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1*學年度第二學期初二歷史教學工作總結
201*201*學年度第二學期初二歷史教學工作總結
李艷坤
本學期,我擔任初二年級六個班的歷史教學工作,我從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勤勤懇懇,兢兢業(yè)業(yè),使教學工作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地開展。按照學校的各項要求,立足現(xiàn)在,放眼未來,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進步,現(xiàn)對本學期教學工作作出總結,
一、認真?zhèn)湔n
不但備學生而且備教材備教法,根據(jù)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實際,設計課的類型,擬定采用的教學方法,并對教學過程的程序及時間安排都作了詳細的記錄,認真寫好學案。每一課都做到“有備而來”,每堂課都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并制作各種利于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有趣課件,課后及時對該課作出總結,寫好教學后記,并認真按搜集每課書的知識要點,歸納成集。
二、增強上課技能,提高教學質量。我在課堂上特別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強師生交流,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學得容易,學得輕松,學得愉快;注意精講精練,在課堂上老師講得盡量少,學生動口動手動腦盡量多;同時在每一堂課上都充分考慮每一個層次的學生學習需求和學習能力,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提高。現(xiàn)在學生普遍反映喜歡上歷史課,就連以前極討厭歷史的學生都樂于上課了。
三、虛心請教其他老師。在教學上,有疑必問。
四、認真批改作業(yè)。布置作業(yè)做到精讀精練。有針對性,有層次性。同時對學生的作業(yè)批改及時、認真,分析并記錄學生的作業(yè)情況,將他們在作業(yè)過程出現(xiàn)的問題作出分類總結,進行透切的評講,并針對有關情況及時改進教學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做好課后輔導工作,注意分層教學。在課后,為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相應的輔導,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時加大了后進生的輔導力度。對后進生的輔導,首先要解決他們心結,讓他們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對學習萌發(fā)興趣。要通過各種途徑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和上進心,從而自覺的把身心投放到學習中去。這樣,后進生的轉化,就由原來的簡單粗暴、強制學習轉化到自覺的求知上來。使學習成為他們自我意識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礎上,再教給他們學習的方法,提高他們的技能。并認真細致地做好查漏補缺工作。后進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識斷層,這些都是后進生轉化過程中的拌腳石,在做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時,要特別注意給他們補缺,把他們以前學習的知識斷層補充完整,這樣,他們就會學得輕松,進步也快,興趣和求知欲也會隨之增加。六、積極推進素質教育。目前的考試模式仍然比較傳統(tǒng),這決定了教師的教學模式要停留在應試教育的層次上,為此,我在教學工作中注意了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把傳授知識、技能和發(fā)展智力、能力結合起來,在知識層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讓學生的各種素質都得到有效的發(fā)展和培養(yǎng)。
存在的不足是,雖然盡了最大努力但個別學困生的學習狀態(tài)、學習成績還是沒有多大進步,需要以后繼續(xù)努力。
擴展閱讀:201*學年度歷史教師工作總結
201*年教學心得
剛剛踏進新洲四中,因為學校課程設置和教師人員不足,我擔任高一年級七個班的歷史老師。本學期的時光就這樣過去了,回顧一學期的工作,我從五個方面對本學期教學工作情況作如下總結:
一、思想方面:
本人能積極參加政治學習,關心國家大事,擁護黨中央的正確領導,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擁護黨的各項方針政策,遵守勞動紀律,團結同志,熱心幫助同志;教育目的明確,態(tài)度端正,鉆研業(yè)務,勤奮刻苦;班主任工作認真負責,關心學生,愛護學生,為人師表,有奉獻精神。二、教學方面
1、備課
開學初,積極參加教研室組織的教研活動,在師校教研員的指導下進行集體備課,仔細聽,認真記,領會精神實質。然后根據(jù)要求,提前兩周備好課,寫好教案。平時做到周前備課。備課時認真鉆研教材、教參,學習好大綱,虛心向同年組老師學習、請教。力求吃透教材,找準重點、難點。
為了上好一節(jié)課,我上網(wǎng)查資料,集中別人的優(yōu)點確定自己的教學思路,為了學生能更直觀地感受所學的知識內容,我積極查找課件,制作課件,準備、制作教具。
2、上課
上好課的前提是做好課前準備,不打無準備之仗。上課時認真講課,力求抓住重點,突破難點,精講精練。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使學生有舉一反三的能力。
3、輔導
我利用課余時間對學生進行輔導,不明白的耐心講解,教給他們好的記憶方法,好的學習習慣,做到對所學知識鞏固復習,及時查缺補漏。并與家長聯(lián)系,及時溝通情況,使家長了解情況,以便在家里對孩子進行必要的監(jiān)督。4、作業(yè)
根據(jù)減負的要求,我布置適量作業(yè),作業(yè)總是經過精心地挑選,適當?shù)亓粢恍┯欣趯W生能力發(fā)展的、發(fā)揮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作業(yè)。
三、德育工作:
德育是學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而教師德育工作的秘訣就是"愛"。
師愛是偉大的、神圣的。師愛是人類復雜情感中最高尚的情感,它凝結著教師無私奉獻的精神。師愛是"超凡脫俗"的愛。這種愛沒有血源和親情,沒有私利與目的,然而這種愛卻有一種巨大的力量。
愛學生就要了解學生,包括對學生的身體狀況、家庭情況、知識基礎、學習成績、興趣愛好、性格氣質、交友情況、喜怒哀樂的深刻了解。這是做好班級管工作、避免教育盲點、因材施教的前提,也是提高教育管理水平、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必要條件。尊重、理解、信任學生是消除教育盲點的基礎。尊重學生要尊重學生的人格。教師與學生雖然處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不同的地位,但在人格上應該是平等的,這就是要求教師不能盛氣凌人,更不能利用教師的地位和權力污辱學生;理解學生要從青少年的心理發(fā)展特點出發(fā),理解他們的要求和想法,理解他們幼稚和天真;信任學生要信任他們的潛在能力,放手讓學生在實踐中鍛煉,在磨練中成長。只有這樣,學生才能與教師縮小心理距離,學生才會對教師產生依賴感。
在教學中我采用了學生們易于接受的方法進行教學,在輔導學生學習時,不僅要使優(yōu)等生學好,也要使中等生學好,更要使學困生學好。因而在平時教學中注意分層教學,因材施教。同時在學校我又采取讓同學教,小組互幫互助的方法,讓先進學生帶動后進生。經過一段時間的互助,他們的學習情況有了明顯的進步。教師的責任不僅在于教授學生知識,更在于引導他們學會生活和生存的基本技能,及做人的基本行為準則。四、個人學習:
我們學校針對我們剛進入的免費師范生開辦了“青年教師研討班”,開展這個教學學習活動。在這些活動中,我積極學習各種教育理論,以充實自己,以便在工作中以堅實的理論作為指導,更好地進行教育教學。利用業(yè)余時間認真學習電腦知識,學習制作多媒體課件,為教學服務,同時也積極撰寫教育教學論文。教育工作,是一項常做常新、永無止境的工作。社會在發(fā)展,時代在前進,學生的特點和問題也在發(fā)生著不斷的變化。作為有責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須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覺性,及時發(fā)現(xiàn)、研究和解決學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況、新問題,掌握其特點、發(fā)現(xiàn)其規(guī)律,盡職盡責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們肩負的神圣歷史使命。
歷史學科教法情感式與灌輸式
我所任教的新洲四中是一所農村高中,學;A設施并不是十分的完備,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很少用到多媒體等現(xiàn)代化設施和方法的教學形式,更多的是傳統(tǒng)的“粉筆教學”;而學生也大多來自農村家庭,從小對于歷史知識的獲取和了解都不是很多。致使老師在日常的學習過程中對于歷史知識的教授更多的仍然是“灌輸”式教學,并且學生對于這種“灌輸式”也更能接受。因此,我在教學工作中經常會面臨這樣的一個問題:灌輸式教學與情感式教學的選擇。
近些年來,隨著現(xiàn)代教育心理學研究的深入發(fā)展,情感教學已經發(fā)展成為一套新的教學理論和方法,逐步受到各基礎學科界的青睞。
1966年,保加利亞心理學家洛扎諾夫首創(chuàng)的“暗示教學法”(又稱“情境教學法”)在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qū)試驗,獲得了優(yōu)于常規(guī)教學的教學效果。它是教師有意利用環(huán)境、情感、藝術等因素來調動學生無意識心理活動,以協(xié)調有意識心理活動,最大限度地發(fā)掘人的生理和心理潛能,促進自我和諧發(fā)展。其核心是激發(fā)學生的情感,發(fā)揮情感教學的功能。
歷史情感教學強調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教學過程本身就是一種特殊的人際交往過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是成功教學的基本保證。鑒于歷史課時少,珍惜課堂教學中師生積極情感的建立、交流和發(fā)展,就顯得尤為重要。
另外,歷史情感教學強調創(chuàng)設生動、形象、感人的歷史教學情境。歷史教材的簡約性、綜合性強,從而使本來生動形象感人的歷史內容的情境性大為失色。因此,進行情感教學,要根據(jù)歷史內容的特點和教學目的,多方面創(chuàng)設以形象為主體的教學情境,使學生身臨其境或如臨其境,觸“境”方能生情。
再者,它強調以情動情,以情感人,激活學生的身心。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師讓師生共同置身于創(chuàng)設的特定歷史情境中,通過掀起波瀾壯闊的歷史場面,深刻剖析特定歷史人物的內心世界,可以喚起學生相應情感;通過生動形象、風趣幽默、感人肺腑的言語,可以扣擊學生心弦,產生情感共鳴。如,講祖國“四大發(fā)明”,如數(shù)家珍,滿懷自豪之情;講“南京大屠殺”,義憤填膺、聲淚俱下?傊,“一個好的歷史教師不僅繪聲繪色地再現(xiàn)歷史,使學生仿佛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歷其事,而且語言神態(tài)帶感情,使學生每每激憤、扼腕沖發(fā),壯烈處可歌可泣,深沉處再思再嘆,歡悅處撫掌稱快”。
最后,它強調獲得知情并舉、相互促進的教學效果。歷史學
科運用情感教學,從培養(yǎng)青少年學生的個性和素質的根本目的出發(fā),把“知”與“情”的教育視作同等地位,貫穿于一個完整的教學過程中,以知激情、以情啟智、以情育情、以情激意,使師生在輕松愉快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樂教”、“樂學”,教學相長,以獲得最佳教學效果。偉大教育家陶行知說過:“在感情之間的調節(jié)與啟發(fā)中使學生了解其意義和方法,便是知的教育;使其養(yǎng)成追求真理的感情并努力與奉行,便是意的教育!边@種知情意合一的教學效果是灌輸式歷史教學所無法達到的。
二、歷史學科情感教學的目標
從歷史學科情感教學的基本特征可以看出,歷史教學事實上被劃分為兩個基本領域,即以傳授基礎知識和智能培養(yǎng)為目標的認知領域和以培養(yǎng)高尚的情操及個性發(fā)展為目標的情感領域。二者互相滲透、互相作用,構成一個有機的統(tǒng)一體,即歷史學科的整體教學目標,從而形成大綱所規(guī)定的歷史教學的基本任務。然而,從傳統(tǒng)的歷史教學來看,人們更多地重視了教學的認知領域,而關乎學生思想品德、人生觀形成的情感領域常被忽視,從而使歷史這門情感內涵十分豐富的學科變成了單調乏味的知識性的達標課程,其結果是歷史教學的多種社會功能被閹割了。鑒于這種重知輕情的現(xiàn)狀,我們運用情感教學,在注重認知目標的基礎上科學地確立教學中的情感目標,就顯得十分必要。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可以把學生情感變化作為認知行為的結果來研究,就可以制訂出情感目標的認知內容和情感內化層次,使之變成可操作可檢測的教學目標體系。
首先,確立情感目標的認知內容。它是根據(jù)歷史知識對激發(fā)學生不同情感體驗的作用來劃分的。就目前新編中學歷史教材而言,絕大部分歷史知識點都飽含著人類豐富的情感。如“商鞅變法”體現(xiàn)出秦國新興地主階層勇于改革、合乎民心、順應歷史發(fā)展潮流的強烈的歷史使命感;唐太宗善于納諫表現(xiàn)出知錯就改、服從真理的理智感;周恩來東渡日本“為中華崛起而讀書”,體現(xiàn)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主義情感;還有敦煌飛天的情韻、蒙娜麗莎的微笑等則滲透出強烈的審美感?梢,歷史學科情感目標的內容應該體現(xiàn)在經過過濾、升華了的人類高級的社會性情感上,可劃分為道德感、理智感、愛國主義情感、審美感四大類,每大類又可劃分為若干細目,可視教學的具體內容而定。根據(jù)這種分類,教師在深入研究每個章節(jié)每個歷史知識點的基礎上,充分挖掘情感的內涵,制訂出教學情感目標的具體內容。
其次,確定學生情感目標內化的水平層次。如果說,歷史教學的認知目標指的是將知識轉化為智能的各種層次的話,那么,情
感目標指的是對認知內容的體驗所達到的內化等級,即是經過內心體驗到形成行為規(guī)范的連續(xù)變化過程。對此,美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布盧姆等人經過研究表明,情感內化目標應是一個按不同心理等級層次排列的連續(xù)體,它由低到高被劃為五個層次:即:接受、反應、評價、組織、性格化。這五個層次緊密銜接、層層遞進,布盧姆總結時指出:“在這個過程中,情感成分從單純覺察開始,經過具有一定動力的階段,最后達到對一個人的行為的控制!盵2]參照布盧姆的研究,進行情感教學,就可以檢測和評估學生在對某個歷史知識點的掌握和應用時,情感內化目標達到的層次。如教師進行愛國主義情感教學時,通過愛國主義者的生動素材,配以靈活多變的教學形式,首先使學生愉悅地接受刺激,然后讓學生作出滿意反應,接著使學生通過對愛國主義者的事跡、思想的認識,進行內心體驗,逐步對愛國主義內涵、價值觀作出全面而系統(tǒng)的理解,最后,形成性格化中的愛國主義人生觀。學生分析判斷歷史人物或所遇到的各種現(xiàn)象是否具有愛國主義因素時,就以此為原則,指導自己的言行。
綜上所述,認知目標和情感目標有機地構成了歷史學科情感教學的整體目標;情感目標的實現(xiàn)建立在認知目標實現(xiàn)的基礎上;讓學生在“情感內化”的連續(xù)體上逐級攀登,使情感逐漸形成性格化的個性特征,最終體現(xiàn)為良好的行為習慣。這正是歷史教學中知情意行四者的完美結合。
三、歷史學科情感教學的功能
情感目標的確立和運用,可以進一步地發(fā)揮歷史教學的社會功能,這為歷史教學適應現(xiàn)代社會需要、培養(yǎng)既富有個性又全面發(fā)展的人才開辟了廣闊的天地。落實在實際教學任務中,歷史學科情感教學的功能主要體現(xiàn)在對青少年學生的個性和素質的培養(yǎng)與發(fā)展上。
首先,知識智能的強化功能。
傳授基本知識、開發(fā)智能是歷史教學的基本任務,但要落實并非易事。因為歷史學科不同于其它學科,其知識的過去性、具體性、綜合性的特點是該課難教好難學好的關鍵。比如,要掌握過去的基本史實,必須加強感知和記憶;要形成歷史表象,必須展開豐富的想象;要探討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發(fā)揮歷史的借鑒功能、培養(yǎng)科學的思維方法等,就必須展開積極的思維。然而,學生參與認知的這一系列心理活動及其智能的培養(yǎng),無不受到情感的制約。情緒心理學研究表明,個體的情感對認知具有動力、強化、調節(jié)等多種功能。教師運用情感教學,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源泉,刺激學生的大腦皮層,
引起愉悅的體驗和情感上的共鳴,會促使學生感知敏銳、記憶牢固、想象豐富、理解深刻、思維活躍。相反,毫無情感的歷史教學,必定是死氣沉沉的,是難以促知啟智的。因此,外國心理學家稱情感是思維的能源,列寧也告戒人們:“沒有人的感情,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盵3]其二,思想教育的催化功能。
充分發(fā)揮歷史教學思想教育的功能是歷史教學的任務之一。因此,歷史教學不能“為史而史”。從歷史學科情感教學所揭示的整體教學目標來看,有關愛國主義、共產主義、歷史唯物主義以及倫理道德等思想教育的因素,都可以體現(xiàn)在學生對基本史實的認知、體驗的情感目標上。教師著眼于學生的思想實際,從情感入手,做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比如,揭示歷史進程的規(guī)律時,只有飽含豐富的歷史情感,“寓理于情”,與歷史同悲歡、共進程,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強烈的歷史使命感,從而受到歷史唯物主義的教育?梢姡绻鄙倭饲楦械倪@種熏陶與催化,歷史教學中的思想教育豈不是變成了干癟癟的空洞言辭?因此,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教歷史的教育藝術奧秘就在于要賦予正在掌握知識的人一顆戰(zhàn)士的靈魂”,“在青少年的理智和心靈面前,揭示歷史過程,應當不只是把它當作客觀規(guī)律,而且也當作善與惡的斗爭,當作人們在其中充滿愛憎喜悅的斗爭闡發(fā)。我們竭力使歷史過程作為鮮明的、充滿人的激情、思想、情感的活生生的人們沖突揭示在學生的意識面前!盵4]最后,促進個性發(fā)展的功能。
培養(yǎng)完美的人格、健康的個性,應是歷史學科情感教學的目標。個性又稱人格,通常被認為是具有一定傾向性、穩(wěn)定性的多種心理因素的整合體,如情感、意志、性格、氣質、需要、動機、理想、信念等。情感是個性培養(yǎng)的核心。情感教學意在情感,協(xié)調并激發(fā)人的多種心理功能,最大限度地發(fā)掘人的潛能,其目的在于尋求個性的優(yōu)化。歷史學科運用情感教學,有利于健全學生人格、優(yōu)化學生的個性品質。大量史實證明,取得杰出成就的歷史人物,一般都具有偉大的人格、獨特的個性。因此,情感教學以人物為中心,展開歷史事件的情境,從情感深處揭示各類人物的個性心理品質,可以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情感、堅毅的性格、頑強的意志、崇高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等。如,有位教師在展開“楚漢戰(zhàn)爭”的生動情境后,從歷史人物個性品質的角度分析“實力強大的項羽最后敗于實力弱小的劉邦”的原因,指出:“實力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只有具備謙虛謹慎、嚴以律己、任人唯賢、艱苦創(chuàng)業(yè)等高尚品質的人,才能獲得事業(yè)的成功;而剛愎自
用、居功自傲、缺乏理智的人最終必然導致事業(yè)的失敗!边@就發(fā)展了學生的自我教育意識,培養(yǎng)了良好的個性思想品質。四、歷史學科情感教學的理論依據(jù)
情感教學來源于具體學科的教學實踐,起初體現(xiàn)為一些具體方法,如“暗示教學法”、“情境教學法”、“啟發(fā)式教學”等,后來逐步上升到“樂學”、“愉快教學”、“成功教學”、“陶冶教育”等教育教學理論。如果相對于傳統(tǒng)的認知教學而言,以上教學方法和理論都是情感教學的體現(xiàn)。歷史學科運用情感教學,確實比灌輸式教學更能充分地發(fā)揮歷史教學的社會功能。因此,為深化歷史教學的改革,從理論上對此進行深入地研究和探討,是十分必要的。結合歷史學科的特點,筆者認為歷史學科情感教學應從史學的基本理論出發(fā),以教育心理學有關理論為指導。
首先,歷史學科情感教學應建立在史學的科學屬性上。
史學的科學屬性要求歷史教學與研究必須尊重客觀歷史,必須以歷史唯物主義為準繩。歷史學科運用情感教學尤應如此。情感作為人的天賦功能之一,既產生于實踐又反作用于實踐。在歷史發(fā)展的長河中,人是歷史的主體,人類各種高級的社會性情感始終體現(xiàn)在主體認識改造社會、推動歷史發(fā)展的過程中。因此,情感是人類客觀歷史發(fā)展過程的重要構成部分。所以,歷代史學家在記載、編纂、評述客觀歷史過程時,無不滲透著豐富的情感,但受時代階級的局限,他們對客觀歷史的處理帶有一定程度的主觀因素,以至生發(fā)出來的情感難免帶有消極庸俗的成分。而馬克思主義史學尊重客觀歷史,在科學地揭示歷史發(fā)展過程和規(guī)律時,站在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人民群眾的立場上,褒善抑惡、存真求美,把人類社會積極的情感成分升華為寶貴的精神財富,凝聚成無產階級的高尚情操,以此來熏陶、激勵和培養(yǎng)一代一代的新人。因此,歷史教學中的情感主題應該是蘊含著以歷史唯物主義揭示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理性認識的情感。這正是我們確立教學情感目標內容的科學依據(jù)。
其二,歷史學科情感教學應體現(xiàn)“全面發(fā)展”的教育觀。
歷史學科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聚集著全人類的智慧和寶貴的精神財富,熔知識性、思想性、科學性和情感性、趣味性于一爐。因此,該學科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對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四有”新人具有重大的意義。歷史學科運用情感教學,應以“全面發(fā)展”的教育觀為指導,努力做到知情意行四者的完美結合,讓學生的身心都得到充分、自由、和諧的發(fā)展。如果教師把情感教學的目標偏向于學生感興趣的歷史內容上或者僅停留在較低級的情感享受上,那么,情感教學就失去了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才
的意義。因此,要真正做到情感教學,就要避免走兩個極端:一是“重知輕情”,即只重知識單一傳授而忽視情感的熏陶和培養(yǎng);二是“重情輕知”,即過分制造情感的虛張聲勢而失去理性的駕御。二者都偏離了“全面發(fā)展”的教育目標的軌道。其三,歷史學科情感教學必須符合學生的認知和情感心理特征,注重開發(fā)大腦潛能。
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學生的學習過程就是以心理活動為基礎的認知過程和情意過程的統(tǒng)一!盵5]它要求教師根據(jù)不同年齡層次的學生的心理特征,把認知和情感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有針對性地進行情感教學。首先,從學生的認知和情感活動的特點來看,一般而言,初中生的認知多重直觀、形象、具體,以形象思維為主,并逐步向抽象思維發(fā)展,其參與認知的情感表現(xiàn)得熾烈、豐富、外向,具有易感性;高中生的認知在形象思維的基礎上逐步上升到以抽象思維為主,其情感發(fā)展?jié)u趨深厚穩(wěn)定,具有閉鎖性。其次,從歷史的特點來看,一方面,歷史的時空跨度大、人物事件雜、概念觀點多,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抽象思維;另一方面,歷史的情節(jié)本身是生動、形象、具體的,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情感體驗,發(fā)展形象思維。那么,怎樣才能把不同年齡層次的學生的認知和情感活動有機地統(tǒng)一在歷史學科情感教學中呢?那就是充分激活學生的大腦,開發(fā)大腦潛能。歷史學科進行情感教學時,一方面,通過生動形象感人的歷史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情感,使大腦右半球興奮,產生一定的形象思維;另一方面,通過感知基本史實,形成一定的歷史時空觀,使大腦左半球興奮,產生一定的抽象思維。當大腦左右半球交替興奮與抑制、互相平衡作用時,學生的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有機結合、認知與情感活動高度統(tǒng)一。其四,歷史學科情感教學應以主體性教學理論為指導。
主體性教學論把充分“發(fā)展的人”作為教育的出發(fā)點,強調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揮人的巨大能動作用。但從傳統(tǒng)的歷史教學來看,“滿堂灌”、“一言堂”的僵化教學模式把學生變成了被動接受歷史概念、歷史觀點的簡單的、機械的容器,造成了教師的苦教、困教、強行教與學生的苦學、困學、厭學甚至拒學之間的惡性循環(huán)。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教師沒有把學生真正擺在主體地位,沒有喚醒并發(fā)展學生的主體意識,沒有發(fā)揮學生學習的自我能動作用,忽視了師生參與認知時的情感力量。因此,歷史學科運用情感教學,首先,從教育觀念上應從人的特點、人的需要、人的動機、人的尊嚴等出發(fā),把學生擺在教育的主體地位。在教學實踐中,應充分發(fā)揮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作用,注重在民主平等、互重互信、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的前提下,調動學生參與教學的
一切非智力因素,激發(fā)學習熱情,讓學生自覺主動地學習,做學習的主人。歷史學科情感教學如果脫離了這一主體性,就會重落灌輸式教學的俗套。
友情提示:本文中關于《201*201*學年度第二學期初二歷史教學工作總結》給出的范例僅供您參考拓展思維使用,201*201*學年度第二學期初二歷史教學工作總結:該篇文章建議您自主創(chuàng)作。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