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免费无码视频在线,亚洲日韩av中文字幕高清一区二区,亚洲人成人77777网站,韩国特黄毛片一级毛片免费,精品国产欧美,成人午夜精选视频在线观看免费,五月情天丁香宗合成人网

薈聚奇文、博采眾長、見賢思齊
當前位置:公文素材庫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2018年原創(chuàng)家風家教家訓的優(yōu)秀征文大全

2018年原創(chuàng)家風家教家訓的優(yōu)秀征文大全

網(wǎng)站:公文素材庫 | 時間:2019-05-14 09:37:43 | 移動端:2018年原創(chuàng)家風家教家訓的優(yōu)秀征文大全

家風家教家訓的征文應該怎么寫呢?許多小伙伴是否在為這個問題而煩惱呢?下面大家一起來看看小編帶來的2018年原創(chuàng)家風家教家訓的優(yōu)秀征文大全。

篇一

好的家訓形成好的家風。家風是一個家庭在世代傳承中形成的一種較為穩(wěn)定的道德規(guī)范、傳統(tǒng)習慣、為人之道、生活作風和生活方式的總和。我從小生活在一個大家庭里,從我爺爺?shù)臓敔攺纳轿鞔蠡睒渎鋺舻綄幭,目前已?jīng)繁衍生息了七代五百多人,我的老家就叫“韓莊子”,是一個韓姓人占80%以上的大莊子。至今,我們依然遵循著高祖爺爺?shù)募矣枴?/p>

一、學以立身,技以養(yǎng)家

高祖父是一名秀才,因家中兄弟較多,早早離家到外面闖蕩,一路流落到董府一帶,租地種田,同時自學木匠修農具做家具掙錢補貼家用,才繁衍了一代又一代人。爺爺出生在清末,因為家貧和社會動蕩,沒有上過學,為了讓自己的孩子不當“睜眼瞎”,他在董府打短工掙錢供養(yǎng)兩個兒子上學。盛夏,爺爺在大太陽底下割一天麥子,才掙兩毛錢。盡管如此,他也是節(jié)衣縮食,供養(yǎng)兩個兒子上學,成了“公家人”。我們姐弟5人,在那個知識分子成了“臭老九”的年代,父母依然供養(yǎng)我們上學。二姐考上北京的大學,鄰居們都說:“一個丫頭,還供得那么遠”。媽媽堅定的說:“只要她們能考出去,考多遠,我供多遠”。二姐如今在銀川上班,成了大家庭的經(jīng)濟支柱。我們姐弟5人,兩個本科,兩個?疲粋中專,都用知識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父親是一名老師,在基層小學兢兢業(yè)業(yè)工作了30多年。他多次謝絕轉行的機會,堅守在教師崗位上,培養(yǎng)了一批又一批的學生,他在漢渠小學執(zhí)教20年,那里考上大學的孩子是全鄉(xiāng)最多的。業(yè)余時間,父親還是一名木匠、裝裱師。我家的手推車、家具以及所有農具,全是父親照著別人家或商店里的實物樣子自己做出來的,他所有的休息時間都用在置家上,有時別人也請他做,換回一些口糧。父親博學多才,會干各種農活,會做家具、包沙發(fā),還會裝裱風景畫,我家的家具裝飾在親戚朋友及鄰居中,總是最新最時髦的,F(xiàn)在父親已經(jīng)70多歲了,還在家里手工制作二胡,說是給孫子們每人留一把,以便孩子學習起來方便。

二、勤儉持家,寬厚待人

小時候,家里9口人,只有父親一人上班,爺爺奶奶年邁,5個孩子全部上學,全家的生活重擔落在母親一個人身上。她是黎明即起,灑掃庭除,用瘦弱的身軀挺起家庭的脊梁,想方設法讓一家人吃飽穿暖。直到現(xiàn)在,我們全家人都是早睡早起,各干各的事。家里房前屋后種樹,自留地里種菜,從春到秋,田里沒有閑的地方,連田埂上、渠邊上都種著各種豆子、玉米,秋天的白菜、土豆和青蘿卜更是必不可少。為了改善生活,家里養(yǎng)豬、養(yǎng)雞、養(yǎng)羊,雞蛋賣了買油鹽,羊毛和羊羔賣了買衣服,過年宰了豬,肉吃不完,就腌上,一直吃到割麥子。小時候,我很羨慕別人家的小孩放學后可以出去玩,而我卻要干總也干不完的活。姐姐、哥哥也是一樣,都有自己的活計。父親為了這個家,也是嘔心瀝血,殫精竭慮。家里三次翻蓋房子,所有的土坯都是他裁他堆,所有的木料也是他一個人用一把鋸子、一把斧子、一把推把,一根根做出來的,我清楚地記得,整個暑假,父親兩個肩頭及胳膊被太陽曬得爆了皮,先是發(fā)紅,后是發(fā)紫,用手一搓,白皮皮全掉了下來。我們放學后就去拔草喂豬喂羊,放暑假撿麥穗,國慶節(jié)撿稻穗。

父母對待老人、親戚、朋友及鄰居的態(tài)度也深深影響了我們的為人。我家爺爺奶奶吃素,每頓飯,家里要做兩種飯,素飯里不能有蔥、姜、蒜、韭菜、芹菜、雞蛋、肉、奶等所有辛味和葷腥食物,媽媽毫無怨言的做著兩種飯,一直把爺爺奶奶侍候到老。爺爺雖然有嚴重的氣管炎,也仍然活了88歲,奶奶享年94歲。親戚、朋友或鄰居有困難,父母也是盡力幫忙,出錢出力不在話下。因為父親有工作,家里總是有現(xiàn)錢。小時候,鄰居借錢都是10塊、8塊的;當我們陸陸續(xù)續(xù)有工作后,春種或孩子上學,都是一、二百塊,最多五百塊;現(xiàn)在,遇到急事,鄰居也有借幾千、上萬的,父親總是來著不拒,有時我們責怪他借出去的錢太多,他總是說:誰都有難的時候,但凡有辦法,誰愿意開口求人。小時候,每到過年,鄰居們就拿兩張紅紙來請父親寫對聯(lián),父親搭上墨汁和時間,卻樂此不疲。因為父母的好心腸,我家里有事時,親戚鄰居來幫忙的人特別多,即使我們平時回去的次數(shù)很少,但見了我們,還是很親。父親還有一個習慣,但凡親戚家里有孩子考上大學,他總要包一個紅包給人家,鼓勵下一輩好好學習。

三、忠孝仁義,行善積德

小時候,爺爺給我講岳飛、楊家將、包公等歷史故事時,總是說: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我不太明白,現(xiàn)在懂得了,其實就是要做忠臣。那是封建社會的愚忠,對于現(xiàn)代社會的人來說,就是做人要忠誠,真誠待人,講求信義。我最早聽到的故事,是爺爺奶奶給我講的《二十四孝》的故事,孝感動天、親嘗湯藥、蘆衣順母、賣身葬父、臥冰求鯉等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故事,在我的腦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影響。爺爺奶奶吃齋念佛,信仰佛教。每有積蓄,都是捐給修橋補路、修建寺廟的人。我小時候親眼看見爺爺把辛辛苦苦積攢的15塊錢捐給化布施的人,卻不肯給我5分錢買只冰棍。乞丐叩門,給糧是必須的,每到吃飯時間,還要端飯送饃。小時候,爺爺從來不讓我們把熱水倒在院子里,都要等晾涼了再倒;即不讓我們捉麻雀、養(yǎng)鳥;也不讓我們捉蜻蜓、逗螞蟻。他老人家常說:掃地恐傷螻蟻命,愛惜飛蛾紗罩燈。那時的我懵懵懂懂,現(xiàn)在才明白,爺爺尊重生命,尊重自然,是一個最樸素的自然主義者。爺爺時常教育我們要同情幫助有困難的人,要與人為善,多做好事。這些都深深影響了我們?yōu)槿颂幨赖膽B(tài)度。

好的家風是一種無言的教育、無字的典籍、無聲的力量,但愿我們每個家庭都有好的家風可以傳承。

篇二

還記得結婚前找對象那會,家里給介紹對象的時候,父母總會說的一句話就是“人家那個小伙的父母怎么怎么的好……”,當時就會很氣憤的想,就算找對象也找的是那個小伙子,和他父母有什么關系啊。現(xiàn)在為人父母之后再回想起來,已經(jīng)慢慢的懂得了原因,也能體會到父母的想法。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甚至是孩子的終身教師:

在家庭生活中,童年和青少年,正是人生觀和世界觀形成的初期,其言行都處在仿效過程,感受性很強。無論是優(yōu)秀人格的培養(yǎng),還是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無論是面對挫折時應有的勇氣,還是迎接挑戰(zhàn)時應有的信心,都離不開少年時期所受的教育和影響。因此作為一個家長對自己孩子傳統(tǒng)美德的教育負有很大的責任。家長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對孩子產生很大影響,所以家長自己首先要有良好的美德,方能在知識上回答孩子的提問,行動上感化孩子讓孩子變得更有自信、更有活力。在全面構建和諧社會的今天,我們需要美德,需要每個人從自我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共同構筑我們美好的和諧家園。首先自己與任何人交往就要以誠相待,誠實、誠信、不能言而無信,不能凡事都以自己的利益為重,要多替別人著想!做事要踏實、勤奮、要有始有終,做每一件事,只要是自己經(jīng)過考慮決定要做的,就要為了達到目標而不懈努力,要勤奮耐勞,更不能半途而廢。要樂于助人,在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別人的幫助,只有互相幫助,我們做事才會事半功倍,這就是個人品德。孩子們一面成長,一面收集著沿途的繁花茂葉。每一分每一寸的日常小事,都是織造他們后期人格的纖維。環(huán)境中每一個人的言行品格,都是融入孩子成長過程的建材,使他的思想感情與行為受到感染,左右著孩子長大后的生活態(tài)度。

環(huán)境給一個人的影響,除有形的模仿以外,更重要的是無形的塑造家風,然而在我們的生活中卻是切實存在的,讓我們能夠確確實實感受到的家庭教育寓于日常生活中,時時處處存在于家庭的每一瞬間,家長毫無掩飾的言談舉止時時刻刻被模仿,這種模仿對孩子的品格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是在漫長的時間里毫無察覺地循序漸進的逐步塑造。事實上,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一個充滿仁慈、愛心和責任感的家庭,他日后會成為健康、正直、樂觀向上、有所作為的一員。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一個充滿愚昧、野蠻、墮落和自私自利的家庭,日后他很大概率上會成為一個粗魯野蠻毫無教養(yǎng)的甚至危害社會的一員。我們經(jīng)?梢栽诟改干砩峡吹胶⒆拥牧晳T和性格的影子,所以我認為父母就是孩子成長中的一面無形鏡子,從小對照父母這面鏡子來養(yǎng)成孩子長大后做人處事的習慣,甚至一種性格。

現(xiàn)實生活中,一些家長說是說,做是做,言行不一,一邊要求孩子學會尊重,學會關心,自己卻夫妻反目,婆媳相嫌;一邊要求孩子努力學習,不斷進步,自己卻安于現(xiàn)狀,不思進取。所以父母在對孩子進行教育時,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和道德修養(yǎng)。目前呈上升趨勢的青少年違法犯罪的原因,許多是家長采取簡單粗暴的教育方法,致使孩子失去對家庭的信任感和安全感,流落社會,造成失足。當你因婆媳不和,與婆婆惡語相向的時候;當你因夫妻不和,對丈夫或妻子大打出手的時候;當你看到小偷在撬鄰居家的門,拉著兒子匆忙離去的時候;當在公共汽車上你假裝看不見,不給老人讓座,當孩子想起身讓座,你卻用眼神去制止他的時候。你有沒有想過:正有一雙好奇的眼睛正安靜地關注著你的言行舉止!你的這些表現(xiàn)是對孩子潛移默化的家庭教育的一部分,你的每一個行為都在鑄造著他的成長或是一刀刀砍去他的愛心,而在他幼小的心靈里埋下了自私的種子。所以,在平時的一點一滴中,我們不能只要求孩子去怎么樣,首先我們必須要能做到,這樣才能從正面激勵孩子,給孩子做好榜樣。

   給孩子從小養(yǎng)成一種好的性格和習慣,一定要保持溝通。孩子上學后學習的好壞,最重要的問題就是培養(yǎng)一個認真學習的態(tài)度,F(xiàn)在的孩子大都是嬌生慣養(yǎng)、飯來張口、衣來伸手自理能力差,這就需要家長一步步引導他管理自己。這就要平時多注意放手叫他自己去做一些事,小件衣服要自己洗,平時要幫家人做一些家務事,成為一個勤快的好孩子。我發(fā)現(xiàn)凡是平時勤快的孩子,學習上、辦事上都認真,成績上也不錯。凡是好吃懶做的孩子,要想學習好挺難的。好學上進品德應著重培養(yǎng)。要給孩子一個好的學習環(huán)境,家長首先要把自己管好。生活環(huán)境和父母對其就有很大的影響。我很注重孩子的閱讀能力,在晚上的時候,我會和孩子耳鬢廝磨,躺在床上讀書講故事,其樂無窮。我們一起讀唐詩, 讀到王昌齡,他很喜歡,說口感很好。一起讀李煜的詩,講到李煜從皇帝到囚徒,國破家亡妻離子散的故事。他也會淚如雨下,說他很同情這個詩人… … 關燈后,他則把腳蹬在我肚子上,再呱唧呱唧把他的同學和老師編進故事講給我聽。

在日常生活中,我會努力避免自己的一些惡習,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我們要從小把善良、守信、誠實的種子給孩子種下,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一切為了孩子的成長,為了孩子的未來,努力做一面好鏡子。讓他長大后成事于否、先成人!一個目的:把孩子培養(yǎng)成有良好美德和有用的人!

篇三

喬治·華盛頓小時因想試試新斧頭的鋒利而砍倒了父親心愛的一棵櫻桃樹。父親種了許久的櫻桃樹,朵朵清雅的小白花點綴在樹間,蜂蝶環(huán)繞,陣陣芳香撲鼻,本以為很快就能吃上可口的果實,沒想到卻被兒子無意間給砍倒了。傷心和憤怒堵在心口,而喬治臉色煞白的望著父親,雖知道大事不妙,但仍誠實勇敢地承認了錯誤。

父親望著他,也并沒有因為生氣去責罵兒子,反而高興地對他說:“失去了一棵樹,我當然很難過,但我也很高興你鼓足勇氣向我說出了實話。我寧愿要一個勇敢誠實地孩子,也不愿擁有一個種滿枝葉繁茂櫻桃樹的果園。一定要記住這一點,兒子。”喬治牢牢記住這些話,使他終生受益。

孩子是樹,需成長,成長不僅要經(jīng)歷風雨,也需要營養(yǎng),而那家教便是成長為棟梁的靈魂。

2015年一個小生命的降臨使我們這一對80后年輕人終于有了新的身份——父母。面對這弱小的生命,我們激動、欣喜,一個甜甜的笑,一個翻身的小動作,甚至他哭泣的樣子都帶給了我們太多的驚喜,一天天過去,小家伙長大了,從蹣跚學步開始,父親停留在他身上的關注點似乎變了,小家伙像喝醉了酒一樣搖搖擺擺地“前進”,這期間摔到了無數(shù)次,哭泣了無數(shù)次,可是身旁總有一個聲音在鼓勵他:“孩子!相信自己,可以的,再站起來……”

孩子需要父親這樣的聲音,這教會了他要學著勇敢,學會面對困難!

家風是一種無聲的教誨、無言的囑托、無痕的傳承

吃過晚飯,孩子坐在自己的小書架前“讀書”,拿一本翻看兩眼就丟在一旁,看樣子讀書的過程馬上就要結束了,孩子父親注意到了小家伙的這一舉動,順勢坐在他身旁,挑選了一本他平時最愛看的繪本書要求和他一塊認讀,小家伙的神情變了,欣然的坐下來,把頭湊到了父親這邊……從他們郎朗的笑聲中,一定感受到了讀書的快樂吧!

孩子需要父親這樣的陪伴,這無形中培養(yǎng)了他要學會堅持。

生命不是一個可以孤立成長的個體。它一面成長,一面收集沿途的繁花茂葉。

母親節(jié)那天,孩子的父親主動為患有腿病的婆婆洗腳,細微的動作無不表現(xiàn)出一個兒子對母親的關愛,小家伙正在客廳里跑著玩耍,看到這一幕他停了下來,呆呆地看著,不知這神情里充滿了的是好奇、疑問還是……沒有人在意到他接下來會做什么,“媽媽,洗腳”這稚嫩的聲音深深的打動了我,小手端著自己的洗腳盆,水珠不停地往外撒,一臉高興的模樣,像是立了戰(zhàn)功似的,不錯是立了“戰(zhàn)功”,因為他長大了。

孩子需要父親這樣的舉動,這潛移默化的教會了他什么是孝道。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大手拉小手的故事也仍在繼續(xù)。

在大力倡導家風建設的今天,我們要繼續(xù)發(fā)揚光大中華民族傳統(tǒng)家風美德,建設新時代的家風文化,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家庭中生根,在親情中升華。

篇四

母親節(jié)到了,第一個想到的當然是媽媽。

我的媽媽花了好長時間、費了好大勁才把我生出來!生我就夠不容易的,我一天天長大,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過去了32年,把那么漂亮的媽媽也催老了。爸爸媽媽還讓我擁有了這世界上最可信、唯一的愛——我是他們唯一的孩子!

我的生日是3月15日,媽媽生我那一年的3.15應該沒有現(xiàn)在熱鬧,因為那個時候假的東西不多,人與人之間也更真誠一些。一個人,從生下來的那一天就開始了消費,因此跟我們生活乃至生命息息相關的權益就越來越受到關注。然而,現(xiàn)在假的東西防不勝防,消費者權益日儼然成了“打假日”!嗯,我爸給我起的名字多應景,我可是“真”的!

   我常聽媽媽說起她小時候那個年代的事,這要從我姥姥說起。

姥姥在撒手人寰的時候,媽媽只有十三歲。姥姥因病痛苦得離去,而痛和苦卻留在了姥爺、大舅、大姨、二姨、媽媽、小舅的心里。從媽媽的描述中,我能感覺到這是一種無法釋懷、揮之不去的痛楚。

媽媽十三歲以前應該是幸福的,即使那時日子苦、家里窮,一家人在一起,也有著大家庭的歡樂。媽媽在家算小的,除了能有更多的人疼愛,一切與年齡無關。放學回來丟下書包開始做飯,大家吃完飯放下碗筷又開始洗鍋。聽媽媽說,她是這樣做飯洗鍋的——因為個子小,夠不著鍋臺,就站個凳子,炒菜做飯、刷鍋洗碗;到了周末,開始大洗,一家人的鞋都由媽媽洗,洗好了擺一窗臺。那是什么感覺?成就感!我問媽媽:“為什么家里其他人不干這些活?”媽媽說,哥哥姐姐都忙著上班掙錢,我能幫家里的就是干些活。

媽媽小時候,家里養(yǎng)了好多小動物,小雞小狗小兔子,它們都是媽媽的好朋友,尤其是那只斷了一條腿的小雞,媽媽更是關愛有佳。給小雞喂食的時候,蹲著,把手里的米攤開,讓小雞一粒一粒啄。那是什么感覺?幸福感!我問媽媽:“為什么我小時候不讓養(yǎng)小動物?”媽媽說,不能隨便養(yǎng),養(yǎng)出感情來,如果病了、丟了、死了,人會受不了。

姥姥的過早離去,讓媽媽的小時候有了痛和苦的記憶,在成長中,媽媽自己又創(chuàng)造了許多甜和美的時光,所以,我小時候能擁有媽媽為我編織的幸福搖籃,所以,也讓我在可以憧憬未來生活的年齡,就有一個愿望——做一個好媽媽。

我的媽媽有時更像是我的閨蜜,分享著我的成長、分擔著我的煩惱。在我的印象中,媽媽從來都是堅強的樣子。只有兩次,媽媽在我面前毫不掩飾她的脆弱無助。一次是姥爺去世,那年我5歲,可我現(xiàn)在都記得媽媽當時哭得像個孩子,我怎么叫“媽媽”,她都只是哭,不答應;還有一次是媽媽因乳腺癌做第三次化療,一天晚上突發(fā)高燒,情況十分危險,當醫(yī)生不能給我們一個肯定的答復時,媽媽哭著給我交代后事……

媽媽啊,我的媽媽,我哪里在聽你的交代,我只想多看看你,我的媽媽……我才結婚不長時間,都還沒有生小孩的打算,我想讓你看看我的孩子,我不想我的孩子和我一樣,沒見過姥姥。媽媽,你一定要堅持住,等一等,好嗎……

第二天,太陽照常升起。媽媽的高燒退了,整個人好像劫后余生般一樣重生,難以想像,媽媽是經(jīng)歷了怎樣煎熬的一夜,與死神擦肩而過;更難以想象,媽媽是如此樂觀,治療后不僅面色紅潤起來,氣色漸漸恢復,竟還能說笑著回憶曾經(jīng)交代后事的情景。

從那天起,我告訴自己,要比媽媽更堅強,學著媽媽的樣子,做一個讓自己的孩子崇拜的媽媽。

2014年12月20日,這是寒冬中最陽光明媚的一天。在經(jīng)歷了一天一夜的陣痛和無法進水進食后,我的小天使終于呱呱墜地,我和丈夫的人生歷程有了新的起點,產房外焦急等候的一家人也都沉浸在喜悅中。

我曾經(jīng)用“任性”來形容自己生孩子的那一天一夜。

在前所未有的長時間疼痛中,我堅持順產,其實也是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這中間動搖過,也想過不如一刀來得痛快,大人小孩安安全全度過“鬼門關”。但每當我動搖時,我都能感覺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心中躍動,那么強烈而鮮明,好像在說“媽媽,我也很努力,讓我自己來、讓我再試試!”而這時,我自己心中理智的聲音也在不斷占領抉擇的高地——如果你都不能堅強得支撐下去,以后還怎么要求孩子在遇到困難時也能堅強起來呢?

在“生”的當下,母子連心的瞬間讓我打消了那個退一步的想法,用心底最柔軟的情感激發(fā)出為母則剛的意志。

寶寶順利生下來,緊接著就是喂養(yǎng)大計。我依然是“任性”的媽媽,這其中的辛酸痛苦、甜蜜幸福,也只有我自己知道。純母乳、一歲七個月、為奶水少發(fā)過愁、為奶水多結塊疼得哭過鼻子、因為喂夜奶而疲憊、因為喂奶時間長而身材更是一言難盡……等等,母乳喂養(yǎng)的路上有質疑聲、有反對聲,也有相互鼓勵的小伙伴和母乳喂養(yǎng)專業(yè)知識的武裝。對于我們母子來說,37度的母乳,每一天都是那么新鮮、那么幸福。與其說母乳是我給寶寶最好的食物,不如說哺乳時光短暫,我更珍惜這份永恒的美好。

從自然分娩到母乳喂養(yǎng),我堅持的不過是一件再普通不過的事,千百年來,我們的母輩就以這樣的方式孕育和延續(xù)生命。這不是煽情,只是享受和自己孩子在一起的每一個美妙瞬間。

說到這里,也許會有遺憾。作為一名職業(yè)女性,每當我要上班不能陪著孩子時,也許是我錯過了他最需要我的一兩年,但是這樣的遺憾也會隨著他的慢慢長大而消融,因為我希望自己不僅僅是一個自然分娩、母乳喂養(yǎng)、每天24小時帶好寶寶的媽媽,而是一個有自己的社會屬性、能讓自己的孩子崇拜的媽媽,這是我從母輩那里繼承的、能夠給予我的孩子最好的家風。

篇五

我出生在寧夏南部山區(qū)一個偏遠的小山村,那里曾經(jīng)是一個極其貧窮、極其缺水的地方,面朝黃土背朝天是祖祖輩輩的生活方式,就是這樣貧瘠的土地養(yǎng)育了一代代淳樸的村民,養(yǎng)育了我忠厚善良的父親、勤勞好學的母親。

父親是村里走出去的第一個大學生,所以,我比村里其他同齡人要幸運許多,不用小小年紀就背井離鄉(xiāng)去外地打工,更不用早早嫁人操持家務。我的母親沒上過幾天學,也不認識幾個字,跟大多數(shù)農村家庭婦女一樣,家里田里,干起活來井井有條,是個典型的賢妻良母。

父親出生在1958年,在七個兄弟姊妹里排行老大,經(jīng)歷了農村最艱難的幾年,聽奶奶說,因為那時候農村鬧饑荒,父親直到六歲才會走路,九歲才開始上學。俗話說長兄如父,父親早早就擔起了養(yǎng)活一大家子人的重任,過重的生活負擔,讓原本挺拔的父親過早的駝了背。在所有認識父親的親朋好友眼里,都說父親是個大好人、是個熱心腸。沒有人不稱贊父親的人品,他經(jīng)常對我和哥哥說吃虧是福,對需要幫助的人要伸出援手,他這樣做圖的不是別人的感激,而是一份心安。

從我記事到現(xiàn)在,我的生活從沒有和校園分開過,1986年秋,母親帶著兩歲的我走出大山,來到了父親工作的地方——彭陽縣第一小學。從此,我便和校園結下了不解之緣。每天早上我都伴著朗朗讀書聲睜開眼睛,放學的時候,坐在門前的石階上,兩手托著下巴等待父親是我每天的必修功課。下班歸來的父親總會抱起我,把我塞進他的大衣里,唱著那時候的流行歌曲《阿里巴巴》,歡快的跳著迪斯科,時不時地用他的胡茬蹭我的小臉,他開心的時候也會拉起他心愛的二胡,唱上幾句秦腔。那時候的我,相當崇拜這位多才多藝的父親。就這樣,父親溫暖的懷抱、歡快的歌聲伴我度過了快樂的童年。

記不清從什么時候起,我開始喜歡躲在校園院子里的花園后面,看著站在講臺上認真講課的父親,羨慕的望著教室里的大哥哥大姐姐們。時間久了,父親看穿了我的小心思,從那以后,父親每天下班都會教我寫字認字,他還會抽時間教我下象棋、寫毛筆字、畫畫……,就這樣一直堅持到我上小學。

上小學以后,由于父親要供幾個叔叔上高中和大學,家里的經(jīng)濟條件越來越差,要強的母親也開始找工作了,由于她文化程度低,被許多工作單位拒之門外,最后不得不去干體力活,夏天在工地做零工,一個夏天過后,母親變得又黑又瘦,冬天去果品廠撿杏核,每到冬天,母親的手腳都長滿了凍瘡。也就是從那個時候起,不到十歲的我就學會了干各種家務,蒸饅頭、烙餅子、洗衣做飯,就是為了幫父母多分擔一些。因為找工作,母親受到了不小的打擊,也深知知識和文化對一個人有多重要,所以父親又多了一個身份——夜校老師,每天晚上一家人聚在一起,我和哥哥寫作業(yè),父親教母親認字,任務完成以后,父親會拿出跳棋,四個人一起下,這個溫馨的畫面到現(xiàn)在還常常在我腦海中浮現(xiàn)。就這樣,白天母親去打工,晚上學習認字,倔強的母親一直堅持著學習,終于不到一個月,母親就可以讀報紙了,因此母親成了父親最值得驕傲的學生,也成了我和哥哥學習上的榜樣,每當在學習中遇到磕磕絆絆,我總會用母親吃苦好學的精神來鼓勵自己。

父親喜歡讀書,每當讀到好文章的時候,都會向我和哥哥推薦,他經(jīng)常對我們說起讀書的重要性,說起他小時候讀書環(huán)境的艱苦。在父親的影響下,我和哥哥開展了讀書比賽,每周都要在父親面前把讀到的內容講給父母聽,哥哥還獲得了縣上“讀書好少年”一等獎。我們高中畢業(yè)以后,都去了外面上大學,父親母親也慢慢變老了,母親曾經(jīng)養(yǎng)成的習慣卻絲毫沒有改變,在書上或者電視上看到不認識的字,必須要讓父親給她教會,她還會堅持每天給父親的書桌上鋪好宣紙,看著父親練字。

大學畢業(yè)以后,我也成為一名教師,雖然不能像小時候一樣有父母陪著,但是我從來沒有停止過學習,我也會經(jīng)常把我讀到的書籍跟父親分享。可是就在去年,還沒有告別三尺講臺的父親因病故去,一提起父親的病故我淚如泉涌......如今,每當我翻開已經(jīng)發(fā)黃了的書,我似乎還能聞到父親的味道,這是他留給我最大的財富。

家是我的第一個學校,父母是我的第一任老師,我很慶幸擁有這么好的老師——父親、母親,擁有這樣一個幸福的家庭。是他們的陪伴讓我的生活多姿多彩,在他們的身上有我永遠學不完的知識,從他們身上能學到別人學不到的東西。我為自己能生活在這樣的家庭而感到自豪。

篇六

“曬好家風,做好家長”。曬家風?這恐怕不是我在朋友圈里曬娃、曬老公、曬幸福那么簡單吧!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風如雨點,它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潤下,才能健康成長。孩子只有在優(yōu)良家風的熏陶下,才能出類拔萃。家風是一種無言的教育,很多時候是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孩子。不是有句話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的會打洞”。

于丹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吧,著名的文化學者,北師大教授,博導………

等等一長串的頭銜,可誰又知道她的父親其實也是國學大家。記得有次看訪談,她說小時候在大樹下乘涼,爺爺給他念的都是論語。這說明家庭的氛圍和環(huán)境對孩子影響是一生的。小時候長輩對我們說過什么話,其實記住的并不多,可每個人身上都帶有長期生活的那個家庭的印記。家風的熏陶、影響要比具體的說教給人影響更深刻持久。

 我們家沒有歷代相傳的家訓,我們只是萬千普通家庭中的之一。那什么是我們的家風呢?我得捋捋我和孩子爸平時在生活中的雜七雜八,捋捋我們在家庭教育中展現(xiàn)出的種種,我得認識自己家的家風是什么。

 作為父母,我對自己的孩子沒什么過多的要求,但品德端正是基礎。善良懂禮貌這是必須要教他的。

我的孩子一歲八個月了,叫可樂。從可樂會走路開始,我和他爸就會有意無意的把果皮紙屑放在他可以夠得著的地方,然后告訴可樂,這些是不需要的,是垃圾了,能幫忙扔進垃圾桶里嗎?剛開始,他還需要大人的幫助,才能將垃圾順利丟在垃圾桶里,慢慢的,到現(xiàn)在為止,可樂會自覺地將自己用過的紙張以及桌面上的紙屑仍在垃圾桶里。這已經(jīng)成為了他的習慣。偶爾坐租車,我下車永遠會對師傅說謝謝您師傅。再見!物業(yè)的管家上門幫忙插水卡電卡之類的小事,我會對管家說麻煩您了!他現(xiàn)在也有樣學樣,坐車下車,會和叔叔再見。在小區(qū)里,碰到鄰居假的叔叔阿姨都會打招呼。從小,就應該讓他知道只是最起碼的禮貌。

可樂做錯事可以,但絕對不可以撒謊!一歲多的孩子也許還不太明白撒謊的意義?勺鳛閶寢,我會在他做錯事的時候告訴他,沒關系,有什么問題告訴媽媽,我們可以一起解決,但撒謊絕對不可以.作為家長,首先自己就得做到言出必行,信守承諾。答應孩子的事情我從來沒有食言過,對于他提的某些無理的要求我從一開始就不會答應。

懂得分享這是現(xiàn)代的大多數(shù)孩子不愿意做的事情,可不懂分享也就不會感恩。由于可樂是家里唯一的寶寶,有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都慣著,以前可樂有好吃的東西永遠放在離自己最近的地方,別人吃一點總會撇嘴。玩具也是一樣,別人碰他的東西絕對是不可以的,一碰就撇嘴生氣走開,不玩了。鑒于我們意識到的問題,我和孩子他爸會積極應對并采取有一些教育措施。我有意無意的會在他面前講孔融讓梨的故事,有好吃的東西我也不再是先給他,是會分給他爸,嘴里也會念叨分享是件快樂的事情。我們努力創(chuàng)設一定的交往場景,讓他感受與他人交往的快樂。

在廣場玩耍我會拉著他的手同小朋友一起滑滑梯,會鼓勵他邀請別的小朋友和他一起玩,讓他逐漸體驗到與同伴一起游戲,分享零食、玩具的快樂,感受集體生活和與他人交往的樂趣。

作為一個只當了一年多媽媽的年輕家長,我需要和孩子一同學習、成長。培養(yǎng)、教育孩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通過言傳身教、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實現(xiàn)的。想要教育好孩子,家長的自身修養(yǎng)至關重要。要把孩子培養(yǎng)成什么樣的人,父母必須先成為這樣的人。好的家風從教育做起,好的家長從反思、學習中做起。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永不out ------- 這不是家風家訓,卻又是推行的助孩子成長的有效手段。

我一直在想,樹立端正的家風,繼承優(yōu)秀的家規(guī)和家訓,是值得弘揚的民族文化。如今社會一些不良習氣已逐漸退出人民的視線,“正能量”得以傳遞。如再加上優(yōu)良家風以打造,那么咱們社會的風氣將會更加純潔,人民的生活將會更加美好,國家的未來將會更加繁榮昌盛!

篇七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時會看到或聽到有些女人吐槽自己的公婆,是何等的不講理和不好相處,而我對此卻總持一種嗤之以鼻的態(tài)度,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相互的,你對他好,他對你自然也不差。我到公婆家6年了, 回想起曾經(jīng)的點點滴滴,從初次見面的陌生和拘謹?shù)饺缃竦挠H切和熟悉,我們成為了彼此牽掛眷戀的一家人。

我的公公婆婆今年58歲了,他們是同村,還是同學,婆婆之前是醫(yī)院護士,8年前因外婆摔倒要人照料而內退,公公之前是學校后勤工人,也退休在家。婆婆退休后,負責村里的防疫保健工作,同時又在姑父家診所里上班,每天朝九晚五的班。他們各自的家庭中都是四女一男,而公婆都是家里最小的。別人家里是女主內而男主外,而在我家里是公公負責主內又主外,而婆婆是負責照顧好自己就“歐科”了。

為什么說公公是主內又主外呢,這一切我要用樸實的文字慢慢道來。

先說主內吧:

我剛嫁過去的時候,外婆已經(jīng)89歲,癱瘓在床有5年多了。她吃喝拉撒全不能自理的,吃喝要人扶起來喂,拉撒要人勤翻身換墊子,換尿片的。每年天一轉暖,公婆就把外婆接到農村和他們住在一起,農村家里院子大,空氣好,對外婆身體有好處,天冷了舅舅就再接回吳忠(舅舅也70多歲了)。而在婆婆上班期間,伺候外婆吃喝拉撒的事情就是公公這個女婿的事情了。外婆和公婆住在同一個屋子里,外婆在里間,公婆在外間,因為公婆悉心的照料,癱瘓的外婆身上沒有一點瘡,屋里沒有一點異味。就這樣的照顧,公婆已經(jīng)默默的做了10個夏秋。村里有人說公公像個女人,一天伺候老的,照顧小的,還要做飯兼種田地。但是公公總是說,人在做天在看,外婆是個大善人,對這個家對他都有恩,做人不能沒有良心,這樣做自己心里踏實,也是給子女做個榜樣。或許是耳濡目染的緣故,我家妞子兩三歲的時候在家就總是能幫公婆一起”照顧”外婆。怎么照顧的呢,她也會學公婆的樣子,拿尿盆給外婆屁股底下放,我們往外抬外婆曬天陽的時候,她著著急急的去開門,外面熱,她還拿扇子給外婆扇涼趕蒼蠅。孩子現(xiàn)在已經(jīng)四歲多了,從她平時的言行都已經(jīng)能看出她是個善良有愛心的孩子,這一切都歸功于公婆自身的善良教育。2016年秋天,95歲的外婆離開了我們,都說久病床前無孝子,但是從公婆、姨媽及舅舅的照料上,親戚及鄰里無人不贊嘆他們的孝心。

你們聽過有男人伺候月子的嗎?我的公公就是一個,我剛生完孩子的時候,公公每天要照顧外婆,看護三歲的孫子,種地種菜,還要伺候月子。都說月子做好了不落病,公公每天4頓按時的給我做好吃的,月子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公公都知道,那時候沒奶,公公還給我抓中藥,還專門給我買豬蹄來燉。在老公和婆婆都上班后,公公還給孩子洗尿片,婆婆下班后在幫我一起照看孩子。孩子6個月的時候我該上班了,但是孩子還得喂奶,公婆就在公司對面租了房子,公公給我們帶孩子,給孩子做輔食,給我們做飯,我們每天只是下班后照看孩子就好,毫不夸張的說,我家孩子可以說是我公公一手帶大的。

我公公做的一手好飯菜。聽他講,那時候,姑媽都有了各自成了家,奶奶年齡大了,還要每天做飯,他看著心疼,從來沒有做過飯的他開始學習做飯,而且還做的不錯,包餃子,包包子,燉肉,葷的素的,沒有能難住他的。我嫁過去有六年多了,在老家我沒有做過一次飯,每次回去都是公婆做,當然公公做的多,有時候大伯哥和老公也做,嫂子和我是純粹的吃貨。公公說過,一個會做飯的男人,人品都不會錯到哪去。

再說主外:

公公是生產隊上公認的種田好把式,F(xiàn)在家里沒有那么多田了,也都實現(xiàn)了機械化,沒有多少活干了,即使田里面有些活,公公和我老公就去干了,我們家的女人不干農活,在農村不干農活的女人很少。沒有多少地里活了,公公就在門后的菜地里下功夫了,菜地一塊一塊,規(guī)劃的好好的,每年我們都吃自家種的天然無公害的蔬菜,有豆角、茄子、西紅柿、辣椒、韭菜、蒜苗、油麥菜、生菜、茼蒿、水蘿卜,還種草莓、西瓜、香瓜、糯玉米,誰家的菜地能有我家的豐富呢?家里來親戚見到后都夸公公把菜地打理的有條理像在看風景一樣。而每回我們回吳忠的時候,公婆就把菜都摘好,撿好,裝好,讓我們帶回來,他們說我們回去做飯時候只需用水淘洗一下就可以用了。感謝有你們,讓我們感受著最近的幸福。

主內主外的事情都有了,你們是不是覺得我的公公是個很老實憨厚,只會干活,不善言辭的人呢?其實不然,公公是個興趣愛好很廣泛的人,閑暇時的他會彈彈琴,看看書,寫寫字,看到好的文字他還摘抄下來(婆婆說我家八口人,數(shù)公公寫的字漂亮),閑聊時公公還會給我們講他看書后的感悟,除此外還打打麻將、打乒乓球,同時他還是個說話有分寸的、豁達的、熱心的人,親戚朋友家有事情的時候,都愿意來和公公商量,聽聽公公獨到的見解,他的朋友們也會時而來家里來和他喝茶聊天,用現(xiàn)在時髦話說,他是個情商很高的老人哦,在這里我要給公公點個大大的贊。

現(xiàn)在婆婆的工作也因種種原因而不干了,每天在老家跳廣場舞,打乒乓球。而公公也因我家孩子上幼兒園,來吳忠和我們一起住,每天早上給我們做早飯,吃飽喝足后,公公送孩子去上幼兒園,老公負責送我上班,老公調侃的說,公公負責小的,他負責大的。公公送孩子上學后就出去走走逛逛,中午去給大伯哥一家做飯,吃完飯回我們這邊看看書彈彈琴,到五點多接孩子回來,等我們下班回去后,公公又給我們做好了晚飯。每周五下午公公都會回老家去,料理一下家里的事情,而后會打打麻將或者陪婆婆打乒乓球。我們兩家也都在周末回老家去,每次回去公婆都會換著花樣給我們做好吃的。我真的發(fā)自內心的感激他們。他們待我如親女兒,我待他們亦如親爸媽,吃的,穿的,用的,我們會經(jīng)常買回去,他們也會嘮叨嫌買的多,浪費,不節(jié)儉了,老公總說:“說了讓說去,我們做好我們該做的就行”。都說父形子肖,大伯哥和老公也都是很有擔當?shù)娜,親戚們也都時有夸贊,在這里他們不是重點就免談了。

同事都羨慕我有這樣的好公婆,作為兒媳,我由衷的感謝公婆為我們所做的一切,我不知道該如何表達我的感恩之情,在去年父親節(jié)的時候,我給公公發(fā)微信是這么說的,“爸爸,在父親節(jié)這個特殊的日子里,我想對您說,這6年里,您為這個家庭付出的點點滴滴我們都看在眼里,銘記在心里,您用心打點著家里的里里外外,再苦再累您都不計較。給我們接送孩子,給我們做飯,我是個不善言辭的人,也有很多缺點,有時做事情慢半拍,會做錯事惹你們生氣,但是您和婆婆都包容我們,謝謝您的付出,我因有你們這樣的公婆而感到幸福和幸運,祝您父親節(jié)快樂,永遠健康”。公公也及時的回復了我,他是這么寫的:“我很高興你對我的評價,我想了很長時間,雖然你不是我養(yǎng)的女兒,但是作為我的兒媳,我也很高興,我像對待女兒一樣的對待你,因為你善良忠厚,你的缺點在我看來那都不重要,我們也有不對的地方,為了這個家,我們都相互諒解,這是我和你媽的期望,你看到這些話的時候就能明白爸和媽的一片心意,天長地久,我們會知道好壞,包括我們都是,做該做的事情不要后悔,終會得到認可,得到是福,善就是德”。公公發(fā)的這條信息一直存在我的手機里,時而會翻出來看看,在單位我只是一顆小草,微不足道,但是在家里,我是一個兒媳,一個媽媽,一個家庭的女主人,有你們的認可我很知足很幸福。

有時候同事開玩笑的說,我有一個中國好公公,以后找老公,先要看老公公是個什么樣的人。

以上這些,沒有一件完整的事情,但就是這樣平淡無奇的生活中體現(xiàn)著公婆對老人的孝心,對兒孫的慈愛,他們和天下千萬父母一樣,愛子心無盡。他們用自身點滴的行為詮釋著這一切,這或許就是一種家風潛移默化的傳承。怪我愚鈍,無法將這種情感更好的用文筆勾勒, 只想用一句話結尾,我們的前半生有你們照顧,你們的后半生由我們來照顧。

篇八

《今日說法》播報一則案例:一群成年女性作掩護,指使未成年盜竊,小則三四歲,大則八九歲。更可恨的是,這些未成年有的是花錢“租”來的,有的甚至是“母子兵”?粗麄冎赡鄣哪橗嫞^小的身材,或躡手躡腳、或面不改色盜竊時,我沒有為被竊者氣憤,而是為孩子們心痛。如此家教家風,他們的未來在哪里?每一次盜竊,被竊者丟掉東西的同時,孩子卻可能丟掉的是整個人生。

為孩子痛心,為自己慶幸。慶幸自己沒有那樣的父母,慶幸自己有著爺爺留給我們的家教和家風。

上世紀30年代,歷史上的“馬家軍”時代,算不上兵荒馬亂,但馬鴻逵以“有兵就有權,有權就有錢”的信條,大肆擴充兵源,“按丁抽兵”(“丁”指家庭中的男人)。抽兵比例由起初的“五丁抽二”發(fā)展到最后的“二丁抽一”,抽兵范圍由先前的青壯年到最后的中年和未成年人,凡是有一點勞動能力的男人都可能被抓壯丁。當時,太爺爺已去世,只有爺爺三兄弟。但征兵底冊中,一家4個男丁,需要抽兵兩人。爺爺排行老大,因嚴重的瘸腿,沒有被抓。老二已被抓走,年僅15歲的老三,不幸也被保長列入壯丁范圍。爺爺知道,被抓壯丁意味著什么,他不忍心讓最小的兄弟去遭那份非人的罪。賣掉家里所有能買的東西,房子的木門,一百多斤的麥子,僅有的一件長袍,想借此推遲三弟“服役”時間。保長收了賄賂,爽快得答應了,但叮囑爺爺將兄弟送到鄉(xiāng)里量一下身高,證明他個頭低,不符合壯丁要求。爺爺俯首作揖,甚是感謝。第二天一早,高高興興、著著急急地把兄弟送去了。量了身高,保長拿出一張紙,說是“證明”,要求爺爺簽字。從來沒有拿過筆的他,央求著別人寫下自己的名字,認真、仔細、吃力得臨摹著簽上了自己的名字。

從放下筆的那一刻,兄弟就被編排到了壯丁的隊伍。爺爺傻眼了、明白了,緊緊抱住兄弟不放、哭天喊地,回應他的卻是棍棒和拳頭。他被打傷、打暈,被人攙扶回去。至今,兄弟杳無音訊。爺爺時常流著淚,自責因為不識字,簽了字,丟了兄弟。在悲痛中,他下定決心,一定要讓子孫后代好好念書識字。

1936年6月,迎著烈日,中國工農紅軍紅一軍團長征途中,攻占爺爺祖籍同心縣預旺堡。初到的紅軍,能寫會畫,積極宣傳,并耐心得教鄉(xiāng)親們,墻上標語的內容:“尊教護民”“不收稅賦、不抓壯丁”等,標語是這樣貼的,隨后也是這么做的。長工出生、丟了兄弟、信奉宗教的爺爺,堅信這是一支仁義之師。為了幫助部隊解決供給問題,他主動參與到“打土豪、挖藏糧”活動中,將逃跑地主土豪深藏的糧食從地窖里挖出來。紅軍給錢不拿,分糧不要,只是向一名湖南籍小紅軍提出了想學認字的要求。至10月份的一天,紅軍一大早,排著整齊的隊伍離開預旺堡時,爺爺已經(jīng)能夠工整得書寫1到100的數(shù)字,自己的名字,還有“人民”“國家”等近300個漢字。時至今日,大姑還記得,爺爺拿著木棍、土塊在地上寫字時,不忘教4歲的女兒認字。

1959年開始的“三年自然災害”,對于本就沒有充沛雨水,沒有肥沃田地的同心,更是雪上加霜。一家人靠吃野菜、喝面糊糊充饑活命。當時9歲的大伯,肚子腫脹像鍋蓋,肚皮變成了綠色,但他睡前仍舊在肚皮上用手指比劃著寫字。這是他從爺爺那里學來的,用于復習的“獨門秘法”。饑餓是人們對當時共同的記憶,但對大伯而言,三年級期末考試成績得了全公社第一名,是他最深刻的記憶,爺爺為此還多分了他半碗面糊糊。

1967年,文化大革命爆發(fā)。孩子們整天在鄉(xiāng)道上瘋跑,貼大字報撕大字報,大人們整天挖空心思搞批斗躲批斗。爺爺也會參加批斗會,也會把別人撕下的大字報拿回家。在撕下的大字報上,剪切一些字,讓自家孩子來認。一天,他請村里唯一會寫毛筆字的老先生,寫了八個字:“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并用柴棍將它們釘在了土坯墻上。同時,告誡孩子們,“糧、錢或許哪天別人會奪走,但你認識的字,你學到的知識,誰也奪不走。不管什么時候,不管別人干什么,我們都要好好學習,這是家風,不能丟”。在眾人盲目跟風大鬧革命的當時,爺爺卻能說出如此富有哲理的話,幾十年后大家都贊嘆不已,這也成了我們后人們公認的家教。

1979年,十年浩劫過后,恢復高考不長的時間里,家里就考上了第一個大學生,也是村里第一個。隨后,小姑姑、叔叔相繼考上了中專、大學。到后來,父輩七個兄弟姐妹中,出了一名中國人民大學博士生導師、一名國家注冊會計師、兩名國家公務員。再后來,筆者平輩中,成人兄弟姐妹們,所有人都是通過大學畢業(yè),走上了工作崗位,有國企骨干、大學教師、醫(yī)生、公務員等。

盡管爺爺沒有留下《曾國藩家書》式的書信,沒有留下朱子《治家格言》式的囑咐,但他通過言少行多的家教,形成了注重教育、尊重知識的家風。大家感念老人家的英明。在這種家教家風熏陶下,后人不單單是通過知識改變了命運,更多的是,這樣的家教家風潛移默化,教會了我們勤奮、誠信、團結、尊重等精氣神,以及尊老愛幼的優(yōu)良傳統(tǒng)。

爺爺臨終前,思維已有些混亂不清,阿訇囑咐他念一句《古蘭經(jīng)》經(jīng)文,常年禮拜、誠信真主的他念道:“倆一倆海,引蘭拉胡,”本來還有下一句,他卻話題一轉“念書識字,這是家風,要記住”。

爺爺走了,但他的家教家風,還在。

篇九

談不上書香門第,有點文化總歸是好的。爺爺奶奶都是小學文化,爺爺?shù)拿P字寫的很漂亮,每逢過年臨近的鄉(xiāng)親們都會來我家找爺爺寫對聯(lián)。奶奶為女兒身,過去的社會不注重對女子的教育,她便早早成家,了解奶奶情況的村干部便把奶奶招去在村里的小學做老師。

爸爸媽媽是高中文化,爸爸各方面都很優(yōu)秀,能寫能說,當兵退役以后,在老家的政府上過班,直到現(xiàn)在村里有大事情他還被叫去幫忙打理。媽媽是理科生,那年轉學落下的化學課還是媽媽給我補上的。如今我們姐弟三人都大學畢業(yè),有了各自的工作!      

慵懶的午后,我喜歡刷著微信,聽媽媽和奶奶講她們過去的故事。        

奶奶的婆婆,典型的刀子嘴豆腐心,嚴厲苛刻,發(fā)起火來六親不認。不過奶奶從來沒有還過嘴,還經(jīng)常想辦法逗她開心。聽奶奶說,她公公很早就病逝了,留下的四個孩子都是她婆婆一個人扶養(yǎng)長大的。奶奶的婆婆裹得是小腳,為了孩子,她做過各種苦工,看盡各種臉色,每每說起,奶奶都會陪她一起落淚。奶奶說,那時候雖然日子過得很艱難,但鄉(xiāng)鄰間的感情卻是很純樸很深厚的,家境稍微好點的那些鄉(xiāng)鄰,總會把自家的饃饃偷偷塞給她婆婆。奶奶說,爺爺是吃百家飯長大的,我們要懂得感恩,聽到這一句話,我手里繼續(xù)刷著微信,卻默默回應奶奶的教育,愿以后做一個愿意伸手幫助他人的好人。

奶奶說,她懂得她婆婆的不容易,她對她婆婆的各種苛刻從來不計較,甚至還不允許爺爺對她婆婆不好。奶奶的孝順是發(fā)自內心的,奶奶說,她婆婆一直盼著娶孫媳婦的那一刻,這是她婆婆的愿望,之后也成了奶奶的心結吧。然而沒有來得及就病逝了。爸爸媽媽結婚的那一天,大家都沉浸在喜悅中,唯有她無法抑制自己的眼淚,她想象著如果今天的這一幕被她婆婆看見,老人家忙出忙進該有多高興。她躲在廚房里,任思念蔓延……

人常說“好是好換的”,如今七十多歲的的奶奶,有著幸福的晚年;蛟S她過于善良,上天賜給她像媽媽這樣賢孝的兒媳婦吧。媽媽很普通,但她的孝順,她和奶奶之間和睦的婆媳關系,在村里村外都是一段段佳話。奶奶的養(yǎng)老金爸爸會一分不少的取出來給奶奶,媽媽有時在外面打零工,領到錢一定要先給奶奶點才會存起來,雖然奶奶也會以各種理由拒收,但媽媽一定會說服奶奶收下!這一幕幕常在我眼前上演,很溫馨,我也很自豪。奶奶說,每次出去和鄰居的老人一起聊天,她最得意的時候就是當別人問起“你在家都干什么活”,她總能回答“我在家就吃飯睡覺養(yǎng)花”。這樣安逸的生活是媽媽給的。

是的,奶奶年紀大了,也時常有病,媽媽從來不讓她做任何家務。媽媽很勤勞,有時間總會去跟著村里的嬸子們做零工,有時候回來的很晚,奶奶便頂著花白的頭發(fā)站在門口不停地張望,將媽媽的飯菜一次次加熱。

媽媽善良,不但對家人,對他人也是,應政府的要求我們家最近幾年一直在種哈密瓜西瓜,每次成熟了爸爸媽媽就裝到小三輪車上去賣,媽媽說,那天一個衣衫襤褸的老爺爺拿著一塊皺巴巴的的錢,問她能買一個小一點的瓜不,媽媽心聲憐憫,沒有要錢就送給他了,還說當時忙沒有多給幾個那老人就走了她一直很遺憾。

如今我有了自己的工作,回家時常翻看奶奶的錢包是不是還有零花錢,再給她放一點,也給媽媽留一些。

歲月靜好,家中和睦的傳統(tǒng)美德愈發(fā)芬芳誘人。抬頭看家里的天空總是那么藍,那么凈,我心上仿佛從沒有一粒塵埃!不同的是,我成家了,每次回婆家,媽媽和奶奶除了平日里不變的囑托,還要多加一句:回去給你婆婆買點東西,好好對你婆婆!

我回頭笑得很開心,又看見墻上那副刺繡,“家和萬事興”,寫進我心里格外醒目。這五個字,媽媽和奶奶用一生去詮釋,我將沿著她們的足跡,走出自己的理解!

篇十

美好總在潛移默化,而非敦敦教誨。

“家風,簡單的講,就是一個家庭或家族的傳統(tǒng)風尚。”百度百科中對于家風是這樣的解釋。良好的家風的形成小到可以幸福家庭,和諧鄰里,大到可以繁榮國家,穩(wěn)定社會。

我相信不是所有東西都像是名詞解釋那樣清晰、直接。就像是家風,一段時間后的今天,我才知道哪些我心中不時感到的感動,佩服源于我無聲的家風。

“看著別人,想到自己”。作為家中最小的我,曾經(jīng)不解于母親突然的眼淚。床上是已經(jīng)熟睡的奶奶。快八十歲的奶奶,在晚年半身不遂,每一個動作都需要有人幫忙,抱著上廁所、洗澡、甚至是吃飯都一直是母親服侍,為了不讓奶奶經(jīng)常睡著壓壞肌肉組織,母親每天都會不定時的把奶奶背出去,曬曬太陽。有一次農忙,奶奶不想打擾母親,讓我給她找了兩塊墊子,綁在自己膝蓋上,出去解手。恰巧碰到了匆忙趕回家的母親,母親放下手中的工具,一邊指責我不懂事,一邊瘋了似得跑向奶奶,一把抱起。奶奶只有一米五,晚年生病的奶奶就更加瘦小了,而媽媽一米七左右。我膽怯的立在一旁,看著母親抱著奶奶走過的疲倦的背影,心中羞愧。晚上,母親看著床上睡著的奶奶,哽咽著,“每一個人都會老,老了的日子很難過”我迷糊著雙眼,看著母親留下的眼淚。

“退一步,又不能掉一塊肉”。長大了,離開了父母,出去外面讀書。我經(jīng)常會擔心在家的父母,因為父親不善言辭,是村子里出了名的老好人,母親雖然算得上女強人,但她的強只是對于生活的不屈不撓,在處理人際關系上,在我眼里是“弱”的。父母漸漸年齡大了,其實歲數(shù)不是很大,但是因為一直比較辛苦操勞,五十幾歲的面容上刻的是六十幾的深深的時間痕。我想那更多的是歲月沉淀的睿智。不論是面對家常理短的委屈,還是面對無端惡意的欺負,母親永遠都是先講理,沒有效果之后就是后退,義憤填膺的我還在生氣,母親卻總是甩一句,又不會掉一塊肉,道理講清了就行了。公道自在人心。

“能用、能穿、足夠了、太浪費了”。也許是因為時代的不同,我這個二十一世紀的青年明顯浮躁,不安于現(xiàn)狀,執(zhí)著于自己的觀念,一開始對于母親的節(jié)儉是有分歧的,到看到母親會俯身去撿被人扔掉的半個饅頭收集起來,拿回去給家里的牲畜喂,到她大方的把自己的新衣物送給別人,自己卻朝著新舊三年,縫補又三年的方向發(fā)展,大方的請農民工叔叔吃東西,也許她自己都未必舍得吃,等等的一些看起來吝嗇實則很大方的舉動,讓我不想再去打擾母親的生活方式,我不再去強迫母親將舊衣物扔掉,剩下的飯菜倒掉。曾經(jīng)的理直氣壯,到現(xiàn)在來看是那么的膚淺,刻薄。“能用、能穿、足夠了、太浪費了”“送給別人的一定要送自己認為好的、不舍得用的東西、要不然別人也不會喜歡”?此泼艿脑,實則是多么的崇高與偉大。

母親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村婦女,她沒有接受過校園文化的熏陶,不會那些精美動聽的語句,不懂得口口相傳的 “道”與“德”的條條框框,她更不知道如何去刻意培養(yǎng)子女的價值與道德取向,她用最本真的東西去大肆的體現(xiàn)至善至美的人性,無意勝有意,幾十年的言傳身教無需鑒定的已將這種“風氣”混于血液中,我們兄妹都很敬重我們的母親,不論是處在任何崗位遇到任何問題都會去請教母親,希望得到她的建議,而每次的促膝長談都會讓自己浮躁、焦灼的內心得到純粹的平靜。我想這就是浮于字面的“家風”吧,雖未定格于文字,但早已滲透于心,付諸于行。走過的每一步都是刻在心中的榮耀錦旗。

篇十一

閑來無事,陪老父親在客廳看會兒電視,恰逢電視劇《人間正道是滄!防锏囊欢蝿∏,劇中一位黃埔軍校的學員對自己的同學說,來,我告訴你,什么叫共產黨.這個麻包一個五十斤,你們一趟一個;我,一趟三個,這就叫共產黨!旁邊剛寫完作業(yè)的孩子順嘴問道“爺爺,爸爸,你們倆都是共產黨,也要背麻包嗎?”父親與我相視莞爾,孩子的童言無忌讓家中充滿了溫馨的暖意。

于是思緒隨之飛舞,回想起了我們中國共產黨人近百年歲月中一路走過的那些往事。從早期的無畏槍林彈雨,為中華民族的自由與獨立而舍生忘死;到建國初期的激情燃燒,為中華民族的建設和發(fā)展而廢寢忘食;再到今時今日的繼續(xù)前進,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擼起袖子加油干”!或許,我們付出與奉獻的方式內容不同,但卻始終保持著一個不變的初心與夢想。這個初心就是為把祖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幸福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而奮斗;這個夢想就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所以才有了老一輩革命前輩的無悔付出,有了父輩們的無私奉獻,當然也包括了今天我們的努力創(chuàng)建。

我告訴孩子,不是共產黨員就一定要背麻包,而是在于共產黨人一定要更加的講付出,講奉獻,講擔當。比如說爺爺他們當年為了共和國的建設添磚加瓦,夜以繼日的努力工作,為新中國的騰飛打下了堅實的工業(yè)基礎,是擔當,是奉獻。那么今天,爸爸在高速公路上努力工作,在節(jié)假日里經(jīng)常不能回家陪你玩是付出,是奉獻。這些都是一樣的。

在給孩子講述的時候,我也想到了自己在**高速上的工作歷程。我來**已經(jīng)整整十二個年頭了。在這十二年里,有十個除夕之夜,九個中秋佳節(jié)是在收費站上和領導同事們共同度過的,每當那個時候,總會想到那句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然而當我們在收費窗口里向每一位過往的司乘人員送上節(jié)日的問候,得到他們真誠而熱情的回應,收獲一個又一個善美的溫馨記憶時,就實實在在的感受到了和諧社會的美好與感動。從一個個的我為人人,到最終的人人為我。收費員們做為傳遞善美的使者,始終完美演繹著現(xiàn)代化高速交通窗口的文明形象,向整個社會傳遞著正能量!同時,收費員在看到司乘人員一家人共享天倫的溫馨笑容時,也會感受到傳統(tǒng)節(jié)日里那份濃濃的親情氛圍,便會倍加珍惜休班回家后跟家人相處的點滴時光。

于是我又告訴孩子,共產黨人一定要有崇高的理想信念和價值追求,要有敢為人先的付出與擔當。有了這樣的堅定信仰,就會有無窮的精神力量,這就是革命前輩們扛三倍麻包的力量源泉。是爺爺他們那一代人激情燃燒的歲月里崇高的精神支柱,更是今天我們這一代共產黨人構建和諧社會的美好憧憬。

孩子在聽完我這番話,看到父親振奮的神情時,也高興地鼓起了掌,說共產黨人真棒。只是眼中依然是一副迷惘的樣子,我想,慢慢的,她總會理解我們的,。畢竟,在我們這樣的紅色家庭里,將來,孩子也一定會繼承父輩與我們這一代人的初心和夢想,去書寫出她們那一代人的風采。而這也就是我們共產黨人不變的家風!

篇十二

有人認為家風就是一些列到紙上的條條框框,就像一把戒尺來約束我們的行為。其實想想,家風其實是一種傳承,是一個家族中每個成員都需要遵守的祖訓,是一種在潛移默化中教化人的規(guī)則,我們需要秉持規(guī)則代代相傳......

從我記事以來我們家就有一個規(guī)矩:吃飯的時候老人必須上座。如果老人因為某些原因,比如:下地干活沒回來,手頭的活沒做完還沒有吃飯的,我們小輩人無論多餓也不允許動筷子。吃飯的時候父母會先給老人盛飯,好吃的肉菜更要擺放在靠近老人的地方,F(xiàn)在想想父母的言傳身教就是一種家風,他們的行為就是一面鏡子。在潛移默化下我和弟弟們也會照著父母的樣子去做。小時候去菜地摘西紅柿,我們會把最大最紅的西紅柿挑出來拿回家給姥姥吃;吃西瓜時會把瓜籽最少、塊兒最大的給姥姥吃;隔三差五的買些軟和的糕點帶給姥姥…我們從未想過為什么要這么做,只是發(fā)自內心的覺得這樣做是必須的,是理所應當?shù)摹?粗牙验_心的吃著西紅柿、吃著西瓜、吃著糕點,我們心里都比吃了蜜還要甜。

我現(xiàn)在也是一位母親,我的孩子也會和我一樣把好吃的讓給姥姥、姥爺吃。每次準備回老家看望父母時,孩子都會主動提議去超市用自己的零花錢給姥姥姥爺選購吃食。尤其讓我感動的是,今年七歲的他做出一個決定:用自己積攢下來的壓歲錢給姥姥換一部新手機。一部手機幾乎花光了他所有的壓歲錢,我看他從包里往外掏壓歲錢付款心里有些不舍,但他最終還是痛快的把錢交給了收款員,給姥姥選了一部心儀的手機。

家風是一種無言的教育,是給后人樹立的一個價值標準。我相信榜樣的力量,我也相信如果我在生活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我的孩子自然而然就會演繹好自己的人生。

篇十三

剛剛過去的三八婦女節(jié),我和同事參加了高管局婦委會組織的專題講座,有幸聆聽了百家講壇《評說<資治通鑒>》系列節(jié)目主講人、省委黨校教授丁萬明講授《溫公家范》與司馬光的齊家之道,專家的講解使我更深入領會了女性在傳承家訓、培育家風中應承擔的責任。

家風是祖祖輩輩傳下來的風氣、規(guī)矩和家教,不只屬于名門望族,普通百姓家也有家風家范”,十九大報告指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從家庭做起,大力加強家庭文明建設,深入開展文明家庭創(chuàng)建,發(fā)揚光大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注重家風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良好的家風是整個社會風清氣正的基礎。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家風建設做出了許多重要論述。

生活中,對家庭成員的照顧以及維系上下兩代感情的主要責任由女性承擔,女性作為妻子,作為人母,承擔著生育者、照料者、勞作著的傳統(tǒng)職能,而新形勢下的現(xiàn)代家庭,她們還承擔著教育者、養(yǎng)育者、管理者的新職能,在家庭成員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形成以及良好家風的倡導、家庭生活方式的選擇上,有了更多的話語權。如何更好發(fā)揮女性在家風傳承中的作用,結合專家的講解和自己的領悟我認為有以下主要幾點:

一是努力創(chuàng)造和睦的家庭氛圍。古人云,家和萬事興。家庭成員之間相互尊重、理解是教育子女的先決條件。家長的關懷,家庭成員彼此間的愛護,民主平等的關系,文明禮貌的風氣,奮發(fā)向上的精神等,這些對每個家庭成員的發(fā)展尤其是孩子的成長都是積極的動力因素。

二是創(chuàng)造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人的成長是離不開環(huán)境的。家長應努力創(chuàng)設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要讓家庭的每個角落都能發(fā)揮教育功能。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不是時髦、豪華生活用品的堆積,而在于其整潔化、條理化、知識化,使孩子置身其中,能得到賞心悅目的精神享受,受到美的熏陶,進而產生愉悅向上的動力。生活無論多忙,切勿冷落了孩子,多一些時間陪伴他們,也多創(chuàng)造一些交流的空間。工作和生活中,不論遇到什么樣的挫折和失敗,都要勇敢面對,堅韌頑強。自己的痛苦和失敗也不妨講給孩子聽,讓孩子從小學會分擔,學會承受,使孩子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中學會堅強,樹立自信,學會傾聽,學會誠實,擯棄虛榮和懊惱。

三是做好引領示范。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家長的人格力量是最重要的教育因素。孩子是單純的,要想讓孩子喜好讀書,家長就不能通宵達旦地打牌搓麻將、聚眾酗酒;要想讓孩子講文明有禮貌,家長就得首先從自我做起,嚴于律己,身體力行,成為孩子學習的楷模。總之,要想讓孩子健康成長,家長必須自律、自尊、自重、自愛,不斷提高為人父母的本領和素質,有遠見,識時務,在孩子面前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


2018年原創(chuàng)家風家教家訓的優(yōu)秀征文大全》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整理提供,轉載分享請保留原作者信息,謝謝!
鏈接地址:http://m.7334dd.com/gongwen/178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