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公共營養(yǎng)師等級考試(三級)公式小結
★人體調查類★
1.標準體重(kg)=身高(cm)1052.標準體重指數3.體制指數=實測體重(kg)標準體重(kg)100%(正常:±10%)
標準體重(kg)體重(kg)(正常:18.5~23.9;輕度消瘦:17~18.5;超重:24~27.9)22身高(m)體重(kg)1000
身高(cm)4.身高體質指數=5.Vervaeck指數=6.Kaup指數=體重(kg)+胸圍(cm)100%
身高(cm)體重(kg)410(正常:19~15)2身高(cm2)體重(kg)710(中等:140~109)33身高(cm)7.Rohrer指數=8.比胸圍=胸圍(cm)100
身高(cm)腰圍(cm)(參考標準:成年男性<0.9;成年女性<0.85)
臀圍(cm)=9.腰臀比值(WHR)10.上臂圍和皮褶厚度測量操作計算:
a.皮褶厚度推算人體密度D=CM×(皮褶厚度值)(其中C和M是公式中系數)b.根據人體密度計算人體脂肪百分含量:BF%(4.954.50)100%Dc.上臂肌圍(cm)=上臂圍(cm)3.14×三頭肌皮褶厚度(cm)
[上臂圍(cm)-3.14三頭肌皮褶厚度(cm)]2上臂肌圍2d.上臂肌面積(cm)=
12.5612.56214.兒童體重的粗略估計計算:
a.標準體重(kg)=年齡(歲)×2+7(3歲以下適用)b.標準體重(kg)=年齡(歲)×2+8(3歲~青春前期適用)、c.粗略身高(cm)=年齡(歲)×7+70(3歲~青春前期適用)
★食品計算類★
一、質量計算:
=1.可食部計算(EP)食品重量(W)廢棄部分的重量(W1)100%
食品重量(W)2.廢棄率=廢棄部分重量(W1)100%
食品重量(W)烹調后食物的重量烹調前食物的重量100%(用于烹調后失重的食品,
烹調前食物的重量=3.烹調重量變化率(WCF)如烤肉煎肉等)
4.食物的生熟比值=生食物重量(用于烹調后增重的食品,如米飯面條等)
熟食物重量烹調后食物的質量(g)100%
烹調前食物的質量(g)5.重量保留因子(WRF):WRF%6.每百克干物質中營養(yǎng)成分含量=7.蛋白質含量(g)=(脂肪含量(g)=食物營養(yǎng)成分含量100%
100水分含量食物量(g)可食部分的比例(EP)每百克食物中蛋白質含量
100(g))(g)(食物量可食部分的比例(EP)每百克食物中脂肪含量)100(g)(g)(食物量可食部分的比例(EP)每百克食物中碳水化合物含量)100(g)碳水化合物含量(g)=某營養(yǎng)素含量(g)=%=8.表現保留率(AR)(g)(食物量可食部分的比例(EP)每百克食物中某營養(yǎng)素含量)100(g)烹調食物中某種維生素含量(干重)100%
食物原料中該維生素含量烹調食物中某種維生素含量烹調后食品重量(g)100%
食物原料中該維生素含量烹調前食品重量(g)%=9.真實保留率(TR)二、能量計算:
1.膳食能量(kcal)=蛋白質攝入量×4+碳水化合物攝入量×4+脂肪攝入量×9三、三大營養(yǎng)素的能量百分比計算:
1.蛋白質供能比=蛋白質攝入量(g)4100%
總能量攝入量(kcal)碳水化合物攝入量(g)4100%
總能量攝入量(kcal)2.碳水化合物供能比=3.脂肪供能比=四、食物測評
脂肪攝入量(g)9100%
總能量攝入量(kcal)1.A.當一批食品德包裝件數(N)超過100件時,抽樣量(n)按下列式計算:nNB.異常非均勻性或者不熟悉來源食品抽樣量按下式計算:n=N2.能量-價格比值=食物的能量(kcal)
食物的實際支出價格(元)某種營養(yǎng)素的含量(%)單位重量(g)
(查表得)該營養(yǎng)素參考值NRV(g)%=3.某營養(yǎng)素(NRV)4.每百克干物質中營養(yǎng)成分含量=5.食物中某營養(yǎng)素含量=[食物營養(yǎng)成分含量100%
100水分含量食物量(g)可食部分的比例每百克食物中營養(yǎng)素含量
100(g)]6.食物營養(yǎng)質量指數計算:
a.能量密度=一定量食物提供的能量值
能量推薦攝入量一定量食物提供的營養(yǎng)素含量
相應營養(yǎng)素推薦攝入量營養(yǎng)密度(INQ=或>1為營養(yǎng)質量合格食物
能量密度b.營養(yǎng)素密度==c.食物營養(yǎng)質量指數(INQ)INQ<1為營養(yǎng)價值低食物)
%=9.蛋白質評價:a.蛋白質真消化率(TD)氮吸收量食入氮(糞氮糞代謝氮)100%100%
食入氮食入氮b.蛋白質功效比值=試驗期內動物增加體重(g)
試驗期內蛋白質攝入量(g)氮儲留量攝入氮(糞氮糞代謝氮)100100
氮吸收量氮吸收量(尿氮尿內源氮)3
c.蛋白質生物價(BV)=
%=生物價消化率=d.蛋白質凈利用率(NPU)氮儲留量100%
食入氮e.氨基酸分(ASS)=10.食物血糖評價:a.
被測食物蛋白質每克氮(或蛋白質)氨基酸含量(mg)100
理想模式每克氮(或理想蛋白質)氨基酸含量(mg)含50g碳水化合物的試驗食物餐后2h血糖應答曲線下面積GI(食物血糖生成指數)=
等量碳水化合物標準參考物餐后2h血糖應答曲線下面積(GI大于70的為高GI食物;GI在55~70的為中GI食物;GI小于55的為低GI食物)b.
GL食物GI攝入該食物的實際可利用碳水化合物的含量(g)
(GL>20的為高GL食物;GL在11~19的為中GL食物;GL<10的為低GL食物)11.分析必需脂肪酸含量:脂肪酸占脂肪百分比(%)=食物脂肪酸含量(g/100g)100%
食物總脂肪含量(g/100g)★其他★
1.家庭:a.個人人日數=早餐餐次總數×早餐餐次比+午餐餐次總數×午餐餐次比+晚餐餐次總數×
晚餐餐次比
b.家庭每種食物實際消耗量=食物結存量+購進食物總量廢棄食物總量剩余總量c.家庭平均每人每日每宗食物攝入量=實際消耗量d.家庭平均每人每日每種食物攝入量=e.平均攝入量實際消耗量
家庭總人日數各種食物實際消耗量(生重)
總就餐人數家庭某種營養(yǎng)素攝入量
家庭總人日數f.平均每人每日某營養(yǎng)素含量=g.標準人日=標準人系數×人日數h.標準人的平均每日某營養(yǎng)素攝入量=i.混合系數=平均每人每日某營養(yǎng)素攝入量平均每人每日某營養(yǎng)攝入量=
混合系數標準人系數標準總人日數實際人日數標準人系數=
總人日數(實際人日數)總人日數(實際人日數)人(乙)能量參考攝入量人(乙)某營養(yǎng)素參考攝入量
人(甲)能量參考攝入量人(甲)某營養(yǎng)素參考攝入量4
j.人(乙)折合成人(甲)系數
2.社區(qū)統計:a.構成比=某一組成部分的數值100%
同一事物個組成部分的數值總和甲指標(也可用分數表示)100%乙指標b.相對比c.率=某現象實際發(fā)生的例數K(K100%;1000%0)
可能發(fā)生該現象的總人數一定時期內某人群某病新病例數K
同期暴露人口數特定時期某人群中某病新舊病例數K
同期觀察人口數d.發(fā)病率=e.患病率=f.標準差(S)=Xi1n2i(Xi)2i1nnn1單側95%可信上限=Xt0.05(v)S;單側95%可信下限=Xt0.05(v)S
=g.均值(X)
Xi1nin=X1+X2+.......+Xnn
擴展閱讀:國家公共營養(yǎng)師等級考試(三級)公式小結
★人體調查類★
1.標準體重(kg)=身高(cm)1052.標準體重指數3.體制指數=實測體重(kg)標準體重(kg)100%(正常:±10%)
標準體重(kg)體重(kg)(正常:18.5~23.9;輕度消瘦:17~18.5;超重:24~27.9)22身高(m)體重(kg)1000
身高(cm)4.身高體質指數=5.Vervaeck指數=6.Kaup指數=體重(kg)+胸圍(cm)100%
身高(cm)體重(kg)410(正常:19~15)2身高(cm2)體重(kg)710(中等:140~109)3身高(cm3)7.Rohrer指數=8.比胸圍=胸圍(cm)100
身高(cm)腰圍(cm)(參考標準:成年男性<0.9;成年女性<0.85)
臀圍(cm)=9.腰臀比值(WHR)10.上臂圍和皮褶厚度測量操作計算:
a.皮褶厚度推算人體密度D=CM×(皮褶厚度值)(其中C和M是公式中系數)b.根據人體密度計算人體脂肪百分含量:BF%(4.954.50)100%Dc.上臂肌圍(cm)=上臂圍(cm)3.14×三頭肌皮褶厚度(cm)
[上臂圍(cm)-3.14三頭肌皮褶厚度(cm)]2上臂肌圍2d.上臂肌面積(cm)=
12.5612.56214.兒童體重的粗略估計計算:
a.標準體重(kg)=年齡(歲)×2+7(3歲以下適用)b.標準體重(kg)=年齡(歲)×2+8(3歲~青春前期適用)、c.粗略身高(cm)=年齡(歲)×7+70(3歲~青春前期適用)
★食品計算類★
一、質量計算:
=1.可食部計算(EP)食品重量(W)廢棄部分的重量(W1)100%
食品重量(W)2.廢棄率=廢棄部分重量(W1)100%
食品重量(W)烹調后食物的重量烹調前食物的重量100%(用于烹調后失重的食
烹調前食物的重量=3.烹調重量變化率(WCF)品,如烤肉煎肉等)
4.食物的生熟比值=生食物重量(用于烹調后增重的食品,如米飯面條等)
熟食物重量烹調后食物的質量(g)100%
烹調前食物的質量(g)5.重量保留因子(WRF):WRF%6.每百克干物質中營養(yǎng)成分含量=7.蛋白質含量(g)=(脂肪含量(g)=食物營養(yǎng)成分含量100%
100水分含量食物量(g)可食部分的比例(EP)每百克食物中蛋白質含量
100(g))(g)(食物量可食部分的比例(EP)每百克食物中脂肪含量)100(g)碳水化合物含量(g)=(g)(食物量可食部分的比例(EP)每百克食物中碳水化合物含量)100(g)某營養(yǎng)素含量(g)=(g)(食物量可食部分的比例(EP)每百克食物中某營養(yǎng)素含量)100(g)%=8.表現保留率(AR)烹調食物中某種維生素含量(干重)100%
食物原料中該維生素含量烹調食物中某種維生素含量烹調后食品重量(g)100%
食物原料中該維生素含量烹調前食品重量(g)%=9.真實保留率(TR)二、能量計算:
1.膳食能量(kcal)=蛋白質攝入量×4+碳水化合物攝入量×4+脂肪攝入量×9三、三大營養(yǎng)素的能量百分比計算:
1.蛋白質供能比=蛋白質攝入量(g)4100%
總能量攝入量(kcal)碳水化合物攝入量(g)4100%
總能量攝入量(kcal)2.碳水化合物供能比=3.脂肪供能比=脂肪攝入量(g)9100%
總能量攝入量(kcal)四、食物測評
1.A.當一批食品德包裝件數(N)超過100件時,抽樣量(n)按下列式計算:nNB.異常非均勻性或者不熟悉來源食品抽樣量按下式計算:n=N2.能量-價格比值=食物的能量(kcal)
食物的實際支出價格(元)某種營養(yǎng)素的含量(%)單位重量(g)
(查表得)該營養(yǎng)素參考值NRV(g)%=3.某營養(yǎng)素(NRV)4.每百克干物質中營養(yǎng)成分含量=5.食物中某營養(yǎng)素含量=[食物營養(yǎng)成分含量100%
100水分含量食物量(g)可食部分的比例每百克食物中營養(yǎng)素含量
100(g)]6.食物營養(yǎng)質量指數計算:
a.能量密度=一定量食物提供的能量值
能量推薦攝入量一定量食物提供的營養(yǎng)素含量
相應營養(yǎng)素推薦攝入量營養(yǎng)密度(INQ=或>1為營養(yǎng)質量合格食物
能量密度b.營養(yǎng)素密度==c.食物營養(yǎng)質量指數(INQ)INQ<1為營養(yǎng)價值低食物)
%=9.蛋白質評價:a.蛋白質真消化率(TD)氮吸收量食入氮(糞氮糞代謝氮)100%100%
食入氮食入氮b.蛋白質功效比值=試驗期內動物增加體重(g)
試驗期內蛋白質攝入量(g)氮儲留量攝入氮(糞氮糞代謝氮)100100
氮吸收量氮吸收量(尿氮尿內源氮)3
c.蛋白質生物價(BV)=
d.蛋白質凈利用率(NPU)%=生物價消化率=e.氨基酸分(ASS)=10.食物血糖評價:a.
氮儲留量100%
食入氮被測食物蛋白質每克氮(或蛋白質)氨基酸含量(mg)100
理想模式每克氮(或理想蛋白質)氨基酸含量(mg)含50g碳水化合物的試驗食物餐后2h血糖應答曲線下面積GI(食物血糖生成指數)=
等量碳水化合物標準參考物餐后2h血糖應答曲線下面積(GI大于70的為高GI食物;GI在55~70的為中GI食物;GI小于55的為低GI食物)b.
GL食物GI攝入該食物的實際可利用碳水化合物的含量(g)
(GL>20的為高GL食物;GL在11~19的為中GL食物;GL<10的為低GL食物)11.分析必需脂肪酸含量:脂肪酸占脂肪百分比(%)=食物脂肪酸含量(g/100g)100%
食物總脂肪含量(g/100g)★其他★
1.家庭:a.個人人日數=早餐餐次總數×早餐餐次比+午餐餐次總數×午餐餐次比+晚餐餐次總數×
晚餐餐次比
b.家庭每種食物實際消耗量=食物結存量+購進食物總量廢棄食物總量剩余總量c.家庭平均每人每日每宗食物攝入量=實際消耗量d.家庭平均每人每日每種食物攝入量=e.平均攝入量實際消耗量
家庭總人日數各種食物實際消耗量(生重)
總就餐人數家庭某種營養(yǎng)素攝入量
家庭總人日數f.平均每人每日某營養(yǎng)素含量=g.標準人日=標準人系數×人日數h.標準人的平均每日某營養(yǎng)素攝入量=i.混合系數=平均每人每日某營養(yǎng)素攝入量平均每人每日某營養(yǎng)攝入量=
混合系數標準人系數標準總人日數實際人日數標準人系數=
總人日數(實際人日數)總人日數(實際人日數)人(乙)能量參考攝入量人(乙)某營養(yǎng)素參考攝入量
人(甲)能量參考攝入量人(甲)某營養(yǎng)素參考攝入量4
j.人(乙)折合成人(甲)系數
2.社區(qū)統計:a.構成比=某一組成部分的數值100%
同一事物個組成部分的數值總和甲指標(也可用分數表示)100%乙指標b.相對比c.率=某現象實際發(fā)生的例數K(K100%;1000%0)
可能發(fā)生該現象的總人數一定時期內某人群某病新病例數K
同期暴露人口數特定時期某人群中某病新舊病例數K
同期觀察人口數(Xi)2i1nd.發(fā)病率=e.患病率=f.標準差(S)=Xi1n2inn1單側95%可信上限=Xt0.05(v)S;單側95%可信下限=Xt0.05(v)S
g.均值(X)=
Xi1nin=X1+X2+.......+Xnn
友情提示:本文中關于《國家公共營養(yǎng)師等級考試(三級)公式小結》給出的范例僅供您參考拓展思維使用,國家公共營養(yǎng)師等級考試(三級)公式小結:該篇文章建議您自主創(chuàng)作。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