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什么是最有效的教學》有感 本文簡介:
最近讀了《什么是最有效的教學》一書,這本書總共分為兩大部分,一部分是怎樣問課,一部分是怎樣品課。每部分除了細致講解如何做之外,還給出了許多優(yōu)秀教師的經(jīng)典案例,簡單易懂可操作性及可借鑒性極強,每讀一部分都受益匪淺。問課就是教師主動征詢學生、同行、家長等對其教學的感受與意見,并對自我教學進行深刻反思和深
讀《什么是最有效的教學》有感 本文內(nèi)容:
最近讀了《什么是最有效的教學》一書,這本書總共分為兩大部分,一部分是怎樣問課,一部分是怎樣品課。每部分除了細致講解如何做之外,還給出了許多優(yōu)秀教師的經(jīng)典案例,簡單易懂可操作性及可借鑒性極強,每讀一部分都受益匪淺。
問課就是教師主動征詢學生、同行、家長等對其教學的感受與意見,并對自我教學進行深刻反思和深度加工,以達到改進教學手段、完善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水平,從而獲得最佳的課堂效果的一種教學形式。德國著名哲學家雅斯貝爾斯提出:“教育是靈魂的回頭,是頓悟的藝術!彼浴皢栒n”應成為教師每天必修的“功課”。如何問課,在這一部分里面,收獲最大的是要課前問課這一環(huán)節(jié)。在平常的教學中,我們都習慣了課后問,講完課之后再來詳細地找這節(jié)課的問題,就算是有課前備課環(huán)節(jié),但是思考和準備得還遠遠不夠,也許這就是為什么在備課之后,上課時仍然會出現(xiàn)許多不滿意的地方。因此,我們不能老是在課后進行反思,總做這些“亡羊補牢”之舉,而更應該在課前做好“未雨綢繆”的工作。
課前問問什么?
1.教學知識是否生活化?
2.是否注重知識的形成過程?
3.是否給了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做到傳授知識與培養(yǎng)能力相結合,重視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
4.教學中是否創(chuàng)設了良好的情境氛圍,注重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推動學生的活動意識?
5.教師提問是否合理?是否使學生積極主動尋找問題,主動獲取新的知識?
課前問課最應關注的是學生的知識經(jīng)驗與學習狀態(tài),最應落實到位的教學目標是學生精神的全面和諧成長。
課前問課就是教師對自己所要教學的內(nèi)容和過程要反復地進行思考、設計、質疑、修改。教學實踐表明,經(jīng)過“課前問”后的教學設計調整,能夠預設到學生在學習中所碰到的困難,教學內(nèi)容和方法更適應學生,更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心理特點,從而使學生真正的成為學習的主體,提高課堂效率。
當“問課”成為教師的習慣時,“問課”就變成了一種自覺的行為,一種內(nèi)在的需要,它將是教師專業(yè)成長的一條“綠色通道”,養(yǎng)成多“問課”的習慣,我們就能智慧地行走在教育的路上。
讀《什么是最有效的教學》有感 本文關鍵詞:最有效,有感,教學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