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很早就接觸了《狼圖騰》的。還在我上小學的時候,老師就極力推薦這一本書,那時還只有第一部,但相對于我來說,也算是很厚的一本書了。沒想到,我竟是把這本厚厚的書啃了下來,更沒想到,這本書在歲月磨礪里經久不衰,更是連續(xù)幾年位于熱銷柜臺,甚至被翻拍成了電影,世人皆知。
乍一看,這本書想要闡述的道理很簡單:保護環(huán)境,放生動物。但細細品味,卻又不止是那么一回事。一頭剛出生的小狼,在人類社會中逐漸長大,有主人陳陣的貼心呵護,吃不完的糧食,舒適的牢籠,在一系列變故之后,它終究服從于它的血性,拼死掙脫束縛,其為了自由而舍棄生命的決絕,發(fā)人深省。
斗轉星移,歲月不停。在時代變遷里,好像我們忘記了什么,比如抗爭的血性,比如向往的自由。
說實話,我不喜歡《狼圖騰》翻拍的電影。那里面模糊了對狼的刻畫,更多是對于人類社會中愛恨情仇的描寫,側重于人,而不是狼。但這本書,狼與人交織,有狼,才有了整個故事。
部落里有了狼,就引發(fā)了狼是走是留的討論。這個時候,大部分的牧民還對狼性有著敬畏,認為自由高于一切。后來,現代社會滲透了這個原始草原,吉普摩托拖拉機,草原荒漠,環(huán)境惡化。這個時候,對狼的態(tài)度,部落里出現了兩極分化。這個情節(jié),深刻地描繪了現代化進程對于原始自然的破壞,以及如今人們思想的功利性的大大增強。
時代的發(fā)展,歷史的進程,我們必將接受現代化的摩登社會,接受工業(yè)化的混凝土密林。在給我們帶來無限便利的同時,也奪走了自由與血性。我們有多久沒有看到過真正的自然了?我們是不是還每天都被囚禁在火柴盒般的辦公大樓里茍延殘喘,盡管知道身體也到了強弩之末?
對于這一切,我們卻俯首帖耳,甘為困獸。
自由不是與生俱來,要靠自己爭取。有了南北戰(zhàn)爭,美國黑奴才得以解放;有了向官場請辭的勇氣,才會有后來"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的田園閑適。但如今我們沒有掙扎便放棄,實在令人心寒。
在古時絕對的階級統治下,皇權高于一切,坐在皇宮里的君主可以任意決斷生死,君言如山,違令者斬。這種因向往自由而被激發(fā)的反抗在歲月流逝里蕩然無存。故而近代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甲午戰(zhàn)爭,我們會被抨擊為"東亞病夫"。狼至死不渝的反抗精神,是對我們最好的警告。
全書因狼而起,以狼為終,看似寫了狼的一生,實則在嘆息民族變遷中,丟失的作為人的自由。
我們離自由,還有幾條狼的距離?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