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實驗教學工作總結
小學數學教學實驗工作總結
“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動手操作,可以使學生獲取大量的感性知識,使抽象的數學知識形象化,深化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不僅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內容,也是小學數學教學目標之一。因此,在日常教學工作中,我非常的重視實驗教學。具體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教學目標考慮實踐能力培養(yǎng)
為此,我們在制訂課堂教學計劃的過程中提出了明確的目標,既要考慮認知目標和情意目標,又要考慮能力目標。把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思維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作為教學目標的基本內容,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重點放到以學生為主體,培養(yǎng)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幫助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鼓勵學生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并盡可能多地提供動手操作的內容和機會,培養(yǎng)學生濃厚的研究和解決問題的興趣和能力。這在一定程度上達到了培養(yǎng)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目的。
二、以教材為載體,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收集、整理材料的能力;發(fā)現和提出問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材“綜合應用”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進一步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最終達到“能夠探索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目的。在數學教學中,應注重讓學生課前開
展調查,搜索、收集、整理與將學內容密切相關的材料,以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使得學生在活動中輕松學會了知識,提高了能力。三、立足課堂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操作能力。
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當然也是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的主渠道。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向學生提供豐富的多向思維的素材和生活原型,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獲取知識,培養(yǎng)能力,是重要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也是素質教育所倡導的以人為本的理念的具體體現。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操作能力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在操作中探索新知。(2).在操作中鞏固新知。(3).在操作中拓展思維。
四、強化課后延伸,培養(yǎng)學生動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數學教學最終以使學生能夠探索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為目的。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后,教師應注重知識的課外延伸,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解決一些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真正使知識轉化為能力。把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落到實處。通過學生的課外實踐活動,學生進一步了解了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加深了對數學價值的認識,實踐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總之,在即將過去的一學期數學教學中,我十分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注重激發(fā)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并通過學生自身在實踐中富有創(chuàng)造意識的積極的探求,獲取了知識,發(fā)展了能力。使學生的實踐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擴展閱讀:《小學數學有效課堂教學設計研究》實驗總結報告
《小學數學有效課堂教學設計研究》實驗總結報告
一、實驗項目與活動概述
我校先后進行了“小學全程動態(tài)式課堂教學模式與方法研究”等課題實驗,對改變教師教的方式、學生學的方式起到了良好推動作用。但受社會大環(huán)境的影響,仍有不少教師觀念保守、方法落伍,致使教學效益不高,質量平平。
《小學數學有效課堂教學設計的研究與實驗》,是我們小學于201*年4月向諸暨教研室申報立項,該項研究是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和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的決定》的精神為指南,以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的要求為依據,以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益和數學素養(yǎng)為目的的教學改革活動。
課堂教學是數學教學的基本形式,是學生獲取信息、鍛煉并提高多種能力和培養(yǎng)一定數學思想觀念的主要渠道。課堂教學的質量很大程度上依賴于課堂教學的有效設計。我校研究的數學課堂教學設計的有效性是指通過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活動,使學生采用合作、探究等方法,主動學習,高效學習,從而在數學課堂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都有更好的收獲與發(fā)展,即通過構建理想的數學課堂,促進師生共同和諧的發(fā)展。
為做好本項研究與實驗,我校組成了由一把手唐善民親自掛帥的課題組,制定了細致科學的實驗方案、具體完善的實施計劃、建立了系統(tǒng)有效的保障機制。歷時三年多,先后召開行政工作會議5次,舉行講座9場次,組織教學活動20多次,有70多名教師執(zhí)教研討課121節(jié),教師撰寫論文(案例)60篇以上,制作課件32個,外出參訓34人次,編輯內部教研教改刊物4期,還舉行“課堂教學開放周”、“有效教學研討月”活動5次,召開家長座談會2次,校領導聽評課共100多節(jié)次。二、課題研究的方法與步驟(一)研究方法1.文獻分析法。2.案例分析法。3.行動研究法。4.經驗總結法。(二)研究步驟
1.論證準備階段:201*年2月至4月,組建課題組,設計研究方案,學習相關理論。2.實施調整階段:201*年5月至201*年6月,制定實施計劃,按計劃開展實驗和研究。3.總結整理階段:201*年7月至201*年12月,收集研究資料,總結研究成果,撰寫研究報告。
三、已進行的主體工作
我校扎扎實實地組織開展了“小學數學有效課堂教學設計”研究,至今為止,完成了以下工作:
(一)對數學課堂教學低效現象的分析
探究性教學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一種常用教學方式,自然成為新課標下數學課堂教學的“寵兒”。自己教學、組內研討、外出學習,常常會親歷許多不同探究場景,我們對探究教學中許多低效乃至無效現象思考良多:
1.探究中過多幫、扶,缺乏應有的自主性。2.探究中問題的設置缺乏探究性。3.探究中組織的方法缺乏科學性。4.過于依賴“預設”,缺乏“生成”藝術。5.探究內容選擇不當。6.不和諧的師生關系。
(二)對數學課堂探究教學界定的再思考
由于數學學科本身的特性,數學的學習更多是借助于思維,而不是直觀操作,數學的結果的驗證也更多要求嚴謹,而不僅僅限于觀察操作.那么對數學教學中的探究設計,就應該有著鮮明的學科特點,那就是在我們的課堂里,探究可以更廣泛地指向任何一個問題只要這個問題能成為學生思維的激發(fā)點,能讓學生經歷探討與研究的過程之后,獲得思維能力上的新增長。因此,數學課堂的探究教學有著豐富的研究素材和廣闊的實踐空間,值得我們關注。
(三)認真實踐,積極改進,提高探究教學設計有有效性
理念與實踐之間的差距,正是提醒我們,實施新課程,不能單靠有熱情,更需要有理性。選擇探究教學的設計進行研究,正是為了在對教學環(huán)境中探究活動所涉及的各種因素進行系統(tǒng)分析的基礎上,對教學活動進行周密的安排與合理規(guī)劃,包括如何選擇適宜的探究材料、對探究時間怎樣進行精心地預估與分配、根據學生學習的特征、學習的準備條件及對學習環(huán)境的要求來設計有利于個體學習的探究教學方案等。在實踐中對探究教學的設計加以科學理論的指導,在實踐中驗證和更新自己的理念,大處著眼,小處著手,認真改進,相信可以切實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探究教學的有效性,使學生在數學上獲得更好的發(fā)展。四、實驗取得的成效(一)三年多來,我校組織各年級18個班級進行了小學數學有效課堂教學設計研究的課題實驗。通過研究探索,我們有了以下主要收獲:
1.通過課題組老師的共同努力,很大程度上改變探究教學中的低效現象,并以此推動全體教師的教學水平的提升。三年里,李靜、蘇燕、李虹、高愛娥等一大批青年教師在實驗中成長起來,26人次被評為市骨干教師、縣學科帶頭人。
2.促進了教師專業(yè)化成長與發(fā)展,也培養(yǎng)了一批數學教學業(yè)務骨干。近兩年,趙華、劉潔、黃斌、郭柳等老師在國家、省專業(yè)雜志上發(fā)表數學論文7篇,朱躍瓊、李明玲等11人獲得市、縣課堂教學競賽獎。
3.通過在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總結,積累第一手研究素材和成果,為我校的數學教師提供一些可供選擇和參考的教學案例,為進一步研究如何提高數學教學的有效性提供了可靠的經驗。201*年,我校被評為荊州市教育科研先進學校,今年又被評為荊州市教育科研示范學校。
4、我校把數學有效教學經驗向全縣10多所鄉(xiāng)鎮(zhèn)學校進行推廣,帶動了區(qū)域教育教學質量的整體提高。我校連續(xù)兩年獲得全縣小學教學質量評估第一名,去年數學單科成績名列全縣第一,網市、白螺等我校對口援教學校也取得了教育教學的優(yōu)異成績。
(二)通過實驗,我校的課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主要在數學課堂教學問題設計有效性的“五點”和“五重”。
11.從“興趣點”出發(fā)。
數學是一門比較抽象的學科,不像其他學科那樣內容豐富,生動有趣。以往的教學,數學課上就是公式,定理,數字。在學生眼中枯燥無味,有的學生一旦碰到數學問題就非常頭痛,毫無興趣。因此,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已成為數學教學設計的出發(fā)點。例如我校的高愛娥老師,在設計《數學廣角》這一課的教學時,她考慮到學生愛看動畫片,就從學生們感興趣的方面引入新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2.從“重難點”入手。教材的重點難點是教學的重心所在,是學生認知矛盾的焦點,也是數學教學的基本特征之一,學生如果經常遇到困難,就很難引起他們主動探索的積極性,在重難點處設計問題,能引起學生主動探索的欲望,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有利于學生掌握重點,化解難點。如李靜老師的《可能性》一課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fā),創(chuàng)設了生動有趣的情境,符合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教材實際,讓學生在猜一猜、拋一拋、摸一摸、比一比、說一說等充滿童趣的情境中玩數學、學數學,學生通過活動,發(fā)現和掌握有關“可能性”的知識,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觀察事物、思考問題。
13.從“障礙點”突破。
數學的特點是抽象,學習過程中難免有攔路虎,解決不好會影響整堂課的教學效果,所謂障礙點就是產生思維定勢或認知錯覺,認知方面走入死角,阻礙了對問題的解決,因此,教師要在學生思維的障礙點巧妙設問,引導學生走出認知的死角。如我校王君輝老師在設計《平均數》時,她在導入新課時,從計算不同人數的平均身高入手,引起學生認知沖突。
14.從“銜接點”拓展。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習者不是空著腦袋進入教室的,因而教學不是從外部填入新知識,而是把學習者已有知識作為新知識的生長點,是知識的處理和轉化。蘇霍姆林斯基說:“教給學生能借助已有知識去獲得知識,這是最高教學技能所在。”因此要善于在聯系舊知識的基礎上,抓住新舊知識銜接點,以舊引新,設問激疑,引導學生積極主動探索,獲得新知識。如我校費梅梅老師設計《分數的基本性質》時,她抓住了商不變的性質與分數基本性質的內在聯系,利用舊知識對新知識的遷移。
15.從“深化點”創(chuàng)新。首先是縱向提問,向學生滲透用運動的觀點探索數學問題,引導學生把問題由特殊向一般轉化(或由一般向特殊轉化),啟發(fā)學生探索,猜想,嘗試與創(chuàng)設新的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使學生明確數學知識及思想方法的發(fā)生和發(fā)展,由簡單到復雜,由具體到抽象的探索過程。其次是橫向提問,引導學生進行逆向或變式探索,使學生對問題有一個全面而清楚的了解。通過對數學問題的深化,創(chuàng)新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學生的能力。還包括,數學課堂教學過程設計的“五重視”。21.重視教學材料的設計。
教材,是眾多教育專家深入思考的產物,有著科學周密而蘊涵深意的經典編排。但教材并不是圣經,允許教師根據實際情況對教材有所調整。我校胡亞瓊老師在設計《9的乘法口訣》時,沒有按照教材編排,用依次加九的方法推導出乘法口訣,而是大膽地將“想想做做”中的題目作為例題,讓學生通過仔細觀察,得出結論:1個9是10減1,得9;2個9是20減2,得18;3個9是30減3,得27……,如此安排,一下子就將9的乘法口訣的獨特之處揭示出來,幫助學生理解記憶。
22.重視對學生學習過程的指導。
我校張軼閩老師第一次教學《認識時分》一課時,為了揭示一時和60分的關系,讓學生撥鐘面,將鐘面上的分針指向12,然后撥一撥,將分針轉一圈,看看時針走了多少。接著討論交流,再用課件演示一遍,揭示出結論。
結果發(fā)現學生掌握情況不太好,能理解的只有少數,立即調整設計思路,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基礎上,再將課件演示三遍,分三次讓學生觀察,觀察分針從數幾走到了數幾,走了多少小格?觀察時針從數幾走到了數幾,走了多少大格?觀察時針和分針是否同時走,同時停?并思考:“1時”和“60分”之間有什么關系?中間可以加一個什么符號?
這樣將學習的要求細化,學生有重點,按要求進行觀察,每一個步驟學生都學得扎扎實實。
23.重視提高教學手段的有效性。
多媒體和教具等教學手段的運用,要用在該用之處,使其真正起到輔助教學的作用。合理地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易于激發(fā)學生的形象思維,創(chuàng)設適宜的情境,幫助學生把抽象的知識形象化,把難點化解,使學生各種感官并用,有效的幫助教師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培養(yǎng)探索能力,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
三年級數學課題組“學中玩,玩中學”的課堂教學模式有三步運行程序: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活動樂于探索,激活主體寓教于玩,激勵發(fā)展。四年級數學課題組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學生課堂全動活動的氛圍,讓學生活動在課堂始末。六年級數學教師陳愛喜,在教學實踐中提出多角度挖掘學生活動要素的方法,其課題研究論文見諸報端。
24.重視練習設計。
教師要依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精心選擇和設計練習,提高練習的針對性;每節(jié)課要留有充足時間給學生答疑或進行小練習、小測驗,實施“課堂達標”考查;教師要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病歷”,以便分析學習動態(tài),有的放矢地輔導。
二年級黃斌老師認為:鞏固練習是幫助學生掌握新知,形成技能、發(fā)展智力、培養(yǎng)能力的重要手段。為了保持學生有良好的學習狀態(tài),除了注意練習的目的性、典型性、層次性和針對性以外,還特別注意練習形式的設計,注意使練習有趣味性。
25.重視時間與效益的觀念。
教師在教學時既不能跟著感覺走,又不能簡單地把“效益”理解為“花最少的時間教最多的內容”。教學效益不取決于教師教多少內容,而是取決于對單位時間內學生的學習結果與學習過程綜合。
如曾經聽到過這樣一個《8的分與合》的教學片斷:在學習了8的分與合之后,為了幫助學生記憶,教師設計了“找朋友”的情境,讓學生進行練習。教師將1至7七張數字卡片發(fā)給學生,學生依次拿著卡片跑到前面,喊道:“我是X,我的朋友在哪里?”下面的某個同學接著跑到前面,說:“你的朋友在這里,X和X組成8。”然后兩個好朋友手拉手跳一圈。就這樣完成7次,共用了六分鐘。
原本說一次8的分與合只需要片刻功夫,如此設計活動程序,卻要花更多的時間。教師把這個練習的形式過分強調和美化了,雖然能調動學生的練習熱情,但它畢竟只是鞏固8的分與合的一種手段而已。
(三)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方式、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學習品質、學習質量、學習效益。通過實驗提高學生自主學習有效學習的能力和綜合素質:通過親自參加活動,學生開始主動思考問題,且學生參與活動真實有效,既有師生之間的合作,又有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既有課內小組的合作,又課外小組的合作,課內課外聯動了;學生自由思索起來,所學知識和課外生活聯系起來,
同時通過游戲、比賽、辯論、表演、實踐、實驗等,讓學生提高了學習的興趣;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技能提升,學生從過去追求“標準答案”轉化為追求“一題多解”,從過去追求“統(tǒng)一認識”轉化為追求“多種認識”,學生在課堂上掌握的知識主要是學生自主探究的結果,而不是老師灌輸的結果。五、本項實驗的總結和推廣
雖然該領域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對于正確的效益觀、影響課堂教學效果的相關因素、有效教學和學習的方法與策略、有效教學評價的標準等缺乏全面、系統(tǒng)的研究、實踐,在實施推廣上也存在不足和不平衡。因此,繼續(xù)開展小學數學有效課堂教學設計的研究與實驗,對構建小學數學課程評價體系所作的理論與實踐的探索,對于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將課程改革的深入開展下去,都起到積極作用。
我們課題研究人員將以更加飽滿的工作熱情,進一步系統(tǒng)的學習“建構主義”等相關理論,廣泛學習外地老師的教研教改經驗,花大氣力總結和推廣本實驗的成果,以“新教育”實驗為推動力,再通過幾年的研究探索,全面構建小學數學有效課堂教學設計的操作體系,大力促進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益、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
友情提示:本文中關于《小學數學實驗教學工作總結》給出的范例僅供您參考拓展思維使用,小學數學實驗教學工作總結:該篇文章建議您自主創(chuàng)作。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