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練習設計
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練習設計
活動內容活動對象活動目的活動準備設計人1、活動形式、時間活動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活動點評:
擴展閱讀:小學數學實踐作業(yè)設計論文
淺談小學數學實踐作業(yè)的設計
摘要:數學綜合實踐作業(yè)的設計,一定以“數學課程標準”為依托,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的價值所在,增進學生對數學的親近感,使學生在今后的生活中,能把數學同其它的學科知識聯系起來,自覺地學習數學,運用數學。
關鍵詞:數學實踐作業(yè)可操作性過程評價
《數學課程標準(試驗稿)》將實踐活動作為數學學習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要求是: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學習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1]我們學校組織老師們學習了《新課程標準》,要求老師們精心設計周末的實踐作業(yè),我結合本人的教學實際情況,談一談關于數學實踐作業(yè)的設計:
教師設計實踐活動一般要從緊密聯系教材內容和學生生活來考慮,我認為小學階段常用的實踐活動一般可分為以下幾種:一、測量型:在小學數學“量與量的計量”的教學中,有很多適合設計成測量型實踐活動的內容。如學生學習了《千米和米》后,可設計這樣的實踐作業(yè):我走10米大約要()步,大約用()秒;我走100米大約要()步,大約用()秒;估計我走1000米大約要()步,大約用了()秒。再估一估從家里到哪個地方的距離大約有1千米,請父母來判斷是否合理。再如,在學習了《面積單位》后,可以設計這樣的實踐作業(yè):在家里做一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試一試,看1平方厘米的小方格里大約可以放幾粒芝麻,大約可以放幾粒大米。學習了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和周長的計算后,可以讓學生用尺子測量出物體表面的長和寬或者邊長,計算出它的周長和面積。
二、游戲型:小學生,特別是低年級學生比較喜歡有一定主題和角色的社會化游戲。數學有較強的趣味性,如果把它和游戲、競賽活動巧妙地結合起來,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一年級學生學習了2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可以設計和父母玩“撲克牌”的游戲,互相對口令,這樣能讓學生在玩的過程中提高計算速度。再如,在學習《認識人民幣》這個單元中,我們布置孩子們買了一些學具假幣,我設計了一個“模擬商店”的實踐作業(yè),請孩子在家用學具假幣向父母購買自己所需要的水果、零食等物品,讓學生體驗購物的步驟,掌握簡單的關于購物的計算。
三、制作型: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手和腦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手使腦得到發(fā)展,使它更明智;腦使手得到發(fā)展,使它變成思維的工具和鏡子。[2]操作與制作實踐活動就是把學生手的動作和腦的思維結合起來,以活動促思維,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比如在學習完《簡單的圖形》后,可設計讓學生制作七巧板的活動。在學習完《物體的表面積》后,可以設計讓學生制作紙盒并算一算它的表面積的活動。在學習完《銳角、直角、鈍角》后,可設計讓學生用木條和釘子制作一個活動角并向家人展示什么時候
友情提示:本文中關于《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練習設計》給出的范例僅供您參考拓展思維使用,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練習設計:該篇文章建議您自主創(chuàng)作。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