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同課異構聽課心得
同課異構聽課心得
3月30日我校與中心路小學、田鎮(zhèn)寨子小學、義和小學舉行了同課異構活動,聆聽了幾位老師的課堂教學,受益匪淺,體會如下:
《兩只小獅子》這篇課文是一篇教育性的童話故事,教師的教學設計主要是以讀為本,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首先,依托形象,活化語言
在教學“整天”和“非?炭唷边@兩個詞語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孩子的形象化思維,創(chuàng)設情境在想象說話中把“整天”一詞具體化,形象化,讓其可感、可觸摸。在教學“非?炭唷币辉~時雖創(chuàng)設了情境,但由于教師不夠投入,形象化不夠,沒能使孩子在身臨其境中感受,如果能讓孩子在呼呼的北風聲中,出現(xiàn)寒冬的畫面,出現(xiàn)夏天太陽火辣辣的畫面,再次讀課文句子,教師想此時孩子更能體會到勤獅子的勤勞、刻苦的樣子。這樣“整天”“刻苦”兩個詞語立體式活化了。用孩子的思維思考教學,用形象依托,活化詞語,這樣的教學更靈動。
二、強化朗讀,規(guī)范語言。
有了形象的依托,怎樣讓孩子走向科學規(guī)范,朗讀就是很好的手段。在教學“勤獅子的刻苦”這句話時,教師讓學生想象勤獅子就這樣一天到晚的苦練,還遇到了好多困難哪!當北風呼呼刮時,小獅子的腳快凍僵了,他還是;當腳趾磨出血時小獅子仍然;當累得爬不起來時,小獅子還是堅持不懈地;教師把教學目標定位于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和語言上,認為孩子有精彩的發(fā)言就能點亮課堂,孩子的語言就有了發(fā)展和提升,殊不知孩子們的語言是原生態(tài)的,稚嫩、零碎。應該讓孩子反復的朗讀文本中“整天練習滾、撲、撕、咬,非?炭。”這句話,內(nèi)化語言。過多的議論無形中弱化了文本中的語言,何不用多種形式的朗讀,在一遍又一遍中把語言熟記于心。
擴展閱讀:語文課開展同課異構公開課活動心得體會
開展公開課活動心得體會
本學期,學校為了更好的開展市、縣教育局提倡的“校校公開課、天天公開課、人人公開課”的活動,從開學的第三周開始,學校要求同科組教師要上“同課異構”的公開課。除此之外,還把每周的周二定為自由聽課日,每周的周四定為教研組的評課日。在聽課日這一天,學校領導和每位教師都要自覺的聽一至兩節(jié)課。在評課日,全體組員要就本組的公開課做切實的評課。這兩項講課和聽課要求無疑給教師們帶來了很大的觸動。
“同課異構”,一般而言,是指選用同一教學內(nèi)容,基本一致的教學目標,根據(jù)學生實際、現(xiàn)有的教學條件和教師自身的特點,進行不同的教學設計,其宗旨那就是要實現(xiàn)真正的高效教學,提升我們的教學水平!巴n異構”要求教師精心研究教材,潛心鉆研教法和學法,以便各顯風采,各具特色,為集體研討提供很好的研究平臺。它是教師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能力,總結教學經(jīng)驗的一條有效途徑。
至從學校提出“同課異構”公開課以來,我校的教師都加強了對教材的深入鉆研,并且積極的進行交流和教研,有的還利用有效的時間上網(wǎng)查閱資料和制作課件,教師明顯的顯得忙碌了,但同時教師的自信心增強了,課堂上師生的交流熱烈了,良好的教學效果顯現(xiàn)出來。
本校八年組的三位語文老師上了同課異構課《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使我深刻的體會到了這種教學理念給我們帶來的活力。一、創(chuàng)設情境,各具特色
我們教者都知道,一堂成功的語文課好的導入方式十分的重要。它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渲染良好的課堂氣氛。成功的語文教學離不開學生的興趣愛好,只有學生傾心于此,才會積極主動的樂于受教,也才能達成高效率的教學。這三位教者在導入的方式上各不相同,但都達到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的目的。史文超老師以引用式導入:蘇軾曾說“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優(yōu)秀的詩歌同樣如此,今天我們就來一起誦讀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領略這首詩歌超越時空的恒久魅力。孫志老師以音樂法導入:以古典名曲《昭君怨》為背景音樂,依次鏈接“草堂留后世,詩圣著千秋”的滾動字幕、“杜甫草堂”凄冷的flash畫面。“草堂有詩魂詩成泣鬼神”,今天我們就一起來零距離接觸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解讀他將要向我們講述的世間怎樣的故事。楊闖老師以優(yōu)美的語言導入:在我們祖國燦爛的文學史中,唐詩是一串璀璨奪目的明珠。在這串明珠中,杜甫的詩作以其強烈的時代感,深沉的人民性而獨占鰲頭,被譽為“詩圣”。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體味杜甫憂國憂民的博大胸懷。(背景為《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圖片及相關音樂,進入詩的氛圍)二、突破重難點,各顯手段
了解語文教學的老師都知道,詩歌教學是較比難的語文教學課。針對這篇文章把握詩歌內(nèi)容,體味詩人的感情這一重點和鑒賞語言這一難點上,三位執(zhí)教者用了不同的教法來突破它。史文超老師是運用朗讀感悟法:朗讀是入情的最好方式,把朗讀貫穿于教學全過程,讓學生在誦讀中感悟,在感悟中誦讀。讀出內(nèi)涵,讀出情境。孫志老師是運用問題探究法:問題設計精當,并且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用不同的點撥手法。在學生主動學習交流的基礎上,適當點撥指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理解詩歌的思想感情,使學生學會閱讀詩歌。而楊闖老師是運用閱讀評點法:引導學生賞析詩歌,并能從詩歌的內(nèi)容和情境中體味詩人所表達的感情,
并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獨特的情感體驗和個性思維。這樣一來,他們不僅很好的完成了本課的教學內(nèi)容,又給每一位聽課者以不同的體驗和感受。三、能力培養(yǎng),靈活多樣
一堂好的語文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和語文能力的提高,與能力訓練的方向和形式是有密切關系的。在本課的能力訓練題上,我們也看到了教者的別具匠心。史老師是設計的是:(1)結合更多的杜甫資料,把你對此詩的感想寫下來,200字左右。(2)聯(lián)系自己生活中的一次不幸或難過的遭遇仿《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作詩。孫志老師設計的是讓同學們根據(jù)詩歌的內(nèi)容演了課本劇。楊闖老師設計的是讓同學們以記敘的筆調(diào)寫個結尾,可以盡情的展開想象,但注意要符合當時的社會特點,也不必過于拘泥,要體現(xiàn)創(chuàng)造力。在這樣的訓練中,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和創(chuàng)造能力、寫作能力都不同側面、不同程度的得到了培養(yǎng)和提高。四、課后反思,再獲啟迪
課堂教學高效性是指在常態(tài)的課堂教學中,通過教師的引領和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過程,在單位時間內(nèi)(一般是一節(jié)課)高效率、高質(zhì)量地完成教學任務、促進學生獲得高效發(fā)展。高效發(fā)展就其內(nèi)涵而言,是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維目標”的協(xié)調(diào)發(fā)展。這三位教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的成功課例,讓我們看到了一堂高效的語文課的特點:教學目標清晰有致,不宜過大或過空、過多。在課堂上要把學生當做真正的主人,教學活動中學習的主體。讓不同層次、不同水平、不同類型的學生在學業(yè)上有所收獲,有所提高,有所進步。教者在教材的理解與把握、環(huán)節(jié)的安排與設計、活動的選擇與組織、問題的提出與解決等各方面,都表現(xiàn)出了足夠的能力。不過在聽課的過程中,我們也發(fā)現(xiàn)了其中的不足,比如:楊闖老師在整節(jié)課過多的使用了多媒體手段,有時顯得眼花繚亂,這是不是也會沖淡主體教學的內(nèi)容?而孫志老師的課本劇又顯得有作秀的感覺,對于我們聽課的老師來說更喜歡原生態(tài)的語文課。當然我們在評課的過程中也都指出了這些不足之處,我想這就是我們上課評課的意義所在吧。
這幾節(jié)成功的語文課,給我的啟迪很多:1、關注學情,把握課堂
以往,教師們?yōu)榱松虾靡还?jié)公開課,精心地備課、上課、反復修改,有的甚至事先要做一些安排。在公開課上教師們又往往把事先排練好的程序又演了一遍,只顧展示自己的風采,卻沒有考慮學生的差異,以至于在課堂上,教師只顧按自己設計的思路走,卻忽略了學生的主體性。學生的困惑還沒得到解決,學生的思考還不夠深入,教師就為了趕時間匆匆進行下一個環(huán)節(jié)的學習,這樣的課堂缺乏生成性,缺乏創(chuàng)新性。成功的語文公開課,教師要真正的把學生看成課堂的主人,把關注學生的學情作為課堂教學的起點,讓學生真正的投入到學習中,在不斷的設疑和解疑的過程中完成教學內(nèi)容。2、學無止境,學無界限
語文是一門綜合性極強的學科,在講課的過程中,可以很廣泛的涉及到歷史、地理、自然、生物、科技等等學科的知識,因此它要求語文教師要有廣博的知識作為底蘊。這樣,在課堂上才能夠旁征博引、解決學生提出來的各種問題,輕松地駕馭課堂。這就要求語文老師不斷的學習和更新自己的知識,除了自己語文課的基本知識,還要盡可能的涉獵其它學科的知識,并主動聽其它學科的公開課,教學相長,取其精華。
“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交換后每人還是一個蘋果;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交換后每人有兩種思想”!巴n異構”的教研方式,可以引發(fā)參與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長善救失,取長補短,明顯提高教育教學效果,同時也為教師們提供了一個面對面交流互動的平臺。我們喜歡這樣的公開課。
友情提示:本文中關于《語文同課異構聽課心得》給出的范例僅供您參考拓展思維使用,語文同課異構聽課心得:該篇文章建議您自主創(chuàng)作。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