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組織初中語文教師到酉陽參加課改經驗總結暨教材培訓會的通知
武隆縣教育科學研究所文件
武教科所〔201*〕10號
武隆縣教育科學研究所
關于組織初中語文教師到酉陽參加課改經驗總
結暨教材培訓會的通知
各單設中學及石橋、仙女鎮(zhèn)中心校:
為總結重慶市湖北版初中語文教材使用地區(qū)課改6年的經驗教訓,總結湖北版初中語文教材實驗情況,幫助初中語文教師提高文本解讀能力和教學水平,重慶市教科院和湖北教育出版社定于4月6日至7日在酉陽縣舉辦初中語文教材實驗區(qū)縣課改經驗交流暨教材培訓會,F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參會人員及名額分配
建議各校初中語文教研組長參會,參會人員一人以上的,由學校另行確定教研組長以外的參會人員。
各校參會名額分配如下:
武隆中學1人,桐梓中學1人,火爐中學1人,石橋1人,土坎中學1人,白馬中學1人,長壩中學1人,鴨江中學1人,廟埡中學1人,平橋中學1人,仙女山鎮(zhèn)1人,羊角中學2人,江口中學2人,實驗中學5人。
二、會議內容(一)匯報課;
(二)實驗區(qū)課改經驗交流;實驗區(qū)教師教學經驗交流;(三)專家評課、專家報告、專家答疑;(四)論文評比。三、會議時間、地點
會議時間:4月6日下午2:00至6:00報到,4月7日全天開會,4月8日早餐后離會。
報到地點:酉陽縣金匯賓館大堂四、會議經費
參會教師會議期間的食宿均由會務處解決,交通費回原單位報銷。
五、其他
參加評比的論文、案例、調查報告等,由作者本人負責打印一式一份,交給所在學校參會教師帶到酉陽交會務組;另將電子文檔以校為單位,交到武隆縣教科所吳森同志處,以便統(tǒng)一上交湖北教育出版社。
鑒于到酉陽交通不太方便,所以決定全縣參會教師統(tǒng)一出發(fā),出發(fā)時間及方式為:4月6日乘坐重慶至上海的K73次火車,該車武隆發(fā)車時間為上午10:03分。
二一年三月三十一日
主題詞:教育科研會議通知武隆縣教育科學研究所
2201*年3月31日印
擴展閱讀:初中語文課改工作總結
初中語文課改工作總結
語文教師們積極投入,艱難探索,深入課改,調查研究,在“改”的過程中,堅持遵循語文教育的規(guī)律,獨立思考,找準方向,求真求實,既穩(wěn)打穩(wěn)扎,又大膽嘗試。促進了我鎮(zhèn)語文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與發(fā)展,現將主要工作和體會總結如下。一、學習實踐
(一)確立新理念,走進新課改
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改革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為了達到這一目標,必須改掉不適合時代要求、不適合社會需要的陳舊的課程目標與內容、陳腐的教學觀念與學習方式、評價目的與方法,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課改對語文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語文教學面臨著挑戰(zhàn)。一步入課改,教師就努力做到:①角色的轉變變管理者為組織者,變傳授者為參與者,變控制者為幫助者,變仲裁者為促進者;②工作方式的更新改善自己的知識結構,廣泛涉獵其他學科知識,學會開發(fā)利用課程資源;③教學策略的變化變重知識傳授為重學生的發(fā)展變化,變重教師“教”為重學生的“學”,變重結果為重過程,變重統(tǒng)一規(guī)格教育為重差異性教育。具體體現在教學過程中是“新”與“動”:形式新,方法新,課堂氣氛活躍,學生踴躍參與;或在教師指導下的自主學習,或合作探究學習,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學生掌握了些許學習方法,并運用它延伸到課外的學習當中去。最可喜的是學校中又有了“研”的氛圍,教師
們又有“研”的動力,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被激發(fā),語文教學生機重現。但任何改革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基礎教育語文課程改革亦然。對課改理念的領悟,需要有一個過程,那就是接受消化吸收,“接受”容易,“消化”“吸收”可有點難。課改初期的初中語文教學難免陷入誤區(qū):教師誤認為“課改”就是改掉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于是乎忽視習慣的培養(yǎng)、訓練的扎實、語言的教學;課堂上搞花樣,熱熱鬧鬧,而教學效率低;動中學,沒反思,變“自主”為“自流”,合作學習流于形式,以集體討論代替?zhèn)人閱讀,學生缺乏深層次的思考,凡提問均冠以“探究”的名堂,形似而神無;評價上為表揚而表揚,不能積極引導,學生心中茫然。追求形式,舍棄語文學科的本質意義,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受質疑。問題的產生,引起了我們的高度重視。深究其原因,發(fā)覺教師們對“課改”理念、課程標準的理解還不夠全面,不夠深刻。由此可見,要把先進的理念落實到工作著的每一天、課堂上的每一節(jié),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地探索和反思的。此間,語文出版社專家回訪,及時指導,另外,我們還邀請課改專家指點迷津,組織教師積極參加市、縣(市、區(qū))兩級組織的教研活動,加強了教師的專業(yè)理論的學習,促進了教學上的深入探究,使我市語文課改逐漸地走出了誤區(qū)。經歷挫折,汲取教訓,明確了課改的實質,端正了教風學風。從中我們認識到,就語文學科而言,形式的東西容易模仿,但真正落實“課標”的要求,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質量,那是不可能立竿見影的,除確立新理念外,還有諸多因素,非花大力氣、下大功夫不可,這是課改初期的一大收獲。
(二)遵循語文教學規(guī)律,正確把握語文教學特點
課標指出:“語文是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痹谡Z文教學中,強調“工具性”,忽略“人文性”,或重視“人文性”,淡化“工具性”,都是對語文教育的曲解。要使學生通過語文的學習,掌握語文知識,學會運用知識;還要使學生通過語文的學習,獲得品德修養(yǎng)的教育,提高審美情趣。進入課改后,為了避免跟風、走過頭,對于一些突出的、感覺不對頭的教學現象及語文教育界的一些有爭議的觀點,我們非常關注,認真分析,堅持以正確的語文教育理論指導教學,特別注意:
在課改實踐中,引導教師正確認識知識與能力的關系。義務教育階段,應扎實學生的語文基礎。基礎知識的學習,基本能力的訓練是非常必要的,只有加以重視,才有利于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后續(xù)的學習、終身的發(fā)展。我市山區(qū)、農村中學居多,學生先天素質、后天的學習條件都較差,這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現實,所以,更應從基礎抓起,通過多種渠道、不同的方式來提高學生的讀、寫、聽、說能力。因此,對于一直忌諱的語文基礎知識,我們在指導教學中始終堅持:識字、學詞、造句、語法、修辭、篇章知識、文學知識均加以落實。改變以往死記概念的做法,注意無形習得,教學生學活知識,活用知識,指導學生運用知識來解決問題,培養(yǎng)其語言實際運用能力。
在課改實踐中,引導教師正確處理好文本解讀與拓展延伸的關系。文本的解讀是拓展延伸的基礎,拓展延伸是對文本解讀的提高。
課文是個“例子”,是傳授語文知識、訓練語文能力、進行人文教育、培養(yǎng)審美情趣的主要載體,學生只有認真地學好這個“本”,方能在長期的感受領悟中形成語文能力。而過分地拓展延伸,將淡化文本學習的意義,知識的傳授就膚淺有限。同時,由于初中學生的年齡、心理、知識結構及人生的閱歷等的限制,過分的拓展延伸將為學生的語文學習設置障礙,加重其學習的負擔。教師們努力做到立足文本,注意字、詞、句、段、篇的內在聯(lián)系,注意文本語言的挖掘,讓學生通過語言的品味、感悟、理解、賞析進而吸取內化成為自己的語言。引導學生深入地理解文本中豐富的人文內涵,在此基礎上進行有機的、適度的拓展延伸。讓學生適時靈活地運用知識,并通過不斷地實踐,掌握語文學習的規(guī)律及運用語文的方法。
在課改實踐中,引導教師正確處理好“文”與“道”的關系。語文教育除傳授語文知識外,還肩負著培養(yǎng)學生正確、健康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任務。但語文首先是一門語言學科,如果追求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教育而舍棄語文學科的本質意義、突出文章對人的教育意義而忽視語文對人的文學素養(yǎng)的熏陶漸染,那么,語文教育的性質就被改變。因此,教師們努力突出語文學科的特點,不把語文課上成政治課。不隨意貼上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標簽,不對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牽強附會,而是在讀寫聽說等教學過程中,適時結合,有機滲透,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使之在語文學習中豐富情感,在體驗中提升自我。
(三)注重學情,因勢利導
關注每位學生,使之在不同的知識層級上皆有所提高,這是課改的理念之一。引導教師把研究學生當作語文教學的一個任務,做到胸中有書,目中有生。了解學生的知識層次差異,摸清學情,以設計教學方案,提出相應的教學目的與要求,采用相應的教學手段與方法,進行針對性的指導和訓練,盡可能分層次教學。變盲目的“一刀切”的教學形式為注重個性差異,因材施教。因此,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增強了,興趣激發(fā)了,積極性被調動了,學習熱情空前高漲。但由于種種原因,學生語文基礎欠扎實,語文能力不強,口頭表達簡單化或不流暢,書面表達語言艱澀、詞不達意,致使語文水平的提高受到制約。面對學生的學習狀況,我們積極尋求治“標”的藥方,著眼于學生語文素質的提高、終身的學習、持續(xù)的發(fā)展,引導教師將指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積累、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貫穿于語文教學的始終。1.授之方法。學習方法的掌握對學生學習質量的保證起著關鍵的作用。教師在研究如何改、如何教的同時,亦研究如何導讀、導寫、導聽、導說。引導學生感受、領悟、積累、運用;注重讀、寫、練的有機結合,指導學生學會歸納總結,找出規(guī)律。更進一步的要求就是要懂得運用方法,以達到融會貫通、舉一反三的目的。
2.教會積累。教師從個人經歷中,深刻地意識到一個人的文化底蘊的厚薄決定于所積累的文章、詩詞篇目的多寡。對于學生而言,語文能力的提高離不開積累,有了一定的積累,自然而然化記憶為靈性,閱讀就有了感悟,寫作就能順手拈來。教師們把教學生學會積累
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指導學生課內積累字、詞、句,佳作名篇,課外涉獵文學作品,并做好讀書筆記,寫下心得體會;訂閱報刊,呼吸時代的新鮮空氣;積累生活知識,豐富人生經驗。學生從中體會到積累對語文學習的意義,進而將它作用到閱讀與寫作之中去。3.培養(yǎng)習慣。葉圣陶先生曾說過:“語文教育歸根結底是一種習慣教育!闭\然語文教學要取得成效,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不可忽視。引導教師注意培養(yǎng)學生如下學習習慣:
①規(guī)規(guī)矩矩寫字,清清楚楚說話,仔仔細細讀書,認認真真寫文,踏踏實實練習。②不動筆墨不讀書。③懷疑善問。④時時處處學語文。⑤潛心思考。習慣的養(yǎng)成不在一朝一夕,故教師非常必要對學生適時提醒,嚴格督促,逐步要求。初中學生活潑好動,而且課堂教學中展示動態(tài)(討論、表演)的多,學生“思”似乎也不少,但缺乏屏心靜氣,僅停留在淺層次的理解、分析。說說議議、不求甚解是求學求知過程中的致命傷,不利于嚴謹學風的培養(yǎng)。因此,教師們對于“潛心思考”這一習慣的培養(yǎng)尤其重視,強調“熟讀精思”,講究“不動筆墨不讀書”,同時,克服口頭要求“認真思考”而實際上要學生一、兩分鐘就能解決有一定難度問題的毛病,盡可能讓學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甚至知其所以不然。二、收獲啟迪
在課改試驗過程中,我們根據本市語文教育的現狀,有計劃、有步驟、有針對性地開展各種形式的教研活動,讓教師們互相切磋,加深認識,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或困惑,更重要的是,為教師的理論學
習、專業(yè)成長作引領。三年來,每學期都開展市級教研活動,或聽取專家的專題講座,或進行專題研究,或舉行較大規(guī)模的教學觀摩活動,為教師們的學習交流創(chuàng)造條件,為教師才能的發(fā)揮提供平臺。組織教師參加省級、國家級語文課改研討活動,聆聽專家指導,開闊視野。做好每年一度的新教材培訓工作,特別是請已用過教材的老師來講課,談教材的使用與處理、教學的過程與方法,傳經送寶,效果明顯;同時,提出新的目標,促使教師深層次的思考。201*年春,應廣東茂名市教研室的邀請,我們帶兩位老師前往講課交流,并參加他們有關課改的討論,兩位老師的課及我們對課改中語文教育的認識引起了同行們思想的共鳴,此次活動在當地產生了較大的影響。組織參加語文出版社舉辦的“三優(yōu)”評選活動(獲獎情況:論文62篇、教案17篇、課件和課堂實錄7件,我市榮獲組織獎),組織教師制作初中語文教材課件,編寫初中語文學案、教學設計;發(fā)動撰寫教育教學論文。教師在理論學習與教學實踐活動中,邊教邊學,邊教邊研,邊教邊改,認真思考,敢于質疑,積累了教學教研經驗,提高了理論水平,豐富了專業(yè)知識,增強了業(yè)務能力。課改,為教師的專業(yè)成長提供了條件和機會;同時,教師新的理念、活的方法作用于語文教學中,使學生真正具備了一定的語文學習能力,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開闊了視野,拓寬了知識面,思維更為活躍,為學生的語文學習開辟了廣闊的空間。師生均是課改的受益者。
課改的理念是全新的,但不等于全盤否定傳統(tǒng),任何改革的成功都是建立在繼承傳統(tǒng)的基礎上的,語文課程改革與此同理。如果否定
傳統(tǒng),另起爐灶,語文課將不是語文課了。例如課改初期語文課堂教學出現的種種情況:不讀書,不識字,只快速瀏覽、感受感受、議論議論、頻繁活動忽視了習慣的培養(yǎng),語言的訓練。凡此種種反傳統(tǒng)的做法,都有悖于語文教學規(guī)律,其后果是學生語文基本功不扎實,在學習中求速度,浮光掠影,養(yǎng)成浮躁之氣。學習質量成問題,素質培養(yǎng)成空話。有位語文教育專家曾說:只看現代,不看古代,就沒有根;只看古代,不看現代,就看不到未來。在課改實踐過程中,我們深深體會到,只有繼承語文教學傳統(tǒng),吸取其精華,扎扎實實,一步一個腳印,“改”才有根基,“改”才有希望,“改”才有成效。語文是一門學科,語文教師應以科學的態(tài)度對待它,這才是對語文教育的盡責,對學生的負責。堅持正確的語文教育觀,在任何時候都保持清醒的頭腦,冷靜分析各種觀點與教學現象,不迷信任何權威,不亦步亦趨,迷失自我。課改中層出不窮的教法,花樣迭出的課型,為的是體現一個“新”字,當然,也因此讓學生“動”了起來,對語文學習產生了興趣。但其中不乏有歪曲語文的做法,如形式上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美其名曰的多媒體現代化教學,熱鬧非凡的活動課,脫離教學實際,追求形式,花里胡哨,誤導學生。語文教學要注重實效,要突出學科特點,必須教出“語文味”來,讓學生具有文學的感覺、藝術的感覺、美的感覺。教師必須在鉆研教材、研究學情上下足功夫,不應在琢磨形式上費盡心思。再者,我們還充分地認識到語文學科有著與其他學科所不同的特點:語文學習強調無形習得、日積月累,教師教了、導了,學生學了、讀了,功到自然成。如果急功近利,
追求短期效應,那將不利于學生的語文學習,語文教學的質量也會因此大打折扣。
語文教師能否在課改中發(fā)揮好主導作用,盡好主導之責,個人素質、教學技能的高下是關鍵。引領學生走進語文天地,不是靠發(fā)號施令;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亦不是靠蒼白無力的說教;提高學生語文學習的能力,更不是靠題海戰(zhàn)術。要讓學生愛上語文,學好語文,靠的是教師自身豐富的學識及嫻熟的教學技能。如果缺少文化、文學底蘊,課堂語言將空洞貧乏,學生的胃口調不起來,對語文毫無興趣;如果不講究技巧技能,就不能把語文教好教活。具有文學素養(yǎng),就能以春風化雨潤物無聲之功,使學生受到我們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熏陶漸染;掌握了教學技能,傳授知識就能信手拈來,左右逢源,駕馭課堂得心應手。要全方位地引導學生學習語文,引導學生學習語文的全程,語文教師更需不斷充電,要廣聞博覽,涉獵經典,學習語文教育教學理論,積極參加教學教研活動,才能以自己的教學智慧來感染學生,吸引學生,讓學生既喜歡語文,又喜歡語文課,真正提高語文教學效益。
課改對推動語文教育的發(fā)展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自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語文教育經歷過數次的改革,但從未有過像課改那樣受到震動、傳統(tǒng)的陋習受到沖擊、教師的素質受到考驗。課改帶來的新理念,激發(fā)了我市語文教師“研”的熱情,促使他們重新認識語文教育的實質,審視語文教學的現狀,產生強烈的改革欲望。課改就像酵母,激活了語文教學,使之充滿生機與活力,鞏固和提高語文學科在
中學教育中的地位,語文教育又有了希望。課改仍在持續(xù)深入地進行著,作為教研員,將進一步加強學習,深入思考,參與實踐,以正確的教育思想導向語文教學。與我市語文教師們一道,堅持改革,堅持改革的正確方向,將課改推向更高層次。
許昌縣五女店鎮(zhèn)中心學校語文教研組201*年7月
友情提示:本文中關于《關于組織初中語文教師到酉陽參加課改經驗總結暨教材培訓會的通知》給出的范例僅供您參考拓展思維使用,關于組織初中語文教師到酉陽參加課改經驗總結暨教材培訓會的通知:該篇文章建議您自主創(chuàng)作。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