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繪畫的書來學習,主要的原因在于:主流的繪畫大師、美術老師都在講“千萬不要教孩子畫畫!”“孩子不需要去上畫畫類的課外班,自己在家畫就行了”。
認真貫徹后,很多別人家的孩子確實自己就會畫了,但是自家孩子依然不會畫!!并且孩子在畫畫過程中常常會遭遇很多挫折,我自己也會陷入教也不是不教也不是的尷尬境地。
不過很幸運,在我買了幾本簡筆畫書之后發(fā)現了這本書,書里的方法都非常實用,并且無需任何繪畫技能。
這本書的作者楊立峰老師是一位資深幼兒園教師,本書的最大特色在于記錄了大量的、真實的幼兒繪畫案例,包括:不同年齡段的繪畫特點、怎樣用對話的方式啟發(fā)孩子繪畫過程中的思維(也推薦不會和孩子聊天的人看)、成人應當怎樣鼓勵、引導孩子。
讀完會發(fā)現:不管哪個專業(yè),好老師都其實是聊天專家、游戲專家、心理專家,重視思維的鍛煉更勝于技能的鍛煉。
幫助幼兒繪畫的目的
1、幫助幼兒建立“通過畫面來表現生活經驗與想法”的意識。
2、讓幼兒充分感受到:通過繪畫來表達自己情感的樂趣。
3、培養(yǎng)幼兒對自己繪畫能力的信心。
4、是兒童的思維的鍛煉。
5、幼兒美術并不體現在幼兒會畫什么,而是在于通過美術這一創(chuàng)作手段,促進幼兒身心多種能力的綜合發(fā)展,包括:對繪畫的自信與興趣的建立、自我價值感、成就感的提升、發(fā)散性思維、觀察能力、概括能力、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應變能力、記憶力、色彩認知、造型能力、空間知覺認知、審美感受等。
知識點
了解兒童繪畫的幾個階段
大致上都是經歷:無序涂鴉→運用線條、圓等不規(guī)則圖形來表征事物→通過自己的想象來描繪各種事物或人→最后進入到以視覺寫實的方法去描繪。
1、涂鴉期(約1.5-3.5歲):使用線條
2、象征期(約3.5-4.5歲):前期運用不規(guī)則圖形,后期能夠畫出事物的幾個主要部分
3、圖示期/形象期(約4.5-10歲):出現畫形狀的敏感期(或反復畫某一事物)、出現基底線、畫出故事情節(jié)、會把自己印象深刻的東西畫得特別大,7歲左右會出現照著某一事物畫的現象(這是進入寫實期的前奏)
4-5歲:能夠畫出事物的主要結構
5-6歲:還能兼顧到畫出主要特征
6+:還能畫出次要特征
7+:能夠把事物的大概比例也畫出(如果想掌握準確比例,則需要專業(yè)的素描練習)
4、寫實期(10歲+):孩子會開始特別關注自己繪畫的寫實程度與完美性。(這個時期如果孩子表現出對寫實的興趣,可以報素描班,幫助孩子解決“怎樣把事物畫得像”的問題)
這里的年齡只是參考,主要看孩子處于哪一個繪畫階段。
家長了解孩子繪畫的發(fā)展階段的重點就在于:降低期待,給予恰當的支持
不要做的
1、不教
(1)教:是成人把自己的想法與思維直接傳授給幼兒,結果導致成人的思維代替了幼兒的思考,使幼兒被動按照成人的思維與經驗去表達,阻礙了幼兒的主動思考。
引導:通過成人的啟發(fā)激發(fā)幼兒的自主思考與自信,進而更好的完成創(chuàng)作的過程。
引導與教最大的區(qū)別在于:幼兒是否自主思考。
(2)不教畫比較像的事物(包括簡筆畫)。幼兒沒有畫得像的能力,會導致幼兒覺得自己畫不像、畫不好,嚴重打擊幼兒的繪畫自信。
(3)不讓孩子照著畫。幼兒所照著畫的事物結構是成人提煉好的,不是幼兒自己提煉的,照著畫會剝奪幼兒獨立提煉表現符號的機會,也不符合這一時期幼兒的思維特征與階段特點。
(4)不要執(zhí)意讓孩子畫一些成人所引導的事物,不要直接告訴幼兒畫什么,而是讓幼兒自己經過思考與討論想出來。
2、不批評
(1)不以作品最后的結果(像或不像)來衡量幼兒美術活動的價值。
幼兒繪畫的動機不是為了把事物畫得像,而是以所畫的事物為媒介,通過繪畫過程來表現自己的生活經驗(特別是自己感興趣的或印象深刻的)與思想情感,這與大部分成人繪畫動機截然相反。
用像不像來評價容易打擊幼兒對繪畫的興趣與自信,使幼兒擔心“不像”或受到批評而不敢動筆。
幼兒只要在繪畫過程中充分地展現了自己的想法、樂趣等,他們就會對自己的繪畫活動非常滿意。
(2)不用自己的審美觀去控制幼兒
不評價幼兒畫得像不像、不表揚其他畫得像的作品不挑毛病、不否認幼兒、不嘲笑幼兒的作品、不橫向比較幼兒、不貶低幼兒
3、不提倡為打印好的畫面涂色,如果是孩子自己畫的話涂色是可以的。
4、在幼兒專注作畫的狀態(tài)下,成人:
(1)不打擾。
(2)不以一位旁觀者的身份在幼兒身邊觀看,會給幼兒造成一種心理壓力。
陪畫指南
一、家長應恰當地參與到孩子的繪畫活動中來
1、成人與幼兒一起畫,要將自己的水平降到幼兒的水平
目的:培養(yǎng)信心
尊重幼兒獨立提煉出的表現符號,讓幼兒了解自己所畫的結構可以不像。
讓幼兒看到我們所畫事物的方式時,覺得自己也能畫,這樣孩子的能力與自信才會逐步建立起來。
例如:家長在陪同涂鴉期的幼兒畫畫時,應使用線條表示鯊魚、烏龜以及任何東西。
2、用語言有效引導幼兒進行深入創(chuàng)作
目的:啟發(fā)幼兒表現出更多的生活經驗與想法,擴展孩子的繪畫內容。
例如:孩子畫了飛機,家長可以通過以下方式繼續(xù)引導:
(1)畫飛機以外的事物;
(2)以飛機為主體,畫一些和飛機有關的事物;
(3)編一個關于飛機的故事;
(4)象征期的孩子(約3.5-4.5歲)可以引導畫出更多的事物結構(兩、三個主要結構就可以),比如飛機有機身和翅膀(可以用橢圓和線條表示);
(5)圖示期的孩子(約4.5-10歲):鼓勵幼兒憑想象去畫(不必急于糾正比例和具象的問題)
3、示范環(huán)節(jié)應讓孩子充分參與其中
(1)使用圖片等方式示范的目的,是讓幼兒對所要表達的事物結構與特征,建立一個更清晰的認識。讓幼兒了解某種事物的主要結構部分,并思考與討論某種事物的顯著特征,然后再讓幼兒進行表達與創(chuàng)作,有利于增強幼兒對所要描繪事物的信心。
觀察與討論過程中,成人不要急于給出答案,而應該通過引導讓孩子自己發(fā)現并總結出來。
(2)示范并不是代替幼兒畫,也不是讓孩子照著某個成品畫。
(3)成人不要獨自做完整的示范,而應該讓孩子以他們的方式畫出多數的結構,鍛煉孩子獨立提煉表現符號的能力。
(4)成人可以與幼兒共同畫出同一個結構部分(例如畫頭的過程中,成人先畫半個,幼兒畫另外半個。);也可以和幼兒分別畫出不同的結構部分。(例如畫人的過程中,成人畫頭,幼兒畫眼睛等。)
(5)示范技能,不示范具體事物的畫法。例如:成人可以手把手示范,讓幼兒體驗線條、圓圈等的感受。
三、恰當的評價畫面
1、欣賞重點是繪畫過程中,而不是最后的視覺效果上。
2、關注繪畫過程中孩子:
(1)是否大膽、自信
(2)是否表達了很多自己的想法
(3)表現方式是否有獨特性
(4)畫面形式是否符合孩子當前階段的繪畫特點
3、多聽幼兒賦予畫面的象征意義
4、認可與鼓勵幼兒的想法,表揚幼兒思想與方式的獨特性與創(chuàng)新性,讓幼兒感受到自己的想法是有價值的,給予他們成就感。
5、鼓勵時應使用具體的、有針對性的語言,給幼兒有效信息。
空泛的評價:你畫得真棒、真漂亮
具體的評價:指出畫的具體的事物,多用形容詞(多、大、長、快、厲害等);表揚與鼓勵幼兒生活經驗的“淵博”性(“你畫出的東西可真多呀”“你知道的東西可真多啊”)
6、成人沒想好該怎樣評價的時候可以:簡單重復幼兒的命名。
例如:幼兒說:“我畫的是一只怪獸”
家長說:“哦,你畫的是一只怪獸啊”
然后家長再繼續(xù)思考:你這個怪獸很大/很厲害……
7、如果幼兒畫完后不想講解他的作品,成人不要強迫,原因:
(1)幼兒沒有準備好把自己偶然創(chuàng)作出來的作品賦予意義
(2)幼兒雖然構思好了,但是創(chuàng)作過程自己并不滿意
(3)幼兒的創(chuàng)作可能是他自己的一種秘密,不想讓別人知道
四、激發(fā)孩子繪畫熱情的方法
1、成人主動畫,吸引幼兒加入。
不會讓幼兒感覺是被要求、被控制的,因此更容易激起幼兒的繪畫熱情。
2、以繪畫為媒介與幼兒做游戲、講故事。
3、根據幼兒的興趣點進行引導。
4、把幼兒的興趣點與所畫的主題進行聯系。例如繪畫主題是廚具,但是孩子只喜歡畫飛機,這時候可以將飛機和廚具聯系起來,例如:飛機上這么多人,我們來畫一個廚房給他們做飯吧。
5、畫完后可以邀請幼兒再重新講述一遍畫面的內容,這個過程能夠讓幼兒從整體上感受自己畫面內容的豐富性與連貫性。
五、提高幼兒繪畫能力的方法
1、提高幼兒的造型表現能力
最基本的就是通過觀察與概括,提高幼兒“獨立提煉表現符號”的能力。
2、提高幼兒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
(1)豐富幼兒的生活、情感體驗,拓寬頭腦中的表象內容。
(2)注意培養(yǎng)幼兒的個性,使幼兒有積極的、獨特的思維方式與性格特點。
(3)給幼兒營造一個自由、寬松的創(chuàng)作空間。
具體問題
孩子說:“我不想畫”
尋找原因:
(1)覺得畫畫沒意思。成人要求幼兒必須畫什么、怎樣畫,都會影響幼兒的繪畫興趣。
(2)幼兒的繪畫能力沒有得到很好的發(fā)展,進而對自己的繪畫能力不自信,礙于面子說不想畫。
(3)幼兒有更感興趣的活動方式。
(4)可能是成人對幼兒繪畫活動關注度不夠,或者關注的方式不當。
(5)真的不想畫。
應對方案:對幼兒說:“我們一起來畫吧”(不要說“我來教你畫”),如果幼兒再次拒絕可能是真的不想畫,此時要尊重孩子。
幼兒的能力比較弱,無從下筆,不敢畫,或畫不出來
應對方案:成人需要提高幼兒從表象(存在于我們頭腦中的,不用眼睛看就能想象出來的形象)到再現的能力與信心。
(1)從具體切入點入手(確定先畫事物的哪一個結構部分,最好以大的、中心的結構開始為好),然后用語言引導:
比如一個小朋友說他不會畫長頸鹿,可以按照這個順序引導:你想先畫長頸鹿的頭還是身體呀?你想用什么顏色來畫呀?你想把身體畫多大呀?現在你想畫長頸鹿的什么位置?腿還是脖子?你想把長頸鹿的脖子畫在身體的哪邊?現在你再看看長頸鹿還缺哪些地方沒有畫?
(2)語言引導失敗的話,可以降到幼兒的水平示范
A、通過手指,在紙張上滑動軌跡示范。
B、在幼兒原作品上進行示范
C、在幼兒原作品之外進行示范
D、手把手幫孩子開頭
這個問題非常好的示范了面對具體問題時怎樣幫孩子搭臺階,復習:遭遇挫折
幼兒請成人幫忙畫出某種事物
尋找原因:
(1)幼兒的造型能力弱
(2)成人示范給幼兒的繪畫程度高于幼兒的繪畫程度,打擊了幼兒對自己繪畫能力的信心。
(3)成人幫助得過多,打擊了幼兒的信心
(4)幼兒太追求完美。對于這類的幼兒,一些基本的技法可以示范給幼兒,同時成人要關注他們追求完美的心理,給予適當幫助,使他們獲得一種滿足感。但成人注意不要成為幼兒自己進步的障礙。
如果幼兒強迫自己一定要畫得像
原因:在進入圖示期后,大多數幼兒對自己所畫事物的形狀會有一個內在的審美需求——希望畫得像。如果此時幼兒還沒有掌握一些事物形狀的規(guī)律就會產生一定的不自信,需要成人對幼兒進行一定的引導和幫助。
原則:只有幼兒通過主動思考與親自動手畫出的事物形狀,才能真正建立幼兒在造型方面的自信,也才能真正鍛煉幼兒在這方面的能力。
應對方案:成人可引導或幫助其畫出更多的細節(jié)特征,比如某一部位的具體形狀與大小等。
對于畫畫主題有偏愛的小朋友
原因(1):是幼兒感興趣的主題
應對方案:不應簡單制止幼兒所畫的內容,而是要引導幼兒把所畫的主題與幼兒的興趣點相結合。
原因(2):幼兒繪畫造型能力弱,對自己的繪畫能力不自信,只畫自己能夠畫得像的事物。
應對方案:需要著重提高幼兒的獨立造型能力。
原因(3):幼兒對自己所喜愛的事物進行深入學習、探究的需要。
要不要進行寫生
寫生對于寫實期前的孩子意義不大。幼兒在知性現實主義時期,即通過自己的感知經驗來畫,而不是根據自己眼睛看到的客觀事實來畫,只有當幼兒進入寫實期(一般為10+)以后,才會更加關注像與不像的問題。
一些主題課活動中,老師會出示一些照片或模型,來讓幼兒觀察和概括,但這類觀察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讓幼兒建立一些對所畫事物的感知經驗,而不是讓幼兒照著去畫。
是否要阻止幼兒自己照著別人畫
當幼兒不知道自己想畫什么,或不知道自己該怎么畫時,便容易模仿別人的畫,其實這也是他解決問題的一個方法,不用強行阻止。
但是成人除了要鼓勵與表揚幼兒憑自己的想象與信心去畫,還要善于通過啟發(fā)、引導打開他的想象空間。
當成人降低到幼兒的水平畫畫時,如果遭到幼兒的嘲笑
應對方案:可以跟孩子說“畫畫可以畫得不像”或“我就喜歡這樣畫,如果你覺得不好,你也可以用你喜歡的方式去畫”。只有成人自己拋開“畫畫就得畫得像”的觀念,孩子才能真正從內心接受。
結論
1、“不要教孩子畫畫”這一句話從字面上來講是沒有問題的。
更多指的是成人不要以自己的思維方式來固化孩子的思維,不要以成人的審美來要求孩子。
2、對于在繪畫方面天賦不夠的孩子來說,恰當的引導也是必須的。
但可惜大部分書里都沒有提到這一點,更沒有告訴家長具體應該怎樣引導。本書的作者是幼兒園老師,反而積攢了大量普娃的經驗,方法適應面更廣,加工能力更強,值得仔細學習。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