主線索就是蜀漢政權(quán)的建立以及滅亡直至三分歸晉的過程,其中有穿插有支線索。如,赤壁之戰(zhàn)時期,作者是從劉備、孫權(quán)、曹操三條線索來展開敘述的。而這三條線索有互有聯(lián)系,不會在一個章節(jié)之中只敘述一條或兩條線索,這樣交織進行,就會讓讀者感到很連貫,而不是只讀一條線索的冗長與乏味。
四、封建與王道
《三國演義》中表現(xiàn)的一個政治思想觀就是倡導典型的儒家思想——王道與仁政!度龂萘x》中的一大部分虛構(gòu)故事情節(jié)都是為了表現(xiàn)這種思想。正是如此,作者才大膽的在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忠”“義”的藝術(shù)形象。
首先是諸葛亮!度龂萘x》中描寫的諸葛亮,是“忠貞”和“智慧”的化身,特別是作者對諸葛亮的“智慧”,更是用盡筆力,大肆渲染。
諸葛亮在當時的地主階級統(tǒng)治集團中,是一個看問題比較敏銳、處事比較有膽識謀略、能隨機應變的人。然而,他之所以具有這些優(yōu)勢,就是因為它重視實踐。如,在曹操攻占荊州,領(lǐng)兵南下時,諸葛亮曾向?qū)O權(quán)分析當時形勢,預計到曹操必敗,正是因為諸葛亮在戰(zhàn)爭之前就已經(jīng)對敵我雙方的優(yōu)勢和弱點作了比較的緣故。又如,諸葛亮敢于使“空城計”,就是因為他對敵我將領(lǐng)的情況作了分析,料知司馬懿了解自己“生平謹慎,必不弄險”,從而利用司馬懿對自己長期形成的認識,采用了十分“弄險”的疑兵之計,解除了危機。然而,在更多的章節(jié)中,作者卻把諸葛亮寫成了“先知先覺”的人物。如,諸葛亮的幾次“夜觀天相”,幾次“錦囊妙計”。而在“七星壇祭風”,更是荒誕不經(jīng)的描寫。類似的問題,還可以在“巧布八陣圖”“班師祭瀘水”“五丈原禳星”“定軍山顯圣”中看到。
關(guān)羽也是《三國演義》中著力描寫的人物。在作者的筆下,關(guān)羽也從《三國志》中的一名與趙云、黃忠地位相同的武將,變成了《三國演義》中勇猛忠義的大英雄。《三國演義》如此美化關(guān)羽,完全是為了提倡封建的“忠”“義”思想!度龂萘x》后,關(guān)羽就成為完全符合封建統(tǒng)治階級理想的人物,關(guān)羽在民間的影響也就越來越廣。明、清的統(tǒng)治者曾經(jīng)幾次封其為“大帝”,到處為其立廟。這就清楚的說明,通過關(guān)羽鼓吹“忠”“義”的這種描寫,是多么適合封建統(tǒng)治者的需要。
此外,也是為了提倡為封建主子賣命,《三國演義》還塑造了一系列所謂“忠臣”形象,如董承、王子服、吉平等等,他們?yōu)榱吮M忠漢獻帝誅除“國賊”曹操,“雖滅九族,亦無后悔”。作者把這些人吹捧為流芳千古的模范人物。此外,寫姜維等人物時,鼓吹了封建的“孝道”,寫孫夫人等人物時,鼓吹了封建的“節(jié)烈”。由此可知,《三國演義》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是貫穿了作者的社會政治觀點的。
五、詩詞與歌賦
《三國演義》的另一大成功便是引入了大量的詩詞歌賦,雖然數(shù)量比《紅樓夢》中要少,但是其中不乏精品之作。一部分詩詞是為了表達情感而引入的,另一部分則是出現(xiàn)在人物的吟唱中或筆下。如,“蒼天如圓蓋,陸地似棋局……”(第三十七回),此乃文中諸葛亮所作。又如,“曹操奸雄不可當,一時詭計中周郎……”(第四十五回),此乃后人嘆曹操中計誤殺蔡瑁、張允之事。篇頭詞“臨江仙”,氣勢磅礴,讓讀者感到一股浩然之氣;讀過之后,更有一種意猶未盡、引人入勝的感覺。篇尾詩“古風”,則把三國一個世紀的興衰成敗、長達66萬字的文字概括成僅300余字的長篇敘事詩。雖然沒有華麗的詞藻,但是它卻像一片押韻的后記一般,帶領(lǐng)讀者重溫三國風云。其最后幾句,更是引發(fā)了作者對歷史的思考與認識:“紛紛世事無窮盡,天數(shù)茫茫不可逃。鼎足三分已成夢,后人憑吊空牢騷。”留給讀者無限的遐想。
總而言之,《三國演義》可以說是四大名著中僅次于《紅樓夢》的精品小說。雖然其中有些思想值得我們?nèi)ヌ接,但是它留給中華民族的意義是深遠的。
2. 曹操是《三國演義》中一個刻畫得最精彩的人物。作者羅貫中將其評價為“亂世梟雄”,對之大加貶斥,還刻意以之與劉備作對比,渲染封建正統(tǒng)思想。對此,我不敢茍同: 在亂世梟雄”的背后,曹操其實是“治世奇才”。
曹操,字孟德,是東漢末年—三國時期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蛞砸谎员沃懿偈且粋擁有文韜武略的全才。
曹操在軍事方面的才能是無容置疑的。二十歲舉孝廉為官,破黃巾、擒呂布、滅袁術(shù)、收袁紹、除馬騰,最終統(tǒng)一北方。從最低層摸爬打滾開始,以其真才實干縱橫大半個中國,風頭一時無兩。特別是“官渡之戰(zhàn)”至今仍作為“以少勝多”的經(jīng)典戰(zhàn)例而為人所津津樂道。
曹操在文壇上的成就則是劉備、孫權(quán)等望塵莫及的。身為建安七子之一的曹操,引領(lǐng)建安風骨的文風,給我們留下多少傳世佳作。∑渲小队^滄!贰洱旊m壽》《短歌行》尤為著名,“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這佳句更體現(xiàn)了曹操對事業(yè)盡心盡力執(zhí)著追求的精神,并且千百年來激勵著人們,中老年人更常引以為座右銘。
能夠成就一番偉業(yè),曹操的政治才干是不容小視的。
曹操取信于董卓后,本來可以依附董卓升官發(fā)財,但是他沒有這樣做,而是敢為人所不敢為,持七星寶刀行刺董卓。我認為,這是曹操富有政治遠見的體現(xiàn):不圖榮祿而圖天下。他深知董賊倒行逆施,殘暴不仁,天下人皆痛恨,這樣的政權(quán)是沒有前途的——君子不立危墻之下也,曹操深明此道。
曹操日后在群雄中崛起,廣招賢能,善用人才是他非常重要的一招。在官渡之戰(zhàn)僵持之際,曹操的求才若渴之心表露無遺。敵將許攸來曹營,曹操連衣履都來不及整理好,就趕忙相迎,使許攸感動至極而降服:用曹操的話來說,這叫做“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這也正說明曹操用人三昧。還有, 曹操在處理于禁和夏侯敦的矛盾時,沒有偏袒父系的親屬夏侯氏,而是以大局為重,鐵面無私地支持于將軍。這樣,達至最大限度的上下一心方是成就大業(yè)的可靠保證。在這種情況下,曹操帳下文有荀攸、荀彧、郭嘉;武有曹仁、典韋、夏侯敦,所以曹操才能在三分天下中穩(wěn)占一席之地。然而有些人認為劉備在用人比曹操更勝一籌,我對此不以為然。劉備,雖然麾下也是名將如云,甚至擁有諸葛亮這樣神機妙算的人物,但卻又充斥了小圈子、小人格主義。然而關(guān)羽公然違抗軍令“義釋曹操”,卻不受正法;張飛嗜酒生事,被呂布趁火打劫,奪走徐州,仍可泰然自若。把桃源結(jié)義的“哥們情結(jié)”凌駕于政治形勢的大氛圍之上,而最后竟然發(fā)展到個人復仇主義,違背了“聯(lián)吳抗魏”這一重大而正確的政治策略,大舉伐吳,遭到了火燒連營的滅頂之災,使蜀國元氣大傷而走向沒落。
曹操畢竟是封建時代的人物,在具有雄才大略的同時,也充分表露出敏感、脆弱、孤傲、甚至善妒、多疑的人性弱點。因此評價曹操這樣的多元性格的人物,我們必須倍加注意。曹操獻刀謀董卓,事敗后投奔其父之義兄呂伯奢,疑其害己,殺其全家,并說:“寧叫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此言一出,曹操從此惡名遠揚。董承謀反,結(jié)果是自身不保,董貴妃也牽連處死。彌衡裸身罵曹賊,曹操借勢上演了一場借刀殺人的好戲。楊修妄猜曹心,曹操亦以動搖軍心這個莫須有之罪殺之……這等舉不完的例子盡顯曹操多疑、妒才、殘忍的一面?墒,細細推究: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身處亂世之中,曹操懷治世之大才,另能圖一番大業(yè)。倘栽倒在如呂伯奢此小人物中,豈不枉了天作之才?再且,身處廟堂之高的封建統(tǒng)治者其內(nèi)心其實都是虛得很,他們害怕別人挑戰(zhàn)自己的地位,容不得比彌衡、楊修等人公然犯上,而必須殺之而后快。因此曹操必須事事留神,多作心眼,多耍手段。
曹操取得其成功,自有其出眾之處。無論什么人怎么評論他的過錯,我還是會以一家之言為其說句:這就是他成就大人格大事業(yè)的必要犧牲——雖然我是絕不會追隨其足跡的。
第三篇:三國演義演講稿《三國演義》演講稿
所謂“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曹操占領(lǐng)北方,“挾天子以令諸侯”,具備了“天時”。孫權(quán)盡掌東吳,具備了“地利”。而劉備就憑著“人和”之勢,從一草草布衣,卻能劃天下 為三而獨占其一。由此可見,在這三人中,劉備是最成功的。
劉備雖然是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后代,但是他父親早死,家境貧寒,與母親販買草鞋、織草席為生。劉備寬仁忠厚、樂善好施、善于收買、籠絡(luò)人心,喜歡結(jié)交豪爽之士。這是他性格中遠遠勝于曹操的地方。曹操行事殘暴,時常屠城,劉備行事多與曹操相反:曹操急暴,劉備寬仁;曹操狡詐,劉備忠厚;曹操篡漢,劉備扶漢。因而,劉備深得人心。有一次,劉備戰(zhàn)敗逃難,與關(guān)羽,張飛失散,孫乾趕來。兩人決定去許都投靠曹操,再圖后計。百姓們都知道劉備的寬仁忠厚,十分愛戴他。途中劉備沒有了干糧,周圍的百姓紛紛都爭著請劉備吃飯。一天,劉備與孫乾到一位獵戶家中投宿。獵戶聽說是劉備來了,趕忙到處去尋找野味給劉備吃。但是,獵戶一時間沒有找到什么獵物,他竟然殺了自己的妻子,準備給劉備吃。到吃晚飯的時候,劉備問獵戶:“這是什么肉?”獵戶回答說:“是狼肉。”劉備并沒有懷疑,飽餐一頓后,就睡覺了。
到了第二天早上,劉備去后院取馬時,忽然看見廚房里有位婦人被殺害了,手臂上的肉都已經(jīng)割去。劉備驚訝不已,才知道昨天晚上吃的是獵戶妻子的肉。劉備很傷感,灑淚上馬,道謝而別。之后劉備把這件
事告訴了曹操,他十分感動,讓孫乾送了黃金百兩給那個獵戶。從這件事中足可以看出,劉備受百姓愛戴之深,真是深得民心。
劉備不僅深得民心,還很機智聰明,應變能力強。曹操煮酒論英雄時,曹操請劉備喝酒,喝得正陶醉的時候,忽然陰云漠漠,好像要下雨了。曹操問劉備當世有哪些英雄豪杰?劉備例舉了袁術(shù),袁紹,劉表等人,但曹操認為他們都還不算是英雄,劉備疑惑不解。曹操手指著劉備,然后又指著自己,說當世的英雄只有劉備和自己兩人。劉備大吃一驚,不知覺,手中的筷子掉在了地上。這時正好大雨來到,雷聲大作。劉備趕快撿起筷子,巧言說道:“是雷的威嚴嚇到了自己,嚇得連筷子都拿不住了。”這才沒有引起曹操的懷疑。劉備假借畏雷之過,輕輕掩飾過了。
劉備的謙恭待人,知人善任,任何事情都以民為先,致使劉備的勢力逐漸擴大。之后又求得臥龍諸葛亮先生為輔,真是如魚得水。有了孔明的錦囊妙計,以及其他重情重義的兄弟為他舍身賣命,劉備終于得以劃天下為三而獨占其一,創(chuàng)立了蜀國。
透過三國的爭霸史,我們可以窺出這樣一條真理“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強者,就算“天時、地利”占盡,沒有“人和”仍然可能功虧一簣;弱者,哪怕只具“人和”,仍然有一爭的機會。這對我們當下的現(xiàn)實生活具有極大的指導意義。有句話說“友遍天下,走遍天下都不怕”,這便是“人和”的積極意義在現(xiàn)實生活的真實寫照。
lg荷葉留珠(≧▽≦)/
第四篇:三國演義的演講稿懷著激動的心情,我第三次翻開了古典文學名著《三國演義》。
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畫的淋漓盡致,細細品味,讓讀者仿佛進入了一種境界。
故事的主要內(nèi)容是以智和勇來依次展開的,但是我認為智永遠是勝過勇的。比如:在西城,孔明用空城計嚇退了司馬懿率領(lǐng)的十五萬大軍。此種例子舉不勝數(shù)。
可是在故事中也有“智不劃謀,勇不當敵,文不拿筆,武不動槍”的。像漢室劉禪,整日飲酒作樂,不理朝政,心甘情愿的把蜀國獻出,最后竟然上演了讓天下人恥笑的事情,樂不思蜀。誰會想到一個國家的統(tǒng)治者能做出這樣的時移俗易的事情來呢?
有勇無謀,大敵當前,只能拼死征戰(zhàn)。呂布,顏良都是典型的例子:如果呂布在白門樓聽從謀士的計策,何必被曹操吊死在城門上呢?如果顏良把劉備在河北的事情和關(guān)羽說清楚,哪兒至于被義氣的關(guān)羽所砍呢?古人云:大勇無謀,禍福占其,禍居上,福臨下,入陣必中計,死無不目。
再談?wù)剣,魏,曾?jīng)煊赫一時;蜀,曾經(jīng)功成不居;吳,曾經(jīng)名震江東。這么來看,從國家就可以反映出國君的性格。曹操,欺壓百姓;劉備,愛民如子;孫權(quán),稱霸江東。
如果說魏國在三國里智謀最強,一點也不為過。曹操的用兵堪稱舉世無雙,司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兩個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點:曹操多疑,司馬懿太過陰險。再說蜀國,首當其沖的必定是伏龍諸葛亮。他那過人的機智,嫻熟的兵陣,無不讓后人嘆為觀止。還有像鳳雛龐統(tǒng)、姜維、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認為都不如孔明。吳,一個占據(jù)三江六郡的國度,能算得上是有謀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時期的周瑜就熟讀兵書,精通布陣。經(jīng)過一番刻苦的努力,終于當上了水軍大都督,總統(tǒng)水兵。不過他太過于嫉妒,死正中年時。從這些人物和國家我們不難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關(guān)系著成功。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目標,只要踏踏實實,仔仔細細(的)地走好追求成功過程中的每一段路,相信成功一定會不遠的。
這個暑假,我讀了《三國演義》,它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學名著!度龂萘x》這 本書由羅貫中以陳壽的《三國志》,范曄的《后漢書》及元代的《三國志》為依據(jù),經(jīng)過熔裁在元末明初創(chuàng)作的。它描述了近90多年的重大歷史事件及歷史人物的活動,展示了三國興亡的歷史畫卷,形象地再現(xiàn)了這一風云變幻而又動蕩不安地歷史時代,生動地揭示了統(tǒng)治集團內(nèi)部鉤心斗角、爾虞我詐、互相勾結(jié)而又相互爭奪的關(guān)系,向讀者展現(xiàn)了一副精彩壯闊的歷史畫卷。
其中有庸主獻帝劉禪,氣量狹隘的周瑜,忠厚的魯肅,勇猛的張飛,重義的關(guān)羽,納賢的劉備等等,無不個極其態(tài)。這些人物給了我很深的教育。雖有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這本書當中所描述的幾個英雄人物。
先說關(guān)羽。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guān)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后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戰(zhàn)敗降敵,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為雖降了敵,但最后還是回來了,不但仍算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度龂萘x》表現(xiàn)關(guān)羽的方法也極簡單:“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青龍偃月刀”,后來加上“赤兔馬”,刮骨療毒不怕疼,斬顏良,誅文丑,幾乎變得天下無敵。
國家的統(tǒng)治需要忠臣,需要一個能夠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忠臣,這就是諸葛亮。他也是我最喜歡的人物。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火燒新野,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七擒七放孟獲,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為這種人應該相貌非凡,可書中描繪的卻十分簡單: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他有獨特的人格,擇梧而棲,擇主而事,他盡忠于劉備,盡忠于蜀漢,最后中獻身于統(tǒng)一的大業(yè)中."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隨著蜀漢的衰亡悲劇,他也成了悲劇人物!
再說曹操。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為奸雄。他說劉備與他是并世英雄,說得劉備都不敢聽,但是他沒有殺劉備,雖劉備正是他的甕中之鱉。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夢也夢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諸葛亮,與其誓不兩立,只要把諸葛亮殺了,東吳的天下就太平了。后來又發(fā)現(xiàn)劉備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殺劉備,至少把他留在東吳,東吳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淺,氣量狹小,非英雄也。這也與曹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還有趙子龍長坂坡單騎救主,巧用苦肉計黃蓋受罰等等
在《三國演義》里還可以看到,各政治集團為了自己的切身利益,今天勢不兩立,明天卻又杯酒言歡。而且這種斗爭滲透到生活的許多方面,連家庭、朋友、婚姻等,都毫無例外地被卷入了斗爭的漩渦,甚至成為斗爭的工具。他們?yōu)榱藵M足自己權(quán)利,財產(chǎn)的欲望,為了使自己在激烈的爭奪戰(zhàn)中不被消滅,總是玩弄各種手段,演出了一幕幕勾心斗角,爾虞我詐的活劇。
這樣的心機,在如今又和償沒有。商家絞盡心機,賺消費者的錢;騙子費盡心思,騙取他人財物。人們可以看見:貪欲和權(quán)勢欲如何主宰了社會中兄弟、夫婦、朋友等關(guān)系。人們甚至為了錢財,千方百計的想辦法偷取,殺害。所以奸詐狡猾的有心機的人,必將成為權(quán)勢的佼佼者。但是,心機是需要無心機來襯托的。如果每個人都那么奸詐狡猾,世界怎會太平呢?
總之,《三國演義》除了給人以閱讀的愉悅與歷史的啟迪以外,它更是給有志王天下者聽的英雄史詩。正因為如此,《三國演義》在雄渾悲壯的格調(diào)中彌漫與滲透著的是一種深沉的歷史感悟和富有力度的反思。
《三國演義》描述了三國時期的局面。自從董卓被殺后,整個朝廷就亂了套,大家都爭著當皇上,劉備、關(guān)羽、張飛為了恢復漢室,請來了諸葛亮,有了諸葛亮的幫助,他們一連攻下了荊州、南郡、襄陽等城池。孫權(quán)一心要得到荊州,就千方百計去搶,諸葛亮識破了一計又一計,使孫權(quán)賠了夫人和大將周瑜,又打了敗仗。可好景不長,不久劉備、關(guān)羽、張飛三人都被曹操害死了,很快,諸葛亮也死了。這時,地盤已被晉軍占領(lǐng)。
我想:劉備的志向是遠大的,他的行動也是迅速的。他只要找到了目標,就全身心的投入了,不怕任何艱難險阻,都要達到目的。我聯(lián)想到了中國的“體操王子”李寧,說起李寧人們總說他是個不平凡的人,但李寧自己很清楚,自己只是一個認定方向后決不動搖的普通人。他相信,憑著頑強和汗水,心態(tài)和適應能力,無論做什么都能取得成功!退役后,李寧轉(zhuǎn)向了新得事業(yè):組建李寧體育用品有限公司。有人問李寧:“經(jīng)商和體育,哪個更輕松,更愉快?”李寧說:“要做好,哪個都不輕松,不過我總是很愉快。”不錯,無論在那里,李寧始終保持愉快的心情。
在《三國演義》中,關(guān)羽的英勇善戰(zhàn),我應該學習;諸葛亮的機智,我應該學習;劉備的定了目標不放棄,我更應該學習!
1.“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提起這首詞,人們都會想到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全名是《三國志通俗演義》,是明代文學家羅貫中編著而成的。由題目可知,這部小說是依據(jù)《三國志》寫的,但是不向正史那樣莊重,而是古代的白話文小說。與《三國志》相比,《三國演義》變得藝術(shù)性更強了。下面,我就從幾個方面來點評一下這部66萬字的名著。
一、真實與虛構(gòu)
演義與正史的最大區(qū)別就是,演義不是全部真實的,演義是小說。人人都說《三國演義》是七分史實,三分虛構(gòu),的確是這樣。但是虛構(gòu),使用藝術(shù)的手法進行虛構(gòu),而不是隨便那段史實就可以拿來虛構(gòu)的。比如,關(guān)公溫酒斬華雄,史書上并沒有寫這件事。又如,關(guān)于單刀赴會見魯肅,史書上寫的是魯肅單刀赴會見關(guān)羽。類似的例子當然是數(shù)不勝數(shù)。讀過之后,稍做分析,可知這些虛構(gòu)的情節(jié),大部分是為小說描述的一個個人物作鋪墊的。因為,如果僅僅是象正史中所說的塑造真實的人物,有些人物就和作者的政治思想觀相違背了。而且,作者在虛構(gòu)的同時,還注意到了情節(jié)的合理性、連貫性,而不是生硬的去虛構(gòu),這也就是為什么讀過之后,會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傊髡咴谶@方面的寫作是相當成功的,而且這些情節(jié)也表現(xiàn)了作者的一部分主觀愿望。
二、神化與丑化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并不完全是真實人物,而是正史經(jīng)過加工后的人物,這其中就有被神化的人物和被丑化的人物。
被神化的人物的典型代表就是諸葛亮和關(guān)羽了。諸葛亮被神化的地方是“未卜先知”,關(guān)羽被神化的地方則是“忠”“義”。下面,我想簡單比較一下作者為什么著重的神化這兩個人。
南宋著名的理學家朱熹,認為三國之中蜀漢是正統(tǒng)。而朱熹以前的觀點,從陳壽開始大部分都是以曹魏為正統(tǒng)。自朱熹之后,君王、大臣、百姓也開始接受朱熹的觀點,原因就是這種觀點是符合儒家思想,并能被統(tǒng)治階級所接受的。羅貫中也是同意朱熹的觀點的。所以他神化的人物大多是忠于“漢室”的。這其中,作者又把諸葛亮寫成了“智”的化身,把關(guān)羽寫成了“忠”“義”的化身。這也就是為什么受《三國演義》的影響,道光年間的統(tǒng)治者曾給關(guān)羽長達三十余字的謚號了。
至于丑化,基本是對神化而言的。比如周瑜,歷史上是英雄早逝,《三國演義》卻把他描述成了一個忌賢妒能的人。丑化大部分都是為神化作映襯的。
三、人物與線索
《三國演義》的一大成功便是成功地塑造了許多個性鮮明的人物,比如:足智多謀的諸葛亮、義膽忠肝的關(guān)羽、粗中有細的張飛、忠厚老實的劉備、勇謀兼?zhèn)涞内w云、狡詐多疑的曹操、忌賢妒能的周瑜、恃才狂傲的禰衡等等。而作者正是用對細節(jié)的刻畫,來體現(xiàn)人物鮮明的特點。如,寫張飛,第七十回中,作者對張飛使了一個小心眼智敗張郃的戰(zhàn)例進行了細致入微的刻畫與描寫,與此同時又加入了一段諸葛亮與劉備的對話,更顯出了諸葛亮的智謀高超。
《三國演義》能夠把繁多的人物以及之間錯綜復雜的關(guān)系處理的恰到好處,就是因為作者在用筆上不僅有實寫、虛寫、詳寫、略寫、插敘、倒敘,還有作者采用了沿線索來記敘的文學手法!度龂萘x》的主線索就是蜀漢政權(quán)的建立以及滅亡直至三分歸晉的過程,其中有穿插有支線索。如,赤壁之戰(zhàn)時期,作者是從劉備、孫權(quán)、曹操三條線索來展開敘述的。而這三條線索有互有聯(lián)系,不會在一個章節(jié)之中只敘述一條或兩條線索,這樣交織進行,就會讓讀者感到很連貫,而不是只讀一條線索的冗長與乏味。
四、封建與王道
《三國演義》中表現(xiàn)的一個政治思想觀就是倡導典型的儒家思想——王道與仁政!度龂萘x》中的一大部分虛構(gòu)故事情節(jié)都是為了表現(xiàn)這種思想。正是如此,作者才大膽的在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忠”“義”的藝術(shù)形象。
首先是諸葛亮!度龂萘x》中描寫的諸葛亮,是“忠貞”和“智慧”的化身,特別是作者對諸葛亮的“智慧”,更是用盡筆力,大肆渲染。
諸葛亮在當時的地主階級統(tǒng)治集團中,是一個看問題比較敏銳、處事比較有膽識謀略、能隨機應變的人。然而,他之所以具有這些優(yōu)勢,就是因為它重視實踐。如,在曹操攻占荊州,領(lǐng)兵南下時,諸葛亮曾向?qū)O權(quán)分析當時形勢,預計到曹操必敗,正是因為諸葛亮在戰(zhàn)爭之前就已經(jīng)對敵我雙方的優(yōu)勢和弱點作了比較的緣故。又如,諸葛亮敢于使“空城計”,就是因為他對敵我將領(lǐng)的情況作了分析,料知司馬懿了解自己“生平謹慎,必不弄險”,從而利用司馬懿對自己長期形成的認識,采用了十分“弄險”的疑兵之計,解除了危機。然而,在更多的章節(jié)中,作者卻把諸葛亮寫成了“先知先覺”的人物。如,諸葛亮的幾次“夜觀天相”,幾次“錦囊妙計”。而在“七星壇祭風”,更是荒誕不經(jīng)的描寫。類似的問題,還可以在“巧布八陣圖”“班師祭瀘水”“五丈原禳星”“定軍山顯圣”中看到。
關(guān)羽也是《三國演義》中著力描寫的人物。在作者的筆下,關(guān)羽也從《三國志》中的一名與趙云、黃忠地位相同的武將,變成了《三國演義》中勇猛忠義的大英雄!度龂萘x》如此美化關(guān)羽,完全是為了提倡封建的“忠”“義”思想。《三國演義》后,關(guān)羽就成為完全符合封建統(tǒng)治階級理想的人物,關(guān)羽在民間的影響也就越來越廣。明、清的統(tǒng)治者曾經(jīng)幾次封其為“大帝”,到處為其立廟。這就清楚的說明,通過關(guān)羽鼓吹“忠”“義”的這種描寫,是多么適合封建統(tǒng)治者的需要。
此外,也是為了提倡為封建主子賣命,《三國演義》還塑造了一系列所謂“忠臣”形象,如董承、王子服、吉平等等,他們?yōu)榱吮M忠漢獻帝誅除“國賊”曹操,“雖滅九族,亦無后悔”。作者把這些人吹捧為流芳千古的模范人物。此外,寫姜維等人物時,鼓吹了封建的“孝道”,寫孫夫人等人物時,鼓吹了封建的“節(jié)烈”。由此可知,《三國演義》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是貫穿了作者的社會政治觀點的。
五、詩詞與歌賦
《三國演義》的另一大成功便是引入了大量的詩詞歌賦,雖然數(shù)量比《紅樓夢》中要少,但是其中不乏精品之作。一部分詩詞是為了表達情感而引入的,另一部分則是出現(xiàn)在人物的吟唱中(本站向您推薦:m.7334dd.com)或筆下。如,“蒼天如圓蓋,陸地似棋局……”(第三十七回),此乃文中諸葛亮所作。又如,“曹操奸雄不可當,一時詭計中周郎……”(第四十五回),此乃后人嘆曹操中計誤殺蔡瑁、張允之事。篇頭詞“臨江仙”,氣勢磅礴,讓讀者感到一股浩然之氣;讀過之后,更有一種意猶未盡、引人入勝的感覺。篇尾詩“古風”,則把三國一個世紀的興衰成敗、長達66萬字的文字概括成僅300余字的長篇敘事詩。雖然沒有華麗的詞藻,但是它卻像一片押韻的后記一般,帶領(lǐng)讀者重溫三國風云。其最后幾句,更是引發(fā)了作者對歷史的思考與認識:“紛紛世事無窮盡,天數(shù)茫茫不可逃。鼎足三分已成夢,后人憑吊空牢騷。”留給讀者無限的遐想。
第五篇:《三國演義》演講稿《三國演義》之千古懸案:劉備借刀殺關(guān)羽
李曉亮
《三國演義》是一部具有深遠影響的長篇歷史小說,在戲劇﹑評書等文學藝術(shù)作品的廣泛傳播,使關(guān)羽的藝術(shù)形象與他的本來面目有著很大的差距,人們所熟知的關(guān)羽、戲臺上的關(guān)羽和評書藝人中的關(guān)羽,而非是那個真實的關(guān)羽。
而圍繞關(guān)羽的一個最大的懸案就是人們常說的“大意失荊州”,關(guān)羽敗走麥城,最后遇害,蜀漢的半壁江山就此失去。關(guān)羽之所以北伐失敗,丟失荊州,是各種內(nèi)外部交互作用的結(jié)果。如曹軍大兵壓境,盟友背叛,偷襲荊州,關(guān)羽與同僚不和,后勤保障不力??
但奇怪的是,在他出兵北伐以及后院起火、回師救援的近半年時間里,劉備竟然沒有派出一兵一卒救援,關(guān)羽向鄰近的部隊求援,對方竟然以種種借口推脫,不肯出兵。在關(guān)羽敗亡一年多之后,劉備才打著為關(guān)羽報仇的旗號,出兵討伐孫權(quán),兵敗虢亭。千百年來,人們一直對這個奇怪的現(xiàn)象眾說紛壇,百思不得其解。有人質(zhì)疑是諸葛亮借刀殺關(guān)羽,章太炎就曾說過:“(關(guān)羽)臨沮之敗,葛氏(諸葛亮)不以一卒往援,眛者譏其無遠略,而或解以敗問之未通。??關(guān)羽,世之虎臣??功多而無罪狀,除之則不足以厭人心,不除則易世所不能御??故不惜以荊州之全土假手于吳,以隕關(guān)羽之命。”
但是問題是,諸葛亮想殺關(guān)羽就殺得了嗎?諸葛亮在劉備集團中的作用并非如人們想象的那么大。他是劉備的行政首長和后勤部長,但行軍作戰(zhàn)還是劉備拿主意,而劉備的軍事顧問是法正﹑龐統(tǒng)等人。就算他能對劉備施加影響,阻止劉備救援關(guān)羽,但真正拿主意的人還是劉備。就像人們咒罵秦檜害死岳飛一樣,其實忽略了真正的幕后主使是宋高宗趙構(gòu)。
劉備有借刀殺關(guān)羽的理由嗎?史書上說他們“寢則同床,恩若兄弟”,那是早年的事了,當時劉備遭遇了一起未遂謀殺,需要關(guān)羽、張飛二十四小時切身保護。劉備被曹操打敗,投靠袁紹,也同于趙云同床眠臥,以保安全;劉備稱漢中王后,費詩代表劉備前往荊州,拜關(guān)羽為前將軍,曾說過;“王與君侯,譬如一體,同休等戚,禍福同之!边@是費詩安撫關(guān)羽的話,這是因為關(guān)羽正鬧意見,對黃忠封后將軍,與自己同列不滿。
當然,關(guān)羽與劉備一同起兵,共同奮斗三十多年,有著深厚的淵源和情誼,這也是不能否認的。正因為關(guān)羽的資歷和功勞,劉備才對委以重任,托付半壁江山。另外,關(guān)羽重感情、講忠義,是一個可以依靠的人。但這并不意味著劉備與關(guān)羽的關(guān)系就親密無間、鐵板一塊、牢不可破的。
關(guān)羽投靠曹操的事情,就不可避免地給劉備留下心結(jié)。因為在曹操的麾下,關(guān)羽曾經(jīng)臨陣刺殺袁紹大將顏良(很可能是借投奔劉備的名義,否則在千軍萬馬中靠近和刺殺主將,是非常困難的)而劉備當時就在袁紹軍中。劉備隨后與文丑一同出戰(zhàn),應該是因為關(guān)羽斬殺顏良而受到了袁紹責備和猜忌,所以戴罪立功,表明自己的立場。
結(jié)果,在曹操的指揮下,文丑被殺(文丑應該不是關(guān)羽所殺,根據(jù)《三國志》記載,關(guān)羽“策馬刺良于萬眾之中斬其首還”。我認為,這里的刺應該是暗殺的意思 ,“殺的出其不意所以謂之刺也!鳖伭己芸赡苁钦J為關(guān)羽是來投誠的所以不加防備被關(guān)羽臨陣刺殺。
誅文丑史書上并無記載,應該是后人的演繹。顏良、文丑并為名將,如果都是關(guān)羽所殺為何史書上只記載斬顏良,而不寫誅文丑,顯然不合情理。況且,文丑與劉備一同出戰(zhàn),應該不會派關(guān)羽與劉備正面交鋒。所以文丑應該不是關(guān)羽所殺。當然,這也是我的一個猜測。)劉備奪路而逃,為了脫離險境,劉備以騷擾曹操后方為由南下。關(guān)羽為了報答曹操而考慮不周,直接造成劉備的處境惡化。雖然他后來為了忠義重回劉備麾下,但不代表劉備就會“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關(guān)羽剛強自負、剛愎自用、,因此與絕大部分同僚都有矛盾,與劉備也難免發(fā)生沖突。當年,他與劉備在許都的時候因為此前曹操搶了自己喜歡的女人(杜氏,杜風兒),想在射獵時襲殺曹操,遭到了劉備的阻止,后來劉備長坂坡一敗涂地,關(guān)羽還為當年不讓他殺曹操的事埋怨劉備,這就是一例。
所以,劉備在重用關(guān)羽的同時,也常常保留,對關(guān)羽的任命往往是代理,而不是正式委派。如代理下邳太守、董督荊州則是代理荊州刺史。這樣的目的就是限制關(guān)羽的權(quán)利和權(quán)威,以免他坐大后擁兵自重,無法駕馭。
在荊州的人事安排上,劉備也留了后手。例如讓小舅子糜芳但人最重要的南郡太守,荊州的文武百官可以越過關(guān)羽直接與他溝通,劉備得到益州后孫權(quán)當初以“借”荊州為名,武力奪取荊州三郡后,長沙太守就直接跑去向劉備報告,而不是逃往他的頂頭上司關(guān)羽那里。
關(guān)羽鎮(zhèn)守荊州多年實力上升難免自我膨脹這是他自高自大目空一切的個性使然也是實力和地位變化的結(jié)果。例如,他遠在荊州卻插手益州的人事安排,馬超歸順劉備后,得到重用,他寫信給諸葛亮,詢問馬超人才可與誰相比,諸葛亮只得回信周旋,吹捧關(guān)羽。后來劉備封關(guān)羽為前將軍,他因為黃忠封后將軍,聲言:“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拒不接受拜封,公然抗拒劉備的王命。表面上是藐視黃忠,其實矛頭指向劉備。
這一方面是因為關(guān)羽心胸狹窄、爭強好勝,沒有容人之量;另一方面是因為他覺得自己資歷深、功勞大,地位高,現(xiàn)又雄踞一方,有資本這樣做。關(guān)羽可能有這樣的想法,當初三人一起舉兵,打出了現(xiàn)在的地盤,不分彼此,你的就是我的,甚至不自覺地把荊州當成了自己的獨立王國,試圖和劉備平起平坐,擁有同等的發(fā)言權(quán)。在一定的程度上,劉備控制不了、指揮不動當時的關(guān)羽了。這當然是劉備無法接受的現(xiàn)實。
孫權(quán)為奪取荊州三郡 ,事先將孫尚香從劉備處接回,兩家的聯(lián)姻關(guān)系名存實亡。后來,孫權(quán)不是與劉備修復聯(lián)姻關(guān)系,而是提出與關(guān)羽結(jié)親家;遭到關(guān)羽的拒絕。 這至少說明,孫權(quán)把關(guān)羽看成劉備集團中一支相對獨立的軍隊,從而加以拉攏。請大家試想一下,如果關(guān)于與孫權(quán)結(jié)盟,割據(jù)荊州,三國的局面將會發(fā)生怎樣的改變?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七月,劉備稱漢中王并拜關(guān)羽為前將軍、假節(jié)鉞。按理說,劉備歷時一年多才平定漢中正需要休養(yǎng)生息,不應該休養(yǎng)生息,不應該馬上大動干戈、出兵北伐。但同月關(guān)羽就進攻襄樊,這很可能是關(guān)羽假節(jié)鉞、獲得代天子征伐的權(quán)力后,自作主張、一意孤行的結(jié)果。
當然,也可以有另一種解釋,關(guān)羽出兵前請示了劉備,或者劉備被漢中勝利沖昏了頭腦,想乘勝追擊、擴大戰(zhàn)果,就命一直在養(yǎng)精蓄銳的荊州軍出擊。但如果這樣,劉備應該會派兵支援,不會坐視關(guān)羽敗亡而不施以援手。關(guān)羽在北伐期間,只是向鄰近的房陵、上痡的劉封、孟達、求援而從未直接向劉備求援。也可以證明關(guān)羽的北伐并未經(jīng)劉備的同意,所以無顏要求劉備支援。而沒有劉備的命令,鄰近部隊自然不會出兵。
有人猜測北伐是關(guān)羽的一意孤行,但又向劉備作了報道,而劉備卻沒有重視起來,既沒有遙控指揮,又沒有給予多少支持。即便當初劉備沒有引起重視,但北伐前期的輝煌戰(zhàn)果和后期的嚴峻形勢,不可能不引起劉備的重視。不派援兵,顯然不是疏忽,而是故意。
如果是為了擴大自己的地盤,不讓其他人的功勞超過自己,擅自出兵,就足以觸動劉備敏感的神經(jīng)。劉備不派一兵一卒支援,假他人之手消滅關(guān)羽,就有了合理的解釋。關(guān)羽身死后,劉備拖延一年多才出兵討伐趁關(guān)羽北伐襲取荊州的孫權(quán),名義上是為關(guān)羽報仇,實際上是為爭奪荊州。
隨著地盤的擴大和年齡的增長,劉備當時已經(jīng)在考慮身后事了。其中一個重要的課題就是剪除那些“易世所不能欲”,也就是自己身后無人能夠駕馭的棘手人物。例如劉備的義
子劉封,“諸葛慮封剛猛,易世之后終難以制御,勸先主因此除之”劉備便借他不救援關(guān)羽的名義賜死劉封。劉封個性“剛猛”,與關(guān)羽的“剛而自矜”有相似之處,但與雄踞一方、指掌劉備半壁江山的關(guān)羽相比,劉封的威脅顯然不是一個級別的。如此看來,劉備借刀殺關(guān)羽就有了充分的理由。
劉備假曹操和孫權(quán)之手除掉關(guān)羽,付出的代價也是沉重的,是去了一員“萬人敵”的虎將,也失去了荊州的半壁江山,但劉備當時已經(jīng)沒有平定天下、匡扶漢室的年頭了,他只想割據(jù)一方,稱王稱帝。所以,付出的代價是可以承受的,畢竟消滅內(nèi)部的威脅更重要。益周是他的立足點,在劉備的戰(zhàn)略天平上,荊州的分量沒有那么重要了。如果內(nèi)部的威脅不及時消除,結(jié)果就可能是子孫的基業(yè)不保,連立足之地都會失去。
關(guān)羽的敗亡也是有它自身的原因,由于他的剛愎自用、狂妄自大,得罪了荊州同僚,也激怒了盟友。被罰前后他就三次侮辱孫權(quán),一次是拒絕孫權(quán)為子求婚,辱罵使者;一次是因為北伐時孫權(quán)承諾的援兵遲遲不到,罵孫權(quán)是小畜生,還說攻取了襄樊之后要去滅他;另一次是因為軍糧不足,奪取孫權(quán)儲存在湘關(guān)的米。
從戰(zhàn)略上講,諸葛亮的隆中對提出的北伐策略有幾個要點:跨有荊、益;結(jié)好孫權(quán);天下有變;兩路出兵。當時,益州雖被劉備戰(zhàn)據(jù),荊州卻被三家瓜分;孫劉達成湘水協(xié)議,分割荊州之后,聯(lián)盟雖然暫時得以維系,但是這只是表面現(xiàn)象,實際上則是危機四伏。關(guān)羽又屢次挑釁,激化了矛盾;由于曹操在漢中失利,內(nèi)部出現(xiàn)了反曹勢力并有所動作,但并沒有從根本上動搖曹操的統(tǒng)治,算不上“天下有變”;諸葛亮提出劉備出秦川,另一支軍隊取苑、洛兩路出兵,分進合擊,而關(guān)羽孤軍深入,承受了巨大的軍事壓力,導致慘敗。
但總地來說,如果沒有劉備的不作為和孫曹劉三家的聯(lián)合絞殺,關(guān)羽是不會輸?shù)哪敲磻K的,至少不會兵敗身死!扒Ч艖野,劉備借刀殺關(guān)羽;一腔熱血,云長遺恨走麥城!
希望你能閱讀以下以下相關(guān)范文:三國演義人物性格特點演講稿
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
來源:網(wǎng)絡(luò)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