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第五單元文言文字詞歸納總結(非常適合課外輔導)
第五單元文言文字詞歸納總結
一、通假字
通假字,是中國古書的用字現(xiàn)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讀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另一個字。由于種種原因,書寫者沒有使用本字(書寫者本來要寫的字),而臨時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來替代。
通假字的數(shù)量不多,中考篇目中考察的通假字有40個左右,大部分在課文的注釋上都有解釋,學習時注意積累。初中階段只要能夠辨析通假字即可。通假字在具體的文言文語句中,讀音按本字來讀,字義按本字解釋。本單元通假字有:
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耙保ā把,邀請!短一ㄔ从洝
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許!坝小保ā坝帧,用來連接整數(shù)和零數(shù)!逗酥塾洝
臥右膝,詘右臂支船!霸x”,通“屈”,彎曲。《核舟記》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橫”!逗酥塾洝
虞山王毅叔遠甫。“甫”,通“父”,男子美稱,多賦予字之后。《核舟記》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昂啞蓖ā皰,挑選!逗酥塾洝愤x賢與能,講信修睦!芭c”,通“舉”!洞蟮乐幸病
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矜”,通“鰥”,老而無妻的人!洞蟮乐幸病
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霸,通“層”!锻馈范⒐沤癞惲x字
現(xiàn)代漢語和古漢語有著繼承和發(fā)展的關系,有些詞義一直沿用下來,古今詞義相同;但很多詞義已經(jīng)發(fā)生了變化,詞義或者擴大、縮小、轉(zhuǎn)移,或者感情色彩等發(fā)生了變化,學習時應該特別注意。如“江”在古代專指長江,現(xiàn)在則泛指一切大河;“涕”在古代專指眼淚,今義則常指鼻涕。古今異義字是文言文詞義辨析中經(jīng)?嫉降闹R點,學習文言文時要特別注意詞義的古今對照。
本單元古今異義字有:
芳草鮮美(古義:鮮艷美麗;今義:指食物的味道好)《桃花源記》..屋舍儼然(古義:整齊的樣子;今義:好象)《桃花源記》..
阡陌交通(古義:交錯相通;今義:運輸事業(yè)的總稱)《桃花源記》..率妻子邑人(古義:妻子和兒女;今義:專指男子法定的配偶)《桃花源記》..來此絕境(古義:與人世隔絕的地方;今義:走投無路的境地)《桃花源記》..無論魏晉(古義:不要說,更不必說;今義:表條件關系的連詞)《桃花源記》..不足為外人道也(古義:不值得;今義:不夠,不充足)《桃花源記》..
未果(古義:實現(xiàn);今義:果實、結果)《桃花源記》.
豁然開朗(古義:寬闊明亮;今義:性格外向活潑)《桃花源記》..惟吾德馨(古義:品德高尚;今義:馨香、香氣)《陋室銘》.無案牘之勞形(古義:身體;今義:外形、樣子)《陋室銘》.罔不因勢象形(古義:順著、就著;今義:因為)《核舟記》.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古義:長;今義:修理、修建)《核舟記》.高可二黍許(古義:大約;今義:可以、可是)《核舟記》.曾不盈尺(古義:竟然;今義:曾經(jīng))《核舟記》.
神情與蘇、黃不屬(古義:類似;今義:屬于)《核舟記》.
首尾長約八分有奇(古義:零數(shù);今義:單的,不成雙)《核舟記》.其兩膝相比者(古義:靠近;今義:比較)《核舟記》.男有分(古義:職業(yè)、職守;今義:過分)《大道之行也》.女有歸(古義:女子出嫁;今義:返回)《大道之行也》.盜竊亂賊而不作(古義:害人;今義:小偷)《大道之行也》.造化鐘神秀(古義:聚集;今義:計時的器具)《望岳》.渾欲不勝簪(古義:簡直;今義:糊涂)《春望》.
老翁逾墻走(古義:跑;今義:行走)《石壕吏》.出入無完裙(古義:衣服;今義:裙子)《石壕吏》.
天明登前途(古義:前面的路;今義:以后的發(fā)展狀況)《石壕吏》..三、詞類活用
在古代漢語中,有些詞在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可以按照一定的語言習慣而靈活
運用,即某類詞臨時具有另一類詞的語法功能并在句中充當其他類詞,這種文學現(xiàn)象就叫做文言的詞類活用。詞類活用是文言文中常見的現(xiàn)象之一,也是初中文言文閱讀的一個知識難點。本單元主要有以下詞類活用情況:
1、意動用法:意動關系中的“意”,就是“主觀認為”,就是“主觀上把某個事物當作”的意思,是文言文中一種特殊的動賓關系。
漁人甚異之(《桃花源記》),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作動詞,對……感到詫異.
一覽眾山。ā锻馈罚,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作動詞,認為……。2、使動用法:指謂語動詞具有“使之怎么樣”的意思,即此時謂語動詞表示的動作不是主語發(fā)出的,而是由賓語發(fā)出的。無絲竹之亂耳(《陋室銘》),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擾亂.
無案牘之勞形(《陋室銘》),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勞累.恨別鳥驚心(《春望》),動詞的使動用法,使……受驚.3、名詞活用作動詞:有仙則名(《陋室銘》),有名氣.有龍則靈(《陋室銘》),有靈性.
不蔓不枝(《愛蓮說》),長枝蔓、長枝節(jié)..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核舟記》),戴著高帽..居右者椎髻仰面(《核舟記》),梳著椎型發(fā)髻..聽婦前致詞(《石壕村》),走上前.
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大道之行也》),以……為親人、以……為..子女
4、名詞作狀語:在文言文某些特殊的語言環(huán)境中,名詞放在動詞的前面,它不是動作行為的施事者,而是對動作行為起著直接的修辭限制作用,從而擔負起形容詞、副詞的語法功能,充當了動詞謂語的狀語。箬蓬覆之《核舟記》,用箬蓬..
石青糝之《核舟記》,用石青..
以上兩例名詞作狀語,是表示動作行為所憑借的工具或所采取的方式依據(jù),這類名詞狀語的譯法,只要在名詞前加上介詞“用”或“按”等即可。5、其它詞類活用形容詞作動詞:欲窮其林(《桃花源記》),窮盡、走到頭.
形容詞作名詞: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大道之行也》),老年...人、中年人、幼童
動詞作名詞:偷竊亂賊而不作(《大道之行也》),盜竊、造反和害人的事情....四、一詞多義
之忘路之遠近(結構助詞,的)
漁人甚異之(代詞,指代漁人所看到的景象)聞之,欣然規(guī)往(代詞,指代這件事)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助詞,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助詞,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可不譯)
何陋之有?(賓語前置的標志,可不譯)為武林人捕魚為業(yè)(動詞,作為)不足為外人道也(介詞,向)
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表被動,被)(《童趣》)為人謀而不忠乎(介詞,替、給)(《論語十則》)為宮室(動詞,雕刻)中軒敞者為艙(動詞,是)志處處志之(動詞,做標記)尋向所志(名詞,所做的標記)尋尋向所志(尋找)尋病終(不久)鮮陶后鮮有聞(少)芳草鮮美(鮮艷)奇明有奇巧人(特殊的)船首位長約八分有奇(零數(shù))端東坡右手執(zhí)卷端(一頭)其人視端容寂(端正)
親不獨親其親(第一個親是名詞活用作動詞,以……為親,奉養(yǎng);第二個親是名詞,父母)
子不獨子其子(第一個子是名詞活用作動詞,以……為子,撫養(yǎng);第二個子是名詞,子女)
擴展閱讀: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第五單元文言文字詞歸納總結(非常適合課外輔導)
第五單元文言文字詞歸納
總結
一、通假字
通假字,是中國古書的用字現(xiàn)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讀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另一個字。由于種種原因,書寫者沒有使用本字(書寫者本來要寫的字),而臨時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來替代。
通假字的數(shù)量不多,中考篇目中考察的通假字有40個左右,大部分在課文的注釋上都有解釋,學習時注意積累。初中階段只要能夠辨析通假字即可。通假字在具體的文言文語句中,讀音按本字來讀,字義按本字解釋。
本單元通假字有:1.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耙保ā把,邀請。《桃花源記》
2.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許。“有”,通“又”,用來連接整數(shù)和零數(shù)!逗酥塾洝
3.臥右膝,詘右臂支船!霸x”,通“屈”,彎曲!逗酥塾洝
4.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橫”橫著。《核舟記》
5.虞山王毅叔遠甫。“甫”,通“父”,男子美稱,多賦予字之后!逗酥塾洝6.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昂啞蓖ā皰,挑選!逗酥塾洝7.選賢與能,講信修睦!芭c”,通“舉”。《大道之行也》8.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矜”,通“鰥”,老而無妻的人。《大道之行也》
9.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霸,通“層”。《望岳》二、古今異義字
現(xiàn)代漢語和古漢語有著繼承和發(fā)展的關系,有些詞義一直沿用下來,古今詞義相同;但很多詞義已經(jīng)發(fā)生了變化,詞義或者擴大、縮小、轉(zhuǎn)移,或者感情色彩等發(fā)生了變化,學習時應該特別注意。如“江”在古代專指長江,現(xiàn)在則泛指一切大河;“涕”在古代專指眼淚,今義則常指鼻涕。古今異義字是文言文詞義辨析中經(jīng)常考到的知識點,學習文言文時要特別注意詞義的古今對照。
本單元古今異義字有:1.芳草鮮美(古義:鮮艷美麗;今..義:指食物的味道好)《桃花源記》2.屋舍儼然(古義:整齊的樣子;..今義:好象)《桃花源記》3.阡陌交通(古義:交錯相通;今..義:運輸事業(yè)的總稱)《桃花源記》4.率妻子邑人(古義:妻子和兒女;..今義:專指男子法定的配偶)《桃花源記》5.來此絕境(古義:與人世隔絕的..地方;今義:走投無路的境地)《桃花源記》6.無論魏晉(古義:不要說,更不....必說;今義:表條件關系的連詞)《桃花源記》7不足為外人道也(古義:不值得;...
今義:不夠,不充足)《桃花源記》8.未果(古義:實現(xiàn);今義:果實、.結果)《桃花源記》9.豁然開朗(古義:寬闊明亮;今義:..性格外向活潑)《桃花源記》9.惟吾德馨(古義:品德高尚;今.義:馨香、香氣)《陋室銘》10.無案牘之勞形(古義:身體;今.義:外形、樣子)《陋室銘》10.罔不因勢象形(古義:順著、就.著;今義:因為)《核舟記》11.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古義:長;.今義:修理、修建)《核舟記》12.高可二黍許(古義:大約;今義:.可以、可是)《核舟記》13曾不盈尺(古義:竟然;今義:曾...經(jīng))《核舟記》14.神情與蘇、黃不屬(古義:類似;.今義:屬于)《核舟記》15.首尾長約八分有奇(古義:零數(shù);.今義:單的,不成雙)《核舟記》16.其兩膝相比者(古義:靠近;今.義:比較)《核舟記》17.男有分(古義:職業(yè)、職守;今.義:過分)《大道之行也》18.女有歸(古義:女子出嫁;今義:.返回)《大道之行也》19.盜竊亂賊而不作(古義:害人;.今義:小偷)《大道之行也》20.造化鐘神秀(古義:聚集;今義:.計時的器具)《望岳》21渾欲不勝簪(古義:簡直;今義:...
糊涂)《春望》22.老翁逾墻走(古義:跑;今義:.行走)《石壕吏》23.出入無完裙(古義:衣服;今義:.裙子)《石壕吏》24.天明登前途(古義:前面的路;..今義:以后的發(fā)展狀況)《石壕吏》三、詞類活用
在古代漢語中,有些詞在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可以按照一定的語言習慣而靈活運用,即某類詞臨時具有另一類詞的語法功能并在句中充當其他類詞,這種文學現(xiàn)象就叫做文言的詞類活用。詞類活用是文言文中常見的現(xiàn)象之一,也是初中文言文閱讀的一個知識難點。本單元主要有以下詞類活用情況:
1、意動用法:意動關系中的“意”,就是“主觀認為”,就是“主觀上把某個事物當作”的意思,是文言文中一種特殊的動賓關系。漁人甚異之(《桃花源記》),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作動詞,對……感到詫異
一覽眾山。ā锻馈罚,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作動詞,認為……小
2、使動用法:指謂語動詞具有“使之怎么樣”的意思,即此時謂語動詞表示的動作不是主語發(fā)出的,而是由賓語發(fā)出的。無絲竹之亂耳(《陋室銘》),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擾亂
無案牘之勞形(《陋室銘》),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勞累恨別鳥驚心(《春望》),動詞的.使動用法,使……受驚
3、名詞活用作動詞:有仙則名(《陋室銘》),有名氣.有龍則靈(《陋室銘》),有靈性.不蔓不枝(《愛蓮說》),長枝蔓、..長枝節(jié)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核舟..記》),戴著高帽居右者椎髻仰面(《核舟記》),..梳著椎型發(fā)髻聽婦前致詞(《石壕村》),走上.前
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大道之行也》),以……為親人、以……為子女
4、名詞作狀語:在文言文某些特殊的語言環(huán)境中,名詞放在動詞的前面,它不是動作行為的施事者,而是對動作行為起著直接的修辭限制作用,從而擔負起形容詞、副詞的語法功能,充當了動詞謂語的狀語。箬蓬覆之《核舟記》,用箬蓬..
石青糝之《核舟記》,用石青..
以上兩例名詞作狀語,是表示動作行為所憑借的工具或所采取的方式依據(jù),這類名詞狀語的譯法,只要在名詞前加上介詞“用”或“按”等即可。
5、其它詞類活用形容詞作動詞:欲窮其林(《桃.花源記》),窮盡、走到頭形容詞作名詞: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大道之行也》),.老年人、中年人、幼童動詞作名詞:偷竊亂賊而不作....(《大道之行也》),盜竊、造反和害人的事情四、一詞多義
之忘路之遠近(結構助詞,的)漁人甚異之(代詞,指代漁人所看到的景象)
聞之,欣然規(guī)往(代詞,指代這件事)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助詞,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
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助詞,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可不譯)
何陋之有?(賓語前置的標志,可不譯)
為武林人捕魚為業(yè)(動詞,作為)不足為外人道也(介詞,向)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表被動,被)(《童趣》)
為人謀而不忠乎(介詞,替、給)(《論語十則》)
為宮室(動詞,雕刻)中軒敞者為艙(動詞,是)志處處志之(動詞,做標記)尋向所志(名詞,所做的標記)尋尋向所志(尋找)尋病終(不久)鮮陶后鮮有聞(少)芳草鮮美(鮮艷)奇明有奇巧人(特殊的)船首位長約八分有奇(零數(shù))端東坡右手執(zhí)卷端(一頭)其人視端容寂(端正)親不獨親其親(第一個親是名詞活用作動詞,以……為親,奉養(yǎng);第二個親是名詞,父母)
子不獨子其子(第一個子是名詞活用作動詞,以……為子,撫養(yǎng);第二個子是名詞,子女)
友情提示:本文中關于《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第五單元文言文字詞歸納總結(非常適合課外輔導)》給出的范例僅供您參考拓展思維使用,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第五單元文言文字詞歸納總結(非常適合課外輔導):該篇文章建議您自主創(chuàng)作。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