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東中學初一年級學段工作總結
錢東中學初一級學段工作總結
一、德育工作
由于我校是一所農(nóng)村面上中學,學生素質參差不齊,且大部分特別差,幫助學生“邁好中學第一步”,這是我們這個學期在德育上投入最多精力也是主要的一項工作,由于小學教育方式和學習要求的不同,學生的許多行為習慣和學習方式都有待于改進,學生對尊師和紀律觀念的淡薄,對作業(yè)和勞動態(tài)度的懶慢,對于剛送走一批三年相處訓練有素的學生的老師來說,一切都顯得有些扎眼和不習慣。強化學生行為規(guī)范和學習規(guī)范的養(yǎng)成教育,使每個學生都能在進入中學后盡快遵守學校各項規(guī)章制度,為在今后初中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成為開學以來我們年級一直長抓不懈的一項工作。除了各項班規(guī)措施的制定落實,平日里的諄諄教導,嚴格管理獎優(yōu)罰劣外,我們還努力做了以下工作,來增強教育效果。
1、行為規(guī)范教育學習活動
(1)以老師教育,學生自學和有針對性的講評相結合,學習和落實中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知,做好檢查、反饋工作,每個班級分階段有重點地解決班級存在的一到兩個問題,強化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
(2)各班選取和培養(yǎng)優(yōu)秀班干部,負責日常班級工作,如管理和檢查學生課堂紀律、晚自修、清潔衛(wèi)生、自行車擺放及文明行為等情況。
(3)注重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任課教師在平時要嚴格按規(guī)范要求,注意課堂紀律和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
(4)認真貫徹、落實《十四項規(guī)定》的學習和執(zhí)行情況。
2、有組織、有計劃進行各項比賽,如“我愛校園”作文征文比賽以及毛筆書法比賽、《我愛祖國》小組朗誦比賽等,以增強學生熱愛學習、熱愛祖國、能吃苦的精神和紀律觀念,提高士氣,培養(yǎng)榮譽感和責任心。
3、表彰先進學生
學段考結束后,全年級召開總結表彰大會,表彰一批學習優(yōu)秀、表現(xiàn)出色的學生,并組織上層生補課。
4、利用班級黑板報做好宣傳工作
通過對平時先進人物事跡的張榜表揚,引導全體同學你追我趕,力爭上游。5、溝通家長,配合教育本學期的家長會,及平時大量的家訪與會談,使老師取得了家長的信任和支持,獲得了一定的教育效果
6、利用班會課和年紀大會進行主題教育。
7、抓住契機,配合學;顒幼龊玫掠⑿l(wèi)生、安全等工作對于學校的任何一項活動,我們都認真準備積極參加,不放過每一個教育學生的機會。如:
(1)9月對學生進行各項安全教育、遵紀守法教育。
(2)“我愛校園”作文征文比賽以及毛筆書法比賽、《我愛祖國》小組朗誦比賽等。
(3)教室布置評比(4)普九復查驗收
(5)各班黑板報布置(一月一主題)
(6)后進生建檔及德育工作、班干部培訓等。(7)各班堅持早讀帶讀制度。(8)食品衛(wèi)生安全教育。(9)初一年級學生大會
(10)開展預防“甲流H1N1”動員大會以及”晨檢工作。(11)各班衛(wèi)生評比及自行車擺放評比(12)興趣班開始活動一學段下來,學生的學習面貌明顯改觀,再也看不見喧鬧放任的課堂和一長串不交作業(yè)名單。一些在小學中被老師稱難管、討厭的學生進入中學以來,逐漸變得遵紀和懂事,對老師恭敬有加,有的甚至成為班級的骨干,熱心為班級工作著。這一切都是我們的老師卻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默默地耕耘和澆灌,日復一日地換回同學的點點成長,支持著學校的良好發(fā)展。
二、教學工作
除了注重學生德育之外,我們年級的老師視教學質量如同生命,抱著不放棄每一個學生的理念,每位老師自覺自愿的加班加點,盡力為學生多加輔導。圍繞提高課堂效率,在教學研究上多下功夫,我們的老師經(jīng)常為了備課或修改一個課件,奮戰(zhàn)到晚上十點十一點。為了力爭教學成績一學期后有所進步,并保持良好的勢頭,我們還做了如下工作
1.落實常規(guī)教學
(1).加強備課組活動(2).上好每一節(jié)課
(3).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4).每人一個公開課活動
2.提高教學質量,做好培優(yōu)補差工作。落實了如下措施:
(1).保證集體辦公、備課、交流。
(2).開展組內互幫互助活動,積極探索優(yōu)質課堂的教學。(3).年級組長深入備課組活動及了解備課情況。
(4).培養(yǎng)學生良好聽課習慣,教會學生聽課的方法。(5).培養(yǎng)良好的作業(yè)習慣,特別作業(yè)解題規(guī)范及訂正。
(6).“因班施教”,不同的班級在教學內容和習題上有所不同,“作業(yè)分層”同一班級不同學生題量不一樣。
此外為了激發(fā)同學們的學習興趣和競爭氛圍,我們年級各班都劃分了合作學習小組進行小組學習競賽。有力地促進了學生的互幫互助和力爭上游的良好氛圍,成效卓著。學生成績是恒量一個年級工作成效的最終指標,在一個學期的辛勤付出之后,我們期待著并愿意承受期末的最后檢驗。
三、班主任工作和團隊建設
班主任工作是年級中除教學工作以外最主要最重要的一項工作,一支強大的班主任隊伍也是我們初一年級的巨大財富。我們班主任認真負責,兢兢業(yè)業(yè)的工作態(tài)度常常讓我感動,尤其是每天班主任老師都能堅持7點鐘就到教室進行跟班。
一學段來,我們的班主任不知花了多少心血,想了多少辦法,處理了多少事件,感化了多少學生。一些剛入學時典型的行為差亂生,漸漸退出了視野,一個個穩(wěn)定向上的班級,逐步形成,這期間我們的班主任為我們的學生從小學順利過度到中學,順利的進步成長立下汗馬功勞。一個好的團隊是一個團結,協(xié)作的整體。我們同樣不會忘記我們優(yōu)秀的任課老師,不會忘記她們勤勤懇懇的努力付出..
四、常規(guī)工作
這個學期開學以來,年級組的教師,都按時到崗到位,按學校要求做好常規(guī)工作,嚴格考勤考績。并認真完成了學校交與的各項任務,繼續(xù)發(fā)揚初一年級團結協(xié)作,求真務實,開拓進取的良好組風,愛生、樂業(yè)、勤奮的干風,形成合力,團結一致,為201*年新一輪教育教學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擴展閱讀:濱海中學各學科中小學段銜接工作總結
濱海中學中小學段各學科銜接
工作總結
201*年9月
中小學段語文銜接工作總結
曲先慧
學生從小學步入初中,是其人生歷程的一大飛躍,也是學習過程中的一次質的跳躍,在本階段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小學與初中知識的銜接與過渡,在語文教學工作中,教師尤其應注意做好如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對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掌握情況。在教學過程中要及時了解清楚,在小學階段,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學習是零碎的、松散的,在初中階段,教師在模訪基本情形后,對語文基礎知識要進行系統(tǒng)講授、學習,并自覺貫穿于語文課堂教學中,讀寫知識和文學知識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語法修辭知識是初中語文學習的一個難點,尤其是語法知識,近幾年來,我們過分強調學生語感的培養(yǎng),忽視了語法的學習,語法知識的學習對現(xiàn)代文閱讀與寫作的影響似乎不大,但對古文的學習卻是很重要的,從跨學科角度學習來講,對學生的英語學習也有很大的影響,所以無論從學習古文的角度來看,還是從學習英語的角度來看,初中學生具備比較系統(tǒng)的語法知識還是必要的否則的話,在古文學習和英語學習方面都會有不小的學習障礙,如詞性、句子成份、短語結構類型等,這些基本的語法知識,學生還是應該具備的,雖然不必花大力氣學習,但不能等閑視之。
一些基本的語文概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穿插講授并適當進行系統(tǒng),如修辭、語言的表達方式、寫作手法等基本概念,教師應結合生動的教學實例,使學生對上述概念有清晰的印象,各類文體知識,當然在初一階段主要是記敘文的有關知識。
二、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在不學階段學習的內容比較少,時間比較充實,有些內容可能通過教師的反復講授,即可掌握,可是到了初中,時間緊、任務重,對于學過的知識,很少有回爐溫習的功夫,這就要求學生在聽課的時候,要養(yǎng)成做讀書筆記的習慣,通過幾天的上課情況來看,很多學生在小學時沒有養(yǎng)成記筆記的習慣,多數(shù)學生上課時桌上只放著一本書,正襟危坐,認真聽講,卻不會做筆記,所以作為過渡階段的初中一年級教師來講,首先要教會學生做筆記,教師要靜下心來,教給學生做筆記的方法、內容,養(yǎng)成他們做聽課筆記的習慣。
3、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不要讓他們只滿足于做題,我利用作文課的時間開設了一堂閱讀課,可我發(fā)現(xiàn)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并不濃,他們倒是急于去做《新課堂》和《配套練習冊》上的題目,我想這應該是他們在小學階段養(yǎng)成的一種習慣吧,可這實在是語文學習的一個誤區(qū),沒有大量的閱讀,學生失去了閱讀的興趣,語文學習水平的提高簡直就是空中樓閣,沒有閱讀作基礎,理解能力無從提高,寫作水平也無從提高,閱讀是學好語文的前提,所以,我們要糾正因考試功利而帶來的這種不好的學習習慣,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至關重要,這是做好小學初中學習銜接的重要一環(huán)。
中小學段數(shù)學銜接工作總結
彭秀芳
學生從小學進入中學后,數(shù)學教學要求和教育環(huán)境都發(fā)生了質的變化。有的學生感到不適應。怎樣才能讓學生很快適應初中數(shù)學的學習呢?這就得研究七年級數(shù)學教學與小學數(shù)學教學的銜接。
按照國家教育部頒布的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必須培養(yǎng)學生具有一定的數(shù)學素質,通過創(chuàng)設各種教學情境來培養(yǎng)數(shù)學習慣、知識、興趣、品質等方面的良好素質,培養(yǎng)學生運用數(shù)學頭腦去分析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并讓學生能輕松自如地學習數(shù)學,避免走彎路,并為今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一)在教師教學上,實現(xiàn)四個銜接。1、教學內容的銜接。
教學中,在知識銜接時,注意確定適合于教與學兩方面的坡度,使教與學的步伐縮小一點,進行小跨步轉化。七年級數(shù)學教學內容與小學內容處理要恰當。在學習新知識時,七年級可以更多地利用小學的舊知識,形成舊知識對新知識的正遷移,逐步消除負遷移,這是解決初一數(shù)學教學與小學的銜接的有效途徑。七年級數(shù)學教學內容與小學的內容要認真剖析。對于容易混淆的概念,要采用比較的方法,明確它們之間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這是解決七年級數(shù)學教學與小學銜接的又一途徑。七年級數(shù)學應用題解法與小學比較,要轉變。學生從小學進入七年級,面臨“算術”到“代數(shù)”的過渡。這種過渡,也通過列方程應用題明顯體現(xiàn)出來。在應用題的教學中,設計應用題的"算術解法"到"代數(shù)解法"過渡的情景,讓學生親身感受這個轉變,是很有必要的。2、教學方法的銜接。
通過雙向聽課及研討,把握中小學教學方法的各自特點,并適當滲透運用到各自教學中去。努力摸清各階段銜接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切磋銜接教育的方法,探索搞好銜接教育的路子,著手從兩個方面進行銜接:A從學生本身特點的變化進行銜接。B從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角度進行銜接。3、學習評價的銜接。
小學教學中注重鼓勵性評價,以保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七年級教學同樣應注意到這些,并不斷開拓他們的思路,激發(fā)學習的興趣,促使學生重視思維的邏輯性,周密性,答案的多樣性、正確性。4、師生交往的銜接。
小學教師特別注重與學生的交往,像慈母般關心學生,與學生同活動,同學習,寓教于活動實踐之中,寓教于娛樂之中;中學教師則注重師生情感的溝通與交流,放開手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掌握規(guī)律,讓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變要學生學為學生要學,為銜接教育鋪好路。
(二)在學生學習上,實行三個銜接。1、學習動機的銜接。
小學生的學習動機一般是比較直接的,近期的,而初中學生的學習動機則逐漸向間接的,遠期的方向轉化,同時他們的求知欲、興趣不斷增強,并且日益趨向持續(xù)而穩(wěn)定,逐步形成對學習的負責態(tài)度。2、學習慣的銜接。
學習習慣包括聽課、筆記、作業(yè)演算、識記等內容。小學重在做好良好習。慣的初步養(yǎng)成教育;初中則要求將學習習慣內化,成為一種自覺的行為,形成個性化趨勢。七年級起始階段繼續(xù)抓好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引導學生逐步形成穩(wěn)定、良好的學習習慣。3、學習能力的銜接發(fā)展。
初中學生的表達能力、感知能力、識記能力、思維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與小學階段相比較處于定型前的快速發(fā)展階段。根據(jù)這一特點,小學階段必須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上述諸方面的能力,為中學打下比較扎實的基礎。七年級則必須抓住有利時機,采用多種教育方法,促進學生能力實現(xiàn)質的飛躍。
總之,在七年級中取兩個班分別作為數(shù)學教學研究實驗班,進行循環(huán)教學,以便展開銜接教學縱向聯(lián)系序列研究,又能進行橫向的比較研究;ㄒ荒晖瓿傻谝惠唽嶒灒纬沙醪降睦碚摵蛯嵺`總結。分四方面進行:針對我校生源區(qū)中小學現(xiàn)狀,采用“研讀--測試--切磋--實踐”的模式,對中小學銜接數(shù)學教學方面進行探索與實踐,對目前存在問題作出科學評估,并根據(jù)教學大綱、教材,為初中教育摸清起點情況,為以后的初中教育提供客觀依據(jù),并打下堅實的基礎。
中小學段英語銜接工作總結
蘇永紅
初中英語教學是小學英語教學的自然延續(xù),但是很多教師認為初中英語卻很難在小學英語的基礎上順利而自然地過渡。為什么呢?因為小學生往往把每一節(jié)英語課期待成"快樂活動課",而升入初中后,隨著知識量的增大和老師的教學方法的變化,使他們在心理上形成了很大的期望落差。因此,我認為初一教師做好小學英語和初中英語的銜接是很重要的,而這種銜接,不應該僅僅是知識體系的銜接,更重要的是銜接學生濃厚的興趣、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和習慣,有效的學習策略;銜接正確的語音語調,語言感受能力、表達能力、交際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為學生進一步學習和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1、興趣的銜接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肢體語言的參與性較大,小學生是在玩樂中掌握知識的。而初中英語知識量猛增,在有限的課時內完成相關量的知識的教學,而且要達到聽說讀寫能力全面提高,用大量的游戲方式來完成難度較大,講解相應地多一些,而初一學生有意注意力較弱,維持時間較短,久而久之,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大打折扣,直至消失殆盡,甚至消極抵觸。所以說,在初一英語教學過程中,添加一定量地講解,讓學生對英語及課堂保持興趣。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及學習任務的加重,學生對肢體語言運用的興趣也越來越淡化,他們對初中的教學模式也會樂于接受的。
2、詞匯的銜接。初中英語教材與小學英語教材最大的不同是詞匯量增大,但大多數(shù)小學生的語音語調混亂,不能熟讀記單詞,而且書寫相當不規(guī)范。這就要求初一首先要解決的是學生的書寫問題和音標的教學問題。書寫要求規(guī)范美觀,音標要求熟讀熟記,讓學生掌握讀的規(guī)則、記住單詞。
3、學習習慣的銜接在英語學習中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是至關重要的。
(1)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慢慢培養(yǎng)學生課前找問題,課內提問題、討論問題、分析問題、課后思考問題和獨立解決問題的習慣。小學生在課前預習上是個大問題,教師先引導學生如何做好課前預習,對新知識做到心中有數(shù),找出重點、難點和疑問。在課上,要讓學生保持積極舉手發(fā)言的習慣,做英語游戲的習慣,輪流在黑板上做練習的習慣,學唱英語歌的習慣,尤其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聽說讀寫的習慣。小學生常常做到"口勤手懶",聽說和讀寫分離。我感受最深的是學生愿意大聲讀,卻發(fā)音不準確,能讀卻不認識不會寫,好表現(xiàn)但缺乏靜心聽,教師應引導學生學會"聽清音",落實在筆頭上,做到模仿準確化,開口頻繁化,交際廣泛化,復習趣味化,書寫規(guī)范化,積累經(jīng)常化。在課堂活動中,要"逼"著學生忙起來、動起來,而不要偷懶,充分利用課堂四十五分鐘,向課堂要效率。初一學生在聽課時,特別是在聽同學發(fā)言時易走神兒,所以,教師在教學上要避免枯燥的操練,禁開"定向火車",內容要求豐富多樣化,趣味性,設置一些"牽置性"提問,或互相糾錯等,以此來引導學生用心聽別人說英語。課后,學生要整理筆記,完成作用,認真反思上節(jié)課的知識。
(2)培養(yǎng)敢說、愛說英語的習慣。課堂上教師要輕松、愉悅的氛圍,創(chuàng)設英語情境,開創(chuàng)敢講英語,愛講英語的局面,課后多說一些簡單的交際用語。(3)培養(yǎng)朗讀的習慣。堅持不懈地抓好單詞、句子、段、篇的朗讀,養(yǎng)成早晨朗讀英語的好習慣,可以使學生增強語感。
4、教學方法和手段的銜接。
由于學校的現(xiàn)實情況或教師的教學方式的不同,小學生的英語能力是不一樣的,因此,在初一英語教學中,我認為“一揚一抑”的教學方法是可行的。對英語基礎差一些的學生,注意培養(yǎng)呵護他們的自信心。課堂上簡單的問題讓他們回答,采用“揚”的方式,激發(fā)他們的積極主動的參與性;而對有一定英語基礎的學生,在保護他們積極性的基礎上,適時采用“抑”的方法,提高對他們的要求,讓他們明白自己的不足,戒驕戒躁。
總之,在英語教學中,盡量多一些圖畫、聲音,少一些文字;多一些游戲、表演,少一些講解;多一些關愛鼓勵,少一些責備;多一些自由發(fā)揮,少一些規(guī)范,讓學生們在一個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樂于積極地接受知識。同時,根據(jù)兒童期和少年期的身心發(fā)展,做好學生心理狀態(tài)的調節(jié),以適應小學生向中學生的過渡銜接。
中小學段政治銜接工作總結
逄翠英
對剛剛買入初中大門的學生來說,從小學升入初中,可謂是一個不小的轉折。面對新增的學科,面對陌生的老師,面對初中生活,他們往往覺得既新鮮又緊張,甚至無所適從。如何做好初中新生思想品德的建設是保障他們健康成長的一個關鍵,因此做好思想品德課教學的銜接顯示十分的重要。
1、中小學思想品德教育應有效銜接
九年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和中學思想政治課、小學的班隊活動和中學的班團活動、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三條德育教育主線應縱向貫通、整體銜接,防止小學德育和中學德育“兩張皮”。
中小學德育共同形成了思想品德養(yǎng)成的黃金時段,應相互借鑒、密切聯(lián)系,形成合力,相得益彰。中學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應主動研究了解小學的思想品德教育,在承接小學思想平的教育的基礎上,找出更適應中學思想品德教育的方式方法,進行更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種教育資源,深入研究中小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規(guī)律和特點,崔金中小學思想道德建設。
2、以教學為載體,滲透德育教育
學科是以知識為載體的,在學科教學中注意挖掘各學科教材的德育素材,與本學科的知識傳授緊密結合,就會形成德育以知識傳授緊密結合,就會形成德育以知識為載體的說服力和感染力,能夠給予學生深刻的影響,形成強大的內在力量。中小學教育在學科教學中應根據(jù)本學科的德育素材,針對性地進行有效的德育教育,既傳授了學科知識,起到了教書的作用,又通過德育教學起到良好的育人作用。
現(xiàn)代教育的重要標志就在于更加重視知識載體的作用,而任何知識、技能的傳授又總是同一定的思想品德教育相聯(lián)系的。學科德育以知識為載體,體現(xiàn)了知識與道德、教書與育人的統(tǒng)一。學科德育有固定的課程、相對穩(wěn)定的教材、排進課表的課時、專職教師和評價考核的制度,而學生在校的大部分時間和精力都在學科的學習上。這些條件切實保證了各學科能夠有目的有計劃的在教學中實施德育。
3、建立良好的中小學德育評價機制
青少年學生從學科教育得到政治思想、道德品質方面的發(fā)展有一個過程,不能一蹴而就。中小學生對教育內容的領會或掌握,有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逐步發(fā)展過程。學科德育有其近期效應,但也有許多效應將在遠期顯現(xiàn)出來;谶@樣的狀況,學科知識的評價手段很難直接用于評價學科德育。
學校德育評價應在評價的方式和手段上創(chuàng)新,突破一些傳統(tǒng)的德育評價方法和手段,如考試中滲透德育內容,讓德育參與考試評價;建立學生個體的動態(tài)量化品行記載檔案,重點問題重點關注、重點引導;學生的思想品德評語應有明顯的個性特征,反映學生在教學活動、教育過程中的發(fā)展性品行表現(xiàn),避免大眾化的共性的模糊評語等。如何既借助于傳統(tǒng)的統(tǒng)計學進行測試,又采取綜合總體模糊識別方法,建議起一套操作上易行,又能客觀描述學生德育狀況的評價機制,這是中小學面對的一個非常重要又正待解決的課題。學校應建立一個由資深教育工作者、教師、輔導人員所組成的德育教育評價團隊,總體研究規(guī)劃學校的德育工作,診斷學校存在的德育問題,吸收借鑒先進的德育評價方法和手段,解決學校存在的一些德育問題;有效地利用校外的教育資源及家長的德育教育功能,如本地的人文歷史、風景名勝、德育教育基地和社區(qū)文化活動的配合等,形成德育教育的合力,促進學校的德育共組。
4、德育的分層教育和個體關注
新課程改革方案是學科德育實施的依據(jù)。課程改革方案明確提出了加強德育的指導思想;在總的培養(yǎng)目標中,規(guī)定了提高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質”,“適應社會主義事業(yè)需要”的目標,并相應地規(guī)定了思想品德教育素質在小學、中學的分階段、有層次的目標要求;實際上設計了中小學德育教育的全方位、多渠道的德育課程體系,要求各門學科、各個領域都要滲透貫穿德育工作,落實到各科課程標準和各科教材中去,寓德育于各科教學和各項活動之中。
新學科課程標準和教材編寫有明確的德育要求和內容。學科課程標準是教材編寫和教學的依據(jù),中小學20個學科的課程標準和部分教材都有明確的德育滲透內容。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主動滲透德育內容,應建立思想政治教學和思想品德教育為主渠道、學科德育滲透的中小學學科德育教育網(wǎng)絡,使學科德育的縱向(年級、學段)之間、橫向(教師、學校)之間有效銜接,促進道德品質和思想政治水準和提高。
中小學段物理銜接工作總結
韓瑋
通過日常生活經(jīng)驗的積累和小學科學(自然)課程的學習,八年級學生已初步掌握了一些科學知識和研究方法,這為他們進一步學習初中物理做好了知識和情感上的鋪墊。初中物理教學首先需要考慮的是如何在學生已有科學素養(yǎng)的基礎上進行合理的銜接教育。
我在這幾年的教學中發(fā)現(xiàn),進入初中的學生主要存在下面兩方面的問題:1.知識準備。多數(shù)學生具備一定的物理常識,但對物理知識的認知較粗淺,受物理假象的干擾較大,存在明顯的相異觀念,2、能力準備。特點一:缺乏多渠道獲取信息的能力;特點二:缺乏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如何搞好銜接教育,我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準確把握學生已有的科學知識,使教學做到有的放矢
經(jīng)過小學科學課(自然課)的學習,學生已具備了一些基礎的科學知識,比如液體的多少一般用毫升表示,磁鐵具有吸鐵性等等。在教學中應留意并收集學生已知曉的知識,在講授新課時注意詳略得當,抓住重點。在學生不熟悉的知識點上多花時間,在學生已經(jīng)知道的知識點上進行拓展深化。
2.關注學生存在哪些相異觀念,在教學中重點突破
學生的前科學概念既是學生認知結構的表現(xiàn),受學生認知發(fā)展水平的影響,同時也是學生在非正式教育情景中自我建構的結果。學生對自然現(xiàn)象,生活問題感到好奇,引發(fā)觀察,提出令自己滿意的解釋。這一過程凝聚著他們的努力,因此這些解釋一旦成為學生自身較為固定的認識便具有穩(wěn)固的地位,不但不易轉變,而且還會對學生的觀察、推理、因果判斷等思維活動產(chǎn)生影響,具有頑固、廣泛等特點。上述調查結果表明,八年級學生在學習物理概念之前已經(jīng)反映出一些前科學概念。例如,學生容易認為“白霧”就是水蒸氣,動力等于阻力就能讓杠桿平衡等。反觀平時的教學,我們也能發(fā)現(xiàn),學生即便在學完了物態(tài)變化過程和杠桿平衡條件后,當碰到這些問題時,還是有相當數(shù)量的學生“落馬”,可見,相異觀念的頑固性。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積極探尋解決方法,幫助學生否定這些相異觀念。
3.注重培養(yǎng)學生閱“圖”理解的能力
現(xiàn)代社會是一個多元的社會,信息的呈現(xiàn)方式趨于多樣化。在教學中的體現(xiàn)就是試題信息的給出既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圖片(包括坐標圖、電路圖、漫畫、敘事圖等),還可能是各種形式的綜合。上述調查表明,學生閱讀圖片的能力有待提高,我們應責無旁貸地挑起這個重任。
4.重視滲透科學探究思想,增強學生的表達能力
小學階段的科學(自然)課程在培養(yǎng)學生對科學的興趣時,不夠重視科學方法的滲透,很少給學生親身經(jīng)歷科學探究的機會,因此,我們在教學中應努力把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作為我們的追求目標之一,這也是物理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無論在課堂內,還是在課外,我們都要積極創(chuàng)造實驗探究的機會,讓學生在實驗探究中不斷內化科學探究思想,培養(yǎng)科學探究能力。同時,我們也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口頭和書面表達能力,讓學生能夠清楚、順暢地表達探究過程和結果。中小學段歷史銜接工作總結
李媛媛
小學生升入初中后,對歷史學科認識度還比較淺疏,從本質上來講,根本不了解歷史,這也就對我們的歷史教學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挑戰(zhàn),教育教學工作都務必要認識到做好歷史學科銜接工作的必要性和緊迫性。結合現(xiàn)實教學實際,我們主要從以下五個方面進行了中小學銜接工作的努力。
1、做好歷史學科的宣傳,增強了學生的認知度。
學生對歷史的認識,僅在于小學的"社會"學科上,知識深度比較淺,結合這種情況,我們采用學校的宣傳欄對歷史學科進行宣傳,宣傳中堅持做好由淺到深,由小到大的引導,善于用大的歷史故事來揪住學生的思維,使他們從圖片和故事中產(chǎn)生對歷史的渴望,培養(yǎng)了他們對新學科的興趣,增強了他們的求知欲,在宣傳中讓學生們不知不覺地對歷史產(chǎn)生了興趣。
2、做好心理調適,及時適應初中生活。
一是融洽師生關系。學生剛入初中時,由于環(huán)境和教學的對象變了,特別是對教他的老師持有一種既畏懼、又信任的心理狀態(tài),往往對老師采取一種琢磨的態(tài)度,因此,教師要以火一般的熱情去溫暖學生的心田,消除了學生的心理障礙;二是確保學生的心理健康。剛升入初中的學生,還停留在小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迷戀于個人自由自在,迷戀于一些網(wǎng)絡游戲,對初中生活產(chǎn)生不適應的現(xiàn)象,務必做好對學生的心理調適,確保學生的心理始終保持健康向上的心態(tài)。
3、組織開展"歷史大課堂"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做好中小學學科的銜接,就務必要做好初中生與小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工作,所以我們積極的組織開展"歷史大課堂"活動,讓初中學生講講對學科的認識、了解和興趣;同時,讓小學也談談對學科的想法和看法,給他們建立了一個互相談學的平臺,讓大家互相交流,進而加強了對學科的認識,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4、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搞好教學銜接。
根據(jù)小學生自我意識強烈,興奮點多,模仿力強等特點,組織學生自學,討論,答疑,并在每節(jié)課安排至少十分鐘的時間獨立練習,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注意愛護學生在小學時就有的勇于發(fā)表意見的積極性,引導學生發(fā)揚敢打敢拼的精神。又避免學生不加思考的集體齊答現(xiàn)象,也不集中提問,盡量讓每個學生都有發(fā)言的機會。問題貼切學生的知識水平、認知結構,并適當?shù)剡M行延伸拓展。有針對性地開設了討論課和答疑課,有計劃地多安排了一些復習課和練習課。按思維規(guī)律進行教學,講究實效。強調推遲結論的出現(xiàn),提倡學生的參與意識,強化反饋手段,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注重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循序漸進地由誘導--引導--指導--放手讓學生自學,逐步培養(yǎng)學生獨立學習的習慣與自學能力。
5、攜手家長,共同關注學生成長。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基礎,攜手家長共同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家長不僅要對學生學業(yè)上的進步和提高關注,也不能忽視學生在精神、心理上的種種壓力傾向,更不能忽視思想品德及意志品質方面的培養(yǎng)和心理方面的指導。教師沒有因為家長本人的文化層次低,而撒手不管,而是用心去做好。教師與家長在各方面進行了交流,便于對學生各方面的情況進行跟蹤式管理,使學生問題得到了快速有效的解決。只有齊心協(xié)力,共同攜手,才能使學生健康向上的成長。
以上是結合教學工作對中小學生歷史學科的銜接工作進行的理論與實踐的探索,有些方法方式還不夠成熟,不能面面俱到,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繼續(xù)總結和摸索,使學生盡快適應初中生活,使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健康有序發(fā)展。
中小學段地理銜接工作總結
丁朋來
素質教育在中小學階段內容豐富,而且,隨著時間和空間的變化,顯示出不同的階段性。各年齡段的學生,對其所需要接受的素質教育,反映出不同的要求。中學地理教育不僅在知識傳授上與小學教育有循序漸進、拓寬深度廣度的關系,在素質教育方面更需良好的銜接,以保證學生整體素質在童年、少年時期得到全面和諧的發(fā)展。因此,在中學地理教學階段,不僅要熟悉現(xiàn)階段教材中的素質教育內容,明確不同教學內容中的素質教育目標,還要了解小學地理教材中的素質教育內容,結合學生現(xiàn)年齡段的心理、生理特征,有的放矢、有所側重地實施素質教育。
一.文化科學素質與技能素質的培養(yǎng)
少年進入中學后,其學習活動出現(xiàn)了顯著變化。在學習方法上,中學教師已不像小學教師那樣進行具體指導,而是要求學生學會獨立思考,學會建立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在記憶過程中,小學階段通過多次重復與復習進行機械記憶,中學階段則是通過積極的思維活動,在理解的基礎上實現(xiàn)意義識記;在思維方式上,學科的抽象概念、原理和闡述科學規(guī)律的內容日益增多,這就要求學生從具體的形象思維向抽象的邏輯思維過渡,依據(jù)推理的方法去分析事物的因果關系,分析變量之間的相互關系,形成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所有這些客觀變化的學習情況及其在智能方面提出的新要求,既對初一新生是個挑戰(zhàn)也有助于他們全面素質的發(fā)展。
初一新生在步入中學的初期,普遍感到“累”和“難”,對于學科門類的增多和學習方法的改變,表現(xiàn)出不大適應。面對這種情況,從教材“緒論”部分開始,就讓學生明確這節(jié)課“我要學什么,怎么學?”明確學科本身的知識結構、思維方法和學習方法。每節(jié)課用不同的方法展示教學目標,讓學生帶著明確的任務學習。通過閱讀《地理學習指導與質量檢測》,搞清楚應識記、需理解、會應用的各有關知識內容。在學習過程中,明確每一類地理事象的組成要素,懂得學習應從何入手。例如:分析一個地區(qū)的地形特征,主要應從海拔、地面起伏、地形的種類和分布四個方面歸納。
小學與初中教材相比,許多知識相同,但側重點不同。小學知識重在講地理事象,初中則用更多的篇幅分析地理事象的原因。例如:氣候知識部分,小學讓學生通過日常生活體驗和常識觀察,注意氣候有那些變化(冷熱、風向、降水的季節(jié)變化)。初中地理則要通過一章五節(jié)六課時的授課,建立地理事象產(chǎn)生原因的因果關系結構,進行分析思維、邏輯思維和綜合思維的培養(yǎng)。涉及的知識結構如圖1。
通過初級至高級、局部至整體,分層遞進和知識結構的建立,促進學生的思維從具體形象思維向初步的邏輯思維發(fā)展。要搞好初一地理教學,教師在教學中應注意使用盡可能多的教學方法,提供更多的學習方式,力求適應更多的學生,利用學生的聽覺、視覺、觸覺,創(chuàng)造條件,滿足他們的心理需求,刺激興奮點,激活他們的思考,讓他們盡快地吸收知識信息和思想信息。
在授課中采用多種教學方法:①讓學生自己閱讀課文確定重要概念與關鍵的地理數(shù)據(jù);②做小實驗(地球自轉與晝夜更替);③提供感性材料(如故事、生活體驗、詩詞歌詞、謎語、漫畫、圖表、景觀片等),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思維過程;④借助已有知識,運用知識遷移規(guī)律指導學習新知識。例如:在學習“季風”時、借助海陸的熱力差異、氣溫對氣壓的影響、風由高壓吹向低壓的舊知識,讓學生參照下面的示意圖,找出季風的風向,從而理解季風的含義與成因。
在教學中教師盡量創(chuàng)設平等、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鼓勵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盡量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促使學生學會獨立思考、質疑問題、合作交流并靈活運用多種學習方法。
二.品德素質與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
小學與中學教材都有“地球的形狀”內容,小學側重“天圓地方球形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這樣一個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在學生已有知識儲備的情況下,我們制定了側重培養(yǎng)學生心理素質的教育目標,著重強調:在我們今天看來十分簡單的“地球形狀”,人類卻經(jīng)歷了幾千年的探索,麥哲倫甚至為此付出了生命。人類對客觀世界的認識,由淺入深、由簡到繁、從低級到高級、從感性到理性、從直觀想象到科學驗證。每一個正確認識的產(chǎn)生,每一個科學學說的建立,都伴隨著人類堅持不懈的努力、艱苦卓絕的社會實踐和獻身科學的精神。通過情緒感染,培養(yǎng)學生刻苦、堅韌、勤奮、求是、探索、創(chuàng)新的心理素質。
小學生對家鄉(xiāng)、祖國、世界的資源與風貌已有大體的了解,并具備了熱愛祖國、熱愛自然、熱愛人類家園的基本情感。在此基礎上,初中地理在教學中應結合“人類對自然資源利用中出現(xiàn)的問題”的授課,制定培養(yǎng)學生品德素質的教育目標。
教學過程中,通過個案分析,并配以“兄弟,借點水喝”、“我也要用保護傘”等幅漫畫的分析,批判人類的愚昧行為,從而使學生獲得可持續(xù)發(fā)展原則下的科學的人地發(fā)展觀。
小學生對客觀事物的認識較為簡單,答案結論往往表現(xiàn)出“是”、“否”、“好”、“壞”、“對”、“錯”等的唯一性。中學階段,我們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更加復雜的思辯能力。在人與自然、環(huán)境的關系問題上,客觀展示發(fā)展中國家(包括中國)生存與生態(tài)的尖銳矛盾,鼓勵學生尋找更多的答案,明確人類社會中的許多問題,答案具有多重性、復雜性,引導學生以更開闊的思路與視野認識客觀世界。三.利用活動課進行技能與交往素質的教育課堂是實現(xiàn)素質教育目標的基本途徑,活動課在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教育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這學期利用活動課,在學生們積極參與和支持下,舉辦了《我從這里走過》的地理攝影展覽活動,具體做法是:
(一)設想依據(jù):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學生出門旅游,并拍攝了大量的祖國壯麗山川、人文景觀的照片。學生的每一次旅游經(jīng)歷都能夠并應該成為培養(yǎng)他們熱愛人類家園的教材。通過追憶、介紹強化他們的意識,并從中獲得相關的專業(yè)知識。(二)活動目的:少年學生好奇心、求知欲、展示欲都很強烈。通過每個參與者的講述,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相互間成為探索知識的信息源,讓參與者為自己的見多識廣而自豪。在群體活動中學會溝通思想和表達觀念,鍛煉他們的語言與文字的表達能力、在集體中的交往能力,建立一個友好互幫互學的學習團體。使每個學生既能表現(xiàn)自我、評價自我,又善于向他人學習。
(三)活動設計:參與者(學生與老師)提供照片與背景資料,向大家講述自己的旅游經(jīng)歷與感受,介紹照片上的地理、人文知識。有些旅游勝地去過的人多,大家互相補充、完善。通過語言講述,同學們再次進行文字整理,然后完成展覽設計。(四)活動過程:首先,針對同學們初入中學,不了解怎樣通過活動課提高自身素質的情況,放映了實驗中學高一年級《熱愛動物,保護家園》活動課錄像帶,讓他們觀摩高中生怎樣在活動課中體現(xiàn)學習主體作用。然后師生共同提供照片,按計劃開展活動。
這次活動師生雙方提供了北戴河、泰山、天津自然博物館、新加坡、上海等地的各類照片。其中“飛躍喜馬拉雅上空”、“飛躍太平洋”兩幅照片獨具魅力。
最后,要求同學們設計展覽版面與文字說明,大家動手粘貼照片與文字材料,共同完成布展。
素質教育是一項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yè),它給予我們:寬闊的空間,開放的視野,多維的角度,豐富的命題。在這個領域,我們大有可為。
中小學段生物銜接工作總結
張煥蘭
從所周知,從小學到初中,無論從知識體系,學習方法、身心發(fā)展及興趣愛好方面都有一個較大的變化,要適應這個變化需要一個較長的時間,中小學教育的銜接是指小學和初中這兩個學段的前后相互聯(lián)系和過渡,主要體現(xiàn)在小學六年級和初中一年級,針對生物課的特點,在銜接方面,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的。
一、從知識體系上銜接
小學階段的知識體系和初中階段的知識體系,即是獨立存在的,又是相輔相成的。第一,通過了解小學所學的知識內容和知識體系,進而把握小學教學和初中教學課程之間的聯(lián)系,有些生物學習知識在小學已接觸,在生物課堂上可以簡單介紹,不做重點講解,可以在此基礎上深化和拓展,使學生能更加感興趣,這樣既避免知識的重要性和沖突性,也能使小學知識和初中知識自然在融合在一起。
二、從學習方法上銜接
進入初中,學習方法起了一個很大變化,具體表現(xiàn)在:
1、學生被動學習變?yōu)橹鲃訉W習;2、學生在學習上體現(xiàn)自己的主導性和自覺性,把過去一味在老師的帶領甚至呵護學習的過程變成自己思考探索的過程;3、學生在注重學習成績的基礎上更注重學習方法,改變只注重課本內容而不注意課外知識的錯誤觀點。
小學階段都是老師扶著走,作業(yè)不但要教師逼著做,而且還要一而再,再而三地“追討”才肯上交,學習很被動,而進入初中,這種被動式很快就被自覺主動性所代替,所學習知識也從課內延伸到課外,因此很多學生不適應這種模式,逐步與優(yōu)生拉開距離,產(chǎn)生自卑感,就成惡性循環(huán),我們要積極引導,耐心做好該方面的工作,使新生很快適應新的模式和新的生活。
三、從身心發(fā)展上銜接
心理學告訴我們,初中生生理特點主要表現(xiàn)在發(fā)現(xiàn)和探索自我,思維的獨立性和批判性增強。針對這些特點,一方面要尊重和支持他們的獨立愿望,另一方面要指導和幫助,不要對他們要求過高,畢竟他們的心理年齡特征仍處于半幼稚、半成熟、半獨立,自覺性經(jīng)過教師的積極引導,給學生一個過渡的橋梁,及時做好學生的身心健康銜接。
四、從興趣上愛好上銜接
中學生物課較容易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是使學生盡快適應中學生物教學的關鍵,除了課堂上充分準備、積極引導之外,充分挖掘隱含在中學生物課堂上學習感興趣的故事,使學生能溶于學生的生活和學習中,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操作,讓每位學生的個性特長都得到充分張揚,繼續(xù)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以全面培養(yǎng)學生素質的目標,促進學生主體性發(fā)展,實現(xiàn)小學到初中的平衡過渡,為學生的后續(xù)學習打下基礎。
總之,中學小學教育的銜接問題已經(jīng)越來越突出了,越來越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中小學應該攜起手來相互合作,調動一切可調動的因素,共同為未成年人的文化思想道德教育以及他們健康成長創(chuàng)造一片蔚藍的天空。中小學段化學銜接工作總結
牛秀嬌
小學科學、初中化學銜接要做好下面幾點:一是教材的銜接;二是教學方法的銜接;三是學生學習方法、學習心理的銜接。本文談談自己在小學科學、初中化學教學銜接方面的做法及想法。
一、小學科學、初中化學教學目標及目的的差別通過對比教學大綱對教學目標及目的的闡述可知:小學科學課程是以培養(yǎng)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小學科學從本質上講是指導小學生研究一個與學生成長密切相關的科學問題。在研究問題的過程中掌握科學知識,訓練和形成科學探究能力,逐步確立科學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初中化學是啟蒙學科、是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素質教育。從教科書及教學實際中可以看出初中化學主要要求學生掌握簡單的化學知識、基本化學實驗技能、簡單化學計算及化學在生活、生產(chǎn)及國防的某些應用;其知識層次則以要求學生“知其然”為主。
二、小學科學、初中化學教材中知識的承繼和銜接
要注意把握時機和尺度,通過相關知織的銜接要讓學生能從更高層次上來準確理解小學科學知識,要力求做到對今后學習化學有所幫助。
銜接的主要內容:
認識常見的材料木頭、塑料、金屬、紙和陶瓷,并能根據(jù)各自的特點進行辨別。通過對金屬制品中的易拉罐的回收利用和塑料的循環(huán)使用等知識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節(jié)約資源、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
通過對水、油、洗潔精三種液體相同點和不同點的比較,初步認識最重要的液體水,并能辨別出水和油,以及如何預防水的污染。
學會如何用量筒測液體體積。
用簡單方法驗證空氣的存在,了解空氣的用途,知道空氣的組成。初步了解什么是混合物,懂得如何用簡單方法分離一些混合物。
知道水能溶解許多物質(包括固、液、氣態(tài)物質),但不能溶解所有物質,且在常溫下,一定量的水不能無限制地溶解物質,不同物質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相同。
學會兩種混合物分離方法:過濾和蒸發(fā)(包括認識所使用儀器和初步掌握分離操作過程)。
認識酒精燈并知道它是科學實驗常用的加熱儀器,還應知道它的使用方法。
知道我們每天都需要從食物中獲得營養(yǎng)物質:蛋白質、糖類、脂肪、維生素、礦物質等。
會看一些商品的標簽。三、教學方法的銜接
小學科學的教學方法由于受到學生知識水平的限制,較多的采用灌輸式的講解方法,進入初中時,教師要抓住學生生理從兒童向少年轉變,學習心理自“經(jīng)驗記憶型”的被動接收知識向“探索理解型”主動學習知識的轉變時期,在教學方法上則應更多地采取啟發(fā)式,啟發(fā)、激發(fā)學生主動地進行學習、引導學生從本質上理解所學內容。為了能順利地開展新一年教學工作,教師應:1.通覽教材、大綱
教師要熟悉小學科學、初中化學教材,要研究大綱中對各部分知識的要求情況。確定新學年開始的復習內容及訂出復習計劃,使得所復習的內容有利于化學的學習,有利于小學科學、初中化學的銜接。2.深入了解學生的實際
教師對新生的學習情況要進行認真分析,對初中學習密切相關的內容的掌握情況要心中有數(shù),以便在學習中有的放矢。
3.利用各種教學手段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學科素養(yǎng)
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圖表、演示實驗、教學模型等直觀材料,結合當前社會熱點,讓學生認識到化學與社會、化學與生活、化學與經(jīng)濟有著重要的聯(lián)系,以此培養(yǎng)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讓學生覺得化學就在我們身邊,化學就在我們的生活中,要學好化學或必須有腳踏實地、勤奮苦讀的態(tài)度。例如原子的結構與離子的形成,利用活動圖板,微觀的粒子形象化,宏觀化,便于學生理解。充分發(fā)揮實驗教學作用,化學實驗具有生動、直觀、新異有趣等特點,要加強實驗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興趣,搞好實驗教學,提高實踐的技能技巧。把多媒體應用到化學教學中。多媒體不但能強化課前研究,而且還能優(yōu)化教學過程,能創(chuàng)設情景、解剖難點、模擬實驗、提高視度等;多媒體還能進行輔助學生總結和反饋檢測。化學教學中要貫穿人文精神。通過教學,培養(yǎng)學生意志堅定,熱愛科學和精神;培養(yǎng)學生道德高尚,獻身科學的精神;培養(yǎng)學生團結協(xié)作,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喚起學生關注地球,關注人類,提高環(huán)境道德素質,樹立社會責任感等。4.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能力的培養(yǎng)應自高一始
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可使學生受益終生,要注意學生閱讀習慣,作業(yè)規(guī)范,實驗規(guī)范等的教育和養(yǎng)成。能力的提高和培養(yǎng)是中學教學的根本目的也是素質教育的核心思想,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有一個循序漸進、逐漸提高的過程,不同階段不同教學內容擔負著培養(yǎng)不同種能力的任務,教師應抓住各種場合對學生的能力進行培養(yǎng)。四、學習方法的銜接
小學學生學習化學的方法主要是記憶、重現(xiàn)、簡單模仿。這種較為機械、死板的方法不適應初中注重能力及創(chuàng)新的要求。初三教師有責任指導學生改進學習方法,使之適應初中化學的學習,學習方法的正確與否是決定能否學好化學的重要一環(huán)。
課堂上教學生學會某些知識,是為了課外學生會學更多的知識。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應貫穿于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應結合課本各內容給學生各種知識予具體指導。
古人說:授人以魚,只備一飯之需;授人以漁,則可終生受用。教學生如何學習,使學生能有效、正確地進行各種知識及技能的學習是授人以漁之舉。
友情提示:本文中關于《錢東中學初一年級學段工作總結》給出的范例僅供您參考拓展思維使用,錢東中學初一年級學段工作總結:該篇文章建議您自主創(chuàng)作。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