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是否聽過一萬小時理論,該理論認為不論你的天賦、出身如何,只要堅持練習一萬小時,就有了成為領域內專家的希望。是不是聽上去很簡單?很心動?但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那我們從小學開始到現在,一直在學習英語,時間也不短了,我們成為專家了嗎?
其實在一本書里就很明確的指出了一萬小時定律存在的問題。
這本書里指出,首先不同專業(yè)領域的技能習得與練習時間并不存在一萬小時的最低閾值,有的領域可能練習幾百個小時就可以成為專家了。其次成功與練習時間并不完全成正比,比如一些對身高有要求的體育項目,這類身體上的差異不是通過時間和練習就能彌補的。再次練習的成果并不與時間呈正相關,這一點,也取決于練習方法。最后,古希臘哲學家歐布里德提出的沙堆悖論也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一萬小時定律。
那這樣一本書是什么呢?它就是——《刻意練習:如何從新手成為大師》,本書是兩位作者合作撰寫的,一位是心理學家,另一位是科學作家,從本書作者可以看出,與有些暢銷書不同,這本書具有一定的嚴謹性和科學性。
這本書在微信讀書中有將近1000頁,但我想最終大家弄明白三個問題,基本就算是理解這本書的精髓了,這三個問題是:
1.天才真的存在嗎?
2.什么是刻意練習?
3.如何從新手成為大師?
1.天才真的存在嗎?
我們曾有過無數的幻想。有人想像李白一樣,才華橫溢,出口成詩;有人想像冷軍一樣,用一支畫筆完美呈現自己所看到的東西;也有人想像羅納爾多、貝利一樣縱橫綠茵場……于是,我們買了一本唐詩三百首,去報了一個畫畫班,約一群小伙伴去踢球?蓻]多久,我們開始嫌棄唐詩太難背,畫畫太無聊,踢球太累,當我們再次審視之前的幻想時,我們安慰自己:唉,我是普通人,我永遠無法成為像他們一樣的人,他們是天才!
那么,天才真的存在嗎?
本書的開篇就為我們講述了莫扎特的故事,莫扎特在很小的時候就可以分辨任何像音樂的聲音的調子,比如時鐘的報時、大鐘的鳴響,以及人們打噴嚏的聲響。在當時,大多數已成年的音樂家,也無法與莫扎特匹敵。這種能力被稱為“完美音高”,大約在每萬人中,只有1個人具備這種能力。那莫扎特天生就擁有這種能力嗎?他是天才嗎?
緊接著,作者講了一個發(fā)生在日本東京的試驗,日本心理學家榊原彩子招募了24個小孩子,組織他們進行長達數月的訓練,教他們如何通過聲音來辨別鋼琴上彈奏的各種各樣的和弦。實驗結果發(fā)現盡管在正常的條件下,每萬人中只有1人具有完美音高,但參加了研究的那些孩子,卻個個都擁有。這顯然意味著完美音高根本不是少數人才擁有的天賦,而是一種只要經過適度的訓練,幾乎人人都可以培養(yǎng)和發(fā)展的能力。這項研究徹底顛覆了我們對完美音高的理解。
回歸到莫扎特的故事可以發(fā)現,莫扎特4歲時,父親開始全職教他學習小提琴、大鍵琴以及更多其他樂器。而與通過榊原彩子實驗的24個孩子相比,莫扎特的訓練強度更大,時間更長。
所以,完美音高并不是與生俱來的,天才也不是天生的,天才是訓練的產物。
2.刻意練習是什么?
作者在書中講到,卓越的專家之所以卓越,就在于他們能夠調用更大容量的工作記憶。而這種記憶能力,是可以通過刻意練習得來的。那什么是刻意練習?與其他練習有什么不同呢?
第一,刻意練習發(fā)展的技能,是一個相對成熟的領域,在這個領域中已經有人想出怎樣提高技能,并已經擁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訓練方法。
第二,刻意練習發(fā)生在人們的舒適區(qū)之外,而且要求學生持續(xù)不斷地嘗試那些剛好超出他當前能力范圍的事物。因此,它需要人們付出近乎最大限度的努力。
第三,刻意練習要有明確的目標。一旦設定了總體目標,教練將制訂一個計劃,以便實現一系列微小的改變,最后將這些改變累積起來,構成較之前更大的變化。
第四,刻意練習是“刻意”的,有意為之,它需要人們完全的關注和有意識的行動。簡單地遵照教練的指示去做,還不夠。學生必須緊跟他的練習的特定目標,以便能做出適當的調整,控制練習。
第五,刻意練習需要反饋。在練習早期,大量的反饋來自導師或教練,他們將監(jiān)測學生的進步、指出存在的問題,并且提供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必須學會自己監(jiān)測自己、自己發(fā)現錯誤,并做出相應調整。
第六,刻意練習既產生有效的心理表征,又依靠有效的心理表征。心里表征是指物體概念在人們腦海中塑造的意義,通俗來講就是你看到一個事物下意識的反應。隨著人們水平的提升,表征也變得更加詳盡和有效,反過來使得人們可能實現更大程度的改進。心理表征使人們能監(jiān)測在練習中和實際的工作中做得怎么樣。它們表明了做某件事的正確方法,并使得人們注意到什么時候做得不對,以及怎樣來糾正。
3.如何從新手成為大師?
作者通過匈牙利心理學家拉斯洛·波爾加的實驗,向我們描述了通往卓越的路線。
第一,產生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未來的杰出人物來講,他們小時候與自己感興趣的任何事物之間的互動,是他們最終對這件事物充滿熱情的第一步。
第二,變得認真。一旦未來的杰出人物對某個行業(yè)或領域感興趣了,而且似乎在其中有著美好的發(fā)展前景,接下來通常需要到教練或導師那里上課了。此時,大部分的學生都是第一次接觸刻意練習。
第三,全力投入。這個階段要付出巨大的投入,才能成為自己領域或行業(yè)中最杰出的人物。學生常常會尋找最好的導師或學校來指導自己的練習,甚至需要在全國范圍內尋找。
第四,開拓創(chuàng)新。這是杰出成就的第四個階段,在這個階段,有些人超越了他們的領域和行業(yè)中現有的知識,做出了獨特的創(chuàng)造性貢獻。
最后想談一談我讀完這本書后的感想。
第一,什么時候開始都不晚。對于這本書有點相見恨晚的感覺,學生時代家長教師“好好學習”的說教顯得十分空洞,而通過《刻意練習》中大量的案例和數據讓我們看到了“刻意練習”的力量,這種說教似乎更容易讓人信服?赡芏嗌贂行┻z憾,比如要是我高中時代采用這種方法,我的成績會提高多少呢,但這些已然是沉沒成本,我們更多的應該想想以后工作生活的應用,什么時候開始都不晚,晚的是你不開始。
第二,在工作中,我們應該運用刻意練習。特別是新入職的職工,需要學習新的工作技能,如何快速掌握,不斷提高呢?刻意練習是個很好的方法,在規(guī)劃財務部,學習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一部分是顯性知識的學習,這部分我們可以直接通過不斷練習和接受反饋,來使自己快速提高,比如會計處理、運營分析、PPT制作等等;另一方面是隱性知識,比如工作方法,溝通技巧,這部分我們要盡量運用刻意練習的原則,找到部門內該方面優(yōu)秀的老師,觀察他與其他人的處理方式的不同,并在自己從事相關工作時,盡可能讓老師給你指導、反饋。
第三,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總是將自己未完成的“事業(yè)”寄托在孩子身上,但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我們將來為人父母,應該多學習相關科學經驗,并注意言傳身教。就像從新手到大師的第一步是產生興趣,可很多孩子的技能培養(yǎng)大多都停留于興趣階段,沒有往后延伸,這其實就需要父母的引導,而你沒有相關知識架構,也只能任憑孩子發(fā)展,所以我們今后不能總是在孩子后面嚷嚷著你要好好學習,應該明確孩子的成長路徑和培養(yǎng)方式。當然,如果你想將刻意練習應用在孩子身上,不妨先自己試一試,以身作則。
這本書剛剛讀完,還沒具體應用,我想短期內可以在寫作、PPT制作這兩個方面可以嘗試一下。很多人講:聽了這么多道理,依舊過不好這一生,其實道理再懂,方法再好,不去嘗試,不去堅持,也不過是放在收藏夾里吃灰,空占內存!
希望,下次能看到自己的改變,共勉。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