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新課程新課改教學總結
高中生物新課程新課改教學總結
【摘要】隨著高中生物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開展,對于新課程、新理念的學習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收獲,也遇到了一些問題。為了更好地投入到以后的課程改革中去,應加深對新教材的認識,在不斷反思中教好生物課。
【關鍵詞】新教材改革高中生物
隨著我省,作為生物教師,我們經(jīng)歷了渭南市教育局201*年暑期的培訓,以及接近一年的教學實踐,現(xiàn)根據(jù)一年來的教學實踐、反思,歸納以下幾點教學體會供大家交流學習。一、對新教材的認識
經(jīng)過對新教材的使用,我們深深地領會到要轉變教育觀念、教學理念,適應新課程、新教材的改革,并且將新課標、新理念貫穿在自己的教學實踐活動過程中。新教材知識構架的簡單化,使每個層次的學生學習更容易,增加了學生的自信心;新教材注重知識的引導、知識的探究過程和形成過程,需要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探究知識的趣味性和形成過程,自主構建知識,通過自身的體會將書本知識內(nèi)化為自己的東西;新教材更加適應提高普通公民的生物學素養(yǎng),它利用圖文并茂吸引學生產(chǎn)生求知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和創(chuàng)造力,提高探究新知識的欲望;新教材中有很多的探究實驗、探究過程,注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強調實驗技能,很多內(nèi)容需要學生根據(jù)自身的知識積累,創(chuàng)造性的學
習教材中的內(nèi)容。
二、對教材的處理上,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由于教材中有不少實驗材料和教學中涉及的有關文字、圖文等資料都需要提前準備和搜集,因此教師必須提前備課,做到心中有數(shù),提前將所需的實驗材料和資料準備好,才不至于臨時慌亂、不知所措影響正常教學。建議教師的備課最好是提前備出一至兩周的課時。需要學生課前準備的工作,最好提前一周布置,而且要做好落實工作,例如:課前檢查,或指定課代表進行檢查、記錄等,以引起學生的重視。三、教學教法的體會
(一)學生自己能學會的,相信學生引導學生學
對于一些比較容易或淺顯的教學內(nèi)容,可以引導學生自學。“先學后講”,對于一些比較簡單的知識點來說,不失為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也就是說,在備課時我們應努力做到:凡是學生自己能夠探索得出的,教師不代替;凡是學生能夠獨立發(fā)現(xiàn)的,教師不暗示,這在另一方面也解決了時間不足的問題。
(二)新舊知識有直接聯(lián)系的,遷移類比誘導學生學生物學是一門系統(tǒng)性很強的學科,它的前一個知識點往往是后一個知識點的基礎,而后一個知識點又是前一個知識點的延伸和發(fā)展。任何新知識的學習,總是在學生原有的知識基礎上進行的。因此,我們可以利用知識的遷移規(guī)律,找準新舊知識的連接點和新知
識的生長點,誘導學生利用舊知識去學習新知識。例如:我們可以引導學生依照孟德爾基因分離定律的發(fā)展模式,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自己發(fā)現(xiàn)“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等!盀檫w移而教”,應該成為我們備課時處理教材的出發(fā)點。
(三)學生難于理解或不易接受的,動手操作指導學生學學習不是由教師向學生傳遞知識,而是學生自己建構知識的過程,學習者不是被動的信息接受者,相反,他要對外部信息主動地選擇和加工以后再吸收。對于一些稍難一點的內(nèi)容,可以適當創(chuàng)設機會,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
(四)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進行自我反思
教師在每一堂課結束后,要進行認真的自我反思,思考哪些教學設計取得了預期的效果,哪些精彩片斷值得仔細咀嚼,哪些突發(fā)問題讓你措手不及,哪些環(huán)節(jié)的掌握有待今后改進等等。同時,認真進行反思記載,主要記錄三點:①總結成功的經(jīng)驗。每節(jié)課總有成功之處,教師要做教學的有心人,堅持把這種成功之處記錄下來并長期積累,教學經(jīng)驗自然日益豐富,有助于教師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②查找失敗的原因。無論課堂的設計如何完善,教學實踐多么成功,也不可能十全十美,難免有疏漏之處,甚至出現(xiàn)知識性錯誤等。課后要靜下心來,認真反思,仔細分析,查找根源,尋求對策,以免重犯,使教學日臻完善。③記錄學生情況。教師要善于觀察和捕捉學生的反饋信息,把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和普遍存在的問
題記錄下來,以利有針對性地改進教學。同時,學生在課堂上發(fā)表的獨到見解,常可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及時記錄在案,師生相互學習,可以實現(xiàn)教學相長。
(五)多媒體課件的使用加大課堂容量
多媒體課件可以將整個課堂貫穿為一個整體,從教學目標的展示、教學重難點的引導,到課堂小結和課堂小練,都可以全部容納在多媒體課件中,這樣既節(jié)省了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又能完成教學任務,達到教學的要求。而且多媒體課件中包含的動畫可以極大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課堂的趣味性,使學生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下完成教學目標。
四、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這是對學生學習知識能力的一個要求,以探究性學習方法學習科學實驗也是課改思想的具體體現(xiàn)。在培養(yǎng)學生探究性學習能力的時候要注意以下幾點:1.從生物科學角度出發(fā)提出可以探究的問題;2.闡明與解決該問題有關的概念;3.確認變量(注意準確、科學、合理性原則),該變量必須是探究問題的關系(這也是高考中碰到的對照實驗的重要原則;單一變量原則);4.必須做出科學假設和預期結果,結果的預測也是實驗非常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5.設計可行的實驗方案,注意可行性,必須聯(lián)系實際;6.進行實驗,收集數(shù)據(jù);7.運用數(shù)學方法(圖表等)處理數(shù)據(jù),得出實驗結論;8、用準確的術語描述實驗方法、闡明實驗觀點;9、運用證據(jù)與邏輯
為自己的觀點進行辯解和必要的修改。雖然高考試題中實驗設計題目不會面面俱到,但往往會考查到其中某一個或某幾個環(huán)節(jié),因此我們在探究性實驗教學中就應該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性學習能力。
擴展閱讀:新課改下高中生物有效性教學論文
新課改下高中生物有效性教學
高中新課程改革在四川已進行了兩年,但還未經(jīng)歷新課程的高考洗禮,總結和反思兩年來的教學實踐意義重大。實施新課程兩年來,大家都高興的看到課堂教學較課改前有較大突破,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實驗探究等成為教學的主要形式,由主要強調關注知識本位到關注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及終身發(fā)展轉變。兩年來在實施高中生物新課程中就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重點做了如下嘗試: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與實施、學案引領的自主探究學習、課后反思與總結。一、課堂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和實施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充滿興趣的生物課堂教學,才充滿活力,才能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方法很多,諸如創(chuàng)設情境、巧設問題、信息技術的使用等。如單純的叫學生坐在教室里面,做一些沒有興趣的事情,很快學生就生厭了,如果是一部很有趣的電影,學生很快就會集中精力。就生物知識本身而言,具有豐富生動的實際內(nèi)容,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需要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創(chuàng)設多樣化的教學情境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形象化,直觀化,來解決學生認識過程中的形象與抽象、實際與理論、感性與理性、舊知與新知、背景與知識以及問題與思維的關系和矛盾,既為學生的學習提供認知?奎c,又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心向。
(一)問題式教學情境。問題引導的教學情境要有探究性,不要單純的用是或者不是來判斷,否則就沒有什么意思了,例如蛋白質一節(jié),可以先投影幾個“大頭娃娃”的照片,可以提出問題:什么
友情提示:本文中關于《高中生物新課程新課改教學總結》給出的范例僅供您參考拓展思維使用,高中生物新課程新課改教學總結:該篇文章建議您自主創(chuàng)作。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