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師道、鑄師魂、講師德、懷師愛”,這是鄭德榮教授為師的崇高風范與不懈追求。
從教六十七年來,鄭德榮教授始終堅守在教學一線,立德樹人、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甘為人梯,將自己的所思所想、所學所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每個學生,培育出一批批對黨忠誠、為黨分憂、為國盡職、為民造福的學生,無愧為葆有大愛情懷的嚴師典范、良師表率和人師楷模。
以大愛情懷,傳學生理想信念之“道”。鄭德榮教授常說:“才者德之資,德者才之帥”、“人必須以德為帥,學黨史的博士生更要培養(yǎng)馬克思主義的黨性原則和道德情操,這是由中共黨史的學科性質和特點所決定的。”因此,鄭德榮教授高度重視“紅色基因”的傳承,把“德育為先”始終貫穿于博士生培養(yǎng)的全過程,引導他們堅定馬克思主義理想信念,繼承黨的光榮傳統(tǒng)和優(yōu)良作風,增強為黨的事業(yè)不懈奮斗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在每屆學生的第一堂課上,鄭德榮教授不是急于講授專業(yè)知識,而是進行寓意深刻、論說精辟、以理服人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學生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并在之后的教學中更加深入地加以推進;畢業(yè)前的最后一課,他還要再三叮囑學生堅定理想信念、愛崗敬業(yè)。尤其在學生思想上感到困惑和迷茫時,鄭德榮教授總是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結合自己的人生經歷和感悟,為學生撥清迷霧,幫助他們確立正確的方向和目標。
以大愛情懷,授學生科研能力之“業(yè)”。培養(yǎng)獨立科研能力,一直是鄭德榮教授指導博士生的重要目標。他認為,做科研并非一日之功,難以立竿見影,必須從學生入學之日起,就著眼于他們獨立科研能力的培養(yǎng),并將其寓于教學和科研活動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為此,鄭德榮教授針對在職學生和脫產學生在學習時間投入上的差異,因人施教,在教學方法、課程設置上匠心獨具,照顧到每名學生的情況,把專業(yè)方向課分解成不同專題,平均每月精煉深刻地講授一個專題,這樣一個學年下來,就能匯集成一個系統(tǒng)的專業(yè)課程體系。同時,鄭德榮教授實行“讀書、思考、討論、答疑、交流”的開放式教學模式,以討論式授課和啟發(fā)式教學為主,與學生進行充分的溝通交流,促使他們多思考、多提問,鍛煉思維能力和多視角分析問題的能力。此外,鄭德榮教授還要求學生通過博覽文獻、占有第一手資料以及掌握學術前沿動態(tài)等途徑,完成好課前獨立準備、課上獨立思考、課后獨立鉆研的每個環(huán)節(jié),并帶動學生合作搞科研,對他們給予“手把手”式的科研實戰(zhàn)指導。在提升學生科研能力的過程中,鄭德榮教授要求他們必須牢記學術道德規(guī)范,切忌學術不端行為,注重培養(yǎng)良好的學術品質和學術操守。
在傳道授業(yè)的同時,鄭德榮教授時刻以一顆仁愛之心,像愛自己的孩子一樣愛學生,用真情來滋潤他們的心田。學生就讀期間,他不僅關注他們的學業(yè)成長,也關心他們的日常生活,總是如慈父般的叮嚀與囑咐,點點滴滴,無微不至,常令學生感動不已。學生畢業(yè)后,鄭德榮教授仍與他們保持密切的聯(lián)系,既樂于分享學生事業(yè)有成、生活幸福的喜悅,也真誠幫助他們積極面對人生道路上的波折和起伏。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三十余載,鄭德榮教授共培養(yǎng)了49名博士生,其中多人成為中共黨史學科和毛澤東思想研究領域的教授、博士生導師,或成為其他領域領軍人才。鄭德榮教授常說,自己人生的最大欣慰和快樂,一是科研成果給人以啟迪、服務于社會;二是學生的成長成才給他以鼓勵,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由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吉林大學、東北師范大學等院校教授組成的優(yōu)秀教學成果鑒定委員會負責人、中國人民大學博士生導師彥奇教授,曾對鄭德榮教授作出過如下考核鑒定:“……教學水平居于國內領先地位。該同志既教書,又育人;既能嚴格要求,又多方關懷學生的成長與進步;以身作則,為人師表,事跡突出,效果卓著,堪稱教師中的佼佼者。”這一評價,正是鄭德榮教授既為“經師”更為“人師”的真實寫照。
在這位偉導師的面前,現(xiàn)實的人們你是否有些感觸,紛亂的補課現(xiàn)象,屢禁不止的辦班,讓很多家長和學生難以承受,請你們對照先行的師者努力提高自身的從業(yè)水平,讓“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一光榮的稱號成為國家發(fā)展、社會進步、提高全民素質這一偉大事業(yè)的中堅力量,蕩滌污濁凈化本體,向老前輩、先行者致敬。!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