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書籍是我們一直在學習的,它讓我們感受到了紅色教育文化,你讀過了嗎?下面小編帶來的是廉政書籍讀后感:擷取歷史智慧,給養(yǎng)廉政建設。
翻閱《習近平用典》一書的“廉政篇”,有一段話引得我注目許久,甚至誦讀出聲。“一絲一毫,我之名節(jié);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寬一分,民受賜不止一分;取一文,我為人不值一文。誰云交際之常,廉恥實傷;倘非不義之財,此物何來?”這是清代張伯行《禁止饋送檄》,話語間正氣凜然,結尾之處又帶點小幽默。讀這段話,如見其人。張伯行被康熙譽為“天下第一清官”,而這篇檄文則是他在福建巡撫任上,為拒絕送禮者而做的。如果只看他的任職地的話,倒是與我有幾分淵源,可惜晚生了幾百年,無緣目睹先人風采。
檄文中的一句“誰云交際之常,廉恥實傷”,放在今天依舊有著滿滿的警示意義。腐敗從來都不是常態(tài),更不能以正常的人際交往來掩飾其罪惡的本質。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從來都是關系到黨和國家生死存亡的。深刻總結古今中外的歷史教訓,我們更能感受到廉政建設的緊要性和迫切性。更多地,我們可以擷取歷史智慧,給養(yǎng)廉政建設。
正所謂,“蠹眾而木折,隙大而墻壞。”在廉政建設中,我們既要防微杜漸,也要嚴明黨的紀律,不讓蠹蟲有可趁之機。同時,要在這個過程中,點燃歷史智慧,燭照當下。
一方面要防微杜漸,狠抓工作作風。八項規(guī)定是切入口和動員令,是改工作作風的第一步。為此,革命傳統(tǒng)教育和艱苦奮斗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我們黨一路風雨兼程走來,留下了眾多珍貴的歷史記憶和精神財富。如何激活這些歷史記憶、傳承這些精神財富,是我們共產黨人應該思考的問題,也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要檢驗作風是否確實好轉,必須以人民滿意為標準。
另一方面需嚴明黨的紀律。對此,首要的就是嚴明政治紀律。我們黨是靠革命理想和鐵的紀律組織起來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紀律嚴明是黨的光榮傳統(tǒng)和獨特優(yōu)勢。嚴明政治紀律就要從維護黨章入手。早在習總書記擔任寧德地委書記期間,就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們在廉政建設方面,也要無愧于共產黨人的光榮稱號!”
“共產黨人是有信心承擔起廉政建設的歷史使命的,這種信心建立在服從真理和為真理而奮斗的每一個實際行動上。”習總書記的話語背后滿含著殷切的期盼。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們必須讓自身的一言一行符合自身所承擔的歷史使命對我們提出的要求,也要不斷擷取歷史智慧給養(yǎng)自身,提高自己的黨性修養(yǎng)。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