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教學反思總結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總結
語文在高考中的作用是舉足輕重的,在生活,工作中的作用更為重要.但是,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有些學生,讀書的時間越久,語文學習的熱情越低,尤其是到了高中,更是輕視語文學習,表現(xiàn)出種種消極心理.現(xiàn)在我結合多年的語文教學實踐,對學生學習語文的消極心理及成因作一些分析,并試圖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一,表現(xiàn)1,漠視語文
漠視語文的學生表現(xiàn)為對語文的學習抱無所謂態(tài)度,常常是上課想聽就聽,不想聽就不聽;課后作業(yè)有時間就做,沒時間就不做甚或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特別是語文基本功較好的學生,認為語文過去學得不錯,可以先放一放,臨上陣前再搞突擊,于是,語文就被他們打入了"冷宮".他們認為語文可學可不學,因為學得再認真,在高考中也考不到數(shù)理化那樣的高分,不認真學,分數(shù)也低不到哪兒去.2,應付老師,平衡自己
這些學生迫于高考和老師的壓力,對語文的態(tài)度比冷漠型要積極些,但也只是應付,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和學習計劃,只是滿足于上課聽講,課后完成老師布置的書面作業(yè),滿足于老師問起時,有"我已認真學過了"的回答;捫心自問時,也可以"我已努力過了"聊以自慰.他們從不對學習中出現(xiàn)的問題作積極的思考,從不對學過的知識進行系統(tǒng)的歸納和總結,更談不上讀一些課外書籍,學習始終處于被動狀態(tài).3,擔憂焦慮卻不知所措
這類學生對學習語文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認識,但由于基本功差和學習方法不當?shù)仍?盡管在語文學習上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但考試成績不見提高甚至出現(xiàn)倒退,于是,他們便對語文學習失去了信心,怕上語文課,怕碰語文書,對能否學好語文存在憂慮.隨著考試的臨近,心情極度緊張;考試時不能集中注意力,知覺范圍變窄,思維刻板,情緒慌亂,時刻擔心失敗,并想象失敗后的情境,無法發(fā)揮正常水平.這樣幾個輪回之后,他們有種一籌莫展的感覺,不知道該怎么辦才好.4,投機取巧
有些學生不是不能學好語文,也不是不知道語文重要,而是認為高考語文不考課本,試題全部來自課外,抱著投機取巧的心理,大搞題海戰(zhàn)術,今天一套資料,明天一套試題,見題就做,企圖能夠"碰"上高考試題,對老師提出的緊扣課本,多讀文章,培養(yǎng)語感的要求充耳不聞.還有一些學生,題目也不做.他們抱著"我聰明","我運氣"的心理,等到考場"超常發(fā)揮".這是一批最典型的投機取巧者.二,成因
1,認識的偏差
有的學生不能正確認識語文學科的特點.語文學科的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而這些能力的提高需要我們一個一個詞語的積累,一篇一篇文章的閱讀,一次一次說話的練習,一個一個片斷的寫作,就像砌房子一樣,一塊石頭,一個磚頭,一抹水泥,一張瓦片,一顆釘子,一根木條,你就得一點一滴的壘和砌,嫌麻煩就不行.而有些學生對語文學科的這一特點缺乏充分的認識,認為上課聽聽,課后做做練習就可以提高,從不注意觀察生活,從不讀課外讀物,從不多寫一篇文章.抱著這樣的認識學習語文,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語文學習》雜志有一句醒目的標題語:"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這句話含義是豐富的,但它至少說明一點:生活中處處有"語文",把語文學習僅局限于課內是不行的.有的學生不能認識語文成績提高的漸進性.較之其它學科,高考語文更側重于能力的考查,而能力的高下是綜合素質的表現(xiàn),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奏效的,這就是所說的"漸進性".語文學習往往會出現(xiàn)花了一些時間而看不出成效的現(xiàn)象,但是只要能堅持不懈,付出定有回報.有些學生的功利心太強,一旦努力沒有效果,馬上就打退堂鼓,破罐子破摔,自暴自棄,殊不知一旦拋開語文不學,或不能堅持不懈地學習,很快就會看出退步來,所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就是這個道理.還有的學生不能認識課內和課外的關系.近幾年來,為有利于對考生能力的測試和人才的選拔,高考命題材料幾乎全部取自課外,有些教師和學生便產(chǎn)生了一種錯覺,課本對高考已經(jīng)沒有作用,于是,本來就有投機心理的學生對復習資料倍加青睞,卻把語文課本束之高閣.殊不知,"教材是個例子"(葉圣陶先生語),高考試題與教材的關系是"流"與"源"的關系,正所謂"題目在課外,答案在課內".
2,學生自我調適能力不強.學生偏科,因素很多.進入高中,尤其是高三,還偏科,重理輕文,則主要是因為理科的題目透明度高,答案標準,成就感強,而文科的題目透明度低,答案模糊,就是花了時間做了,也不知對否.特別是寫作類題目,有時是絞盡腦汁,搜腸刮肚寫出來的,自認為不錯,常常因偏題等原因被老師判為不及格.與其這樣吃力不討好,還不如去解理科題目,"解題目多帶勁,解出一道難題多夠刺激".就是喜歡文科的同學也寧可花時間在政治,歷史上,因為這些學科投入少,見效快,在這種心態(tài)下,一些本來對語文感興趣,語文學得較好的學生對語文學習也失去了熱情.再加上高三復習階段,各科老師都感到課時緊,任務重,往往通過發(fā)資料,做作業(yè)的方式擠學生的課余時間,真是"無邊作業(yè)蕭蕭下,不盡資料滾滾來",學生的課外時間都忙于完成這些需要上交的書面作業(yè),不知不覺就把"語文學習要多讀書"這些無需上交的"軟作業(yè)"拋到九霄云外了.三,調控措施
1,變語文教學目標為學生的主體需要.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需要能生成目的,目的能推動行動,行動能優(yōu)化心態(tài).高中學生學習語文之所以出現(xiàn)種種消極心理,很大程度上是部分同學認為憑著十多年積累的老底夠了,"我不需要學了",如果能讓他們自己發(fā)現(xiàn)知識上的"空洞",產(chǎn)生"我想學,我要學"的心理,他們就能付諸行動.筆者曾在學生高二時搞過一個試驗,讓學生分析,提煉,積累課本中的作文素材.每個班分成6個組.一個小組負責一冊課本和讀本的內容.每個小組指定一個組長.組長負責把本書里的重要課文分配到人.然后收集整理的資料,并加工處理,如修改,裝訂等.準備工作做好后,班上組織交流.最后教師收齊,裝訂成冊,作為一個學生課題來處置.這樣,原來不夠重視課本的人,懂得了課本的價值;原來感到作文無料可寫的人,也大有收獲.因而,他們再也不小看課本,高三時候,還有一些學生在自覺梳理所有課本里的知識材料.他們再也不認為課本無用了.
因此,教者要善于把教學目標轉化為學生的需求,因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離開了主體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效果當然不會很理想.
2,在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誘人的情境.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愛因斯坦也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可見,愛好和興趣在學習活動中是非常重要的,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者要善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實踐中,雖然我不善于創(chuàng)設誘人的情境,但我感到應該朝這方面努力.因為這樣做,可以有效地激發(fā)學習興趣,激活課堂氣氛.如復習古典詩歌的藝術創(chuàng)作手法時,《詩經(jīng)》里"賦"與"興"手法的運用往往成為學生理解的難點.朱熹關于"賦""比""興"的定義雖然準確簡潔,但老師如果照本宣科,學生會感到既難以理解,又枯燥無味.怎樣才能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形象,化枯燥為生動我在講"賦"和"興"時引入了同學們喜歡和熟悉的流行歌曲.講"賦"時,在解釋了"賦"的含義實際上就是直接進行敘述或描寫后,我引了《小芳》的歌詞:"村里有個姑娘叫小芳,長得美麗又善良,一雙美麗的大眼睛,辮子粗又長"指明這種從多方面進行描寫的方法實際上就是古代所說的"賦".講"興"時,我引了《纖夫的愛》的歌詞:"天不刮風天不下雨天上有太陽,妹不開口妹不說話妹心怎么想",講清了"先言它物以引起所詠之辭"的含義.這種以俗解雅的方法,在教學中顯得輕松風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復習語文的興趣.盧梭說:"教育的藝術是使學生喜歡你教的東西."我想,語文老師在課堂教學中真的能化"壓力"為"魅力",讓"學生喜歡你教的東西",學生學習語文的消極心理就可逐漸消除,而走向積極.
3,分解大目標,讓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俗話說,"信心是成功之舟".自信心是人們完成任何一項工作的重要心理因素.一件很容易完成的工作,往往只是因為缺乏足夠的自信心而導致失敗,這在生活中司空見慣.自信心對于高三學生更為重要.高三學生考試頻繁,情緒波動大,一旦哪門學科有兩次考試"滑坡",馬上就自暴自棄,這時,幫助他們樹立信心,改善學生作為學習者的自我概念是非常有必要的,不妨搞一些小的專題性的競賽,如注音,改錯別字,找反義成語,名句默寫等,對高分獲得者及時表揚和獎勵,因為教師的"表揚和獎勵"代表著一種"權威"的認可,它能夠使學生的自尊心得到極大的滿足,使學生的自信心得到極大的增強.學生學語文,最怕的有作文,現(xiàn)代文閱讀和詩歌鑒賞.在開始進入詩歌鑒賞復習階段,我采用了分解法教學:了解詩歌的常識鑒賞詩歌的形象灌輸詩歌的表達方式和表現(xiàn)手法,訓練答題步驟品味詩歌語言最后,每人上交一篇關于談詩歌鑒賞技巧的小論文.經(jīng)過幾周的訓練,學生覺得"詩歌鑒賞也就這么回事情嘛,沒有什么好怕的".但是,有一個普遍現(xiàn)象值得重視他們的閱讀量有限,他們的鑒賞水平太低,必須強調他們多做練習.否則,理論并不能很好地指導他們的實踐準確鑒賞詩歌,這才是真正的難點.但無論怎樣,我通過做這樣的分解工作,使大部分學生排除了畏懼心理,這一點,仍然是有效的.心理學研究也表明,"獎勵可以提高學習效果,至少不會降低其效果","獎勵是人的一種本能性的追求".這樣學生在階段學習中有了收獲感,成就感,嘗到了學習的甜頭,他們學習語文的胃口就會增加.
擴展閱讀:高中語文教學反思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
南馬高中趙來紅
作為一個第一年參加工作的新老師,在語文教學中的問題很多,對這些問題進行反思,以鞭策自己進行更好的教學工作。
高中語文學習第一是培養(yǎng)中學生應該具備的語文學習能力(詳見國家教委頒發(fā)的中學語文教學大綱),高考,這是高中階段語文學習最直接的目的;第二,由于高中學生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開始慢慢形成,對學生思想上潛移默化的影響是更深一層次的教育意義。
半個學期的語文教學,主要總結出兩個方面的問題:教師方面和學生方面。
一、教師方面
(一)、教學技能不夠豐富,教學基本功不夠扎實。
作為一個新教師,最大的問題就是教學技能和教學基本功的問題了。這在我的教學工作中也有凸顯出來,教學設計不夠完善、課堂教學把握不足、課后輔導不夠及時等。在教學基本功方面,板書設計和教學評價運用不夠嫻熟等。
針對這一個問題,我給自己樹立了幾個要求:一、認真?zhèn)湔n;二、積極去聽老教師的課,有問題思考之后去請教老教師;三、學會反省,將自己上課的不足之處找出來,從三個角度“不足的表現(xiàn)、不足的原因、改正不足的措施”三個方面去反省糾正;四、參加教育局安排的培訓,認真學習,調動大學時候的書本知識,在現(xiàn)實工作中活學活用。(二)、經(jīng)驗不足,對教學大綱把握不夠。
我剛踏上教學崗位,教學經(jīng)驗不如老教師那么豐富,尤其是開學初的時候,容易對教學內容一把抓,分不清哪些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甚至憑自己高中學習的印象進行重點把握。所以,兩個任教班級第一次月考的成績不好,作為任課老師,我需要承擔一部分責任。
針對這一點,月考之后,我請教了老教師,從總的方面把握高一語文學習的重點;并且聯(lián)系已經(jīng)在高中任教一年的大學同學,在一些具體的知識點方面向其咨詢請教,從而整體上把握如何有效的進行高一語文教學。
二、學生方面
(一)、農村學校和城市學校的學生語文學習狀況的區(qū)別。
在走上講臺之前,我一直想當然的認為,學生總是一代比一代優(yōu)秀,他們的語文水平也應該比當時的我們要好。但事實并非如此,導致課堂時間經(jīng)常出現(xiàn)時間空白,學生和我之間拉開了學習距離和心理距離,我自己也經(jīng)常一個人不知所措的懊惱,卻無濟于事。經(jīng)過一個多月的教學和檢測,已經(jīng)大致了解農村學校和城市學校的學生情況的區(qū)別:基礎薄弱、課外知識匱乏和缺乏語文學習的興趣,是最大的三個問題;A薄弱體現(xiàn)在:在書寫課堂筆記的時候有很多較為平常的詞語不會寫,一些已經(jīng)學過的知識在課堂回顧的時候無法及時調動起來,經(jīng)常需要老師的幫助。課外知識匱乏體現(xiàn)為:對于一些和課文內容相關的課外知識一問三不知。我調查過兩個任教班級學生的課外閱讀情況,沒有一個學生讀完四大名著,并且只有極個別的學生閱讀過其中一本,更別說其他的名著,連雜志都不看。缺乏語文學習的興趣:有幾個學生考進本校的名次是名列前茅的,有幾個學生說:初中的語文不是這樣學的,無法適應高中語文學習日漸退步,產(chǎn)生厭煩情緒。那些語文學習不太好的學生,本身學習興趣就不高,來到高中更加復雜深奧的語文學習,不免覺得困難,就更加懈怠語文學習了。
針對這三個問題,我做出了一些相應的措施。
第一,針對基礎薄弱的問題,換句話說就是提高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水平。字詞的注音、字形和字義,一方面是讓學生加強已學知識的背誦,二是教會學生記憶和辨別的方法,比如:記少不記多。名句默寫也如是,規(guī)定的內容一定要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記住。病句、成語等其他的語文基礎知識,則在每一次練筆和講解中積累和歸納做題思路和方法,將相關知識和例子寫到摘記本上。
第二,由于學生的學習很緊張,基本沒有自主安排的時間,所以課外知識匱乏的問題是比較難解決的。我盡量在課堂教學有限的時間當中多提點一些和課堂有關的課外知識,將一些平時自己看到的較好的句子讓學生記到摘記本上。同時,鼓勵學生多去注意外面的世界,從看新聞,看例如《讀者》之類的雜志開始增加自己的課外知識。
第三,針對學生學習興趣不高這一點,從兩個角度入手。一,提高語文課堂的魅力,讓課堂“活”起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由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提高學習效率,成績也就自然而然的變好了,促進學生學習進入一個良性循環(huán)。二,提高教師自身的語文素養(yǎng)和人格魅力。一個學生喜歡任課老師,也會對該科目用心。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心理是敏感而又好奇的,死板的紙張道理是不能打動學生的,只有從學生的基本角度出發(fā),結合教師自身的個人閱歷感悟和古今中外的事例典故才能真正感染到學生,使學生聽得進道理,并努力做到。作為一個老師,不僅關心學生的學習,也要關心學生的生活和心理,讓學生真正明白老師是為他好。
(二)、學生寫作能力不高。
在語文學習中,作文是非常重要的一塊內容。然而,在批改學生的周記和作文的時候發(fā)現(xiàn)幾個經(jīng)常性的問題:一是素材陳舊,父母的關愛、朋友的分離、讀書的苦惱是是最常見的幾個素材,一個班級的作文當中,有一半以上的學生是相類似的素材,甚至,在不同的作文中,用之前已經(jīng)使用同樣的陳舊素材,不顧作文題意,生搬硬套。
二是詞匯匱乏。高中生的語言表達應該在具有準確性的基礎上,兼有一定的文學性、藝術性和獨特性,但學生的實際情況不容樂觀,比如,表現(xiàn)“高興”,基本只會直言“高興”、“快樂”、“開心”等,能讓人眼前一亮的語句極少。
三是語言表達技巧缺乏。不會使用最基本的外貌、動作、心理和細節(jié)描寫,對比、比喻等修辭,作文格式不當,對于景色描寫,喜歡“為賦新詩強說愁”,實則不知所云。
后經(jīng)和學生溝通了解到,這不僅是因為大部分學生課外閱讀量的缺乏,還有一個原因:小學初中教師并沒有注重學生的寫作能力培養(yǎng),特別是初中三年,教師為了應試教育的成績,讓學生死記硬背幾篇范文,教學生生搬硬套到考場作文上,打擊了學生寫作以及語文學習的積極性。
然而語文學習是一個積累的過程,寫作更是如此。由于時間限制學生并沒有多大的時間去閱讀課外讀物,僅有的休息時間也是用來上網(wǎng),玩游戲,看漫畫,或者是瀏覽沒有多少“營養(yǎng)”的小說。但是,有一個一直以來被學生和老師忽略的寫作學習來源:課本知識。課本知識不僅能提供現(xiàn)成的素材,而且是學生詞匯積累和學習表達技巧的場所。對一些重點文章語句的背誦和文章作者相關文學常識、個人事跡的記憶就是很好的素材,對于學習能力較好的學生,還可以鼓勵其將素材舉一反三。詞匯積累,就是將課文中運用得很經(jīng)典的字詞讓學生體會記憶,寫作的時候就有一個記憶庫,能使自己的語言更加獨特,更加具有文學性。表達技巧的學習,實則是對文章閱讀的反運用。閱讀一篇優(yōu)秀的文章,就是對文章使用的表達方法、入手的表達角度、優(yōu)秀的表達細節(jié)的一個鑒賞。學生學了一篇課文之后,可以反向思考:為什么寫得這么優(yōu)秀,觸動人心;哪些語句打動了你,是否可以從中借鑒一些寫作方法等等。
我是一個新教師,需要改進的問題很多,這些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以后的工作中,要在反省中不斷改正,在改正中繼續(xù)反省,一步步腳踏實地,向同行學習,提高教學能力,以學生為本,做好教學工作。
友情提示:本文中關于《高中語文教學反思總結》給出的范例僅供您參考拓展思維使用,高中語文教學反思總結:該篇文章建議您自主創(chuàng)作。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